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關於沃柑的事情,真的一直想寫一篇文章。

去年的春天,我的一位同學從四川的眉縣給我寄來了一箱沃柑,讓我有了對沃柑這個柑橘品種的直觀認識,今年我從武嗚買了二次。

我認為這個在春天採摘桔子超出了我的預期,這種柑橘芬芳的香味和可口的甜度,配合春暖花開的季節裡顯得更加的好吃。

關於沃柑,在業內最出名的恐怕要數八十畝地收六百萬的神話。還有五年內武嗚沃柑種了30萬畝的奇蹟,也包括沃柑的產量可達萬斤,產值幾萬元這樣的神話。

我曾經問我的同學,在這樣的利潤的刺激下,沃柑必然會引發價格崩盤,這個只是時間的問題,我說你是如何考慮的。

他的回答說,當你看看到一個縣的農民因為沃柑而生活富裕,因為沃柑而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你應該去和他們共同享受沃柑帶來的這種快樂。

寫這篇文章並不是我悲觀的認為沃柑沒有前途,而正好相反,正是因為我認為沃柑作為我國柑桔產業中非常好地迎合了消費升級這個歷史機遇,也很好表現出了一個優質柑橘品種的基本特性,因此我還是很樂觀地認為沃柑很有前景。

但如何保持好這個前景,少付出代價,卻是在當前這個沃柑瘋狂擴種的時期,作為從業者,參與者和所在地方政府需要認真思考的。

在2016年10月,舟山市水果技術培訓班中,時任象山縣林特中心主任楊榮曦說的:“二十一世紀是雜柑的時代”,因此象山柑桔在紅美人這個雜柑的基礎上,重點也是關注雜柑。

當然沃柑也是。我在這裡把沃柑當作一個劃時代的品種,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理解。

其一從消費的角度看,沃柑的上市成熟期在2月-4月,一般來說正月以後,另一個表述可以說早春及春天。

春天的水果很少,特別是新鮮的水果,除了草莓(有人會說還有熱帶水果,只不過熱帶水果到了北方市場時,往往都是採得成熟度不高,從而也就無法體現品質優勢)。

而沃柑正值這個時候上市是創造了一種新的消費需求,真的至少我和周邊的朋友認為不錯,我的同事用沃柑成功的充當了紅美人,讓一個認準了紅美人的小吃貨吃得津津有味;其次是沃柑所表現出來的優良的商品性。

在大部分的柑桔大宗產品中,能達到沃柑這樣的糖度的真的不多,隨便拿一個來就有13%可固,好的14-15%。我還問我同學,這沃柑能不能達到18%啊。

對於柑橘來說,有12%已經是很不錯了,而沃柑基本上都能達到,這樣的可固必然帶來良好的口感,甜而化渣,形成了良好的品質基礎。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正是由於普遍的品質基礎,使得在消費市場對沃柑的好感明顯要好過其它柑桔。

這種可預期的品質加上不錯的外觀,雖然緊皮卻剝皮容易,汁液豐富卻不溼手特性滿足了市場推廣商品性的要求,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很具有商品價值的果品。

第三是沃柑自身的緊皮帶來的耐貯運性能,這個特點為銷售帶來了價值,貨架期長,損耗少,而且很容易做線上銷售,所以在網上,有大量地沃柑電商在參與,這種參與其實也說明了這個品種在專業化分工和價值擴展上上具有明顯的優勢,有利於形成品牌產業鏈條。

第四當然是其生產栽培上的表現,豐產加穩產。作為一名浙江的水果技術推廣人員,我還是有點了解我所在溫州蜜柑的生產性能和產量表現。

但相對於沃柑的種植方式和生產能力,確實出乎意料。在這樣良好肥培的基礎上,利用保果、攻梢和促花等標準化的操作下,沃柑園如同一家工廠一樣,生產出大量的果實,在市場上驚豔的亮相。

於是我們看到,農民因為沃柑而實實在在地增收,一些地方因為它而快速發展。我認為在這樣短的時間裡,能夠創造出如此的成績,沃柑無愧於劃時代品種這樣一個稱號。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現在我們還能擁抱沃柑嗎?

