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如何做可以让照片通透?

宝贝狐

照片的通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词汇,它很难被定义,但却能被人一眼看出某张照片是否通透。

总的说来,不通透的照片整体是发闷、发灰的,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比如下面这张照片:

而通透的照片,则让人感觉很清爽,比如这张修改后的照片:


如何使照片通透?其核心在于:画面色彩明亮干净,不偏色,暗部不过黑。


下面就以这张照片简单讲讲后期调整的思路。


第一步,提升画面整体亮度,按照画面原本的亮度分布调整暗部。

这张图片原本暗部细节不太多,只要稍微调亮一下画面,就会感觉整体一下子明亮起来了。

第二步,确认画面的主体颜色,减少互补色干扰。

这个步骤就用到了色彩基本原理的知识,在互补色叠加的状态下,画面颜色会呈现很难看的灰色。

而在这张图片中,蓝色是其主体颜色,而蓝色的互补色是橙色,将橙色及其邻近色(比如黄色)的饱和度降低之后,整体的色彩就干净很多了。(在ps里用吸管吸取颜色之后,看CMYK中的Y的比率,就能知道画面中的黄色及其邻近色有没有被清理干净)

第三步,对整体画面进行微调,如强化主体视线、提升清晰度和自然饱和度等,这张照片的通透调整就大功告成了!


关注大头喵呜,每天了解一点摄影知识!


大头喵呜

本文重点回答:为什么你的照片是灰的,是不通透的

以及如何去灰让照片变通透。


先说一下,我理解的通透。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尽量为图片追求一种通透的效果,干净透明,有一种舒服耐看的感觉。

我们通常说一张图片不通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发灰”,一种是“发闷”,在人像摄影中,脏也是不通透的一个很大原因。

不通透主要原因有:隔着玻璃拍摄,在不良天气(雾天,阴天)下拍摄,逆光拍摄等等,都会导致图片不通透,发灰,发闷。

至于如何区分“闷”和“灰”,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

“闷”就像一个物体被闷在被子里,体现在画面中的感觉,就是主题不突出,被闷在了整个画面的影调里,造成这种感觉可能是因为饱和度偏低,对比不足等。

“灰”就是单纯的灰了,没有正确的黑白位,色彩不纯净,没有正确的白平衡等等。

(色彩不纯净,没有准确的白平衡,没有正确的白位)

(逆光拍摄,画面中黑位发灰,人物皮肤脏,不立体)

(没有准确的白平衡)

(颜色不纯净,逆光)

(恶劣的天气)

(隔着玻璃拍摄)

人像修图中,皮肤脏也是不通透的一个决定因素,下面这个例子,引用叶明大佬在知乎的图片。

在叶明大佬的调整下,较为干净的皮肤比脏的皮肤要通透许多。

综上所述,换成我们日常修图中的术语,导致画面不通透有以下几个原因:

1、白平衡

2、黑白场

3、亮度

4、对比度

5、饱和度

6、锐度

7、清晰度

当然了,还有一种就是硬件问题,由于某些相机传感器,对于图像解析能力比较差,会比一些好的相机出来的效果,要灰上很多。

镜头的好坏,也会影响到画面成像会不会变灰,以及拍摄者的专业技能,非专业摄影师用P档拍的,永远比专业摄影师用M档拍的要灰一些。



为什么照片会发灰?

小修认为,灰的本质就是对比不够。

这里的对比,不仅包括我们通常说的“亮度/对比度”中的对比,还包括相邻像素间的对比,色彩对比,饱和对比,锐度对比。

1、相邻像素的对比

我们把这张图放大到可以看到像素格的程度

我们通过复制原图,将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柔光”的手段增加画面对比:

(四个都是一样的柔光模式)

再看各个相邻像素之间的对比变的比之前强烈了很多。

我们再缩小画面看一下整体:

画面中的“灰”被去掉了。

这里相邻像素之间的对比,也可以是清晰度,关于LR和ACR中的清晰度调整工具在之前的文章里有说过哦。

2、亮度对比

亮度对比,就是我们常说的亮度/对比度工具,拉S曲线,调整黑白场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手段增加画面中不同亮度之间的对比。

