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飲食來促進身體健康?

huangrushiyi

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在我們幾千年的傳統中,吃成為了我們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國八大菜系,各個都讓人垂涎欲滴。那麼如何通過飲食來促進身體健康呢?

一日三餐不可缺

隨著現在快節奏生活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飲食開始不規律起來。比如說;為了趕時間不吃早飯,中午用泡麵等方便食品代替,晚上加班熬夜不能按時吃晚餐,而到了午夜卻因為飢餓過度而大吃大喝等等。俗話說早飯要吃好,午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所以呀,一日三餐是不可缺的!

早飯 糧穀類這類食物可以給人體提供能量、碳水化合物;適當加一點肉類、禽蛋類食物為身體補充蛋白質;明星的早餐是不能缺水果的,水果可以供應人體大量的無機鹽和維生素,使營養吸收更全面;來點豆製品可以給人體提供大量的鈣類物質,使人們飲食更均衡。

午飯 網紅的三口菜一口肉吃法是非常有學問的,綠色高纖維蔬菜可確保腦細胞獲得充足的氧氣,讓人整個下午精神抖擻,再來一點肉類,補充脂肪能量,讓下午充滿活力;適當選用粗糧,讓腸道更好吸收營養物質;八分飽就可以了,如果吃得過飽,就會延長大腦處於缺血缺氧狀態的時間,進而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

晚餐 晚餐最好少吃一點且在睡前4個小時前吃完,及不易發胖,又不易消化不良;晚飯可以選擇一些腸道好吸收的粗糧食品;切忌水果不能代替晚餐,有些糖粉高的水果比如芒果鳳梨西瓜等很有可能引發肥胖!

科學的食物搭配

食物搭配也是十分講究的,搭配得當不僅利於營養的充分吸收,還可以改變人體體制,減少脂肪含量。下面列舉幾點:

1、菠菜+豬肝 豬肝富含葉酸,維生素B及鐵等造血原料,菠菜也含有較多的葉酸和鐵,兩種食物同食,是防治老年貧血的食療良方

2、土豆+牛肉 牛肉營養價值高,有健脾胃的作用,但牛肉纖維粗,有時會影響胃黏膜,土豆與牛肉同煮,味道好,且土豆含有葉酸,保護胃黏膜.

3、蘑菇+青豆+腐竹 蘑菇補氣益胃,腐竹含大量最磷脂.對血管有保護作用,青豆補脾益氣,清熱解毒。

4、茄子+苦瓜 苦瓜有解除疲勞,精心明目,益氣壯陽,延緩衰老的作用.茄子有去痛活血,清熱消腫,解痛利尿防止血管破襲,平血壓,止咳血等功效

5、白菜+豆腐 大白菜具有補中,消食,利尿通便,清肺熱,止痰咳等功效.豆腐提供植物蛋白質和鈣,磷等營養成分。

多喝水

多喝水有利於稀釋血液,促進血液流通,喝水有益於新陳代謝,對皮膚保溼潤澤、養顏有好作用;喝水可以通便,易食物的消化,會得各種結石。喝水可以防眼乾,避免視力快速下降。

喝水的小秘訣 晨起喝杯溫開水有助血液稀釋,飯後半小時喝水促進消化,洗澡後喝水能排毒,晚上少喝一點水能降低發生腦血栓的風險。

其他注意事項

1、吃飯切忌吃太快

2、少吃葷腥與油膩

3、食品一定要洗淨

飲食促進健康的學問無窮無盡,但一定要堅持才能看到效果哦!


高血壓管家

飲食是人類生存和改造身體素質的首要物質條件基礎,“民以食為天”,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食治篇》指出:“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都道出了飲食對人體的重要性。

飲食為什麼能促進健康呢?

