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

摄影维度361

去过两次西藏,第一次在2014年的7月,第二次在2015年的5月,第一次进藏的时候高反非常严重,第二次就好了很多;之后2015年的7月还去了一趟青海海北,也几乎没有反应。但之后再没上过高原,现在也不知道再去会怎么样了~

第一次进藏之前,买了一盒红景天,但是是在出发前两三天才开始吃的,所以感觉也并没有什么效果。那一次是坐火车进藏,之前几乎没有去过海拔两千米以上的地方,所以一路都非常紧张。当时的火车是先从北京坐到西宁,然后再转车前往拉萨。我现在都还记得当时的场景:在海拔2200米的西宁,我走出火车站,深吸一口气,感觉似乎没有什么,于是赶紧在心里安慰自己不会有事。然而之后快走了几步,就开始觉得有些胸闷了,那个时候心里又紧张了一下,不知道之后会怎么样。

在西宁市区逛了一下午,然后又返回车站坐夜里的火车去往拉萨。第二天上午到达了2800米的格尔木,我又跑下车去确认了一下自己的状态,感觉比较良好,也就暂时放心了。格尔木车站的工作人员都非常热情,我在拍火车的时候他们会朝我招手微笑,火车开动后,他们也会挥手送车。

高反出现在列车驶入可可西里之后。可可西里的海拔超过4000米,而列车会在四千米以上的高原中行驶超过十个小时。在进入可可西里一两个小时后,我开始感觉头痛、眼眶痛,那种感觉仿佛是被人用绳子勒紧了脑袋。刚开始的时候吃点东西还能缓解,随着列车行驶海拔的攀升和缺氧的加剧,头痛也愈加严重,车厢里之前有说有笑地在看窗外风景和藏原羚的乘客们也都慢慢沉默了。又过了几个小时,车厢里大部分的人都呆坐在椅子上,嘴唇发紫,仿佛行尸走肉一般。驶出西宁时整洁的卫生间也布满了呕吐物。列车内部是会供氧的,但是由于列车的气密性并不好,所以这些氧气聊胜于无。

在过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时,我强撑着从椅子上站起来去列车的海拔计前拍了个照片留念(然而照片最后还是丢了)。然后就觉得再也不行了,爬到床上睡觉去了。然而睡了一个多小时再醒来后,感觉更加糟糕了,头痛欲裂,感觉生不如死。

在过了4200米的当雄站后,列车行驶的海拔逐渐降到4000米以下,我的高反症状也慢慢缓解,头痛也减轻了。最后,当火车到达3750米的拉萨时,头痛几乎消失,整个人仿佛大病初愈、涅槃重生,又感觉神清气爽了。当我走出拉萨火车站时,轻松得几乎想要跑起来了。

当然拉萨的海拔仍旧很高,在晚上睡觉时,还会有轻微的头痛和眼眶痛;第二天出去逛街,也会觉得非常疲惫,走不动路。但大概两三天后,这些症状就完全消失了。之后坐车去往林芝,在路过5013米的米拉山口时下车停留了大概半个小时,也感觉非常轻松。后来在林芝的色季拉山进行了十余天的野外工作,夜里住在3800米的基地,每天要爬山四百米左右,但是也都不再有高原反应了。

米拉垭口。

第二次进藏是从成都直接飞去了林芝的米林机场,海拔大概2949米,之后大巴去了2900米的八一镇,在镇上闲逛时会有一点点气闷,但是比起第一次进藏来,已经可以说是非常轻松了。之后也开车在三四千米的地方做过调查,也非常轻松,没有高反。从西藏回北京两个月后,又从西宁去了3500米左右的海北,也是非常轻松,没有反应。所以我想大概适应了高反之后,这种适应性还是会保留一段时间的吧。

可惜从那之后就再也没有上过高原,也不知道现在再去会怎样啦~我的经验就是火车进藏会非常痛苦,因为中间有十多个小时在4000米以上极其缺氧的环境中行驶;如果有条件飞机直接飞3000米的林芝,可能就会好很多了。

本文照片为自己拍摄~


卓慕

高反是种充满偶然性的事情

,你就是进藏100次,也不代表下次不会有高原反应。不但如此,等你回到平原,它还会用一种叫做醉氧的东西提醒你,他曾经和你一起玩耍。

我本人曾经有过两次高反的经历,目睹别人高反次数难以计数,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描述一下这种感受。

我第一次高反发生在玉龙雪山,我们缆车到达半山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海拔高度应该是4000米左右。然后继续沿着栈道向山上爬,一直爬到栈道最高一层,海拔4680米。

在向上爬行的过程中,唯一的感觉就是气不够用,特别容易疲惫,并且迈不开腿。当时所有人都没有高原反应的症状,我们还在栈道的最高点抽烟,但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已经无法打着,还是借用了管理员的打火机。

第一口烟吸进去,立刻产生了旋晕的感觉,所以我经常开玩笑的和别人说,高海拔地区吸烟是种美妙的感觉,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哈哈哈!

