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工地干习惯的农民工,不愿意进工厂上班?

快乐糊涂仙

现在的经济效益不太好,进厂打工的话,一个月五六千还是很少见的。有些工厂,上一个月的班,工资不过三四千。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感觉这个工资有点儿低了。

我们不说农民工月入过万,一天200块钱的工钱还是有的,一个月的工资5000以上。就算是小工,一天150元,一个月的工资也有4000左右。
进厂上班,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每个月按时发工资,最大的问题是你每天要按班按点上班,不能请假,不能迟到。而农民工,虽然每天的活都很辛苦,但他们觉得自由。干活儿多了,活干得好,多挣一点儿钱。

进厂打工,每个月的工资都是固定的。我认识的很多朋友,他们就属于这种宁愿搞建筑,也不愿意进厂打工的。

其实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农村人种地,每到农忙时间,都要回家干半个月的活。搞建筑的话,可以集中休息。进厂打工的话,假期都是分散的,不可能一下子请半个月的假。


农忙时候怎么办?家里只有女人和老人,有些活必须男人回去干。搞建筑的话,时间比较自由,都是按天算钱。

经常在工厂上班的人
,适应不了建筑工的劳动强度。经常搞建筑的人,又适应不了工厂的生活节奏。我家有个亲戚,搞了十几年建筑,总觉得有点累,忍不住找了个工厂去上班。

结果干了两个月,还是灰溜溜的回来了。他说还是干建筑最实在,进厂打工的工资实在太低了,以后再也不去了,还是踏实是搞建筑。


快乐农人驿站

关于这个,虽然前提说我不是一名农民工,但作为曾经在工厂里打过暑假工的我却深有体会,这里就大概来说一下这个原因吧!

一、首先关于工作环境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对于工厂上班来说,其节奏性及工作环境的压抑性是最突出的。每天都是按点准时上班、打卡,然后下班、洗漱、倒头就睡。不需要动太多脑子,只需要动手,一天8小时,一刻不停!!

拿电子厂来说,大多都是流水线,如果你不能按时到位,就会导致一整条线都不能正常的开工,少你一个人就是给整条线上的员工增加负担,导致产量无法达标,这时的你最终就只有一个结果——被骂,骂你骂的超级大声,而且话语都超级难听。心里与身体压力都会很大!!

而在工地上就显得不是那么争分夺秒了,起码不会因为你自己而给大家造成过重的负担,而在犯错时,干的久了大家都熟悉还是老乡,是不会那么不留情面的,在众人面前很大声的数落你,而这个人还比你小了那么多!(捂脸)

二、工作中情感的交流

其实工作之时,人人都很注重工作的氛围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工厂里,如果说呆个一年半载的话,就会慢慢的适应,然后还能有那么一俩个朋友,但假如你刚去的话,还是自己一个人,那么开始就不那么好度过了!

而对于工地来说,从事体力活的人多大豪爽,心思单纯,工作环境也很开放,可以边工作边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工作技能,以及遇到的烦心事啥的,工作交流两不误,大家都能边工作边交流,工作不会太死板,太压抑!

三、最后当然就是薪资了

虽说有可能都是背井离乡的在外工作,但人人都会想要多挣点钱,好让家里的生活环境变得好点。对于工厂来说,工资是很稳定的,基本工资都是一千多左右!工厂里想挣钱就是要多加班,加班的话工资是1.5倍的,假如国家法定节日加班的话就更6了,大概你一个月能有5000左右!

而工地的话,少说每天也要有个150左右,平均下来也有4、5千左右。

所以对比下来,假如你在工地干的久了的话,一切已经熟悉了,再让你去“牢笼”一样的工厂,怕是万万适应不了的!工厂那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时间久了真的是有种与世隔离的感觉!!用一句比较假文艺的话说,别人的一年是365天,而你的一年只有一天,那就是你在不断的重复这你的昨天,你的前天,你的大前天......就这么重复着,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多少。工厂的灯都在那常年亮着,工厂的室温永远在22度停留着!!

我说了这么多,也就只是工厂生活工作的某一时刻...所以看到这儿,你也许能明白究竟是为什么,有人不愿意进工厂打工了!

最后,真的真的很想为那些远离家乡在工厂打工的人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而家中的父母或者是亲戚朋友有在工厂打工的,接近年底了,他/她回到家时,能给你的父母或朋友一个大大的拥抱,说一声辛苦了,也许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所受的这份辛苦也就值得了!

如果觉得我的回答可以的话,就给我这点个鼓励的赞吧!比心!


