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点击上方河南教师关注我们!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什么是好课?这几乎是所有校长、老师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定论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这是一个真问题,就必须在一定条件下给出一个答案。作为日常概念的“好课”,实乃课堂教学质量问题。

也就是说,“什么是好课”,实际上就是“什么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相对应的学术概念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若不能明晰此概念的内涵、外延,就没法讨论。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国内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大致有如下三种观点。

大而全的标准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在实践领域,出现了许多“好课的标准”“优质课标准”,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践中有对一节课进行评价的需求,就要有评价的标准。这些“标准”,当然都是在用不同方式回答“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是什么”这一问题。

例如,在广大教师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好课标准”,莫过于“五实”:“一要有意义,即扎实;二要有效率,即充实;三要有生成性,即丰实;四要有常态性,即平实;五是有待完善,即真实。”(据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提出)。

这一标准,是从教育学意义上谈论课堂,更多的是具有教育哲学意蕴,操作性偏弱,不好去测评。

实践中的许多“优质课标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大多围绕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几个主要维度进行设计。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作为一张评价表,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指标”“标准”“权重”。评价表中,“项目”就是“指标”,“内容”就是“标准”。显然,这些标准大而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具体指标大多为价值判断、质性描述,对于教师而言,指导意义不大、操作性不强。

评价打分的时候,很难量化,只能“跟着感觉走”。也就是说,这样的“内容”还不能算是“标准”,实质上是一种描述性的要求乃至价值引领。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本身是有问题的。

框架性标准体系

虽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事物,但无论它有多么复杂,只要有评价的需要,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去衡量。这个标准不一定是精细化的、量化的,但可以是框架性的标准体系。孙亚玲通过自己的研究,建立了一个“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孙亚玲著),值得借鉴。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这个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框架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建立一个框架,解决了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问题。它从五个维度,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来评价一节课,建立了一个相对全面而简便的评价指标体系。

这个标准框架至少告诉了教师和评价者,什么样的一堂课是好的,即“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当然,这里的“好”,是指课堂教学有效性。显然,研究者希望通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的研究,引导教师和评价者去建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这个标准框架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从其一级指标看,“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能力”“教学反馈”“教学组织与管理”,都是从教师角度来说的,其主体都是教师,在重视教师的“教”的同时,恰恰忽略了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固然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高低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是师生基于课程内容的一种交往。因此,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忽略学生的学和课程这两大要素。

以核心指标去做评价

比以上两种评价办法更简便易行的,是采用核心指标评价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认为,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很多,如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学活动的情境性等,但最可靠、最客观的指标是目标达成度。

所谓目标达成度,指教学过程结束之后,预设的学习目标实现的程度。关于“目标达成”,有研究者给出如下操作性定义(《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夏雪梅著):

个体或群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后,在知识与技能上和课堂学习之前相比,表现出进步,达到了预设的合理目标,这一进步是在学生与教师、同伴、自身的有意义的学习互动中产生的。

这个指标的最大好处,是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最核心指标,从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实现程度去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这就避免了过于注重教师的教的指标带来的弊端,把学生学习结果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指标,也是“学习中心”理念的体现。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应该说,如果一节课不重视学习目标达成,或者目标达成的意识不强,其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每一个老师、每一节课,都应该充分重视目标达成度;把目标达成度作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核心的评价指标,有其科学性,也有现实必要性。

当然,把目标达成作为教学的唯一指标加以神化是危险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是多方面的,教学的追求也是多方面的。能够用达成度进行衡量的,多是知识方面的指标;如果片面追求、神化目标达成度,教师自然就会淡化甚至放弃知识目标之外的东西,这是必须反对的。因此,可以把目标达成度作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但不应是唯一指标。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原载:《教育时报》

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推门课,过关课,汇报课……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可课堂的一个关键问题搞清楚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