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时步兵在前面冲锋,机枪在后面开火,却为何打不到自己人?

超级无敌小狒狒self

很简单啊,轻重机枪的虽然分组不同,但都不会向冲锋路线射击。

重机枪是压制火力,射击距离800-1300米,只会负责阵地上一个区域或方向且不轻易移动。事先架设时会通过试射让全阵地的战士知道它的区域,这就是标定与试射。这时重机枪的高低机与方向限都是固定的,由于射程远会自然分布成弹幕。

重机枪还有一个战术,叫超越间(接)瞄(准)射击,就是运用远距离射击形成的高弹道。向火炮一样越过冲锋的士兵线,对敌方冲击队或者阵地形成拦阻或压制,此时机枪的瞄准具不起作用,射手看不到弹着点,是通过事先的标定或者指挥完成射击的。一旦冲锋线越过标定就停止射击了。

而轻机枪主要是通过2-5发的短点射,进行对移动目标的射击。
士兵冲锋时或者伴随,冲锋到哪里轻机枪就在哪里支援;或者原地驻守,那就主要看指挥官的命令了

另外,W君还是要说轻重机枪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如果有冲锋不利,有不听指挥的退兵跑回来。。。。。那么机枪也就在战场上体现了终极审判-----枪杀逃兵。


军武数据库

在军事纪录片或者电影电视剧里我们都能看到的一个场景是,枪林弹雨下众多士兵扛着冲锋枪,前仆后继的向敌人进攻,相信大家都会有的一个疑惑是,为什么打仗时步兵在前面冲锋,机枪在后面开火,却为何打不到自己人?其实道理很简单,士兵们拿的不可能都是一种机枪,在战场上轻重机枪都有,同一条冲锋线上轻重机枪分布不同,由于没把枪的弹道不同,都不会向着同一条冲锋路线射击子弹。

重机枪属于压制性火力枪械,射击距离高达1000多米,在扫射时只会攻陷某一个区域或方向并且不轻易改变方向。如果事先架设好重型机枪,通过站前试射让所以作战的士兵都会了解到它的扫射区域,这时重机枪无论是高低机或者方向限都是稳定不动的,其较远的射程会自动分布成弹幕进行攻击。

与重型机枪不同的是,轻机枪则有5发左右的短点射点,能够灵活的进行对移动目标的不断射击。士兵冲锋时随着手中的枪械扫射,冲锋到哪子弹就会发到附近;如果原地驻守的话,就看上级指挥官怎样下达指令了。

还有一种作战技术是散兵线,要求其阵地布局曲折,每个攻击小火力点都要有射击阵地方便攻击,间隔5-10米。用来防止被炮弹、手榴弹等攻击。另种作战阵地就是战壕,一般是交通壕,用来输送兵力资源和弹药运输。一个连的防守阵地一般会间隔很远


利刃军事


首先操作机枪的正常的有判断能力的人类,也就是说实战中除了迫不得已的危机情况,己方的机枪手是不可能对着自己人一通扫射,实在是被己方步兵挡住射击线了,也会经过通讯的方式来提醒己方让出机枪射击区域。当然,过去军队设有的督战队是个特殊情况。

从战术上来讲,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在进攻作战中,并没有像电影片中描述的那样士兵一线排开前进,而是以作战小组的模式,呈梯形,分多个方向来采用进攻作战方式,这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间隔会比较大,足够机枪火力放心的射击,而机枪火力的设置,也基本都是在进攻班组的两侧,这样就给进攻人员留出足够的行动空间,而不会被进攻士兵挡住射击角度,或是误伤己方步兵。另外,如果被进攻的目标比较小的话,己方的机枪火力也可以实施超越射击,也就是采用高弹道的仰射方法,这样子弹会在人员上方通过,也不会击中友军。比如装甲车上的车载机枪火力,所处位置相对较高一些,这样打出的支援火力都会从步兵头上飞向目标。