對於這樣一個好的品種,2018年春季是最大面積擴種的一年,正如股市一樣,對於未來沃柑消費市場的樂觀和十九大後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預期,絕大部分的種植者或投資者認為,至少當下仍然是上沃柑這趟車的時機,因為沃柑總的種植面積還不大。

在這中間,有很多的地方政府,比如武嗚30萬畝,估計會擴大到50萬畝,這個其實連武嗚自己都控制不了,就算武嗚能控制住,周邊的縣市,鄉村也不會放過發展的時機。

那麼同處廣西桂林的其它縣市,還有四川的一些主產縣,還有云南和廣東,甚至浙江和福建,都在搶沃柑上車的時間。

估計2018年出圃的沃柑苗超過億株,大約新種植了100萬畝,而2019年可以出圃的苗估計比2018年還要多。

其實我沒去關注過沃柑真正種植了多少畝。我認為到今天這個時段,數字的統計沒有多大的意義。價格的指數和市場的反應才是最為重要的。

2018年的沃柑賺錢效應依然強勁。在今年3月下旬的一個會議上我碰到一位做超市生鮮水果的朋友,私下問了下沃柑在浙江嘉興市場的批發價格,他告訴我說統貨要7元,以毛重計算。

從這個價格可以推算,沃柑的產地收購價格基本在5元左右,在少貨的情況下,種植者獲得了最大的利潤,這也是天價沃柑園存在的原因。

在零售平臺,沃柑的價格基本維持在12-15元之間,因為去年沃柑的價格較高,因此今年也並沒有掉多少價格,某種程度上說,嘉興批發市場批7元,還是5元,在銷售平臺,特別是品牌水果超市上,主流的價格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如果說會有變化的話,可能會把沃柑加入到特價促銷的品種。

我在天貓的南方果倉店裡買過二次的沃柑,其中他的精品果禮合的價格在128元/箱,有9-10斤,第一次非常好,但第二次物流出現了問題,這個價格包含了運費。

對於吃過沃柑的同事或朋友對其品質還是比較肯定,這樣的價格也能接受,於是有幾個人可能到天貓上去下單購買了。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之所以說價格的事情,我的觀點是種植者和消費者的關注點並不一至,種植者對價格敏感,而消費者對果品的質量敏感,比如我會在意收到的沃柑的質量。

沃柑在經濟較好的城市,消費者對這樣的果品有一個較為清楚的價格判定,一般來說,好的沃柑能賣上10元一斤的是沒多在難度(我所在地基本在12-14元)。

它在最適合消費的2-4月,原則上食用的品質要好於一般的賣10元以上的其它水果。這種價格預期並不大會改變,消費者不會期望一個好的水果只賣3-5元。

甚至在一些細分市場,高品質的沃柑這類的產品可以賣到15元甚至更高,大家依然覺得很合算,而這樣的人群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會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柑橘好產品的容量也在不斷擴大。

那麼現在來回答我自己的問題,現在還能不能種?

同樣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民,沒有其它優勢,如果你要種,我認為你可以種植在如武嗚這種大的主產縣區範圍內,以自有勞動力為主,接受規模產區配套銷售及第三方服務及知名度的輻射;

對於那些還沒有形成規模,地方又偏遠,人文環境並不怎麼理想,交通配套較差,政府服務跟不上的地方,我建議你最好不要種了,這樣的地方現在種沃柑已經來不及了,你已經錯過了先發優勢,明年種下去的沃柑不會給你帶來財富,也許是傷心。

因為這樣的地區,當沃柑收不到時,收購商會進來,也許幾年能夠形成良好的合作關係。

當沃柑的量一旦上來後,在交通發達的便利的地方也能很方便又便宜地收到沃柑後,被拋棄的首先就是這樣偏遠的新發展地區甚至是老產區。

因為本身在各方面都不具有優勢,特別是距離和運費將很大程度降低競爭力。我們看到很多老區為什麼水果賣不掉,特別是在豐收的時候,這是區位劣勢所形成的必然,除了扶貧果愛心果,但這個能幫到幾時呢?

沃柑的價格踩踏何時出現?

