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平仄?

止观双运定慧等持

"平仄"二字横亘众人心中已久,我亦如鲠在喉,不吐不畅。是乎"平仄"高深莫测、高雅至正,不知"平仄"者不正统,无晓"平仄"之非文化。知道的常拿上古或中古和近韵说事,搞得云遮雾罩的。好象平仄是稀世奇珍,只有极少数文化精英持有。有意与平民百姓区隔,不是认真而细致地解答释疑。毫无疑问近体诗和对联必守平仄,而平仄是在语言生活中是存在的,更是文化素养必有的。并非如何博大精深,更不是人迹罕至。因为她只是诗词和对联中的规则之一,也不是"专家"独有独享。在悟空问答中,大家注意到拿"平仄"论道的鲜有诗词和对联,即是有,也会将不落板的某字词推给古韵而蒙混过关,让人不知其所以然。



因此,你稍有文化,读过小学,学过拼音的都知道四声。当然玩头条的朋友们,起码都在这水平之上或相等。只要不是搞研究,挣博士,在平常娱乐中知道平仄这个东西就可以了。刚从苦挣苦扎的物质生活中解放出来,玩玩头条,又要被"平仄"禁锢住文化生活,其居心何在?


其实,说白哒。就是拼音中的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研究远古"平仄"是专家的事。而条友们在娱乐中提高自己才是应该的,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来。千万不可因噎废食,欲速则不达。

友情提示:与川话相关的方言,切记二、三声与普通话三、四声相同。例如:四川方言的"妈、麻、马、骂"四声与普通话的"妈、骂、麻、马"不同。川普四声是正普二声,最容易混淆,就平仄时注意加注意。



浅见如斯,敬请赐教!


虎虎申巧巳午晴

什么是平仄?王力先生在著述《诗词格律》一书[第一章 第三节 平仄]中是这样告诉我们的:

知道了甚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甚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 古人所谓"声调铿锵"[1] ,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 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纔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 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纔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止观双运定慧等持

普通话拼音声调分为阴平(即第一声)、阳平(即第二声)、上声(即第三声)、去声(即第四声)。

格律诗创作审美讲究音节的抑扬顿挫,将拼音声调是第一声和第二声的汉字归类为“平声字”,将拼音声调是第三声和第四声的汉字归类为“仄声字”。这就是“平仄” 。

格律诗创作审美还讲究节奏(节拍)美感,诗句中的汉字平仄按“两两交替”的节拍(也叫音步)变换,以形成回旋往复的旋律。

什么是“两两交替”呢?

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连续两个平声字或仄声字交替出现在诗句中,就叫做“两两交替”。

首句第二字平仄将格律诗划分为“平起”和“仄起”的平仄格律。

按首句最末一字是否押韵,又可分为“入韵”和“不入韵”两种韵格。

上下句平仄要求相反,诗家称之为“对”。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要求相同,诗家称之为“粘”。“粘对”是格律诗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作品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规则要求。

五言绝句一般平仄格律如下:

1.平起首句不入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2.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3.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押韵)

4.仄起首句入韵

中仄仄平平(押韵)

平平仄仄平(押韵)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押韵)

对联源于格律诗的对仗联,出句和对句平仄要求也不例外。


诗联创作审美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是由平仄的交替,对立而形成的。从而构成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如下:(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七言的近体诗只是在前面加上两个句首一、二字相反的平仄。如(甲)种句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四种基本句式的交错,就构成不同格式的律诗。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收式)七言为平起仄收式

2、仄起平收式(七言为平起平收)

……

近体诗平仄,从前学写诗有两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每句第一字、第三字、第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至于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的平仄则是固定的。

……。


岁月如梭水如歌

古汉语中的平仄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普通话四声中的平仄

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古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举例:

毛泽东之七律《长征》里有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按照普通话读“拍”pai,就是平声,出律。所以就有人误解因为是伟人,出律也没有争议。其实不然:拍,在平水韵中是第四声,读”破“po。毛泽东是文学大家,怎么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谌继刚

我认为平仄是讲作诗的韵,平韵和仄韵。什么是平韵,什么是仄韵?初学者不用搞得那么复杂,记住普通话的四声(字典里会标明)平,上,去,入即可,平声就是平韵,其余三声(上,去,入)都是仄韵。作诗讲平仄,但也不是绝对的,意义,语景为上,为主的。

格式也不要一下子全的下,它象词牌曲目那样的,很多,初学者难以记下。有空读一读《声律启蒙》就会慢慢明白的。此书里有云:平对仄,仄对平,平仄两分明。有无虚与实,死活并重轻,上去入声皆仄韵,东西南字是平声。辙韵先须辩四声,五音六律并肩行,难呼语气皆为浊,易扭言词尽属清。另外,四声对感情的抒发特征是各有不同的:平声平道莫掀昂,上声高呼志气扬,去声哀道随水远,入声急促猛收藏。作诗看情感表达如何,选韵自已推鼔。


扯谈百姓

平仄,就是文字的发声,按今天来说有一二三四声,也就是古人的上平去入,上平去入中,只有平音是平仄中的平音,其他皆是仄音,但是,按古音来说,过去的有些字今音里是平音,在过去却是仄音,大约有一千多字,这就让我们今天喜欢古文学爱好者很伤脑筋,搞不清楚。如,竹,菊,国,果,喝,这些字今天都是平音,但,在古代他们却是仄音,这就是今天说的古仄音,也有部分字,古音今音都可以用,信手拈来,意义不变,如探,看,听,吹,过,约百多字,这就是今天平仄检测器里说的真正的通,不需要看语境与词性,不必甄别,拿来就用,没有任何问题,

说了半天,归于正题,什么是平仄??答,平仄就是文字的四种不同的发声,仅此而已


梧桐秋雨106248982

阴平阳平(一声二声)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声四声)是仄声,另外入声普通话没有,入声也属于仄声,比如古诗中的“竹”“石”“八”等字虽然在普通话里是平声其实都是入声,属于仄声。入声说南方各方言的人容易区分,北方人需要专门记忆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