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1

腰鼓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腰鼓,聞名天下。它有機地糅合了秧歌和武術動作,氣勢磅礴,風格獨特,豪邁粗獷,剛勁奔放,充分表現了陝北人民憨厚朴實、悍勇威武而又開朗樂觀的性格。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腰鼓是流傳於陝北安塞縣的民間廣場舞蹈藝術,最大的陣容可上千人或幾千人一起打。《詩經》曾曰:”擊鼓其鏜,勇躍用兵。“安塞腰鼓正是古代戰爭的產物,據專家考證,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延安時期,安塞腰鼓在陝甘寧邊區興起的新秧歌運動中得到極大發展。後來,隨著革命的勝利,安塞腰鼓一直打到大江南北,被譽為”勝利腰鼓“。1951年,安塞腰鼓手曾到天安門廣場進行表演。1952年,中國青年文工團學習安塞腰鼓,參加了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辦的世界青年和學生聯歡比賽,一舉榮膺特別嘉獎。1986年春天,近千人組成的安塞腰鼓隊參加了中日合拍的大型電視藝術片《黃河》的拍攝;同年12月,安塞腰鼓在文化部和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舉辦的全國首屆民間音樂舞蹈大獎賽中獲最高獎——大獎。安塞腰鼓還參加了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大型團體表演、建國50週年慶典表演和香港迴歸慶典等重大活動100多次,參加了50多部影視片的拍攝,受到了廣泛讚譽,被譽為”歡慶腰鼓“。安塞縣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腰鼓之鄉“。

有專家評論說:”安塞腰鼓不僅是陝北黃土高原情感的凝聚和力量的爆發,而且堪稱民族靈魂的再現。“安塞腰鼓具有氣吞萬里山河的氣勢,雄奇而壯觀的場面,像黃河流水一樣,激越流暢,一瀉千里。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近年來,安塞腰鼓參加了德國”柏林亞太周“。泰國新年文化活動和新西蘭”傳統中國新年燈會“等國外演出活動事項,深受好評,成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重要輝煌的篇章。2009年安塞腰鼓1000人在國慶60週年天安門廣場表演。2006年6月被國務院首批公佈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2

民歌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縣地處陝北黃土高原腹地,位於革命聖地延安市區以北34公里處。古有”上郡咽喉,北門鎖鑰“之稱,取意”安定邊塞“而名。緣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安塞被專家稱為是”保留、承傳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代表性區域之一“,境內保存了大量古老文化的”活化石“,一首首傳唱至今的古老民歌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安塞民歌聞名於世,而安塞素有”信天游的故鄉“的美譽。2004年,安塞被陝西省文化廳命為”民歌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民歌歷史悠久,風格鮮明,是陝北民歌中一支絢麗的奇葩。安塞民歌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它遠遠早於文字。文字記載也可上溯到我國古代的《詩經》。《詩經》是我國兩千六百多年前的一部民歌總集,其中《風》便是流傳於各地的民歌。千百年來,安塞民歌伴隨著安塞勞動人民的勞動生活歷史,反映著這一片土地上人民生活的幸福、哀愁、追求與失落。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根據現存安塞民歌的內容來看,如一些酒麴,其內容和風格,可以準確地推斷至明朝初期。明崇禎年間,陝北大旱,赤地千里,安塞人高迎祥揭竿而起,農民起義由此爆發,當時產生了一些民歌,反映了當地人民生活的痛苦,傳唱至今。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民國時期,安塞民歌以其鮮明的風格風行於陝北乃至中國,現在聽到的民歌,大多產生於這一時期。延安時期,”魯藝“的一批文藝工作者深入陝北採風來到安塞,採錄了數十首陝北民歌。1982年,根據文化部、中國音樂家協會指示,安塞和延安地區的文化工作者,深入安塞各鄉村進行民歌普查,編印了油印本《安塞民歌》一書,收錄安塞民歌三百二十首,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安塞民歌具有久遠的歷史。千百年來,安塞民歌流傳於陝北大地,形成如下藝術特徵:

(1)”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民歌,是勞動人民的心聲。安塞民歌具有承載陝北人民心靈史的特徵。

(2)信天游是中國民歌奇異品種,而信天游誕生於安塞,因此說安塞民歌具有獨特性特徵。

(3)從演唱風格看,安塞民歌既有蒙古長調的悠長,又有山西小調的曲折柔婉,因此具有豐富性特徵。

(4)安塞民歌,尤其是信天游,不同於蒙古長調,也不同於山西小調,其獨特的形式和演唱風格,具有唯一性特徵。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3