大话郸城

在工地工作和密闭的工厂车间工作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工作,在工地干习惯的农民工,不愿意进工厂上班不外乎以下几种状况。

其一,一般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工厂里的工作精细化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相对要求也比较高,工厂里的人员一般对年龄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一般都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所以不会轻易去换一份工作,特别是对自身要求高的工作。

其二,人们的思想都有一种惰性,干习惯了一件事情,总不想再去创新,不想改变以前熟悉的环境,得过且过;有这样想法的农民工不在少数。再加上农民找个工作也不容易,害怕丢掉了以前的工作,新工作自己再难以胜任,得不偿失,所以农民工在工地干习惯了就不再愿意去变换新的工作环境。

其三,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在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一般小工也得120元-150元一天,技术工很高,有的农民工能拿到三四百元一天,一个月一万多。咱再看看工厂里的工人,在工厂里打工一般也就3000元左右,在工地干活并不比工厂少,这也是干习惯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不愿意进工厂上班的原因。

工地上的农民工很累,很苦,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中午的饭菜经常是自己带,馒头就咸菜也是经常有的,虽然辛苦,可是对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文凭的农民工来说,工地也是他们不得不选择的工作环境!


小鱼儿游世界

问这个问题有些片面性,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应该说的是年轻的农民工,而不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工。

对于上了年纪的农民工不是他们不愿意进厂上班,而是实在找不到好的地方。好的公司对于上了年纪的他们是不聘用的,因为这牵扯到退休年龄和退休金的问题。相比较不好的公司虽然会录用他们,但是每天工作时间长,挣得还不如工地,你说上了年纪的他们会选择去哪里。

对于年轻的农民工,他们还是想去厂里上班的,只是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就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支柱。工厂虽然可以有假期,相比较体力活少些,但到手的工资怎能养家。再者就是工地虽然累点,相比较工厂上班还是自由些的。


懷念啊我們的青春

当初私营企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多,国营企业不是“顶职”农村人是进不去的。我是85年从部队退伍的,那是的政策是:“哪里来到哪里去”,农村人当然回农村修理地球。



那时,在家种地只能糊口,不得不利用农闲去建筑工地上打工,没泥水技术的我只能是干小工力气活。那时工地还没有吊机和搅拌机,一切都靠人工。说实话,工地上做小工也没那么好容易,包工头要监督,泥水师傅个个指手划脚,一个小工要对付二个师傅,一会叫沙浆,一会叫砖头,反正挺忙的。那时泥水师傅干一天是12元钱,小工只有6元钱,在工地上我不喜欢做钟点工,喜欢包工,包工人虽然累一点,但挣钱多收工早。工地上干活就是怕下雨,一踫上下雨天就停工,特别是春天和冬季有时一个月才做十来天。



后来,国家政策开放了,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工厂多了招工也多了,受尽日晒雨淋的小工便都进厂当了农民合同工。纺织厂的工作都是流水线的,无事不能请假,请假要扣全勒奖,无故旷工要罚200元一天。厂里上班8小时制三班倒,做二天休息一天,工资保低每月3500元,多劳多得,一般生产正常一个月有5000多元,厂里为农民工都交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我认为:在工厂上班要比在工地上做小工强,太阳晒不到,雨也淋不着,上下班专门有厂车接送,还管饭。要是国家早个十年八年开放,农民工肯定要比现在富裕的多。现在不但我一个人进厂,而是老婆儿子儿媳妇都进了工厂,全村85%的农民都进厂当了工人。


月季正红

不请自来。我曾经也是在工地干过活,高中毕业,大学暑假等都在工地干活。有一个东西叫习惯。一个农民工知识文化有些,他们很难打破现在固有的思维,工地习惯了也就不觉得累了,真的,习惯之后,外人看来很辛苦,但是当我们自己走入里面的时候就不觉得辛苦,辛苦是相对而言的。我当时也是自己干活,抹灰,砌砖,手工和灰,半夜加班,什么苦都吃过了,一天干16个小时,但是一想到自己干的多,就得的多,就不觉得辛苦了。


至于去工厂,这是一个技能问题。我在工地干活久了,我有了自己的技能,我去工厂又要从头再来,而且工资又是死工资,我们作为农民工,我们要的不是安分,我们要的是钱,我们有了钱,自己的孩子才可以不为学费操心,才能安安分分的学习。安稳的日子不是我们农民工所要的,我们作为农民工,我们不是工作享受,我们是被工作,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多挣钱,以后养老才有不会给太多孩子的负担。我们还在本来起步就比城里人差,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减少负担,并且我们还是老人,工厂上班那点工资就够自己吃,那什么养活孩子和老人?


