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真實的歷史中,劉備是個雙面人:他既是喜怒不形於色的仁厚之君,同時也是一個暴脾氣,一言不合就要打要殺。可不想電視劇演的和小說裡寫的那樣,除了會跑就是會哭,沒招兒了就哭著問諸葛亮“計將安出”。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張飛替劉備背了兩千年黑鍋,人們都以為那個倒黴的督郵是被張飛揍了,而且張飛下手也挺黑:“攀下柳條,去督郵兩腿上著力鞭打,一連打折柳條十數枝。”但其實下手的是劉備,而且打得更狠:張飛用的是柔軟的柳條,而劉備用的是大棍子“杖二百”,差點把督郵打死。而且按照《典略》的記載,劉備當時是動了殺機的:“欲殺之。督郵求哀,乃釋去之。”張飛替劉備背了黑鍋,同時劉備也被關羽搶了“戰功”,徐州刺史車胄、汝南太守蔡陽,都是劉備殺的,但是這功勞都記在了關羽頭上。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從正史的記載來看,劉備這暴脾氣是可以跟張飛有一拼的,包括後來為了替關羽張飛報仇,誰的勸都不聽,帶領蜀漢軍隊傾巢而出去跟親大舅哥孫權玩兒命,嚇得東吳“一夜數驚”,孫權也差點尿褲子。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但劉備這個暴脾氣也遇到過對手,有人真敢不給他面子,當面硬懟之後,劉備還得乖乖聽話。而這個敢當面硬懟劉備的,就是後來曹操陣營的伏波將軍、東城太守,兩次打敗孫權的陳登陳元龍。陳登陳元龍是劉備的老朋友,他們之間的交往,還留下了一個“求田問舍”的成語。辛棄疾作詞說“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這個劉郎指的就是劉備。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話說當年劉備帶著一千多本部人馬,又召集了一些僱傭兵“幽州烏丸雜胡騎”,還有幾千吃不上飯的流民,就去支援徐州陶謙。曹操看在“老兄弟”的份兒上,解圍而去。曹操走了,陶謙卻連驚帶嚇一病不起,就想把徐州讓給劉備。劉備的大舅哥、當地門閥望族糜竺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這個糜竺“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還把自己兩千個能打仗的家人和一個漂亮的妹妹一股腦送給了劉備。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投資如此之大,糜竺自然希望劉備的事業也越做越大。於是糜竺帶領大隊人馬,吹吹打打去迎接劉備入主徐州。但是劉備居然“不願意”:“袁公路(袁術字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不是四世三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孔融對此嗤之以鼻:“袁術哪裡是憂國忘家的主兒?再說了,袁家那四世五公,不過是冢中枯骨,不值一提!”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陳登陳元龍一聽劉備推辭,當場就急眼了,也不顧及老朋友的情面,直接硬懟:“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這意思很明顯:我們本來想把徐州十萬步兵騎兵都交給你,讓你領著大家建功立業名垂青史,如果你不聽我的話,我陳登也不伺候你了!

除了法正 還有一個人能夠阻止劉備伐吳 這個人卻不是諸葛亮

劉備一看陳登是真急眼了,只好低頭認錯:“這個徐州牧,我當還不行嗎?別生氣了!”縱觀劉備一生,堅忍剛毅,幾乎根本就聽不進去別人的話,連諸葛亮在劉備面前,也是小心翼翼。劉備堅持伐吳,諸葛亮連勸都不敢勸,只是背地裡說:“要是法正還活著,也許能攔住咱們皇上!”但是陳登敢當面硬懟劉備,並且“逼劉備就範”,不但膽子大,說話也有分量。要是陳登不英年早逝並一直輔佐劉備,可能地位不會在諸葛亮之下,那麼能夠阻止劉備伐吳的,除了法正,還應該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陳登,如果他真的阻止了劉備伐吳,而三國曆史可能會在陳登手裡改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