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養生|牙疼、頭痛眩暈、胃腸炎按解溪穴,清胃化痰、鎮靜安神

一、解溪穴位命名

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經水也。

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散解,流溢四方。本穴為豐隆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狹小,地部經水滿溢而流散經外,故名解溪。

穴位養生|牙疼、頭痛眩暈、胃腸炎按解溪穴,清胃化痰、鎮靜安神

二、功效

清胃化痰,鎮靜安神,舒筋活絡。

三、主治疾病

牙疼、煩心、目赤、神經性頭痛、眩暈、腹脹、便秘、腳踝疼痛、腳腕痛、下肢痿痺、腎炎、腸炎、胃腸炎。

四、部位

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

穴位養生|牙疼、頭痛眩暈、胃腸炎按解溪穴,清胃化痰、鎮靜安神

五、保健按摩

以中指指腹向內用力按壓穴位,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1~3分鐘。

六、配伍穴位

胃腸炎 | 配伍穴位:內關穴、外關穴、足三里穴、解溪穴

疾病概述:胃腸炎是胃腸黏膜及其深層組織的出血性或壞死性炎症。其臨床表現以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腹痛、腹瀉為特徵。胃腸炎可分為慢性胃腸炎和急性胃腸炎兩種。

按摩順序與技法:揉按內關穴和外關穴:內關穴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三橫指,手臂中間的部位,外關穴在手臂外側和內關相對應的位置;揉按足三里穴,位置在腿上髕骨下方三橫指,脛骨外側;最後按壓解溪穴3分鐘。

穴位養生|牙疼、頭痛眩暈、胃腸炎按解溪穴,清胃化痰、鎮靜安神

七、其他病症配伍穴位

腳踝疼痛 | 配伍穴位:解溪穴、崑崙穴、太溪穴

腹脹 | 配伍穴位:天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解溪穴、章門穴

牙痛 | 配伍穴位:頰車穴、地倉穴、合谷穴、解溪穴

91健康助手,不止於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