剪紙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美自土中生,美從民間來。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剪紙是陝北農家婦女熱愛生活,追求美的具體體現,也是陝北文化的代表之一。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生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隨意)鉸的“。安塞民謠《迎親歌》這樣唱道。民謠生動地說明了安塞剪紙民間基礎的深厚。每年春節或喜慶日子,安塞人都要剪剪紙、貼窗花,用來裝飾生活環境,增加喜慶色彩。一進臘月,婆姨女子們圍坐在一起邊拉家長邊剪窗花。臨近年關,家家戶戶新糊的潔白的窗戶紙上貼滿了紅紅綠綠的剪紙,給樸素的農家生活增添了無限生機。這樣,一個村子就象一個展覽會。安塞人就是這樣創造出美的世界的。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中國剪紙在陝西,陝西剪紙在陝北,陝北剪紙在安塞“。專家這樣評價安塞剪紙。安塞剪紙風格獨特,概括冼煉,民俗味道十足,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包括了美學的、哲學的、歷史學的、考古學的、人文學、民俗學、社會人類學的內容,是世界文化寶庫的重要組織部分,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活化石“。經專家考證,安塞剪紙受到古代三個藝術高潮即新石器時代彩陶、漢代畫像磚、唐宋雕塑繪畫的影響。如農家門楣上貼的”瓜子娃娃“與青海省大通上孫家寨新石器時代彩陶盆舞蹈紋樣很相似。安塞剪紙《抓髻娃娃》與故宮博物館收藏的商代青玉女佩完全一樣。《牛耕圖》中樹的造型完全是龍鳳文化時期鹿角的變型等等。著名美術專家靳之林贊曰:”黃土魂“。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曹振峰讚道:”安塞剪紙,群芳母親;民族之魂,陝北可尋;振我中華,無愧古今“。郭沫若也曾賦詩:”曾見北國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深遂。一剪之趣奪神工,美在民間永不朽。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1993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剪紙之鄉“。2008年安塞剪紙獲得”山花獎“。2006年被國務院首批公佈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安塞剪紙參加申報,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4

繪畫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現代民間繪畫是世界上最獨特的繪畫藝術”。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著名民間美術專家靳之林先生曾這樣讚譽安塞民間藝術家的繪畫藝術。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現代民間繪畫亦稱農民畫。顧名思義,是指農民創作的繪畫藝術。20世紀80年代初,安塞在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民間剪紙造型基礎上創作出了新的民間藝術形式——安塞現代民間繪畫。經過20多年的發展,安塞已形成了以農家婦女為代表的創作群體。198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為”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2006年被公佈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009年申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追根探源,安塞現代民間繪畫源於民間普遍使用的炕圍畫、鍋臺畫、箱櫃畫、婚嫁陪箱等。所取材內容多以人物、動物、花鳥為主,講究裝飾性,注重色彩效果,給人以一種強烈的視覺印象。其風格特點為構圖奇美、想象豐富大膽,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在表現手法上具體而又抽象,平面而又變形,具有奇特的藝術效果和生命力。因此,被譽為”東方畢加索之作“。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1982年起,安塞現代民間繪畫先後在全國各地展出,都引起強烈的反響。有40餘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多喜》等7幅作品參加了法國”獨立沙龍美展“,走向世界畫壇。曹佃祥、白鳳蘭、高金愛、薛玉芹、藩常旺、常振芳等為代表人物。1982年,民間藝術家李秀芳赴法國進行了訪問表演,這是中國農民藝術家第一次走出國門,走向世界。1987年,在全國首屆農民書畫大賽中,安塞選送的五幅農民畫作品全部獲獎,其中《牛頭》獲一等獎,《伏虎》獲二等獎,《毛野人》、《十二生肖》和《猴吃煙》獲三等獎。在歷次農民書畫比賽和展覽中安塞都有作品獲獎。《美術》雜誌、《人民日報》、《中國書畫報》、《陝西日報》、香港《文匯報》等全國報刊介紹安塞現代民間繪畫。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紛紛前來安塞參觀購買和收藏。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現代民間繪畫已形成老、中、青結合的創作群體,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最小的10多歲,以婦女為主,他們創作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民間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是黃土高原上的一道絢麗多彩的文化風景線。

5

曲藝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2016年12月28日,”中國曲藝之鄉“授牌儀式暨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文藝志願服務送歡樂走進安塞惠民演出在安塞影劇院舉行。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授牌儀式由安塞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楊宏蘭主持,安塞縣委書記吳聰聰從中國曲藝家協會主席姜昆手中接過”中國曲藝之鄉“牌匾。姜昆在授牌時說,安塞縣在努力挖掘、搶救、收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文化資源方面卓有成效,推動了陝北說書、練子嘴、二人臺等曲藝事業的傳承和創新,為曲藝事業的繁榮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是名副其實的曲藝之鄉。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安塞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保留傳承古老黃土民間藝術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文化底蘊深厚,享譽四海的民間剪紙、獨具魅力的民間繪畫、高亢質樸的陝北民歌和最具地域特色文化的民間曲藝都是這塊厚土孕育出的民間文化藝術奇葩。先後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腰鼓之鄉“、”剪紙之鄉“、”民間繪畫之鄉“、”民歌之鄉“,此次安塞縣又獲得”中國曲藝之鄉“稱號,成為了全國少有,陝西唯一的”五鄉“之縣,這是17萬安塞人民的驕傲。

風起安塞:鼓鄉成為陝西省唯一的“五鄉”之縣

授牌儀式結束後,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文藝志願服務團”送歡樂 下基層“走進安塞惠民演出精彩上演,中國文聯、中國曲協文藝志願服務團的藝術家們一一亮相。詼諧幽默的劉全和劉全利兄弟倆帶來了滑稽啞劇《兄弟拍電影》,青年相聲演員苗阜、王聲奉上相聲《快樂生活》,郭達在表演小品《山花》時再次唱起了當年的經典”換大米“;姜昆和戴志誠毫不示弱,相聲《樂在其外》更是獲得觀眾的熱烈掌聲。當年的”超生游擊隊長“黃宏這次可是別出新意,他一人出陣,與現場觀眾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將演出帶入了高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