精、氣、神,統稱為人體“三寶”,飲食的要旨就在於“生精、益氣、養神”。“人賴以五穀生存”,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只有通過飲食得到供給,從而使人體的各種生理機能和生命活動得到保證。簡單說,飲食得當,才能氣血充足,五臟六腑功能強盛,新城代謝活躍,才能適應自然界變化,抵禦疾病。

平時說的養生,其實是有意識地對身體虛弱部分進補,根據不同目的有選擇地進行,食用之前可以先查查資料,大部分滋養的食物味甘、性平。另外,飲食調養是長壽之道的重要環節,重點還是在增加身體機能,對抗衰老方面。


那如何通過飲食促進健康?其實每個人身體狀況和需求不一樣。籠統地說,就是合理正確的飲食,比如如何選擇對的食物,飲食需要定時、定量,有規律有節制,順應時節變化,講究五味調和等。理論大家都知道的,關鍵就是控制不住慾望,美食誘惑力太大,如果不是大的身體問題,刻意節制倒也沒必要,凡事控制量吧,過猶不及。

最後想說,飲食促進身體健康是最根本的(還有運動輔助),就是要堅持,做到日常養護和終身養護。

GSN


亞洲食學論壇

傳統中醫認為,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就是正邪抗爭,各有勝負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用陰陽盛衰來解釋。身體健康就是陰陽調和的狀態,所以通過飲食促進健康重點在於陰陽的調和

《黃帝內經》中提出要達到身體陰陽調和,飲食方面要注意以下五個方面的平衡:

雜精平衡,生熟平衡,葷素平衡,酸鹼平衡,寒熱平衡

雜精平衡:

人體健康一方面要不斷吸收有益的養料,另一方面要不斷消除體內有害廢料,吐故納新,生生不息。“粗食品”能排出體內廢料,使胃腸道蠕動起來。粗食品含有較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胃腸蠕動、吸納毒素、清潔腸道、預防疾病等,這是其他營養元素無法代替的。

生熟平衡:

熟食可使食物消化利用率大大提高。在一些豆類食材中如菜豆、毛豆、蠶豆等及馬鈴薯塊莖中,都含有可使紅細胞凝集的有毒蛋白質,叫做凝集素,這種蛋白質在燒熟煮透後毒性會消失,絕對不可以生食。瓜果蔬菜中含有對人體有調節功能的活性物質,多數活性物質遇到較高溫度(55-60攝氏度以上)就會失去活性,喪失調節功能。因此能生吃的食物儘量要生吃,這樣以保持食物纖維素和活性物質的活躍性。

葷素平衡:

動物性食物屬於葷食,各種蔬菜、瓜果屬於素食,葷食和素食在營養結構上有互補的重要意義。葷食多了,血管脂肪沉積,易患高血壓、心臟變、脂肪肝;長期素食者,其蛋白質、磷脂、無機鹽攝入不足,不能很好的滿足肝細胞的修復和維護健康所需。葷食中有糖原,沒有澱粉、纖維素、果膠;素食中含有單糖、雙糖、多糖及食物纖維。葷食中幾乎沒有維生素C,富含維生素B12;素食中沒有維生素A、維生素B12,富含維生素C。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酸鹼平衡:

酸性食物和鹼性食物搭配食用能保持人體血液酸鹼平衡,使之經常處於微鹼性狀態(pH值為7.4左右),有利於代謝的正常運行。食物的酸鹼性絕不是依據味道辨別的,這是生物化學性質,口乾酸的葡萄、醋等都屬於鹼性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形成酸性物質,屬於酸性食物,如雞鴨魚肉等。長期攝入過多酸性食物會使血液從弱鹼性轉為弱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則記憶力減退、思維能力下降。所以飲食務必要注意酸鹼平衡。

寒熱平衡:

生冷食物進食過多會損傷脾、胃和肺氣,特別是空腹進食寒食。民間強調“飢時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飲食過燙易燙傷咽喉、食道、胃脘,食管癌患者中80%平時喜飲燙水、喜時燙食。同時要注意季節變換,夏天炎熱適宜喝清涼解暑的綠豆湯,冬季寒冷適合吃溫補熱性食物。孫思邈指出“熱食傷骨,冷食傷肺,熱無灼唇,冷無冰齒”。


以上回答屬於個人觀點,參考《黃帝內經》,歡迎留言評論,可以留下您的健康疑慮,同源君樂於為您解答。喜歡的朋友請關注同源君,每天奉上精彩健康養生類問答。同源君頭條主頁每週分享身邊家常美食,祝大家身體健康吃嘛嘛香!


Muscle李小廚

人是雜食性動物,食物要多樣性。體力勞動多一點澱粉類的食物,腦力勞動多一點堅果類食物,水果是必須要吃的。少吃多餐。胃不好的,適當吃一些易消化的。一切智慧方法都在生活中,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