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为什么这么嚣张?

榕锦控股

最近几年来,澳大利亚国内的政治氛围越来越微妙。

一开始是澳大利亚媒体不断的炒作“中国渗透论”,不断的阻挠中国企业并购奥大利亚的企业资产,到后来发展到澳大利亚的主要政治人物都开始为此言论站台。澳议员邓森(山姆·达斯特阿里 Sam Dastyari)被指控“效力中国情报机构”,最终被迫辞职;澳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上周甚至提出反外国干涉法直指中国。最近,中国外交部召见了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对此提出强烈抗议,才使得澳政府的态度有所缓和。如果目前澳大利亚国内的形式进行分析,我觉得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巨大的经济压力

2014年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标志着西方经济体开始收缩,国内经济增长乏力。而此时的中国经济,却正在经历历史上的快速增长期,这导致了澳大利亚国内的经济集团无所适从,虽然澳大利亚也依靠中国经济增长而获得了好处,但是对此还是抱有较大忧虑的。在面对进入澳大利亚的中国企业时,而澳大利亚开始制定“严格”规定,以确保所有关键基础设施资产的出售,都须经过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比如2015年,澳大利亚达尔文港被租赁给一家中国企业,引发了争议。去年,堪培拉方面决定基于国家安全理由,阻止两笔逾100亿澳元的、外商对澳大利亚电力公司的收购。此后澳政府又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了中国国家电网和总部位于香港的长江基建对澳大利亚电力公司的收购,以及上海鹏欣集团对基德曼公司的3.7亿澳元的收购案。基德曼公司是澳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之一

2、战略利益考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国家之一,一直都在紧随美国的军事战略方向。东盟作为美国长期的势力范围,一直都是澳大利亚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合作体和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空间。

但近些年,随着美国国力的收缩,澳大利亚感到很忧虑。

3、国内华裔人口大量增加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到了近代,白人成为了澳大利亚的主要人口,但这种情况随着近些年开始有所改变。

由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且土地私有,经济也较发达,所以很多华裔开始移民澳大利亚。到2016年,全澳州总人口为2340万,其中华裔120万,占人口比例5% ,不得不说华人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一个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而且华裔一直都是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著称,往往定居之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生活工作都会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由于近些年华人的政治意识开始不断的觉醒,大量华人投身澳大利亚政、经界,其中最有名的比如黄英贤(澳洲气候变化与水利部长)。

华裔的活跃,使得澳大利亚国内的白裔感到忧虑,所以国内出现反华言论也就理所当然了。所以,我们在面对澳大利亚媒体甚至国内重要人物的挑衅时,我们应该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今天遭受到的这些污蔑、诽谤和不公正的待遇,并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别人对我们的成长感到了紧张。毕竟一只病狗的吠叫,只能获得别人的嘲笑再加上一脚。而面对一只雄狮时,哪怕这只雄狮只是躺在那里,也会让身边路过的人感到恐惧并小心翼翼,而如果雄狮眯着眼盯着某个人时,那个人就不得不发出恐惧的吼叫来给自己壮胆了。


落下m

中澳两国素无历史积怨,今年更是踏入建交46周年。但近来中国商人“窃取澳国家机密”和在澳中国留学生从事“活动”等炒作闹剧周期性上演。袋鼠国其为何如此嚣张,大概离不开以下两点。

1、经济高度依赖中国

澳大利亚经济严重依赖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直是其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2016年中澳之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552亿澳元,占澳对外贸易总额的23.1%,超过了澳与美日贸易额的总和;当年澳大利亚2.4%的经济增长率中,对外贸易的贡献就超过1.5个百分点。而2017年1至9月中澳双边贸易额为920.7亿美元,增长25.4%。

2016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了价值930亿澳元的货物和服务,单就澳对华出口已然成为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严重的经济依赖令其不安。令其忌惮还有对华进口方面。澳大利亚的大量消费品从华进口,价格比本国的更低,导致其企业完全无法与之竞争,面临倒闭或搬迁,失业问题显现。

