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南歷來沒有被軍閥長期割據?

愛歷史的雯雯

大家好,我是餘雯雯,一個愛歷史的女生,河南為什麼歷來沒有軍閥長期割據呢?我來說說我所知道的吧,不足不正確之處還請大家給我指正。


雖然軍閥頭子袁世凱是河南人,但是河南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軍閥作為根據地的地方,自從清朝滅亡以後,中國進入混戰年代,而受傷最深的就是河南了,因為河南和平時期是地理位置上的 中心,便於各地交流,但在戰時,河南就成為了最大的缺點,沒有戰略迴旋餘地,四面受敵,結果就是,河南成為各路軍閥混戰的戰場,蔣介石奠定霸主的戰爭就是中原大戰,這裡長期處於失控的狀態,不是專屬於任何一個人的勢力範圍。


到了抗日戰爭,大家都對川軍,湘軍,桂軍,耳熟能詳,但是殊不知河南的兵源僅次於四川達到了190萬之多,抗戰8年,很難有7年時間近一半的面積被日軍佔領,徵兵人口的基數要少的很多,川軍是出川打仗,和河南是主戰場,是相持階段的兩個主戰場之一,另外一個就是湖南,38年為了阻滯日軍佔領京漢線,蔣介石製造了花園口決堤,致使半個河南陷入了澤國。

可以說清末以後,中國的戰亂,河南一個沒落下,是真真正正的受傷的地方,戰亂可以說直接摧毀了河南的經濟體系,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獨特的地理位置註定了是一個戰爭頻繁的地方,河南古稱為四戰之地也,當分糾之時,河南必在所爭,大勢既定而守在河南,則岌岌焉有必亡之勢也。



所以河南四戰之地,位處中原,哪有有遠見的軍閥敢坐在火山口上?中原乃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軍閥混亂時,誰敢入中原。誰就會被群起而攻之,這裡也歡迎大家留言評論,聊聊你覺得的箇中原因,也歡迎大家關注我,我是餘雯雯,一個人愛歷史的女生,謝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快!


愛歷史的雯雯

1912年,袁世凱擔任了大總統,委任親戚張鎮芳為河南省的都督,掌管河南省的軍政大權。當時,河南省的軍隊,大多還是以前的清軍綠營。

張在河南瘋狂打壓反對派,同時圍剿豫西的白朗起義。但是白朗的勢力,發展迅速,很快威脅到袁世凱的老家,項城附近。張剿匪無功,品行又頑劣,很快被撤職,自然沒有形成自己的山頭。

張離開後,湖北都督段祺瑞兼任河南都督,但是不咋過問河南的軍政事宜。田文烈擔任了河南省巡按使,代理過幾個月的都督。隨後,繼續擔任巡按使,失去了兵權。1916年,巡按使改名為省長,他擔任省長。1917年,去了北京擔任農商部總長。田的資歷很老,為人忠厚,沒啥作為,也沒啥劣跡。

1914年,袁世凱調毅軍統領趙倜任河南護軍使,率所部四十個營來河南協剿白朗的討袁軍。因趙倜很賣力,把白朗消滅,白本人亦中彈身亡。袁世凱為了獎賞趙倜的“功勞”,升之為宏威將軍,督理河南軍務,他的毅軍亦改編為宏威軍。

趙倜於1916年升任河南省的人督軍,田文烈離職後,趙倜兼任了省長。掌管了河南省的軍政大權後,趙愈發跋扈,肆無忌憚。到他離職之前,北洋政府派過幾個省長,要麼被他擠走,要麼被他架空。

1920年的直皖戰爭,直、奉聯合打敗皖系,把持了北京政權。直系大將吳佩孚成為直魯豫巡閱副使,駐軍洛陽,與地方勢力河南督軍趙倜矛盾加劇。1922年,趙倜出兵攻擊吳佩孚,襲擊吳的後方。結果,被吳佩孚的部下擊敗,逃往上海。所部,被吳佩孚強行解散,一部分官兵去了山東,大部分官兵,來到豫西,落草為寇。趙倜的勢力,雖然形成了山頭,但是不長久。

