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雄才大略,凭借他的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和骁勇善战的蒙古骑兵,纵横驰骋所向无敌,最终平定天下,经过几代人努力,最终建立起庞大无比的大元帝国,万里中原尽归版图。然而,元朝皇帝打仗固然是一等一的好手,但要论及治国安民,比起他们的军事才能,简直有天壤之别。结果兴盛一时的大元朝,入主中原未足百年,就在农民军起义烈焰中轰然崩溃。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在元朝的最后关头,按照那条颠扑不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铁律,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再度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各地豪强势力坐拥重兵,彼此虎视眈眈,都想验证一下自己有没有真龙天子的福分。经过长达十余年的血火拼杀,优胜劣汰,出身贫寒的乞丐皇帝朱元璋,最终净扫狼烟,削平群雄,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也因此得到天下后世的广泛承认,甚至被誉为仅此于千古一帝李世民的第二人。不过朱元璋这个皇帝之位,来的是真不容易。且不说他少年时沦为乞丐受尽饥寒,光是起兵之后所经历的几场大战,就足以让人惊心动魄。比如在鄱阳湖大战中,对手陈友谅兵多将广,战船体积大数量多,一度占据压倒性优势,《明史》记载,激战中朱元璋的坐船都被陈友谅的炮火炸碎,险些把这位朱皇帝送上西天。

陈友谅是朱元璋一生最难缠的对手,然而让朱元璋头痛的对手却远不止他一人,而是大有人在。别说像陈友谅这样割据一方、雄兵十万的大军阀,有时甚至仅仅一座城池的守将,都会让朱元璋手忙脚乱。至正十七年,在朱元璋围攻宁国之战中,就曾有一个元朝武将勇猛无敌,击败朱元璋手下第一号勇将常遇春,吓得朱元璋手下大将无一人敢上前。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当时宁国城的守将,名叫朱亮祖。朱亮祖原是地方豪强,见到当时天下大乱,于是召集起一批人马,保卫家园。朱亮祖对元朝还挺忠心,把当时遍地开花的农民军视为贼寇,与之势不两立,被元朝任命为元帅之职,据守宁国城。早在至正十六年,朱元璋带领大军就曾围攻宁国,朱亮祖因众寡悬殊,被朱元璋俘虏,他假意投降,事后朱元璋仍旧让他驻守宁国。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朱亮祖别看和朱元璋一样都姓朱,当时对他却极为不屑,朱元璋前脚刚走,朱亮祖立即反正,再度归顺元朝,带兵与朱元璋的队伍大战。朱亮祖大概属于慢热型的武将,此时逐渐进入最佳状态,在战场上横扫千军如卷席,打得朱元璋的队伍溃不成军。《明史》记载,他“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居然能活捉朱元璋手下六千多士兵。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看似有所夸张,其实一点水分都没有。《高皇帝御制文集》中,记载了朱元璋为朱亮祖亲笔撰写的墓志铭,其中提到:朱亮祖“与大军战,大军不利,被其俘囚者四千馀众”。紧接着在宁国城北一次战斗中,“亦为所败俘二千馀”,前后两次合计,确实是六千多人被朱亮祖生俘。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文章,绝不会刻意夸大自己败绩,反而有可能缩水。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朱元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等人带兵赶到宁国城下。此时朱元璋已经把压箱底儿的老本儿都拿出来了,谁知朱亮祖打红了眼,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徐达常遇春也被击败。《永嘉侯朱亮祖圹志》记载,“开平王被创而还”,《明史》记载,“常遇春被创而还”,常遇春被打伤,败阵逃回。常遇春号称朱元璋手下武将中的王牌,他这一败,众将无不惊心,一时间“诸将莫敢前”,再无一人敢出战朱亮祖。

元朝一武将,活捉朱元璋手下6000多士兵,还打伤了常遇春

朱元璋听说战况不利,星夜奔赴前线,总算稳住阵脚,凭借压倒性兵力优势,才算攻破宁国,把朱亮祖抓住。朱元璋颇有爱才之心,敬重朱亮祖的勇悍善战,很想收为己用,于是不咎既往,把他招降。朱亮祖这才背弃元朝,死心塌地成为朱元璋手下悍将,为明朝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永嘉侯,成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