我们大概在木栈道顶端停留了40分钟左右,下山后,几乎所有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的症状。我的症状尤其强烈,颜色死灰,剧烈头痛,并伴有呕吐,不过因为没怎么吃饭,所以也没吐出什么东西啦。

晚上到达双廊时,开始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所以也没法吃晚饭,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没有随身携带药物,再加上有发热的症状,所以临时买了扑热息痛服用。

晚上在宾馆,出了一身汗,第二天症状消失,现在回想起来,估计当晚不服用扑热息痛,可能第二天的症状也会消失,因为当时全身发热,是由于高原反应引起的,并不是因为在木栈道上停留时受风导致。

第二次高反是在年宝玉则,当时的海拔高度大概是在4000左右,去年宝玉则的路上,没有发生任何高原反应会发生的迹象。但在年宝玉则当晚,碰到了一个朋友久别重逢,吃饭的时候朋友坚持要,喝点儿酒庆祝一下。

我平时几乎是从不饮酒的,但当时盛情难却,喝了一小杯青稞酒。结果第二天严重高反,当时的症状是剧烈头痛伴有强烈的嗜睡感受

。整个人都在云里飘着,这种感觉就像是安眠药吃多了,人醒不过来的状况。明明非常平整的木栈道,被我走的深一脚浅一脚,真的是像踩在棉花里一样。

因为实在是太难受,所以在年宝玉则也没有深入,只是在湖边坐了一会儿便折返了。随后我坐在车里,依旧是一种飘着的状态,昏昏沉沉,很难区分自己是睡着了还是醒着。

就这么一直飘着到了色达,现在回想起来,我基本回忆不出,从年宝玉则到色达的路上已经发生过什么事情。到达色达以后,症状逐渐褪去,在色达宾馆休息一晚后,症状消失。

通过两次高发的经历来看,除了均有剧烈头痛的症状之外,其他的症状几乎完全不同,诱发两次高反的原因也不一样。这就是我说的,高原反应是一种充满偶然性的情况,几乎没有办法用上一次的经验来推导下一次的情况。

另外,我见过朋友的高反症状中,除了那些比较普通的意外,还有人发生过剧烈的身体疼痛。疼痛的位置也不同,有人是腰疼,有人是肩背疼(或者也可以理解为胸痛)。

还有人发生过呼吸困难和肺水肿的征兆,高原地区肺水肿的症状,通常是呼吸困难,肺部有呼噜声,坐起时症状减轻,躺下症状加剧。

高原地区发生肺水肿,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状况,一旦发生,必须迅速下撤低海拔地区。

对于如何预防高原反应,还是老生常谈的那几条,先千万不要感冒,我发生肺水肿的朋友,就是因为洗澡以后,头发没有吹干受风导致。

尽量减少活动量和运动频率,我们是来旅游的,我是来挑战自己身体的机能极限,所以多加点小心总没错。

我在高原上曾经见过,在那曲地区,温度零度左右,有人穿半截袖在室外晃荡;也曾见过老外在去珠峰大本营的弹簧路上,穿背心儿裤衩骑自行车;还见过有人在藏北高原,泡过野温泉后光着在外面走。

但这些并不能证明,如果你来试一下的话,你也会没事情。所以还是我最开始说的那句话,高原反应是一个充满偶然性因素的事件。

没有什么人能够像你证明,怎样做可以不高反或怎样做可以减轻高反,这些经验之谈,别说放在你身上可能不合适,就是下一次放在他自己身上是不是合适也不一定。

最后我再次强调,进入高原以后,注意增减衣物,千万不要感冒、千万不要感冒、千万不要感冒,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藏地读行

八个字形容:头痛欲裂,寝食难安。


步履艰难的爬布达拉宫,简直不要太难受。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美丽的布达拉宫,八角街上虔诚的教徒。羊卓雍错湖面的碧绿,雪山上的洁白。西藏的美景是让人去了还想去的地方。但是很多人都会被高原反应所困扰!特别的难受。


我就分享第一次去西藏的经历吧!

