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建國全靠諸葛亮麼?否,還有這兩個人功勞也很大

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在荊州站住腳跟後,下一步應該是進取益州(四川)。可是,蜀道天險,別說打仗,軍隊開進去都很麻煩。那麼,如何才能取益州呢?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都在等著一個機會。

這時候,機會自己送上門來了。

益州牧劉璋昏庸無能,手下很多有本事的人都在等著機會吃裡扒外。劉備在赤壁之戰後已經成為天下僅次於曹操的明星,自然有人指望著他。劉璋手下的張松、法正、孟達三個傢伙,就琢磨著把益州賣給劉備,換取自身建功立業的機會。

這三個反骨仔中兩個下場都不好,張松後來陰謀敗露,被劉璋殺了;孟達幫助劉備取川后被邊緣化,後來得罪劉備,叛逃投曹,又過了多年企圖再次叛魏投蜀時被司馬懿滅掉。

剩下的一位法正卻頗得劉備信任,成為與諸葛亮、龐統比肩的人物。

劉備建國全靠諸葛亮麼?否,還有這兩個人功勞也很大

(葉雄所畫法正圖)

《演義》中龐統智謀和打仗水平都比諸葛亮差了一籌,法正更是沒法和諸葛亮相比。實際上這三位謀臣各有所長。

龐統和法正足智多謀,在出奇制勝、當機立斷方面超過了諸葛亮。諸葛亮是一位出色的戰略家和治政人才,但並非萬事通的神仙。在與君主的交流方面,年輕的諸葛亮儘管道德高尚,但面對劉備這樣半生滄桑,很有個性和原則的君主,有時並不能貫徹自己的策謀。

這時候,龐統和法正更為機巧的諫言,往往能收到奇效。

再如後來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有一次雙方激戰陷入僵持,劉備殺得興起,快六十歲的老頭子身先士卒,冒著敵人的亂箭衝鋒在前。手下的文武拼命勸諫,劉備暴跳如雷,就是不聽。邊上的法正也不多說話,自個衝在劉備的前面,為他擋箭。劉備自己不要命,卻擔心手下的安全,叫法正躲箭!法正說,主公您都不怕死,我們怕什麼呢?劉備這才醒悟,招呼法正一起退到安全地方。

這麼著,在隨後的幾年中,龐統、法正與諸葛亮形成了良好的搭檔和互補。這時劉備已經有了一個龐大的文官和謀臣團隊,裡面才華最高,貢獻最大,最受言聽計從的,便是諸葛亮、龐統、法正三人。

劉備建國全靠諸葛亮麼?否,還有這兩個人功勞也很大

靠著這“三駕馬車”的馳騁,劉備集團將達到其征戰生涯中一個新的戰略高度,一步一步向著諸葛亮《隆中對》的目標前進。

眼下最重要的事兒,就是按照諸葛亮的戰略規劃和龐統的策謀,在法正的內應下,進取益州。具體來說,大致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二:劉備進川之後,利用抵抗張魯的機會,收編益州的軍隊,佔領益州的要地,籠絡益州的人心;

步驟三:等做得差不多之後,再起兵發難,在臥底們的內應下奪取益州。

整個計劃環環相扣,理論上無懈可擊。

劉備建國全靠諸葛亮麼?否,還有這兩個人功勞也很大

這是劉備集團一等一的艱鉅任務。在未來的數年裡,劉備集團為這個目標竭盡全力,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這些,諸葛亮是不能未卜先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