吳佩孚麾下的馮玉祥,打垮了趙倜以後,帶著一個步兵師,來到河南省,擔任了督軍。所部軍紀嚴明,但是馮氏隨意殺人,行事草率,民怨很大。同時,馮和吳佩孚的矛盾,越來越大。吳佩孚即操縱北洋政府,調馮玉祥到北京任陸軍檢閱使,把馮玉祥逐出了河南。

張福來於1922年12月,以陝軍二十四師師長的身份,奉曹錕、吳佩孚之命,來開封就任河南省督軍。張是曹吳兩人的親信,堅決執行兩人的命令。在豫期間,人事上,基本保留前任的官員,沒咋變動。期間,率部去剿滅豫西的土匪,也就是趙倜的殘部。久而無功,差點被曹吳兩人處罰。後來土匪頭子,被部下殺掉,張才被免除處罰。

1924年,馮玉洋和陝西陸軍第1師師長鬍景翼,第15混成旅旅長孫嶽,趁二次直奉戰爭之便,打垮了曹錕、吳佩孚的直系政權。胡景翼被北洋政府任為河南省督辦,孫嶽為河南省長。孫嶽因企圖擔任直隸省督辦,未來就職,派其部下何遂代理省長。實際河南軍、政大權都在胡景翼手中,胡到豫不久即病死,其部下嶽維峻繼任督辦,也就是督軍。

胡和嶽在位期間,大肆擴充軍隊,河南百姓的負擔極重,苦不堪言。同時,陝軍軍紀敗壞,比趙倜的部隊還差。期間,還和豫西的鎮嵩軍,為了爭奪河南的軍政大權,大打出手。1926年,吳佩孚再次出山,率部打入鄭州,全殲了嶽督軍的部隊。嶽維峻逃往山西,被山西王閻錫山囚禁。

吳佩孚攻佔了河南之後,很快被北伐軍打垮。張學良、韓麟春率領的奉軍,不下10萬人,趁機佔領了河南省。隨後,被北伐軍屢屢擊敗,倉皇逃往豫北。馮玉祥的部隊,也東出潼關,和北伐軍在鄭州會師。

接著,馮玉祥的西北軍控制了河南省,同時收編了豫西的鎮嵩軍,擔任河南省的主席。1928年,他麾下的韓復榘,接任省主席。

1930年,馮玉祥的西北軍和蔣介石的中央軍,在河南,為了爭奪全國的軍政大權,大打出手。最後,西北軍土崩瓦解,殘部被中央收編。

中央軍控制了河南以後,劉峙、商震、程潛、衛立煌、李培基、劉茂恩、張軫、趙子立等人先後擔任過省主席。不過河南省已經中央化,很難再形成個人的山頭。

其中的劉茂恩,是鎮嵩軍的將領,所部的15軍,在國共內戰中被殲滅。重建後,由劉平擔任軍長,中央化。

張軫原本在豫南擔任最高軍政長官,以地方部隊為基礎,組建了兩個軍,擔任兵團司令。李宗仁上臺後,讓他負責河南的軍政大權。四野南下,張帶著一個軍在武漢附近,投靠四野。

張軫麾下的另外一個軍,軍長趙子立,黃埔六期的畢業生,在抗戰期間擔任過第9戰區參謀長。後來投靠了白崇禧,奉命來監視張軫。

趙子立帶著一個軍,不願意投共,也害怕白崇禧處罰,收回兵權,於是去了四川。然後被委任為河南省主席兼任兵團司令,指揮一個軍和幾個獨立旅。最後走投無路,在巴中附近投共。


醉臥長安雪

並非河南沒有軍閥長期割據,而是軍閥們在河南沒法長期待下去,筆者結合近年來研讀民國軍閥心得,有以下幾點體會可供大家參考:

一、黃河重災區是軍閥們不得不放棄河南的一個重要原因

自周定王(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國民黨花園口扒開河水淹沒日軍的2540年中,黃河決溢次數多達1590多次,黃河26次大的變道中就有20餘次發生在河南地界上,真的是“中國之水非一,而黃河為大,其源遠而高,其流大而疾,其質渾而濁,其為患於中國也,視諸水為甚焉”。

在兵荒馬亂、缺乏對黃河進行有效管理的民國時代,黃河水患帶來的影響更為嚴重,分別在1921年、1931年、1935年、1938年共計四次大規模的水災發生,河南沿河各縣,河水紛紛漫灌,河水退卻之後,村落盡數被毀,土地大量荒蕪,有的地方被水浸泡長達3個月之久,每一次水災帶來的都是大量的田地被淹沒、房屋被摧毀以及大量人口的銳減,幾乎整個河南的地塊都曾遭受過黃河的肆虐,給河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二、地理位置的四通八達也是“缺陷”

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主要表現在其處於四通八達之地,翻看地圖,河南正是處在中原的中心位置,屬於交通要道,這種地理條件在和平時期是非常有利於河南社會經濟發展的,但是到了戰爭時期,這種優勢反而成了弊端,因為地處中心,就會陷入四面受敵、無迴旋餘地的境界,因為特殊的軍事價值而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古稱“四戰之地”也就是說只要中原有戰爭,河南必定是爭奪的重要地塊,從成語“逐鹿中原”和“問鼎中原”,相信讀者就能體會在古代河南地理位置的獨特性了,也正是這種地理位置的獨特性成為使其成為了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

三、軍閥混戰使得河南飽經蹂躪,已是千瘡百孔

袁死後,北洋軍閥各派陷入混戰狀態,地處中心的河南成為北洋各路軍閥征戰的場地,直到李宗仁等發對蔣介石統治的中原大戰爆發,河南都是主戰場,河南也成為了軍閥混戰受傷害最嚴重的地區,飽經蹂躪的河南在社會經濟方面已經是千瘡百孔,據資料顯示:1926年,在河南的駐軍每月需要軍費164萬1千元,而當年河南全省一年的賦稅財政總收入還不足2千萬元,可見無力河南已經無力再為軍閥的生存提供物資支持了。

總的來講,河南雖說是四通八達的中心,人口也眾多,土地也平整可耕,可是由於黃河水患的影響、無險可守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軍閥混戰導致的社會經濟衰退,使得軍閥們對河南都只是暫時性的佔據,無力維持長久的統治,就更別說長期的割據了。

國家人文歷史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讓我們把眼光放的更寬一點。縱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河南這塊土地非常重要。

自古取天下者必先取河南。

但是若有河南,卻不思進取,必亡!河南的種種條件根本不允許有割據勢力的出現。

河南不像河東有群山環繞,不像江南有長江天險,不像關中有雄關護佑,不像蜀中有天險相伴。河南一馬平川,是四戰之地,進可與天下爭雄。但是退,只能坐以待斃。


和平時期,河南是天下要衝,是聯通天下之處,同時河南有數不清的沃野良田,足矣供給四方。

但是戰亂時期河南就是一個四戰之地。如果佔據河南的人志在天下,那麼河南將會為那個人提供最好的交通條件,源源不斷的兵源和糧草。如果那個人不思進取只想做個割據一方的諸侯。那麼對不起,北方鐵騎將會肆無忌憚地踐踏這片土地。

總結起來就是,河南平坦,無險可守。且又處於天下中心,無論是誰想問問九鼎有多重,都得先找河南練練手。


守仁看劇

古語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四戰之地的河南在中國歷史上的各個亂世時期都有割據軍閥,大致如下。



曹操起兵於河南陳留,即是開封附近。196年發跡於許昌,直到204年徹底打敗袁紹集團才遷到鄴城。況且曹操最後還死在了洛陽。

劉備依附陶謙當豫州刺史及依附劉表屯兵新野時,河南東部南部在其轄區,當時的劉備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割據軍閥了。