在2016年四月我人生中第一次前往西藏旅游。从成都飞去拉萨。一下飞机感觉还挺好,只是人有一点累。但是从机场打车到拉萨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后,感觉人开始飘了起来,回到房间后躺在床上后就。基本上粗愿意起来了。


那天晚上当然不洗澡了。本来中午就不吃午饭,购买想想晚饭得吃吧,于是起床去餐厅,看到所有食物都没有食欲。最后去旁边的小店买了牛奶和巧克力面包等零食,还是吃不下。


晚上睡不着觉,头痛欲裂,一觉睡醒特别难受,鼻子还出血。后来跟服务员要了吸氧瓶。但效果叶就那样。

第二天醒来后,勉强的下去吃早餐。勉强的吃点东西,然后恢复体力。


由于之前预订了门票,早上排队以后顺利的进去了。四月份游客不多,但是爬去布达拉宫,真的是举步艰难,仿佛登天一样。好在一路的听导游讲解有关布达拉宫的历史,分了神。

下午两点就出来了,然后拍摄了58元人民币的角度照片。


本想继续拍摄布达拉宫广场的夜景,但是身体真的吃不消,人轻飘飘的感觉,后面只好打车回酒店了。



第三天入住拉萨瑞吉酒店,然后出租车师傅把我们丢在酒店大门口,自己拎着箱子和背包爬去酒店。坡度不大,却走得异常艰难。

但第三天晚上相对就好了很多。晚上醒来一次,喝水,接着睡。

后面一天去了扎什伦布寺,途中车子爬到冰川脚下,那是我这辈子最难受的一次高反。拍照几分钟后急忙上车,下山了!

后面再回到拉萨后,人就舒服了很多。睡眠质量好了很多。

还想再去西藏!虽然有高反,但西藏的美景和人文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





以上照片都是我拍摄的。如果你喜欢,就给你一个赞吧!


潘昶永



去西藏最少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高原,高原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讲,是一种挑战,到了高原上最离不开的一种担心,就是高原反应,而且谁也逃不过。

由于高原环境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所以很多驴友到了高原上都会有高原反应的可能性,高原反应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初期的高原反应,就是有点晕乎乎,颈椎不太舒服,而且会容易打瞌睡,但是又睡不着的感觉,稍微严重点的高原反应就是头痛,再严重一点就是恶心呕吐等等,严重的还会引发高原肺水肿或者脑水肿,最终引发生命危险,必须要重视高原反应。

一般的情况下,怎么预防高原反应,有啥绝招吗?

必须有绝招,一定要严格执行,而且有很多区分。

就去高原上一两天,比如香格里拉,那没有什么关系,带上一两瓶氧气就可以了,每隔两小时吸上四五口,完全就可以了,因为人的大脑储氧量在八个小时左右,一般的情况下吸上氧气,一两天不会发生什么高原反应的情况,就可以安然的度过了。

如果是去西藏,那肯定要在藏区呆上半个月左右,那就要更多的攻略了,一定要记住,提前喝上红景天,之后还要带上很多的药品,包括感冒药消炎药,肠胃药等等,还有葡萄糖,西洋参片,巧克力功能性饮料,氧气等等,在必要的时候使用。

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一定要记清楚了。

第一不能剧烈运动,特别是小跑之类的,弹跳拍照,这类动作尽量少做,会引发高原反应,让你生不如死的难受,所以尽量避免做剧烈运动。

第二,晚上要少吃东西,不能吃的太饱了,而且尽量的清淡一些更好,同时要多吃藏区的一些饭,包括酥油茶,糌粑等等,可以有效预防高反。

第三,要记住,预防感冒,在高原上感冒不容易康复,而且会引发其他的病症,如果咳嗽感冒,尽量不要上高原,短时间内没问题,例如去香格里拉,不用有太多的害怕,一两天就下来,没啥事儿,如果要是去西藏,就要白班禁忌了,暂时先别去。

第四去完高原之后会醉氧,也是正常情况,别说去西藏了,就是去云南,去一趟香格里拉,再回到平原上的时候,也要在家里边大睡个几天才可以,有一种东西上到高原叫做高原反应,还有一种东西回到平原上,叫做醉氧,表现就是瞌睡。

好了就不多说了,关于去西藏,还有什么其他的疑问可以随时私信我,或者留言,我会直言不讳,有问必答,最后祝每位驴友去西藏玩的开心。


川藏自驾游

说起高反,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因为我曾在西藏生活2年半,这两年半里,每年进出西藏2-3次,每一次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高反,高反其实有很多种表现形式。