我们拉一个S曲线,画面中的灰也会被去掉。

3、色彩对比

丰富画面中的色彩的纯净度,或者为其赋予色彩,形成色彩对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图片去灰。

(为上半部分赋予蓝色,下半部分赋予黄色,增强色彩对比)

4、饱和对比

在画面中不同的区域调整它的饱和度,让色彩之间有饱和度的对比,也是可以增强通透感的。

5、锐度对比

锐度对比,其实就是为主体增加一些锐度,让主体和背景在锐度上有所区分,从而凸现主体,也能增加一定的通透感。

根据画面的不同需求,我们将这些不同的增强对比的手段结合在一起使用,这只是思路,至于工具的选择,还是要看实际需求。

曲线,色阶,对比度工具,LR中基础调整面板都是可以调整亮度对比的。

双曲线,中性灰,用套索工具圈出一块执行曲线命令等都是可以为特定区域增加(降低)亮度的。

之所以说上面这两句废话,是因为小修前两天被一个萌新给萌到了:

PS中的各种命令(手法)都仅仅只是工具而已,相似工具之间的区别,或许就像鼠标和数位板一样,加深减淡工具/中性灰/双曲线/明度图层等等类似工具(手法),都是为了达到D&B的效果的,至于如何选择某一个工具,就看实际需求和个人习惯了。

至于D&B做的好不好,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并不取决于工具。小修觉得我师父用加深减淡工具也可以把D&B效果做的很好。

(就这个工具,他不会双曲线而且嫌两个图层间换来换去很麻烦




案例一:

还是这张小修随手拍的雪山图。

我们放入LR中,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不正确的白平衡也会导致画面不通透,所以,我们首先校正图片的白平衡。

用吸管工具选区一个灰色区域点选一下,然后再调整细微调整一下数值。

暗的画面永远不会给人通透的感觉,所以我们稍微提亮一下画面整体的亮度:

再增加一些画面中的对比度: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画面的对比,丢失掉高光和阴影的细节,所以在调整工具中再适当调整一下高光阴影:

增加多一些的清晰度:

将自然饱和度增加到最大:

这个时候基本上画面已经比原图要通透了许多。但是远处的天空和雪山依然有些灰,这个时候就要想起我们之前所说的:分区调整永远是修图的核心。

所以,我们使用渐变滤镜,单独为天空再做一些调整

拉上一个这样的渐变滤镜。

再看一下效果:

我们知道,丰富的细节也可以为画面增加通透感,在远处雪山和近处的草地相接的地方依然有些发灰,我们使用画笔调整工具,设置和刚刚的渐变滤镜差不多,为发灰的地方涂抹一下。

画面中红色区域是涂抹的范围。

此时,我们再看一下效果:

画面变的非常有层次,整体也比较通透了。

经过渐变滤镜和画笔工具调整以后,我们可以再适当的调整一下曝光和对比度,此时就差不多完事儿了。

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再精细雕琢一下。

案例二:

小修手上没有特别特别灰的人像原图,找了一张比较灰的做个演示吧。

首先,还是需要校正白平衡:

考虑到人物是逆光的,如果直接提亮整体曝光会很容易让背景过曝,丢失细节,所以我们先用画笔工具,把主体人物先提亮一些:

(红色区域是蒙板)

再回到基础调整面板,适当的提高一些曝光,提亮暗部,降低黑色。

因为是人像摄影,所以清晰度不能提的太高,可以适当加一点点,自然饱和度也可以加一点点:

在图片右侧添加一个渐变滤镜,提高色温,降低曝光(新版的ACR中有遮罩功能,会省事很多。)

然后再通过曲线工具,HSL工具和分离色调工具适当调一下色:

看一眼对比图:

为什么会压缩的这么厉害呢,有人可以告诉吗?

