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这么好的作品,为什么结尾不完整?

綠銫地帶

对于《我的团长我的团》其实个人观点还是别看小说了,电视剧的演绎就算很完美了,虽然最后没有交代下了南天门之后的事情,但是我觉得结局也算圆满。



但是原著实在不同,结局也确实悲惨,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一个好下场,除了孟烦了算是终老一生。团长龙文章因为不愿参与国共内战被逼自尽一同赴死的还有克虏伯,林译在国共内战时战败自尽,断了腿的不辣成了乞丐,而迷龙的死也怪不到死啦死啦的头上,要怪就只能怪他们是炮灰团,是没有靠山的游兵散勇。


这样的结局怎么拍?其实电视剧的处理已经很得当了,结局处,虞啸卿功成名就众人拥簇讲述自己在禅达的“英勇”事迹,而终老禅达的孟烦了只是一个没人认识的普通老头,一路走来确看到了曾经的战友一个个以另外的身份又活生生的出现,这是最大的安慰,也很隐晦的表达了南天门一战之后“炮灰”们的结局!

一部电视剧这样给人想象余地的结局其实效果要好一些,如果在艰苦一战胜利后作为战斗英雄却是那样悲惨的结局,实在是让人接受不了。



总之,从内心情感来说我推荐看电视剧,但是想要真正了解《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是要从小说中理解!


柠檬王者

本人恰恰持同问题相反的观点,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结局同小说的结局可以说两者相辅相成,让真正喜欢这部作品的人们体会到了两种感受。


相信只是看了电视剧版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观众,一定对炮灰团的炮灰们的平凡、牺牲、壮烈而深深感动,而对于仅存那几个人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毕竟他们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已经付出的太多太多了,他们应该活着,活着看到最终的胜利!

然而许多怀着对仅存的那几个人的以后的好奇而去读《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小说时,却被他们的结局而震惊!而悲愤!突击队队长迷龙没有死在那如地狱般的南天门的29昼夜,而是死在了那军部大员的手里;团长龙文章也因不愿意打共产党而选择自尽;“克虏伯”这个除了吃其他都存在感很低的人,却选择了自尽以誓死追随他的团长;“呆头呆脑”阿译在最终学到了龙文章的典型带兵之道后,也因不愿内战而选择了自尽;这每一个情节都深深的震动了读者,让他们泪流满面,感慨世道之不公!



而小说里的结局让我们对里面每一个人物有了新的认识,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我的团长我的团”,那就是他们把命都托付给了龙文章,甘愿为他而死;而龙文章也把自己的命交给他的团,他千方百计的想让他们活下去。他们如此壮怀之举动和平淡又坚定的信念,让我们如此折服,甚至于不敢再次回顾他们的结局。于是我们又开始希望他们的一切都止步于南天门一战的结束,希望他们能有比小说里至少好一点的结局,让他们活下来。于是我们又喜欢这个电视剧版本的《我的团长我的团》,至少它在南天门一战后选择了剧终,让我们能对他们的未来有了无限的遐想,渴望他们可以有一千种结局,但绝不是小说那样。



所以在看完小说版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后,我也推崇电视剧版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结局,给我们一个哪怕是“幻想”的机会和空间,幻想他们能够不死,幻想他们能够活下去,活到胜利!


小小狼王

我看了整部原著小说,我觉得《我的团长我的团》是赶上了好时代,假如是这几年拍,能不能让拍都是个问题,拍了也不一定让播,这个看过该剧的人应该会明白。

因为我们审核部门的限制,也就限制了中国影视的腾飞,造成中国电影很难走出国门,中国电影在世界上的地位还不如韩国电影。所以也造成我们的电视剧再也没有一部可以超越《我的团长我的团》这样的好剧,更多的我们每天打开电视里看的都是抗战神剧,所以我很少看国内的战争剧。

至于《我的团长我的团》为什么留下尾巴没有拍完,也还是因为审核,看过原著得结尾的人也会明白。该书作者比较理性看待当时的历史,没有太多政治色彩。因为《我的团长我的团》的这样对人物和细节的真实把握,再加上故事情节的真实描写小人物,所以也就造就了该剧的历史高度。凡事不要太苛求,我觉得《我的团长我的团》能播出就已经很不错了。


此岸情彼岸花180269099

作为把电视看了7遍,原著小说看了4遍的团粉,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觉得主要原因是两场事故,一是烟火师郭老师不幸在拍摄时被炸身亡,我看过一段段奕宏的采访,说郭老师的当时一个想法特别好,把一个类似于引爆装置改了点,这样起的烟雾多些,但是很不幸。

其次拍摄时搭的桥塌了,几十群演受伤,当时一度停拍。康导当时几十天睡不着觉,压力特别大,好多演员也不想拍了,段奕宏说是他和张译去和演员说我们要把这戏拍完,跟演员谈了好多。

剧中开头的字幕,谨以此片献给为此剧献出生命的战友。我想也有郭老师他们在里面吧。

团长作为中国目前拍的最苦的电视剧当之无愧,接近200天的拍摄时长,演员每天拍完戏,洗澡能洗一层泥,老段说汽油桶那场戏,那个黑色颜料涂到身上脸上特别痒,又不能扣掉,特别难受。剧中的枪械,头盔都是有考究的,起码有美械国军的电视剧,我是第一次看到汤普森,加兰德,轻机枪是风冷的,马克沁是要水冷的,这些甩其他神剧几十条街吧。