澳大利亚人把由于进口商品导致他们失去工作的后果归诸于中国,抱怨不断,认为中国经济的成功是以牺牲澳大利亚为前提的。但其又故意对廉价进口商品大大提高了自己购买力的事实视而不见,实在无理取闹。

2、臆想“中国挟经济控政治” 与美联合增底气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经济优势和在亚太地区影响力十分担忧,中企在澳正常投资频频受阻,在澳华人和留学生屡屡躺枪。

据英国《金融时报》12月29日报道称,为了更方便地连接互联网,太平洋岛国所罗门群岛本来已经与中国的华为谈好了合作,铺设一条逾4000公里的海底电缆到悉尼。谁料澳大利亚突然跳了出来,一边对华为公司横加指责,一边向所罗门群岛施压,甚至宁愿自掏腰包出资7800万美元也要狙击华为

10年前,首钢集团的子公司试图收购吉布森山铁矿19.7%的股份时,就被澳大利亚收购委员会否决;后来,中铝试图以195亿美元增持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也遭失利,前期准备全都付诸东流;2016年8月,澳大利亚还叫停了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对澳大利亚电网企业Ausgrid 99年租赁权的交易。

因此,澳大利亚的气焰嚣张与焦虑于中国的经济影响不无关系,在加上有美帝这个盟友,更加有恃无恐。然而同为亚太地区重要国家,澳方与中国同舟共济,对自身利益和亚太地区和谐发展或许才是好事。


金十数据

邓森事件的来龙去脉仍然有诸多可疑之处,黄向墨到底如澳大利亚媒体所说是中国的间谍,抑或是因为反腐而在中国待不下去的商人,目前也不得而知。但归根到底,这件事只是由头,它反映的是澳大利亚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中国之后产生的强烈不安全感和反弹。

过去26年,澳大利亚经济一直是正增长,这在西方国家中很罕见,能做到这一点,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搭上了中国经济崛起的顺风车。目前,中国已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目的地、第一大旅游收入来源国、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国。据统计,澳大利亚每出口10元的货品,有4元就跟中国市场有关系。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协议生效后,两国的经贸关系就更密切了。

另外,中国移民大量涌入澳大利亚,目前澳大利亚2300万人口中华人有80-100万人,中文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这些中国移民鱼龙混杂,有普通的留学生,也有挥金如土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一方面推高了当地房价,另一方面带来了异质的价值观,其中一些人的行径令人瞠目。

中国还在澳大利亚进行了大量投资,比如获得北部达尔文港99年经营权。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你情我愿,对大家都好。但从澳大利亚角度看,不管你的动机如何,你的体量这么大、来的人这么多,这本身就让人害怕。

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自然要在各个方面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很多国家面对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心情其实非常复杂,既想和中国做生意,又希望排除中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应该说,这是中国崛起必定要遇到的情况和付出的代价,仅仅谴责这些国家忘恩负义,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世界灵敏度

这是源于澳大利亚国家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之间的矛盾,源于澳大利人的“性感”理想与不得不直面的“骨感”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

2002年起,《澳大利亚人报》、《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悉尼先驱晨报》等澳大利亚主流媒体就开始时常就全球经济、中国外经贸与外交形势和政策、中澳经贸与政治关系等问题采访我,以至于澳大利亚议员曾在其国会听证会上引用我的论述,恐怕还不止一次,在澳大利亚的友人就曾经给我发过当地主流媒体提及澳大利亚议员引用我论述的报道。十五六年这样打交道下来,我对澳大利亚人的心态深处多少有些了解。

上述表现,堪称自相矛盾、近乎精神分裂;寻根溯源,可以追溯到澳大利亚国家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之争——那就是:澳大利亚应当将自己定位为什么国家?她首先是一个盎格鲁-撒克逊西方国家,抑或首先是一个亚太国家?

