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應該管的嚴好還是管的鬆一點好?

郭-小-妖

這個問題問得未免有些極端,有點非此即彼的感覺。管理講求的是寬嚴適度,絕不是一個“嚴”或者“松”能夠概括的。我個人做了十多年的輔導員,對於學生的管理有一些心得,也願意和題主分享,以期拋磚引玉。

大學生的管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日常管理,一類是課堂管理,這兩類管理有共同之處,也存在區別。

日常管理需要恩威並舉

大學生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這關係到一個學生管理者的工作態度的責任心。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恩威並舉,寬嚴相濟,是能夠管理好學生的有效手段。有些人喜歡說現在的大學生不應該管理,而應該引導。這話我認為不全對。

說它對,是因為目前大學號召全員育人、全程育人,講究用文化感染人,希望做到“潤物細無聲”。這是很正確的,無論是從目前大學生的年齡特點上說,還是大學生的時代特點而言,強制他們做事一般不會取得良好效果。然而這種影響面臨兩個巨大的現實問題,一是目前高校專業教師對自身的定位往往是授業解惑,很少能夠在思想和行為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影響;二是文化育人講求長期性和一致性,同時需要受教育者對於文化的高度認同,這在大學期間難以達到。因此,對於學生的日常管理,應該用制度+文化的雙規制管理模式,否則很難達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學生的日常管理,其管理目標是使學生擁有足夠的能力,彌補初等教育過於注重知識教育的短板,使學生能夠在大學畢業時初步具有走入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會強調學生應該具有“紀律意識”、“自我意識”、“學習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其中自我管理意識是日常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一切日常管理的根本。自我管理意識包含了自我認同、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調節等,這是學生作為社會人必備的幾種能力,它決定了學生未來在職業發展中的關鍵,然而這些能力的養成,對於受教育者本人的素質要求較高,如果一個學生無法在大學期間養成這種意識,將很有可能在社會上遭到失敗。

放眼全球,目前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組織、高校敢於放棄制度管理,僅僅依靠文化教育來取代對學生的管理,其根本原因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是對人類天性修剪的過程,教育的本質目的在於培養一個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無論是哪個國家或學校,對於個體的個性發展都是需要控制的,不可能存在無限放任。這就意味著所謂“快樂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個謊言,教育本身是會給被教育者帶來不適和反感的,因為但凡教育就會讓人或多或少的失去一些自以為是的自由,這對於大學生同樣如此。我們不妨想想自己在高中時老師們往往會和大家暢想大學生活,自由、開放、無拘無束,但事實絕非如此,也不可能如此。

我們有些學生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一旦離開父母的管教,高考的壓力,一下就像換了個人,他們明白自己的任務,可就是無法抵禦不良的誘惑,於是就會出很多問題。這些學生就需要制度的管理。我們有些學生在大學期間迷惘、彷徨,失去奮鬥目標,這些學生就需要用文化引導,之後再用制度管理。還有些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強,但自我調節能力差,雖然聽話、乖巧,但無法正確看待大學的生活和學習,他們就需要採用文化引導,而不應採用制度約束。

因此,從學生日常管理層面,應該做到恩威並舉,寬嚴相濟。

課堂管理要以制度育人。

我這裡所說的課堂管理包括了學生上課和學生考試兩個部分。

我們先聊聊學生上課。學生就應該上課,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就是這一個看似正常的活動,目前有些課程也很難進行。大學生逃課不是罕見事件,也不是個例,從課堂管理的角度而言,這種行為就不能姑息。原因是逃課這種行為已經觸碰了學校的基本制度,如果得不到應有的懲罰,那麼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就會在學生心中隨之崩塌,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文化育人就無從談起。

目前社會上有一種不良的思潮,認為大學課程與社會脫軌,上課也沒有用。我以為這種說法大錯特錯。這是對大學教育最大的褻瀆。大學不是職業學院,它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立刻能用的工作技巧,而是要求學生能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為學生在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對於“所以然”更是大學本科教育的重點。因此大學很多專業上課偏向理論,重點講授的是理論推導,這些課程枯燥乏味,為學生所不喜,逃課、以各種名義請假、上課不認真聽講也就不是個例了。請諸君試想,以社會芸芸都無法明白的道理,如何指望大學生理解,如果他們不理解,如何用文化讓其認同,並貫徹始終?況且讀書、學習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如果沒有足夠的震懾力,誰會用心學習?

