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云為何會名落孫山?

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企事業單位招標項目的關鍵時期,大量的TO B業務成敗關係全年業績,所以,爭奪也會異常激烈。阿里雲、騰訊雲在同一天於不同地點開大會,一個號稱拿來主義的雲計算沒有前途,另一個推出了超級大腦但仍將出路鎖定降價。

前些天,中國的雲計算市場也再次風起雲湧。騰訊雲在機場醒目位置樹立大幅廣告,而阿里雲更是針鋒相對的推出“上雲就上阿里雲”巨幅標語,對戰意味濃厚。與此同時,據報道中國移動已經中標國家政務雲平臺,繼去年那些工商銀行大單之後再次收穫。

就現在的國內雲計算市場格局來看,阿里雲一家獨大,佔據超過50%的市場份額,騰訊雲、電信雲、金山雲等雖然也排名靠前,但市場份額都是個位數,與領頭羊之間的差距在2017年不減反增。最近,傳出消息,主要負責雲計算拓展工作的騰訊雲副總裁黃海清已經辭職。

不過,有專業人士分析,雖然騰訊財報中顯示騰訊的雲計算與支付業務增長不錯,但實際上對比上一個年度也是下降的,形勢不容樂觀。支付業務與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在拉大,雖然騰訊號稱雲計算的同比增長降幅100%,可騰訊雲視為競爭對手的阿里雲至今已經十數個季度保持100%的增長。規模小增長慢,馬太效應顯現,騰訊雲沒有了追趕機會。

戰略失誤貽誤軍機,騰訊雲失去了黃金髮展期

騰訊雲之所以出現目前嚴重的市場劣勢,首要原因還是當初的戰略“失誤”。從時間上講,阿里雲大概在2009年就已經快速起步,騰訊雲玩了差不多七年才開始,而這七年的差距讓素以山寨創新和後來居上著稱的騰訊也迴天乏力。

在阿里巴巴孤獨的雲計算旅程中,陪伴的只有中國移動的大雲,但大雲也因為場景的關係沒有做大。利用這黃金七年,阿里雲完成了去IOE化,實現了自建的操作系統,在經驗教訓的磨合中,積累了一家又一家的成功案例,後來者已經沒有機會。

騰訊雲缺乏足夠內部場景,沒有火煉的機會就出不來真金

騰訊雲的不成功一方面是因為起步太晚,另一個重要原因顯然是因為騰訊雲不如阿里雲擁有極端的內部練兵機會,無法形成戰鬥力,對外就缺乏足夠的說服力。

在騰訊雲的廣告牌上,至今還是在宣傳期聯姻中國銀行,其他的所為案例大多數都還是屬於互聯網+的範疇,這也證明有實力的企業採用騰訊雲的確實不多。

阿里雲是有內部需求的,高速成長的電商業務和極端嚴酷的雙11考驗都倒逼阿里在這方面的能力必須合適,而成功解決雙11大促流量高峰以及鐵路12306的春運難題,足以證明其系統的水平,這就是運行中的活廣告。

騰訊雲與阿里雲這樣的案例對比也再次證明,能力都是用出來的,什麼樣的公司業務需要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能力要求就會造就什麼業務的競爭力。京東的超級倉庫需求逼出來了自身的倉儲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也是一個道理。看到什麼掙錢都想撈一把,成功率不會高。

騰訊云為何會名落孫山?

急功近利讓騰訊雲失去了後勁,未來發展更難言樂觀

因為騰訊在雲計算上起步太晚,所以騰訊就採取了疾風暴雨和大躍進的發展方式,這一點也給系統性穩定性要求非常高的雲計算也為帶來巨大的傷害。

阿里雲從底層做起,基本做到了自主知識產權,也為每次的進步革新升級帶來了便利,但後起在騰訊雲顯然沒有這樣的時間窗口,於是,騰訊雲選擇了與國外巨頭合作,成為了甲骨文在中國市場的“馬甲”,這樣的發展確實可以在技術層面幾乎一步到位,但後果就是會受制於人,也會受到甲骨文的業務發展拖累,當甲骨文在雲計算業務上都頹勢嚴重的情況下,騰訊雲也難逃下滑。

另外,為了業務發展的需要,騰訊雲急需成功案例,也還要刻意阻擊競爭對手們進一步擴大關鍵市場的陣地,因此,在2017年年初令人震驚的一分錢投標廈門政務雲,雖然拿下訂單卻引發行業震盪,對後期的 TOB 業務推廣造成了嚴重負面影響。騰訊從來都是一家擅長了解應對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心理的公司,而不是一家在企業業務上更具有適應能力的企業,這也導致馬化騰在2017年底的公司大會上強調騰訊要加強TO B能力,但遊戲支柱造就在企業文化是很難轉型的。

如今,阿里雲一騎絕塵,華為雲以及運營商們的雲計算發力兇猛且後勁十足,騰訊雲以及是腹背受敵,至今依然主要集中在遊戲業務雲服務之上的騰訊雲需要更多的改變,包括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上的適應,更包括整個騰訊公司戰略理念與公司使命感的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