头疼

头疼是最普遍的高反现象,通常是进藏的当天晚上,因为缺氧和气压的改变,而导致强弱不一的头疼,以太阳穴周围最严重,但大多数人在睡一晚后会就好了。

呕吐

即使常年待在拉萨的人,去往更高海拔时也有可能高反,我的工作单位在拉萨,拉萨海拔3600多米,有一次,我去日喀则出差,可能是前一天没休息好,所以途中经过海拔4000多米的羊卓雍措时,突然呕吐,非常的突然,那时整个身体都无力动弹,虽然车窗外风景很美,但根本没精神看,心里甚至想着这辈子都不要再来了,司机很有经验,他说了一句应该是高反了。然后飞速开车下坡,抵达低海拔后,渐渐缓和。

内分泌失调

这一点表现在女生身上上,有的女生到了藏区依然吃好喝好,没有头疼头晕,甚至没有呼吸跟不上的感觉,便以为没有高反,但可能会出现生理期延后、提前,甚至没来的显现,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如何避免高反?

高反并不可怕,以上这些其实都是进藏后大部分人都会发生的,只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就不需要担忧了。你可以在进藏前开始吃红景天、高原康之类的抗高反药;平时适当锻炼身体;进藏前一定要有足够的休息,保持好体力;最最重要的是保持平常心,紧张焦虑的心情是最容易造成高反的。

高反后的应对?


晓岚边画边游

在青海湖经历过一次高原反应,类似感冒,好像中邪或者醉酒,反正不那么舒服,至今记忆犹新

☝青海湖

其实,我去过海拨最高的地方要数四姑娘山,海拨超过4000米,其次巴郎山、黄龙,这些地方的海拨都在3000米以上,快走几步就气喘吁吁,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反应。境外高海拨地区,我徒步过尼泊尔的安纳普尔娜大本营,即通常所说的“ABC”,山脚下最高也不过3500米,可能是连日徒步,循序渐进,没有高原反应的症状。

☝徒步安纳普尔娜
但在环游青海湖时发生高原反应,当时还有一位来自上海的同伴,情况很严重,差点送往西宁,还好他坚持下来。忘记是在黑马河还是151,我当晚洗澡时没有热水,就在里面等了很久。估计着凉了,次日醒来,感觉浑身发冷,恶心干呕,于是穿上所有衣服,但坐在车上直冒冷汗。结果这一整天昏昏沉沉

身体发虚发软,头重脚轻,腹胀腹鸣,里急后重。当时以为感冒,后来才知道是高原反应。

☝青海湖

其实在高原上通常睡眠不足,躺下时感觉很清醒,不能入睡,这种都是高原反应的征兆,就应该引起重视。有人说,在高原上,最怕的就是高原反应加上感冒,因为这二者相辅相承,感冒很容易带来高原反应,而高原反应后又容易感冒。所以有人建议,初上高原的人,最好先不要洗澡,以免着凉感冒,引起高原反应。

☝日月山

当然,这种高原反应经历,会被经常在高海拨地区旅行生活的伙伴们嘲笑,但也算是一种经历,可供初入高原的旅行者参考。


小重山

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因为本人就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对于高原反应深有体会。你要问高原反应是一种什么感受?我老实的告诉你,那就是头痛欲裂、心动过速、恶心呕吐,提起来就心有余悸的感觉。

话说10年前,我喜欢上了摄影,便不断地去青海、甘南、西藏、川西追逐绝美的高原风光。刚开始我并不知道什么是高原反应,记得第一次到青海湖时,面对浩瀚缥缈、碧波连天的“蓝色海洋”,只觉得心跳加快,还以为是自己太激动了,并没有太在意。

我最厉害的一次高反是在川西的新都桥。有高原反应的人千万不要低估新都桥,这里海拔虽然只有大约3300米高,可我在新都桥的高原反应甚至比在西藏时还要强烈,低烧、心动过速以至于浑身发抖,不得不找来医生,吸上了氧气,医生说我的心跳已达到了120次/分钟,下午和晚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在宾馆里躺着休息。

我们常听到一种传言,说平时身体越好,到高原以后反应越重,而体质较差的人,高原反应反而轻;这种说法是完全不正确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是不易上高原的。千万别小看了高原反应,身体健康的人感冒后也不适合去高原,感冒发热会增加耗氧量,感冒病毒容易损害呼吸道,而导致发生高原肺水肿,危及生命。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害怕高反就不去高原了,我现在对于去高原,一般会在出行前一段时间先调整好身体状态,保证休息好、不感冒,努力使每次高原之行都能顺利、美好、开心。