這裡的價格踩踏是指沃柑的產地收購價或產地批發價。2018年的初,砂糖桔出現了一波價格踩踏現場令柑橘種植者印象深刻。

當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時,一個重要轉折就是會出現價格踩踏現象。這種現象從某種角度上講,跟消費平臺的銷售沒有太大的聯繫,也就是說,批發市場正常,零售市場也正常,但產地市場出現大的波動。

砂糖桔的這一波是由於凍害、下雪及果品質量的下降誘發的,但大部分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產能過剩。

當沃柑的投產面積大幅增長時,產量的增加是以倍數的形式出現,這樣的速度讓市場的開發的培育沒辦法跟上,於是產量多於銷售,必然出現部分賣不掉,在現在的利潤分配機制下(叢林法則),賣方主動降價,批發商坐等降價,平臺銷售商樂享其成。

價格下到成本以下,從而形成一次沃柑產業自然淘汰,砍樹的砍樹,失管的失管,正如柑桔界有人研究過一樣,十年興,十年敗,十年過後再一回。

雖然沃柑是一個劃時代的品種,並且趕上了中國消費升級最美好的時光,但在每年新增100萬畝的情況下,必然會有人成為這波瘋狂擴張代價的承受者。

有時跟同行聊天時,大家也說到預測那一年會是沃柑價格的滑鐵盧起始之年?有些說還有3年,有些說估計也就再過1年。

而我的觀點可能中間點,我認為沃柑的正常的賣方市場估計還有一年,而在2020年,沃柑會出現價格踩踏,部分產地價格可能就直接到了成本價,而這個價格會在2元以下。

到2021年,我認為沃柑的普通果價格不少地方可能就會到1元左右。

一些地方會出現賣不掉的風險。而這個時候,平臺商將成為沃柑產業最大的話語者,百果園、農夫果園等線下連鎖和電商平臺的那些生鮮巨頭,會在這個盛大的產業利潤盛會賺得滿滿的。

原因在於前面,就是消費者的關注點不在價格上,因此隨著買方市場的到來,平臺渠道商議價能力的提升,其利潤率就大幅增長,原因一畝地5萬的產值,現在只剩下1萬了,而4萬轉到了平臺商手中,賣的價格並沒有多大的變化,這就是我國水果產業的現狀。

2017年下半年阿克蘇的蘋果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在10月在北京時碰到農一師的幾位朋友,他們說今年的蘋果價格已經到一塊多點一斤,沒法種了,而我們市場的蘋果也並不見得便宜多少。

許多朋友在種植沃柑時可能這樣在預測,想投產時賣5塊一斤估計不大可能,就算賣2塊一斤,我還能賺多少多少的。

這種想法我認為是非常天真的,因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不可能會出現這種所謂的合理利潤。

原因很簡單,產出多,收的少,必然有一些果農會賣不掉,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自然的降價,你2元,別人1.8元就會賣了,當認為有可能無法買掉時,再低的價格也能出手。

因為在價格下降的通道里,利潤會被擠壓掉,出售者會自然的進行踩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價格踩踏,在這種市場下,除非你有自身的銷售渠道或合作伙伴,如果你只能靠收購商來收購,你就無法避免。

所以,對於未來來說,雖然沃柑的品種很好,但市場風險不容忽視。

從上面的預測中,如果2年後出現價格大幅下降,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今年種植的100多萬畝進入投產期,我想這100多萬畝近250萬噸的產能的投入估計就是造成天平傾斜的最重要的原因。

沃柑的明天要下雨,該怎麼補屋頂?

正如前面所說,每一個種植沃柑的朋友都清楚,沃柑的天空下雨是遲早的事情。

對於一些主產縣區來說,更應該是政府所要考慮的頭等大事,雖然很多地方還在積極發展沃柑,把沃柑作為重要的生態或扶貧產業來發展。

雖然下雨是肯定的,但我認為在下雨之前還是有不少的時間,睛天才是補屋頂的最好時候。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對於沃柑產業如何發展,自然有不少的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建議,如“十三五”廣西柑橘產業要實現提質增效,建議從以下九個方面入手:

(1)加強組織領導,做好柑橘產業發展規劃。

(2)加大新品種引進和選育力度,優化品種結構。

(3)加強重要病蟲害綜合防控,確保柑橘產業健康發展。

(4)加強柑橘標準園建設的示範與推廣,促進柑橘規範化生產。

(5)加強現代柑橘生產技術的應用與示範,提升柑橘生產效率。

(6)是加強柑橘專業合作組織建設,提高柑橘生產組織化程度。

(7)加強採後冷鏈物流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銷售和物流體系。

(8)組建區域性果業集團,促進柑橘流通貿易。

(9)加強柑橘品牌文化建設,提升柑橘競爭力。

這個是不是很眼熟,因為這些措施你把柑橘改成蘋果,然後看看,或改成什麼桃、梨之類,也能用。在十幾年前,估計也有人這樣寫。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建議是應付而矣,放之四海兼準,但是沒啥用,因為缺乏操作的基礎和太理想化。