当然了,锐化工具以及祛除薄雾工具也是可以适当使用的。

对于逆光特别厉害的图像,我们通常所做的和上面并不相同,而是加强逆光效果,营造夕阳或者其他冲光效果,尽量的展现氛围。

此类风格的图片,大家可以在网上搜一些回来做为参考图,以便以后修图的时候可以辅助思路。


修图系

通透,字面意思就是“通明、透亮”。

用在摄影中,不通透的照片会让我们感觉灰蒙蒙的,感觉发闷。

我们首先要了解造成照片不通透的原因:

环境关系:雾霾、灰尘、光线暗等原因。

拍摄原因:曝光不准确、色温准确等原因。

然后再来看看不通透的照片是什么样的,我们来具体分析后期需要哪些处理来让照片变的通透。


不通透的照片

这就是一张典型的不通透的照片。

可以看到这张照片就是灰蒙蒙的,并且亮度、饱和度、清晰度、对比度都不够,阴影和高光地方都没有细节。

造成这张照片不通透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环境因素,因为空气中的能见度不高。

既然我们明白了不通透的病症所在,那么我们在后期中所要做的就是对症下药:

增加明暗部分细节、增加曝光、增加饱和度、增加清晰度、增加对比度。


后期调整

其实在Camera Raw和Lightroom中有一个功能对于改善环境的能见度不高这个因素,有一个功能可以一键修复不通透的照片。

就是“去除薄雾”,也叫“去朦胧”功能

可以在效果选项中找到这个功能,那么对这张照片我直接进行一个“去除薄雾”的调整。

看看效果如何:

可以看到“去除薄雾”功能对于灰蒙蒙的照片画质改善非常明显,饱和度、对比度、清晰度都有极大的提升。只是在调整之后,画面的亮度会稍微降低。

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在“基本调整”中对画面进行完善。

在基本调整中,对画面进行增加曝光、对比度、清晰度、自然饱和度的处理。

并且在高光、阴影中对明暗部分的细节进行提升,降低白色色阶是因为提升曝光后一些白色的房子微微过曝了,来找回细节。


另外在“细节”中对画面进行一点降噪处理,因为提升了明暗部分的细节,会产生一些噪点。并且对画面的利用锐化的蒙板功能对边缘进行锐化处理:

这样一来原本发闷的照片就修复变得通透了:


小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次处理的前后对比图:

可以看到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所以当我们在后期处理不通透的照片的时候,记住几个功能:

1、去除薄雾(去朦胧);

2、加曝光、加对比度、加清晰度、加饱和度(自然饱和度);

3、提升阴影、压低高光找回明暗部分细节;

4、降噪来修复提升细节造成的画面噪点。

以上是我在处理不通透照片时候的一点经验,对与不通透的照片还要具体分析。

当然我们还可以在Photoshop中利用互补色原来来改善不通透的画面,不过这个就要涉及到色彩原理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的“怎样用Photoshop给美女照调出漂亮的高饱和度?”问答当中对使用“可选颜色”功能,利用“相邻色”、“互补色”原理增添某种颜色饱和度中有简单的说明。


玩图

通透是什么呢?按照字面意思就是“通明透亮”,在摄影领域,通透是指一幅照片画面色彩层次丰富、空间感透亮深远、物体轮廓清晰,让看起来神清气爽。照片不通透的原因包括环境不佳、曝光曝光不准、白平衡不准、焦点不实、噪点过多等,这些通过后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下面分享我的一些实用技巧:

方法一:曲线调整法(通过曲线准确定位黑白场去除照片的灰霾)



上图是我在一个雾霾天拍摄的一张照片,原图灰蒙蒙的,树木的绿色也灰灰的,看起来很闷。



在Camera rraw中打开照片,首先分析一下照片的直方图,从直方图可以看出,这张照片像素集中在直方图中间区域,暗部和亮部都没有细节(可参考我在直方图上画的红圈)。照片的黑白场很差,一张照片理想的黑白场是要暗部很黑亮部很白,这张照片恰巧没有做到。 对于这种亮部和暗部都没有像素的照片,可以通过色调曲线结合直方图进行调整。



选中“色调曲线“”工具,在工具中选中“点”曲线,然后按以下步骤拖动曲线:

1)从右上顶点沿着最上端向左拖曳曲线,找到曲线亮场有像素的地方(到曲线调整图中右上的篮圈的位置),让画面亮部有细节。

2)从左下顶点沿着最下端向右拖曳曲线,找到曲线暗场有像素的地方(到曲线调整图中左下的篮圈的位置),让画面暗部有细节。 这样拖拽曲线后,看照片的直方图在亮部和暗部都有像素了,照片随之也变得通透起来,下图为调整后的成图,是不是雾霾散去,通透了许多?

