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应该管的严好还是管的松一点好?

郭-小-妖

这个问题问得未免有些极端,有点非此即彼的感觉。管理讲求的是宽严适度,绝不是一个“严”或者“松”能够概括的。我个人做了十多年的辅导员,对于学生的管理有一些心得,也愿意和题主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大学生的管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日常管理,一类是课堂管理,这两类管理有共同之处,也存在区别。

日常管理需要恩威并举

大学生的日常管理非常重要,这关系到一个学生管理者的工作态度的责任心。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恩威并举,宽严相济,是能够管理好学生的有效手段。有些人喜欢说现在的大学生不应该管理,而应该引导。这话我认为不全对。

说它对,是因为目前大学号召全员育人、全程育人,讲究用文化感染人,希望做到“润物细无声”。这是很正确的,无论是从目前大学生的年龄特点上说,还是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而言,强制他们做事一般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然而这种影响面临两个巨大的现实问题,一是目前高校专业教师对自身的定位往往是授业解惑,很少能够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影响;二是文化育人讲求长期性和一致性,同时需要受教育者对于文化的高度认同,这在大学期间难以达到。因此,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应该用制度+文化的双规制管理模式,否则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学生的日常管理,其管理目标是使学生拥有足够的能力,弥补初等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教育的短板,使学生能够在大学毕业时初步具有走入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我们在工作中往往会强调学生应该具有“纪律意识”、“自我意识”、“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其中自我管理意识是日常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切日常管理的根本。自我管理意识包含了自我认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这是学生作为社会人必备的几种能力,它决定了学生未来在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然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对于受教育者本人的素质要求较高,如果一个学生无法在大学期间养成这种意识,将很有可能在社会上遭到失败。

放眼全球,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组织、高校敢于放弃制度管理,仅仅依靠文化教育来取代对学生的管理,其根本原因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是对人类天性修剪的过程,教育的本质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是哪个国家或学校,对于个体的个性发展都是需要控制的,不可能存在无限放任。这就意味着所谓“快乐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谎言,教育本身是会给被教育者带来不适和反感的,因为但凡教育就会让人或多或少的失去一些自以为是的自由,这对于大学生同样如此。我们不妨想想自己在高中时老师们往往会和大家畅想大学生活,自由、开放、无拘无束,但事实绝非如此,也不可能如此。

我们有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一旦离开父母的管教,高考的压力,一下就像换了个人,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可就是无法抵御不良的诱惑,于是就会出很多问题。这些学生就需要制度的管理。我们有些学生在大学期间迷惘、彷徨,失去奋斗目标,这些学生就需要用文化引导,之后再用制度管理。还有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强,但自我调节能力差,虽然听话、乖巧,但无法正确看待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他们就需要采用文化引导,而不应采用制度约束。

因此,从学生日常管理层面,应该做到恩威并举,宽严相济。

课堂管理要以制度育人。

我这里所说的课堂管理包括了学生上课和学生考试两个部分。

我们先聊聊学生上课。学生就应该上课,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就是这一个看似正常的活动,目前有些课程也很难进行。大学生逃课不是罕见事件,也不是个例,从课堂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行为就不能姑息。原因是逃课这种行为已经触碰了学校的基本制度,如果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么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就会在学生心中随之崩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文化育人就无从谈起。

目前社会上有一种不良的思潮,认为大学课程与社会脱轨,上课也没有用。我以为这种说法大错特错。这是对大学教育最大的亵渎。大学不是职业学院,它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立刻能用的工作技巧,而是要求学生能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为学生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所以然”更是大学本科教育的重点。因此大学很多专业上课偏向理论,重点讲授的是理论推导,这些课程枯燥乏味,为学生所不喜,逃课、以各种名义请假、上课不认真听讲也就不是个例了。请诸君试想,以社会芸芸都无法明白的道理,如何指望大学生理解,如果他们不理解,如何用文化让其认同,并贯彻始终?况且读书、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没有足够的震慑力,谁会用心学习?