我認為對於沃柑產業相對穩定地渡過這個暴利後遺症時期,需要發揮政府在宏觀上調控引導能力及第三方培育上,也更需要加強與市場平臺商的戰略協作,更要發揮果農組織及規模種植大戶對於市場規律的認識。

我之所以認為在一些主要產區能夠有機會平穩地渡過,首先是因為沃柑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優良的產品屬性,消費者有願意消費的動力及價格支撐能力。

當沃柑的品質不是下降而是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保持價格穩定並隨之擴大銷售,助推廣品牌形成是可以實現的。

其次在政府的強力介入下,平臺、流通與生產之間是能夠有機會達成利益共享機制並進行復制。

隨著無損檢測和果品分級成本的下降,建立第三方分級並助推沃柑的電商發展具有廣闊的前景,因此正如我在前面所說,當一個主產區集聚了優勢服務能力和強大的配套體系後,在這場產能與市場大戰中會具有很強的優勢。

在地方政府的介入下,生產方通過自身努力,依靠品牌及產後分級等基礎設施的助力,依然能夠獲得與平臺渠道商強大的議價能力。

而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是提升品質,降低產量。

其實價格下降最主要是產能因素。我們時常看到那個蔬菜賣不掉了,只有幾毛幾分錢一斤,如果所在地能夠扔掉一半的產量,我認為賣的錢會跟只賣幾毛錢一樣多甚至更多。

當蘋果只有一塊錢一斤時,你只賣一半的蘋果,蘋果價格可以恢復到2塊甚至更高。

同樣,當沃柑產量已經不能帶來更多收益時,就應該從品質上做文章,努力把現在13度糖度提升到15度糖度甚至更高,把果實個頭更大更均勻,外觀更漂亮。

因此在這裡我提些技術上的想法,不對的請批評,原因是我沒有種過,只說思路。

當沃柑的價格下到2元以下時,甚至1元時,如上面所說,追求產量來提升產值不是好方法,因此這會進一步造成產能過剩。

減產並提升質量才是出路。沃柑現在採用的是秋季攻梢,從而第二年繼續大量生產,畝產近萬斤。

如果採用不攻梢,減少氮肥施用,秋梢量少是否可行(這裡可能還要考慮葉果比下降對品質的影響),實行隔年結果。

當然這裡留下來的果實是否會提早成熟,在品質上是否會更好或更差,如果是那麼就做到了二點,第一從整體產量上減少了一半,另外從品質上可能出現15度、甚至18度的沃柑,並提早供應從而實現拉長供應期,這對於一個種植規模巨大的地方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在浙江的溫州蜜柑如臨海柑桔上隔年結果技術正是臨海蜜桔品質優異的最核心技術。

當然關鍵的問題是這個技術上如何操作,我提心第三年會結得非常多,從而造成疏果等難度加大,或者一年不結果容易使樹過大。

我曾經問過攻梢失敗後沃柑的一些表現,當然我認為在秋季大量地施用氮肥和施用激素,會對沃柑果實的品質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不採取這種措施,是否可能進一步改進果實品質和風味,希望得到相關朋友的指正。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其次是疏果。

在減少產量方面,疏果作用直觀,在提高品質方面,疏果也是一個重要的措施。

日本在高品質溫州蜜柑的種植中,常常在成熟前的1個半月左右,把上部或部分的桔子疏掉,疏掉量達產量的1/3,從而增加葉果比,進一步提升品質。

而這個時候疏果,既避免枝梢的抽生,同時也防止剩下的果實果型變大,因為快著色了,基本上長得差不多了。

我認為沃柑也是可以進行疏果的,通過疏果達到減少產量,提升果品質量,特別是減少小果的比例。

在11月或12月疏果,這些果實可以被用於加工果汁,以沃柑的品種特質,這個時候疏果後加工的果汁的品質不會差(希望有人要以試試)。

如在武嗚這樣擁有30萬畝面積的主產區,如果20萬畝疏果,每畝疏掉500公斤,也有近10萬噸的原料量,能夠支撐一個大型果汁原料加工企業。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第三是第三方分級或合作社分級服務機構的建立。