车顶部加装的机枪一般射击的高度要相对高一些,因此不会打到友军士兵。

班用机枪使用时,由于要紧跟着步兵,所以在步兵进攻时,对己方支援火力位置要清楚,进攻路线尽量不要与机枪火力重合。同时机枪手也会关注自己的射界,随时做出调整。重机枪由于射程远,不太容易直接看到目标,因此会以仰角方式来对目标区进行火力压制,实战中多挺机枪会配合攻击增加杀伤力。

曾经在服役期间当过机枪手,因此实际训练中也被要求注意不要误伤队友,另外作为战斗人员时在进攻时也被提醒自己在进行战术进攻时,要给机枪火力让开足够的空间,不要跑进机枪射界地区。说着复杂,其实很简单,人都是长眼睛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排也就三挺机枪,每挺机枪安在哪个位置,自己也是最清楚,并且很容易可以找出不挡射界方向,进行攻击。

一般战斗班组会在两侧部署的直射机枪之间区域进行攻击,这样可以避免被火力误伤。


陶德中士

当士兵向敌人阵地冲锋时,敌方会使用机枪火力攻击,这时需要己方机枪火力压制。前面有己方士兵冲锋,机枪在后面开火,存在误伤自己人的可能。但这点已经被列为作战教条,机枪手都专门训练过。误伤概率非常低。步兵作战战术尽量避免此情况,己方冲锋中发生射界阻挡,可以采用仰射超越射击,机枪子弹可以打抛物线。这种打法子弹越过士兵,弹道在2.5米高,火力压制时子弹打半圆抛物线,越过冲锋士兵,打敌人头顶。

机枪选位首先会高于战壕,枪口更高于士兵冲锋高度,可以打到对方防御掩体,但扫不到自己的步兵。冲锋出掩体的己方士兵,高度肯定低于自己阵地的机枪口,伤不到自己人。另外当机枪没有适当隐蔽位置选择低位布置时,冲锋时会避开。这种情况会组织安排前方士兵绕行,会在机枪两侧掩护,步兵在机枪两侧前进,空出机枪火力窗口。

步兵如果决定要发起冲锋,会提前布置好阵地。行动前会充分规划,分配任务准备队伍,会把队形布置成延机枪扇面的两侧,己方冲锋队伍的梯形斜边,就是机枪的限制射界。机枪以此角度侧射。即便是紧急情况下需要进行冲锋,队形也会选择多段三角阶梯形。梯形和梯形的结合处安置机枪,给机枪留出间隔。正因为有这些事前布置,冲锋的士兵不会在背后挨己方的机枪弹,机枪火力会从步兵的队形空隙中打出。


霹雳火军事

在众多的有关战争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阵地攻防战的时候,步兵进攻冲锋的时候,进攻方重机枪也在进行射击。事实上这并不会射击到己方的战友。布置在后方的机枪射击己方战友只有一个情况才会发生,那就是督导队处理前线的溃逃士兵。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才会做出的无奈的残酷决定。

在真实的战场上,重机枪一般是部署在阵地的左右侧翼两个方向,主要还是为了方便火力的交叉射击。这样可以使得重机枪的射击几乎无死角,同时还可以保障火力的最大输出。在进攻的时候,重机枪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了杀伤敌人,毕竟敌方都是有掩体的。它在进攻的作用是进行火力压制。大家可以假设一下,一挺重机枪在头上射击子弹,你还敢轻易抬头吗?

在步兵进行冲锋的时候,重机枪进行火力压制,这个时候一般射击距离都比较远。子弹飞行的轨道并不是以直线飞行,而是以抛物线进行飞行。同时阵地的设置一般都有坡度,这样重机枪的射击角度也会向上倾斜。因此重机枪根本不会轻易击中己方的士兵。

所以大家不要被战争题材的影视剧轻易的欺骗了。答主是一个比较喜欢看战争影视剧的军迷。对于许多的战争剧感到无奈,完全不尊重军事常识。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既要保证尊重军事常识,又要文艺创作还是比较难。


大国重器解析

莫被乌云遮蔽了眼光,真理在探求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别被忽悠了!