我们作为农民工,并不是不想更舒服的环境上班,是我们身不由己。我们不怕吃苦,就怕没有收入。工地虽然辛苦,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做计件,我们的自身决定了我们的未来,我们的思维决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动决定了孩子和老人的未来。我们不敢怠慢,不敢偷懒,我们只能向前冲,安稳不是不想要,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乡村解读人

作为在工厂里打过暑假工的我却深有体会,这里就大概来说一下这个原因吧!

1.压力大看到环境的时候压力就好大,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对于工厂上班来说,其节奏性及工作环境的压抑性是最突出的。每天都是按点准时上班、打卡,然后下班、洗漱、倒头就睡

在厂里大多都是流水线,如果你不能按时到位,就会导致一整条线都不能正常的开工,少你一个人就是给整条线上的员工增加负担,导致产量无法达标如果无完任务就是骂你,屌的滋味可是很不好受啊!

说了在工地上就是嗯都有的都是老乡,人家不会数落你的都是看到你的面子上看你干活咋样就会这样

第二,工作之时,人人都很注重工作的氛围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对于工厂里,如果说呆个一年半载的话,就会慢慢的适应,然后还能有那么一俩个朋友,但假如你刚去的话,还是自己一个人,那么开始就不那么好度过了!是啊,有时候假如说你人际关系混得不好的话,上班是孤独的,下班是孤独的,基本上就是上班下班3.1线像我这么个内心戏十足,但嘴上不说的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孤独感!!每天我都在心里默默的“三省吾身“中度过:想想今早的我跑的快的话能吃什么,然后是中午吃什么,下午吃什么,就这样问了自己三个问题后,一天就过这么去了


工地来说,从事体力活的人多大豪爽,心思单纯,工作环境也很开放,可以边工作边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工作技能,以及遇到的烦心事啥的,工作交流两不误,大家都能边工作边交流,工作不会太死板,太压抑!

背井离乡的在外工作,但人人都会想要多挣点钱,好让家里的生活环境变得好点。你在厂里很多的话都是固定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多顶多也就三四千块钱你在工地上都不一样,在工地上比如说洋洋去搬砖

一块砖一毛钱一天班下来就说大概有两三百块钱,这都是用血和泪和手上磨了几个泡才能挣到这个钱

假如你在工地干的久了的话,一切已经熟悉了,再让你去“牢笼”一样的工厂,


游子宜阳人

不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进厂的话,也很辛苦,但是工资低,本来就是为了挣钱的农民工,根本也不用担心辛苦,考虑的就是挣钱,也没有其他想法。如果你一直拿着4500的工资,进去厂里面突然只给你3000块钱,也是受不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目前在工地当农民工的普遍年纪都有点大了,如果此时去做其他,不好做而且还被人嫌弃,工厂大多喜欢年轻人。因为他们感觉很活跃,但是又不愿意吃苦,工资低点也愿意,毕竟也不用养家糊口,而农民工,真的生活不容易。

如果有钱,没有压力,谁会选择来当农民工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目的就是多挣钱,多赚钱,回家才有钱,自己有钱舍不得花,自己的子女读书才有希望,更多的是为了下一代。



当然。进厂也是一种打工方式,但是不太适合这些农民工,很多也许当初就是从工厂出来。才选择来工地干农民工,因为工厂的话,就算多干几年也学不到技术,如果去工地,能学到一门手艺,还是能挣钱的,总比在工厂拿着死工资好。

结局也是不同的,只不过工地可能更辛苦伤身体。但是挣了钱最后都要回去农村,也就没有什么好珍惜的了,挣钱才是硬道理。


农村那些事

在工厂干活工资比较平均,谈不上有多高,而且不自由,枯燥乏味.一天都是在厂里,一个月最多在4000元左右.在工地上干习惯的农民工权衡了下,他觉得收入少,不愿意去干.

还有工厂对年纪有限制,现在工厂都要求年轻化,手脚麻利,头脑灵活.这也是制约一部分农民工不去工厂的理由.


掌视重庆

我之前也在工地干活的,说一下我的切身体会。

1.工资。在工地上一天正常能干500左右,一般工厂一个月也就3000-5000。缺点就是工地上的活不稳定,今天能干500。明天或许一分都没有,而工厂相对比较稳定,波动不大。

2.时间限制。工地上下班时间没那么严格,相对工厂来说非常自由。而工厂里晚到一分钟就是迟到,就是扣钱。

3.技术性。其实工地上的许多活都属于技术活,不像我们通常认知的光出力就行。反观工厂,特别是流水线上,除了一部分人外,基本都是手上活,只需要熟练度。

当然其中的原因还有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论如何,每个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不论工厂,还是工地,都需要人去做。没必要说工厂不行啊什么的,也不要说干工地的怎么怎么样。希望大家能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同时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可观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