三姐姐

从甘肃民乐前往门源,路过祁连山蛾。这一段路程来往的车很少,宽敞的公路任意驰骋。天地广阔,是自驾游的好去处。


前方出现一个路牌,下面停着很多车,景阳岭垭口到了,海拔3767米。



路边山坡上的经幡很壮观,吸引我们下车走到近前去看看。

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场景很新奇,这时才真切地感受到走进了藏区。

下车不到十分钟,忽然感到一阵阵冷风吹过。这次出来原本没有打算去青海,更没有上高原的计划,身上穿的都是夏装。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临时决定去门源,意外地走上了青藏高原。

这时候天气风云突变,越来越冷,还不时飘来雪花。下车才十几分钟就冻得有点哆嗦了,于是在经幡旁小跑几圈热热身。不料刚跑两个来回,忽然感觉脑袋有点发胀,脚下有点软,忽忽悠悠的。这时才意识到产生高原反应了。



以前去四川,去新疆的时候曾经上过四千多米的高原达坂,又跑又跳并没有什么感觉,这次初上青藏高原,海拔还不到三千八百米,竟然感受到明显的高原反应,看来真的不可大意啊!



上车离开景阳岭继续向前,在车上边走边拍照,注意力集中在远方的高原草原风景上,头胀的感觉才渐渐减轻了。

继续前进,远处出现一片金黄,门源快到了,这时候高原反应的不适感觉才完全消除了。


行影

这个我可是知道,吓的我都没有玩好,一直照顾她。那是10年前我们从北京自驾去西藏,当时有一妹子因上班后来坐飞机在西宁与我们汇合后一起去拉萨。当天到拉萨也没啥事,第二天还逛了布达拉宫,可是第三天开车去纳木错时,半道上她就开始不舒服,然后让她吸上氧气也不行,带的四人的氧气都让她吸了也不行。后来就躺在车上睡了,开始觉得她睡会儿就好了,可是到了纳木错都没醒来,我们都有点害怕,在纳木错看了一眼没多停留就回拉萨了。一路上都没有睁开眼,一直睡着,也不吃东西,我吓的一会儿喊喊她,一会儿动动她,只怕出事,还好就这样睡了一天一夜终于醒过来了。真的好吓人呢!



去西藏最好自驾去,那样一路玩到西藏差不多5.6天,也就适应了。再者坐火车也不错,总有个过程。其实就怕坐飞机,短时间内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一定不会适应的!


空谷幽兰摄影之旅

我的高原反应就是头疼,呕吐,嗜睡。

我独爱藏区的大美风光,几乎每年都要去上好几回。

第一次进藏区是2009年10月,从成都去稻城亚丁。

第一天是成都到泸定,第二天是从泸定到理塘。

泸定海拔132l米,理塘海拔4014米。

那时的川藏318国道,几座著名的大山都还没有修隧道,得从山上的垭口翻过。

过了康定之后上折多山,我就开始有头疼。

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和康定县城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

在折多山顶还遇到了大雪,堵车两个多小时。

下了折多山就是海拔3300米的新都桥。

再接着就是高尔寺山。

高尔寺山海拔4659米,高尔寺山垭口海拔4412米。

翻过高尔寺山就下到了海拔2569的雅江县城。

再又上到拔4659米的剪子弯山垭口,海拔4718米的卡子拉山,海拔4568米的脱洛拉卡山,

最终到达海拔4014米的理塘县。

虽然过去快十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一天,我一直在路上呕吐着,吐完就睡,睡醒接着吐,头疼得快要爆炸。吃饭吐,吃水果吐,喝水也吐,朋友给我喂了红景天和高原高,全部都吐了。车窗外的风景都没看到。

晚上到达理塘之后,朋友担心我,就带我去看了医生。

医生给了我测了体温,很幸运,我没有发烧。若是在高原上高烧都不太妙了。

给我开了肌苷口服液,非常便宜。肌苷口服液是缓解高原反应的神药,比肌苷片更加管用,而且非常便宜,在内地很少买得到。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本姑娘生龙活虎,在接下来的行程里,没有任何的高原反应。在亚丁景区徒步到了五色海和牛奶海,美美地拍了风景。

从那之后,只要是去藏区,我都会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地方休息一个晚上或者两个晚上。让自己有一个适应过程。

最后,要告诉大家,只要不发烧,在高原地区头疼呕吐都不可怕。一般的高原反应在2-3天后都可以消除。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