方法二:用对比度、清晰度和去除薄雾功能让照片变通透

第一种方法适用于在直方图上明显看出亮部暗部均无细节的灰霾严重的照片,对于一些发灰不太严重的照片,也可以通过camera raw效果菜单下的“去除薄雾”功能(在LR中叫“去雾霾”)以及基本调整中的对比度、清晰度进行调整。



上图是我在一个灰蒙蒙的阴天拍摄的桃花,照片整体发灰,颜色也不鲜亮。



看直方图也是缺少亮部和暗部细节。针对这张照片,按以下步骤调整:



1)在camera raw的效果(fx) 菜单下的“去除薄雾”数量+12。参数是根据照片情况拖动的,虽然这个功能的去雾霾效果非常明显,但数据不宜增加太多,容易让照片变脏。去除薄雾后,照片通透了一些。



2)在camera raw的基本调整菜单下,曝光度+0.2,对比度+11,黑色-13,清晰度+12,自然饱和度+16,饱和度+13。具体参数不用记,在实际操作时根据照片调整参数,所见即所得。这些参数中对照片通透影响最大的是对比度和清晰度,但参数都不宜调整的太大。经过以上调整,照片整体变通透了,色彩也鲜艳起来了。


行摄千山万水

看到一些答案都在整合网络的二手错误解释。

片子通透关键在于关系,拿我讲修图的方式讲解一下,片子所谓的不透是因为脏,关系乱,花。

前面我们讲了几期修皮肤

1.修皮肤 第1讲 肤色

2. 修皮肤 第2讲 光泽与腻

3.修皮肤 第3讲 弹性

今天我们讲一下怎么修出干净的皮肤之前在别的媒体用张先生点评的时候,谈过修皮肤怎么干净,当时讲了几点:脏、油、腻、花

今天我们在来谈谈怎么修干净。

脏是因为黑白关系错了,所以我们如果想让皮肤干净就要把黑白关系弄对。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三大面、五大调子、我习惯把这些东西看作为光区。亮面是先受到光的部位,那么我会称为第一光区。

这个光区划分,可能只是我这么认为,并不是专业术语,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方式。按照受光的先后顺序,排列出1.2.3.4.5等。

如果黑白关系乱了,面积小就会看着脏, 怎么解决呢?

把亮面里面其他的亮度均匀成亮面的亮度,灰面里面的亮度就是灰面,暗面里面的亮度就是暗面。

修皮肤不要去破坏原来的光影,把皮肤分成几个不同的光区,把每个光区里的亮度统一,皮肤就会干净。

修图不用学什么骨骼、肌肉、这些等,你只要不破坏就是最好,上几期我们讲过这个问题。

相机的还原度比画画的大师们还原度要高很多,我们修的是存在的东西,不是修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你会发现,那些讲骨骼,讲肌肉的,修的都不咋样。

如果黑白关系乱了,是面积大影响的,画面就会感觉乱。

整个画面的光影层次降低了,并且非常乱。如果你在给本来暗的皮肤加点亮度

这样就更加乱了。所以调片子,降低高光,提高阴影过度,损坏了片子的关系,会变得乱,层次感降低,空间感降低。会损坏片子的大关系,大关系不对了,这个作品就不成立了。

当然有时候可以稍微的加一点,要控制好。


温故爱

打开美图,选择图片,点,“增强”

对比度右移
高光左移。其他看照片情况是适当调整,两步搞定,不要太多废话


好摄小新

照片不够通透主要是画面发闷没有层次,色彩发灰不够鲜明,如果是曝光的问题,那无疑是先调整曝光度使画面基本解决高光保留质感,同时把握中间色过度柔和,适当增加对比度,如风光片可以增加些饱和度来强化色彩但不能失真,


瞳孔摄影老董

你先告诉我什么是通透,我听不懂这个词啥意思。


1096bimu




我直接用手机自带功能,除雾,当然如果局部效果增强会更突出,手机是荣耀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