隋末唐初時王世充盤踞洛陽,李密翟讓盤踞瓦崗寨,都是實打實的大軍閥。

更不要說以開封為國都的五代了,由於後梁唐晉漢周都沒能完成統一,朱溫、石敬瑭、郭威們都算是政治中心設在河南的大軍閥。



所以,說河南自古沒有軍閥割據是不存在的。就是北洋時期也有,少林寺就曾因軍閥混戰而被焚燬。


司馬砸光

此言差矣,中原地區地處天下之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河南土地肥沃、人口眾多、交通便利,俗話說“得中原者得天下”不無道理。



由於題主沒有限定歷史朝代,而河南在中國古代亂世中一直是軍閥割據的地方,而在民國時期卻鮮有大軍閥長期割據,所以我推測提問者想問的是民國時期為何沒被軍閥長期割據。



眾所周知,民國有十大地方軍閥,分別為東北軍閥、西北軍閥、馬家軍閥、桂軍軍閥、滇軍軍閥、川軍軍閥、晉軍軍閥、湘軍軍閥、粵軍軍閥、黔軍軍閥。而地盤大、人口多的豫系軍閥卻不在十大地方軍閥其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原因首先在於中原乃中國腹地,自然也是四戰之地,有利就有弊。佔據此地的軍閥必然會招致最早的武裝攻伐,所以沒有實力還是不敢佔據中原地區的。

其次,河南沒有軍閥長期割據並不代表沒有軍閥佔據。民國時期河南軍閥割據林立,只不過實力很小很快就剿滅或是兼併掉了,政權存在的時間並不長。

(對此,各位有什麼看法?)


納蘭軒若

回答之前,請各位細想一下,唐宋之間的五代算不算軍閥?更早時期的東周時的韓魏算不算?

中國自周以後,開始大一統的歷史時期,至秦漢方完成,從此中國變成幅員廣闊的國家,而河南也因地理位置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原,中州。下圍棋的都知道一句話,金角銀邊草肚皮,棋勢如此,地勢更是如此!

河南因地處天下之中,天下安定時在交通上自然是極大的優勢,但在亂世卻是極大的劣勢,即人們常說的“四戰之地",周邊的勢力全可以打它!如戰國時期,魏武卒韓國弓皆名聞天下,但仍改變不了它們先天不利的地理弱勢;而秦、楚、齊等國則因地處一隅,則世為強國,秦更統一了天下!

秦滅亡之後,諸多勢力紛紛登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誕生了一個成語“逐鹿中原",河南大地每逢亂世,遭禍最重!東周之亂,秦並天下,楚漢爭雄,七國之亂,五胡亂華,張巡守睢陽,靖康之亂,杜光頭扒黃河、元未大起義……中原大地遭了無數戰亂;直到民國時,蔣光頭再次下令炸開黃河,人禍加上天災,形成舊中國河南極有名的四大災:水旱蝗湯!

亂世時,無論哪一股勢力佔據河南都會在不同時期遭到四面八方的攻擊,可一旦佔據河南的勢力穩定住了,自己不犯糊塗,勵精圖治,所謂逐鹿中原,這隻鹿歸他,基本上統一天下的也就是這個勢力了,原本是軍閥勢力的一支搖身一變,變成天下之主了,也就不能再稱之為軍閥了!最著名的便是五代十國時的五代,五代開國君主,如朱溫之流,開始都是軍閥!不過那時稱藩鎮。


餘笑寧

首先是地理原因。

河南為中原之中,鄭州、洛陽都是連接南北東西的通衢,公路鐵路交通便利。境內有小山丘陵但以鄭州開封為中心的核心地帶大部分無大山深谷。這看似優勢,實則是以軍事力量為本錢的軍閥割據的最大劣勢。



因為一旦割據,東西南北都可以長驅直入。西面有山,卻是山西陝西的大門,山西陝西攻中原容易,居高臨下,而河南攻他們難。

同樣南面雞公山是湖北的門、北面太行山是河北的險,都可以威脅河南而河南奈何不了他們。



東面山東、北面河北(當時和京津一體),整體實力有強於河南。所以河南被“圍困”起來了。

不僅如此,其他各路軍閥還以河南為通道和戰場爭霸,尤其是“中原大戰”,蔣、馮、閻、張混戰,後來蔣勝,加強了對河南的控制。

其次是實力問題。解放前河南基本上沒有工業,洛陽是文化旅遊城市而鄭州是交通樞紐和商業城市。礦產資源當時有的沒有勘探清楚,有的沒有力量開採。河南的工業基礎主要是建國後建立起來的,但至今在全國仍屬於工業相對落後地區。