在东亚经济社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的198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极为明晰,那就是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前一个答案;但随着东亚经济政治崛起,特别是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回归历史常态,她对前一个答案的选择日益模糊不清,她在这个问题上精神日益焦灼不安。毕竟,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大主要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中,与人口众多且连成一片的美国

-加拿大、英国不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人口不多,且孤悬南太平洋,面对的则是人口数以十亿计的东亚。早在1980年代,中国就已经成为澳大利亚这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羊毛最大进口主顾,本世纪以来更是成为其遥遥领先的最大出口市场和直接投资流量最大来源国,澳大利亚想要抓住中国市场成长的机遇,但内心深处又担心被巨龙“吞噬”而丧失自己的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特征。

由于诞生于大英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历史,尽管理智可以告诉澳大利亚人他们的经济前途更多地与东亚联系在一起,尽管东亚各国无意触动澳大利亚的文化特征而一心一意致力于对澳经贸,尽管至少从1990年代初出任总理的基廷(Paul John Keating19911996年任澳大利亚总理)开始,澳大利亚有识之士早已致力于在保持本国文化特征的前提下抓住亚洲机会、特别是中国机遇,内心深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感仍然会使得许多澳大利亚人在相关问题上分外敏感,分外容易激动,以至于

白人种族主义政党及其政见一度在该国政坛产生较大影响。

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


再加上美国及其全球战略的无形之手作祟,澳大利亚在融入亚太和绑定美英战车之间摇摆不定,也就让人看到二十多年来澳大利亚与自己最大客户之间的经贸关系不断发展,但经济政治摩擦也一再升级。

此外,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澳大利亚政界基本上全部押错宝,支持希拉里相当卖力,以至于损害了同特朗普政府的关系。这种情况也使得澳大利亚政界感到压力,需要分外卖力地向美国表忠心,显示自己坚定站在美国一边,与中国划清界限。


呵呵!


梅新育

世界上唯一个独霸一洲的国家,就是澳大利亚了。不过从澳大利亚外交政治来看,这个国家不断在亚洲找存在感,对亚洲国家指指点点,仿佛它就是亚洲老大。但亚洲与澳大利亚毫不相干。澳大利亚为什么这样做呢?

一是基因所导致

为什么说基因呢?人种基因很重要,现在澳大利亚那些英国人的后裔,大都是英国罪犯的基因。

自从澳大利亚被英国占领后,当时英国就把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罪犯流放地。说白了就是英国当年流放犯人的地方。

流放到澳大利亚犯人,大都是失业者、强盗、政治投机犯、商人等组成。这些人做事除了投机就是不计后果,所以从基因学角度看,这些人流下的后代也好不到哪去。

二是国家意识淡

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后,他们杀了很多当地土著人,从强盗到主人身份变化,使他们忘乎所以。因为很轻松从当地土著人手里夺来土地,在一些人心中国家意识很淡,并没有换位思考,作为一个国民应该具有的基本感情。

从近代来看,澳大利亚没有经历过战争,也就是说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没有在这个国家发生,他们和美国一样,在这种和平环境下生活,没有亡国之痛,也没有战争之痛,使他们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三是强国做后盾

作为一个孤悬在大洋上的国家,总要找个靠山。因为澳大利亚最初的移民与欧美国家有着天然基因,无论是语言还信仰都相同。而且澳大利亚还是英联邦成员。所以澳大利亚有英美作靠山也无可厚百,必竟都是“亲戚”。

随着老牌帝国英国的衰弱,澳大利亚又接着跟美国混,近代以来美国在朝鲜、越南的战争,都有澳大利亚人参与,虽然损兵折将,但依然抱美国大腿不放。有了强国做后盾了,说话底气就硬了,仿佛它就是大国的代言人。

四是刷存在感觉。

既然有了大国做后盾,再加上资源丰富,经济高度发达,这就有了优越感,开始找存在感。本来亚洲与澳大利亚不相关,但从地理位置上看,东南亚更靠近澳大利亚,这就给了澳大利亚刷存在感的机会。

因为近代以来东南亚一直不消停,战事不断。于是澳大利亚就想以大国自居介入,但在越南战争中,越南人根本没把澳大利亚人放在眼里,很快被打残。但澳大利亚并不甘心,只要东南亚有动向,澳大利亚就会站出来当老大,俨然亚洲它就是老大,这种心态也使的这个国家傲慢无礼。近期洪森就澳大利亚干预柬埔寨内政的事,毫不客气点名骂了澳大利亚,一点情面都没留。