再说说考试。考试是绝大多数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大学事件,这一关把不好,很多制度管理、文化育人都将成为空谈。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卷面成绩+平时成绩”的模式给出学生一门课程的总评成绩,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要求。既要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又要严格遵守教学大纲讲好课,否则学生考试不及格人数过多,不但对学生影响很大,对于任课教师也有较大影响。因此,在考试管理上,文化能做的是引导学生诚信应考,认真复习,而制度在其中起到作用更加明显和重要。这意味着一旦违反考试纪律,从学校到学院的各级部门都应该由一个明确而鲜明的态度。目前我们学校这一方面就做的非常严格,一旦出现考试违纪,绝不姑息。我记得很多年前我们一个大四年级的学生在考试时夹带,按照往年的惯例,学生即将毕业,从人情的角度而言,学校一般会给予留校察看的处分,这意味着学生能够拿到毕业证,没有学位证,出于惯性思维我们学院也写了相关材料,希望学校从轻处罚。但当时学校态度十分明确,制度就是制度,不存在特殊性,因此依然给予学生开除学籍处分,这意味着这个学生的三年半大学生涯很可能会化为乌有。从那一年开始,学校连续处理了一批考试作弊的学生,从那时起,学校考风和学风焕然一新。这就为学校后来用文化引导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虽然已经是成人,按道理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我以为,大学生的管理应该在纪律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而不是一个“宽”或“严”能够总结清楚的。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指正。


师大草根

身为老师,不应该去纠结这样的问题。

这种形而上的讨论毫无意义。

如果我作为老师,我更应该去了解的是,我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

只有我了解了我的学生,我才懂得,如何跟他们相处。我也才能懂得,如何利用我的教学经验、处世阅历服务于他们,该宽则宽,该严则严。

正所谓:“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学生的情况,才是老师时刻该关注的势。不了解学生情况,光讨论宽严,说的再有理,都是误导。


左江右河

管松一点感觉上是对学生的不负责,管紧一点呢学生又不服从管教,所以用对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去引领大学生,而不是单单从管理的松弛上说明,而这样的讨论也无从谈起。

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只是把学生引领到一个正确的路口,而如何选择,如何去学习该是学生自己去探究的问题,也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对于课堂,教师应该如何捕捉学生的心理需求,感知课程进度,调试学生能力的发挥,我觉得对于大学生来说,老师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上课只是严格讲解书本知识,这是很错误的做法,大学不久后是要面对社会就业的,如何把握本堂课程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社会需要我们具备怎么样的能力,而我们要如何在学习的课程中去规划等等,我相信,只要老师足够耐心,学生们一定会认真去听讲关于他们未来的发展的这样一堂课,所以就没有什么管得松和管得紧的问题。

学校不是一个牢笼,不是锁住大学生思想的链条,做完老师更应当发散学生的思维,去触碰和感知外面世界的冷暖,老师是最能影响学生一生的人,而真正能对我们人生有影响的人却没有几个。


热鸡汤小姐姐

题目的意思应该是说对大学老师管得严好还是管得松一点好。

答案:对大学老师还是管得松一点好。

因为这是由大学老师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

身为大学老师,其工作任务主要有两项:科研与教学。

特别是科研任务,大学老师要想把科研任务做好,首先要自由。人只有自由,不受太多的约束与干扰了,才能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去,才能在科研方面取得优秀的成果。

教学方面,因为大学生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与自学能力,所以,大学老师只是对学生起到一个指点与引导的作用,不需要像中小学教师那样天天围着学生转。

所以说,对大学老师管得还是松一点好。

(作者 若兮)


静水流深6367


SU40377

大学就是个小社会,导师有自己的一套看管方式,但是大学也分好多种 有像高中一样的 也有松散的。这个都是看学校是什么样的也因人而异。


安伯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