再說說考試。考試是絕大多數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大學事件,這一關把不好,很多制度管理、文化育人都將成為空談。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實行“卷面成績+平時成績”的模式給出學生一門課程的總評成績,這就對任課教師提出了要求。既要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又要嚴格遵守教學大綱講好課,否則學生考試不及格人數過多,不但對學生影響很大,對於任課教師也有較大影響。因此,在考試管理上,文化能做的是引導學生誠信應考,認真複習,而制度在其中起到作用更加明顯和重要。這意味著一旦違反考試紀律,從學校到學院的各級部門都應該由一個明確而鮮明的態度。目前我們學校這一方面就做的非常嚴格,一旦出現考試違紀,絕不姑息。我記得很多年前我們一個大四年級的學生在考試時夾帶,按照往年的慣例,學生即將畢業,從人情的角度而言,學校一般會給予留校察看的處分,這意味著學生能夠拿到畢業證,沒有學位證,出於慣性思維我們學院也寫了相關材料,希望學校從輕處罰。但當時學校態度十分明確,制度就是制度,不存在特殊性,因此依然給予學生開除學籍處分,這意味著這個學生的三年半大學生涯很可能會化為烏有。從那一年開始,學校連續處理了一批考試作弊的學生,從那時起,學校考風和學風煥然一新。這就為學校後來用文化引導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大學生雖然已經是成人,按道理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我以為,大學生的管理應該在紀律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而不是一個“寬”或“嚴”能夠總結清楚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師大草根

身為老師,不應該去糾結這樣的問題。

這種形而上的討論毫無意義。

如果我作為老師,我更應該去了解的是,我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學生。

只有我瞭解了我的學生,我才懂得,如何跟他們相處。我也才能懂得,如何利用我的教學經驗、處世閱歷服務於他們,該寬則寬,該嚴則嚴。

正所謂:“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學生的情況,才是老師時刻該關注的勢。不瞭解學生情況,光討論寬嚴,說的再有理,都是誤導。


左江右河

管松一點感覺上是對學生的不負責,管緊一點呢學生又不服從管教,所以用對正確的教育方法來去引領大學生,而不是單單從管理的鬆弛上說明,而這樣的討論也無從談起。

老師只是一個引路人,只是把學生引領到一個正確的路口,而如何選擇,如何去學習該是學生自己去探究的問題,也是大學生必備的能力。對於課堂,教師應該如何捕捉學生的心理需求,感知課程進度,調試學生能力的發揮,我覺得對於大學生來說,老師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完成課後作業,上課只是嚴格講解書本知識,這是很錯誤的做法,大學不久後是要面對社會就業的,如何把握本堂課程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社會需要我們具備怎麼樣的能力,而我們要如何在學習的課程中去規劃等等,我相信,只要老師足夠耐心,學生們一定會認真去聽講關於他們未來的發展的這樣一堂課,所以就沒有什麼管得松和管得緊的問題。

學校不是一個牢籠,不是鎖住大學生思想的鏈條,做完老師更應當發散學生的思維,去觸碰和感知外面世界的冷暖,老師是最能影響學生一生的人,而真正能對我們人生有影響的人卻沒有幾個。


熱雞湯小姐姐

題目的意思應該是說對大學老師管得嚴好還是管得松一點好。

答案:對大學老師還是管得松一點好。

因為這是由大學老師的工作性質所決定的。

身為大學老師,其工作任務主要有兩項:科研與教學。

特別是科研任務,大學老師要想把科研任務做好,首先要自由。人只有自由,不受太多的約束與干擾了,才能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學研究之中去,才能在科研方面取得優秀的成果。

教學方面,因為大學生都有較強的自我約束與自學能力,所以,大學老師只是對學生起到一個指點與引導的作用,不需要像中小學教師那樣天天圍著學生轉。

所以說,對大學老師管得還是松一點好。

(作者 若兮)


靜水流深6367


SU40377

大學就是個小社會,導師有自己的一套看管方式,但是大學也分好多種 有像高中一樣的 也有鬆散的。這個都是看學校是什麼樣的也因人而異。


安伯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