先说点离题远一点的事!

也用战斗实际来解释这个问题!

当初民国时代国内建立了很多的军事学堂,其中步兵学校和步兵科数量最大!

黄埔军校的一期生只是学习了短短的四个月就毕业离校上了战场。作为连排一级的军官加入了北伐的战斗!

四个月从一个普通百姓到一个合格的基层战斗指挥员,他们主要学习的就是掌握枪械基本操作原理、使用,看等高线军用地图,射击角度的应用,步兵阵地散兵线的设置和挖掘,火力点的布置,步兵进攻的队形,步机枪的协调配合,和火炮的配合进攻防守等.....

四个月能掌握这些技能学科,基本上就可以指挥班排一级的战斗了,终究那时接受这些的人太少了,这些技能让他们在战斗中获胜和减少伤亡。猛冲蛮干一时可以,长了就是送人头了!

上面说的那些技能都体现了步兵在战斗时的实际情况。

一、进攻方的协同

1、神剧害人啊!真正的阵地前冲锋,不是电视剧中大喊口号蜂拥而上的,再重要的敌人阵地也不会发动营一级的冲锋,像上甘岭那样团级冲锋很少见的!

2、我写过一些对越反击战,战斗英雄的战斗文述,几乎所以的阵地攻击行动中都是以班一级为基本进攻单位,班一级还有组成类似“三三制”的战斗小组。一个班会有三个战斗小组和一个机枪支援小组!

3、战斗小组隐蔽行进到敌人发现为止开始战斗,敌人会对运动中的战斗小组进行射击,这时机枪小组会开火对敌火力进行压制。

4、班用机枪在战斗之初会按命令或自行选择一个很好的机枪阵地,这个阵地的要求首先是有利于撤退,而后必须是所处环境里的制高点,制高点两翼不能过分暴露,阵地前开阔射击可纵横控制,一般处于敌阵地的正斜方或两侧。

5、至于怎么选择机枪阵地,就是班排连长和机枪射手要学习的必须课!不是一般的士兵就能当机枪主射手的。开枪得都会,可是选择阵地和控制要点,一般的就不会了!

进入进攻阵地的部队的指挥员第一时间要考虑和发出的第一个指令一般都是:机枪占领那个制高点!或者在来到这个地区前早就根据等高线军用地图预设好了机枪阵地。

像第5次反围剿是,李德根本就没有去过阵地,但是他利用地图就找到了制高点设置机枪阵地,这是古板教条害人的事例!

6、轻重机枪在己方的制高点,对敌射击,相对处于进攻的战斗组的上方,子弹会从己方士兵的头顶上方飞向敌人阵地。或者是在斜侧方进行打击,和战斗组士兵的进攻路线不是一条线,这是不必担心误伤的。

7、一般排支援火力重机枪的射程较远,可以在稍远的地方实施射击。班用机枪就要根据攻击速度,适当的前移转换阵地进行射击。在要进攻前,机枪手早就踅摸好下一个阵地了!至于大家所提到的那些曲线射击的打法基本不存在(看索姆河马克沁对空射击隔山打老牛看多了)一般重机枪的有效射程是1000米左右,在这个距离弹丸基本是直射距离,不会有所谓的曲线射击,要实现这样的射击起码也要2000米以上才有,可么远怎么实现火力的充沛支援,再说了这么远的距离弹丸的威力下降很多怎么实现打击啊!

8、还有就是在冲锋时,除非是紧要关头,轻机枪不会被抱着冲锋的,那样就糟蹋了机枪的实际作用了。神剧害人啊!