所以河南軍閥一方面財源有限,另一方面也很難發展軍事工業。這方面可以與張作霖東北軍相比,東北軍裝備好,與東北的工業基礎有關。

如果以交通運輸為財源,風險巨大。因為鄭州和河南不是大部分物資的目的地,而是中轉地或經過地。如果打劫或加過路費,將同時激怒各個方向的對手。



第三,文化沒落。

河南雖大,人口第一(原來重慶沒有直轄時四川第一河南第二)、面積也很大,但是已經沒有了當年商代、宋代那樣的文化和政治中心。河南人口音相近,但習俗東面像山東、北面像河北、西面像陝西山西。

也就是說,古代傳統雖然存在卻不再強大到足以凝聚全省各地,而新的工商業文明又沒有興旺起來(遠遠落後於東北華北和華東華南),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河南,形似塊頭大實則是散沙。

所以綜合起來,河南既不可能產生像西南那樣靠山川之險獨霸一方的軍閥、也不可能產生像東北、華北、華東、華南那樣靠佔有經濟和工業化優勢而存在的軍閥。

所以河南不是沒人想軍閥割據,是割據不了。


身心俱養




一、地理位置,河南位於中原腹地,周邊以平原為主,古語有云“金邊銀邊草肚皮”的是佈局策略與價值判斷。四個角部,因為各自有兩邊支撐,易守難攻,容易活棋,所以稱“金”;銀邊有類似,至少一條大邊支撐,但畢竟左右相通,有一些風險,所以稱“銀”;至於中央,四周無所憑依,就像一馬平川,茫茫大野,難攻難守,所以說它是個“草肚皮”。包括民國時期的幾大軍閥全部在邊角之地,包括奉系張作霖就處於東北角,還有滇系和桂系軍閥。

二、戰略位置,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獨特的地理環境註定是一個時歇時起的戰場。“河南古稱四戰之地也,當分糾之時,河南必在所爭:及大勢既定而守在河南,則岌岌焉有必亡之勢也”。河南自古為天下糧倉,農業發達,所以軍閥圍繞河南形成不同派系,誰入中原,誰就會被群起而攻之。蔣介石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炸開花園口,整個河南地區成為一片汪洋,多少生靈塗炭。

所以戰亂之時,受苦受難最多的都是河南老百姓。所以說天下太平,舉國歡慶!


吉吉視覺

自古河南的土地位置可謂是地理位置上的中心,是一個方便各地前來互相交流的地方,但是為什麼河南是中國唯一一個沒有被軍閥作為根據地的地方呢?

筆者認為河南沒有被軍閥長期割據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地理位置隨好,但四通八達容易四面受敵,陷入一個尷尬的場面!



河南省地勢西高東低、北坦南凹,間有陷落盆地,位於黃河中下游,總結起來就是平坦無險,易攻難守。

河南省還長期受到水災,根據歷史記載,河南長期受到黃河的迫害,發生了多次水災,水災所到之處,可謂是民不聊生,房屋不剩!

二、飽受風霜的河南無利可貪

在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陷入了混亂的場面,我們之前也說了,河南處於一箇中心的位置,這下子就慘了,軍閥征戰的場地就落在了它的頭上。

比如,中原大戰就是以河南為主戰場的一場戰爭。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河南的駐軍每個月要壓榨164萬左右的軍費,還要徵糧,那個時候河南還鬧著旱災,根本就是雪上加霜!

根據上面兩點,筆者認為不是軍閥顧忌什麼不敢長期佔據河南,是因為這兩點軍閥不想長期佔據河南。

如果有什麼寶貴的意見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