今年買了二次沃柑的禮盒裝,說實在這個分級水平和沃柑的商品化處理並不理想。

農戶的種植組織只有把自己種的沃柑進行分級,特別是以糖度為核心指標的分級,才能真正建立起在收益分配上的優質優價,其實這個在日本合作社經營中被認可的。

分級不僅僅是分級,也是商品化處理,是對沃柑商品的信息的透明化,我認為這種一致性的商品化處理過程,是一個地方水果產業從初級走向高級的標誌。

我覺得在沃柑的產業推進中,分級特別是第三方分級動作模式應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合作社或果聯其實代表的也是第三方分級,雖然他站在種植者一邊,但不站在任何其中一個種植者一邊,這就有了第三方的特性。

第三方分級最大的作用是將柑橘果品的信息透明化,從而可以鏈接終端消費者和銷售平臺,使中間的批發商變成了服務商,我認為這是質的區別。

在當前的水果產業中,大家都明白,分級能夠產生價值,或者說是利潤,舉個例子,在橙子的鮮果市場上有一個產品叫17.5度橙,是來自於農夫果園,同時大家可能也喝到過一款飲料叫NFC橙汁,也來自農夫果園。

這果汁我喝過,這二款東西有聯繫嗎?當然有,正常情況下,17.5度橙那來的,就是分級分出來的,用無損檢測,把收購來的橙裡面符合的橙全部挑出來,然後把符合鮮食商品標準的再挑出來,剩下的就是這NFC橙汁的原料。

重磅、深度分析:我們應該期待沃柑有怎麼樣的未來?

大家應該瞭解17.5度橙的品質,確實不錯,我買過一箱,當然價格也在那裡。

從這裡你應該明白分級帶來了價值。

那麼如果這個分級的設施在種植戶手裡,農夫果園是否還能以他原來的價格收到這樣的橙呢?

第四是學習佳沛的組織模式,政府應加大投入和對種植的扶持。

特別是要扶持在品質提升方面開展減產提質的果園和組織,因為這批能認識到沃柑存在問題的果園,並致力於提升提高的果園,必將成為未來沃柑產品的引領者。

因此我認為政府聯合這些具有超前意識的種植群體,是提升整個沃柑區域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量,應該重視和支持。

我認為在農業這個行業中,一個區域的農產品品牌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建立在優良品質基礎上。

因此保護農戶這種積極性,建立和引導有利於提升品質的利益分配機制和激勵機制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政府在整個產業鏈利潤分配中起到協調和保護作用。

當然在第三方服務上,可以打造產地品牌及自有的銷售渠道,建立國資形式的批發窗口,在全國主要區域建立代發和再包裝倉庫等等。

而我認為政府在這方面是有非常大的資源。

然而現在很多時候,政府的資源的投入往往作秀的成分過多,過度的商業化和市場化並不能很好保護本地農民的利益,政府往往高估了許多大的平臺商的道德水平。

大家有看到一個大型水果商收到好的水果,多賣的錢會再重新分一些當初賣給他的農戶嗎?

許多時候水果商認為是他的收購人員的水平,這麼好的水果便宜收購來了。

每一次風雨,總有一些地方是睛天,每一次下雨,總會讓一部分植物長得更好,對於沃柑這個品種來說,在如此高額利潤的引導下,調整無法避免。

我認為只要主產區能夠經受住風雨,這樣的洗禮則成為奠定未來產業的基礎的機遇,沃柑也就成為造福一方的財富源泉。

至少我希望武嗚的沃柑能夠如此。

(對於價格大幅下降對部分產區會出現沃柑園的失管從而引發的類似於黃龍病和潰瘍病的流行,這個教訓廣東有過,這方面專家很多,這裡就不討論了。)

一家之言,廢話挺多,語句囉嗦,錯別字難免,敬請將就,歡迎賜教。

後記:沃柑是一個劃時代的品種,這是我的感受,因此這樣的一個品種背後所涉及的產業我認為是在數百億級的,甚至會達到千億級別(全產業鏈)。

一方面是這樣的千億級的市場。一方面是可能來到的沃柑種植產能的大量過剩而形成的對產業的衝擊。

沃柑的產地價格從7塊下降到2塊過程中所放出來的巨大的利潤空間和沃柑本身品種所具有消費市場巨大的潛力,特別為沃柑的第三方服務及銷售增值鏈參與者帶來明顯的利好和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