五是甘当出头鸟

澳大利亚盛产袋鼠,袋鼠奔跳能力特强。所以澳大利亚又称为“袋鼠国”。既然傍了美国的大腿,美国也不会放过“小弟”的,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形成后,澳大利亚很自然要站在美国那一边,所以带着这种强烈的意识形态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受挫后依然不改,还是以意识形态为主,只要美国说不的,它也跟着说不。但有时也如袋鼠一般停下来看看路,看完后继续跳,不过跳不好就容易栽跟头。


泥腿看客

澳大利亚敢嚣张的原因,我认为至少有三点。第一,孤悬海外,与潜在敌人的距离都很远。第二,资源丰富。第三,英联邦国家。


起点神作l星空战元l

澳大利亚嚣张吗?不,这个国家本身并无嚣张的底气和资本

澳大利亚位于南回归线一带,中部是大沙漠,沙漠的周边又是热带草原,整个澳大利亚几乎没有什么国际知名的大河,除了东南和西南沿海一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地中海气候区其它地区几乎天然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定居。鉴于这样的情况英国在殖民澳大利亚时最开始是将这里当成罪犯流放地的——如果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当地的产业升级换代,那么在澳大利亚英国根本没建立成熟的工业体系,直到在澳大利亚发现了矿石才对其进行了初步开发。目前的澳大利亚一共才2300万人口与中国北京市相当,还没有韩国的人口多——韩国还有5000多万人口。

所以迄今为止澳大利亚并没成熟的工农业体系,主要是依靠出口农矿业初级产品换取外汇的,所以国际航道的畅通与否实际上就关系到澳大利亚的经济命脉,而以澳大利亚的现实综合国力而言根本无法将国际航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而美英作为世界霸主实际上牢牢控制着国际航道的通行权,这点澳大利亚是看得明白的:如果不和美英合作,澳大利亚这个缺乏独立自主的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其实很难在当今世界立足。而与美英合作实际上等于变相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外交,人们很难听到澳大利亚自己发出的声音,以致于很多人都认为澳大利亚就是美英的应声虫。

所以澳大利亚真没多少嚣张的底气和资本,所谓的嚣张不过是追随美英外交政策而发出的声音而已——有时马前卒需要比带头大哥表现得更激进才能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近日,我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驻墨尔本和阿德莱德总领事馆相继发出安全提醒。

这说明了在澳大利亚的中国人处境不够安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特别是今年发生的两起比较严重的袭击中国留学生典事件,就很具代表性。一起是今年8月,四名中国留学生在澳洲国立大学被一名18岁青年用棒球棒打伤。一人手臂骨折,一人头部缝了5针,且因右手中指骨折接受了小型截除手术。伤势最严重的女生,脑震荡还缝了8针,右手臂骨裂。

另一起是今年10月,三名中国留学生在堪培拉一个巴士转乘站因为拒绝对方要烟抽的无理要求,遭到一群当地青少年连续几次围殴,就连同行女生都不放过,结果造成一人暂时失明。

我们不禁要问,澳大利亚怎么了?为什么如此反华?个人认为,原因无非这样几个。

第一个就是根本性的问题,即意识形态不同的问题。澳大利亚本来就是西方阵营的一员,遏制中国的战略基本和西方国家一样。13亿人口的共产主义中国迅速崛起,是他们非常无法接受的,所以各种遏制战略相继粉墨登场。但是尽管非常用心,非常用力,还是没有很明显的效果,让“他们”很是恼火,想必内心异常纠结。所以,也就只能通过“反华”、“排华”来发泄郁闷之气。

第二个是澳大利亚国际活动空间受到挤压。随着我国不断崛起,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逐渐增大,本来在国际上存在感就不是很强的澳大利亚,越来越感到空间被挤压。所以一心想当好美欧小弟,至少意识形态一致,跟着美国老大混至少能喝点汤吧。