9、即使是在相对平坦的地方进攻(平坦地区进攻等于找死),己方的机枪火力也会在战斗组之间的倒锥形区域内射击的,机枪都会配发曳光弹进行线路控制,摸清自己的散布点,避免误伤!早没有一点阻隔的开阔地进行冲锋本来就是送死,就是不被己方误伤,也会99%的死在冲锋的路上。大家千万别认为这种冲锋是英雄,这个送人头。奥马哈海滩损失惨重的美军残部勉强冲过上了防浪堤才保命!

遇到这样的情况,火炮就起到关键作用了。当初我们攻打石家庄就遇到了通过开阔地死亡地带的问题,这之前我们是没有经验的,朱老总调来了火炮,解决的这个难题。用火炮覆盖敌人的步兵阵地和炮兵阵地才能通过平坦地域。

第二、防守方的协同

1、防守阵地的设置必须要有相对险要的高处,合理的配置轻重火力。

2、尤其是建立稳固牢靠的重火力支援点,多个形成火力交错,实现火力覆盖。

3、在阵地前的射界内尽量的将障碍区清除,避免射击死角。

4、防守阵地不是像神剧里一样的,神剧里一条笔直的战壕密密麻麻的排满步兵,再间断放几个机枪。这是送死的阵地!

散兵线阵地要求曲折不能太直,小火力点都要有射击阵地供步枪射击,一般间隔5-10米。这样是防止炮弹、手榴弹群伤。再有就是战壕主要是交通壕,兵力输送和弹药运输。挤满人头的战壕这是在神剧中出现!一个步兵连的防守阵地一般会在500米以上甚至千米。

5、稀稀拉拉的布置的士兵怎么能守住阵线啊?靠的就是轻重机枪的火力点的杀伤,步兵负责补点和保护机枪阵地。50米间隔的轻机枪、百米左右的重机枪阵地负责的就是消灭敌有生力量。

6、这时不必担心误伤,只是担心自己的侧翼会被打开!


杜陵闲人

督战队,打到的都成了逃兵,哈哈哈!


夜半老司机

这个一般有多种原因,一是在冲锋中将机枪阵地设置在阵地侧翼,这样可以避免火力对自己力量的打击,再一个机枪是对远方的目标进行射击,这样由于射击轨迹是抛物线所以子弹将越过近处自己人上方,对敌人进行打击。当这种时候,机枪所要射击的目标都是比较远的。所以并不需要进行精确的打击,而是对面类目标进行覆盖和火力压制,所以并不会误伤自己人。当然大家看到的影视剧中的场景大多是拍摄需要,将没有多少真实性,不要被误导。


yangyangyang

打仗时步兵在前面冲锋,机枪在后面开火,却为何打不到自己人?

现在的电视剧把人都看成了呆子傻子了!尤其是一些“抗日神剧”怎么说呢?真比《西游记》还神多少倍!真真的算服了!


这个问题也够萌的,你说你机枪手是怎么当的,“哒哒哒哒哒哒”把冲锋的战友们撩倒一大片,才射向敌人,刚当的兵,领导也不会叫你当机枪手的,瞎子更不可能当机枪手的,所以这事有点奇葩了。

军人都应该是有点战略战术知识的,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的。特殊的情况下误伤也是有的,毕竟概率极低的。真正到了近战,白刃战时,机枪就不能随便射击了,当兵的不光是吃干饭的。省点心吧!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关于这个问题,不要被一些抗日神剧所迷惑和误导!我来说说为什么打不到自己人!

轻机枪和重机枪在前沿阵地的分布和部署是有讲究的!重机枪和轻机枪布置靠前,靠前几米!相距有距离,此段为冲锋区,火力压制和掩护时冲锋区两端开始形成焦点火力,不影响冲锋人员。再隔一段又有轻重机枪,以此相互弥补!交叉火力。

当然也有误伤的情况!这种情况在所难免!电视上那种跑着还能端着冲锋枪开火的有点假,拼刺刀和冲锋的时候,除了第一排可以开火外,其他人是禁止开枪的,靠的是快速的冲进敌人阵地,火力网不可能那么密集把冲锋的人都干掉,一梭子子弹能打中两个人就很不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