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弱有哪些症状?

王裕敏

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且脾与胃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胃主降水谷下行便于消化;脾气升,才能把营养输给其他脏腑。脾胃不好的人,身体通常比较虚弱,因为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能转化成气血的就更少了,而肾的气血要靠脾胃供应,所以长期的脾虚就会造成肾虚。

脾脏不好的症状


1、脾虚泄泻

症状: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大便溏泻,完谷不化,迁延反复,饮食不振,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舌淡苔白,脉细弱。

2、脾虚出血

症状:神疲力倦,面白无华,声低气短,头晕,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或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3、脾虚呕吐

症状:乏力倦怠,饮食不容易消化,易呕吐,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濡弱。

4、脾虚经闭

症状: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大便不实,痞满等症。

5、脾虚带下

症状:精神疲倦,面色淡黄,不思饮食,带下绵绵,量多色白如涕唾或色淡黄,无臭,腰酸腹坠,或便溏、下肢浮肿等。

6、脾虚多涎

症状:涎多清稀,神疲,面色萎黄。


艾灸调理脾胃:

【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枢

【灸法】温和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

健脾和胃,有效改善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

饮食上推荐山药、红薯、土豆、白术、苡仁等,只要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


艾益康艾绒厂

脾主运化,即运转和消化。主升清布阳。故脾弱之人表现为食少纳差,消化不良。脾属土色黄,故兼有面黄肌瘦的表现。肺主气司呼吸,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奉养不足则气短。故动则气短也是脾弱的表现。多以参芪术草来补脾气。

脾统血,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易溢于脉外。崩中漏下,尿血便血或血随汗出之症多责之以脾。治以人参归脾丸加减。

脾恶湿,脾虚则易水泛。多表现为眼睑浮肿。泄泻便塘者多是脾湿所至!


风过了痕

一般都是脾胃虚弱,但是你只说脾弱,我来解答此题。

脾与胃互为表里,一为脏,一为腑,两者同为后天水谷收纳,消化,吸收。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治本。

一般来说,都是脾胃同时受损,或虚弱,或气滞,或湿热,或血淤等。

但也有脾虚胃不弱的时候,脾的运化吸收功能下降,但是胃的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不差。临床中表现为虽不思饮食,但食量不小。虽吃的不少,但消化不好。



具体到患者,一般都会有,不思饮食,没有食欲。食量不小,饮食无味,口淡。
大便松散或溏稀,腹中肠鸣,体型消瘦,舌脉也是虚弱之象为主。


中医随感

中医和西医都有与脾相关的这个概念,但说法有很大的不同。

脾是我们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具有造血的功能;还是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脾脏还能储存一部分血,可以调节我们体循中的血液里;脾脏还有储存血小板的功能,与血流中的血小板保持平衡;脾脏还有修复红细胞的功能,保障红细胞功能的发挥;最重要的,脾脏发生着重要的免疫功能,摘除脾脏的人,抵抗力会下降。


脾在中医里为五脏之一,与胃相表里。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也就是负责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和利用;主升清,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主统血,使血液在脉管里流通,不会外溢出来。如果脾虚了,脾弱了,人就失去去胃口、消化不良、营养不良,发生浮肿水肿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