第三是澳大利亚有种族歧视的“前科”。19世纪50年代,许多澳大利亚白人埋怨中国人的到来降低了劳动力价值,同时迁怒于他们带来的中国文化传统,刚建立起的以白人为主的自治政府亦持排华态度,陆续制定出一系列限制中国人移民的法案。到1888年,澳大利亚的所有中国人都遭到驱逐,总理埃德蒙多·巴顿得意洋洋地宣称“人类平等的原则只适用于澳大利亚人之间,澳大利亚人跟中国人之间则不遵循这条原则。” 1901年,白澳政策正式确立为基本国策,只许白人移居。二战结束后,澳大利亚才开始反省自己的种族政策。直到1973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从法律层面终结白澳政策。不难想象,有这种“基因”,在澳大利亚出现“反华”、“排华”就不会让人感到惊奇了。

按理说中国和澳大利亚没有海陆纠纷,合作优势明显,原本应该是天然的盟友。虽然经济上还想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但是澳大利亚却宁愿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总是跟中国作对,内心也很是纠结,如同其前总理托尼·阿博特说的那样: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态度是“贪婪加恐惧”,既想依靠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拉动澳大利亚经济增长,又害怕有着不同政治制度、巨大文化差异的中国崛起,澳大利亚面临巨大不确定性,不知如何自处和相处。


一己见

澳大利亚“嚣张”一定有她的理由。简单的说,不外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

1.她地大物博,历史上又是个专门流放囚徒的地方。那里的人骨子里流着一种叛逆,放荡不安,白人至上中的至上的基因。虽然,身处亚太,却从不把自己当亚太人看待。据说二战时期,澳大利亚军队的狠和冷血,让日本鬼子也闻风丧胆,谈虎色变。

2.表面上看,她的经济不怎么起眼,进出口贸易也与中国密不可分,从中获利甚多。然而,以她2017年人均GDP排名挤进世界前十名而自我陶醉。

3.澳大利亚作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最大接收国之一。大量的经济类移民涌入,大量买房,投资房地产,让当地居民抱怨中国人炒高了房价。澳大利亚是个民主国家。民选的官员为了选票,就不能忽视选民的抱怨。所以,为了讨好选民,在未来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就有意无意的在台上说中国人的坏话。

4.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安保体系中重要的一员。又有美国撑腰。为了地缘政治利益,本能的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同美国一鼻孔出气,言行举止的不友好不难理解。这也是她的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决中资投资澳大利亚境内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大型经济项目的根本原因。

归根到底,澳大利亚嚣张的表现就是:我自然想要你的好处,我同时也要防着你,与你保持一定距离。做生意,不做哥们。所谓的邓森和黄向墨事件只是适时引爆的个体事件和借口罢了。


二哥无天敌

澳大利亚本身不嚣张,他只是随了美国主子反对并遏制中国而已!澳大利亚对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还是很友好的,因此,澳大利亚很不错,只是非友邦而已!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国,整个国家只有总理没有总统,虽然政治上是独立的,但是依然奉英国女王为国王奉英国为宗主国。同样类似的还有加拿大。甚至美国也是,美国最早也是英联邦成员国,只是美国在华盛顿独立之后,发展得快,成长得更加迅速!从血缘上看,英国是他们几个共同的爹,美国是大哥,加拿大是二哥,澳大利亚是三小弟弟,他们就是一大家子!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只要有美国发动的战争,则这三国必然跟随!只要跟美国好的国家,一般跟他们几个国家关系也都好!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澳两国是有蜜月期的,这段时间大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这段时间,由于当时美国的反苏联策略,中美蜜月也就顺带着中澳蜜月。在克林顿时代,虽然苏联解体了,但是美国的经济至上原则倒也没有太过干涉西太!直到小布什上台后,不断在西太生事,而澳大利亚又是美国的铁杆盟友,因此,澳大利亚开始对我不友好,一直到现在。

总的来说,澳大利亚主要是看美国人态度,美国对谁好他就跟谁好,美国跟谁闹矛盾别想他还能跟澳大利亚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