团长给了我们另一个角度看待战争,一群来自各个省份的溃兵,一群惜命也怕死的兵,在龙文章的带领下,想让事情是它该有的样子,确实龙文章就是招魂的,给死人招魂,也招活人丢掉的魂,去怒江对面时,他说我们要去的都是找到魂的人,烦啦你的魂了?其实烦啦的魂也是有了他才找到的。







作为电视剧,虽然没有拍完,作为书粉我也有点遗憾,但是我觉得电视剧在当时情况下能拍完已经很好了,对小说高度还原,结尾用张译哽咽的独白,也很好,在考研期间,我经常听团长电视剧的片段,尤爱听小书虫和结尾的独白,电视剧结尾比起小说的结尾还是多了柔软的东西,小说结尾已经有人说了,就不再叙述了,建议大家可以看看小说,最近刚刚新出版了兰晓龙的4本书。目前团长在豆瓣的评分到了9.2,虽然当年刚播出时没火,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

每次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团长心里都很高兴,也用我最爱的团长作为我的悟空首答。


先生不知何许

这个怕是通过不了广电总局的审核,才草率的结尾了,电视在南天门树堡之战胜利后就结束了。小说后面的结局太悲惨了,团长因为不想北上打共产党,被关起来在监狱自杀了,克虏伯在团长自杀后也跟着自杀了。丧门星带着弟弟的骨殖回四川了,不辣断了一条腿,带着一个被他们围困在祭旗坡上的一个日本兵,讨米蹦回湖南了。迷龙是因为枪杀了军部陈员外的侄子,那个临阵脱逃的高射炮指挥官,被判刑,是团长亲自执行的。阿译是在碰到被共产党俘虏的烦了去劝降的时候,投降后也自杀了。只有小太爷孟烦了在北上与共产党的战斗中成了俘虏,成了钢七连的一名战士,活到了最后。整个故事的结局非常悲惨,看的人很压抑。团长这部片子感觉很真实,每看一遍都觉得有不同的感悟。还有团长,生死线,士兵突击都是康红雷导演的三部曲,都拍的很好,值得一看。


LL20484278

团长一开始康洪雷就顶着很大的压力的,最大的压力就是资金,面对外界的舆论,康洪雷说我要让你们看看,我们不仅能拍出来还能拍的很好!事实就是这样,很经典。但是电视剧和小说的结尾有所不同。

炮灰团打完南天门之后,迷龙原著是打死了一个防空炮炮长,然而这个炮长是军部大员的侄子,于是被军部大员下令打死迷龙。而电视剧中是迷龙带着他妻儿漂泊海外,很久之后给烦啦来信说是做了生意,有空回来看看大家。

丧门星原著中是回了四川,电视剧中做了特务营营长。

炮兵克虏伯原著是跟随死啦死啦自杀,电视剧中是当了炮兵团长。

阿译原著是参加了内战,终于做了死啦死啦那样的人,然后碰到投降的烦啦和他叙旧之后而选择自杀。

龙文章原著是为了阻止内战而自杀,电视剧中是打完南天门之后突然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哪了。

本来是安排和士兵突击来个大集合的,后来由于基金原因删掉了王宝强的戏份。


rarain

很多人说是审核问题,但当你真正阅读完原著你会发现这不是什么体质问题,也不是国共问题,原著后面讲的正是国军内部一些不愿意打内战的将士的真实反应,而且一些大家非常喜欢的角色在剧中牺牲的太多了,打完南天门一起吃过猪肉炖粉条子的就剩下那么几个了,再到后来迷龙枪毙无战意的防空兵惹祸上身被枪毙,龙文章不愿打内战被迫自杀,克虏伯追随龙文章自杀,阿译不愿意和自己的兄弟打也不愿意投降在阵地自杀,如果这些拍出来观众能不接受,反正我看书都有点接受不了就别说电视剧拍出来了,那些说审核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其实多去理解下龙文章那句,我想让事情变成它本来的样子。


川军团少校林译

说国内审核不通过的都是没看过原著的无脑喷,没拍结尾是给了国粉面子,抗日的功臣没得到嘉奖反而一个个死在国军的枪下,真是莫大的嘲讽。其实就现在的电视剧来说结尾已经很圆满了,更能突出对那个年代牺牲群体的缅怀,而不是掺杂了其他的因素。


寒冰73258510

如果没有南天门上守碉堡,这个电视剧堪称真实记录片,南天门的碉堡让我们知道了这终究是一个电视剧,编的!所以电视剧结局要皆大欢喜,要符合好人有好报,苦尽甘来的要求,不能太悲,但小说不同,悲剧结局的小说才能更多的被人记住。


金润邦-贺

个人感觉,康导是仁慈的,没有让走下南天门的炮灰们走向令人心痛的后尾声。这样的嘎然而止,也许更好,心里有点宽慰,总比绝望要好的多。四十三集的团长,已经有太多的死亡和逝去了,再继续让这些袍泽兄弟一一倒下,实在是残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