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為何消失在公眾視線?量產速度放慢 出了什麼事?

殲20為何消失在公眾視線?量產速度放慢 出了什麼事?

據報道,近期中國空軍可謂是喜事不斷,除了空軍連續出遠海進行常態化戰備巡邏以外,新型戰機的引進也接連不斷,在宣佈殲-20列裝作戰部隊之後,中國空軍相繼宣佈蘇-35、殲-10C等新型戰鬥機都已經開始了戰備值班,然而最近兩個月以來,殲-20卻明顯被其他四代半戰機“搶過了風頭”,在今年2月份空軍宣佈殲-20進入作戰部隊之後,就一直沒有進一步消息,而據最新衛星圖片,這兩個多月以來,殲-20只有一架“黃皮機”下線,為何殲-20的量產速度突然放慢了呢?

殲20為何消失在公眾視線?量產速度放慢 出了什麼事?

軍事專家表示,去年下半年,殲-20首次換裝了國產渦扇-10B型發動機進行試飛,這是殲-20國產化的一大里程碑成就,然而在此之後,換裝了國產發動機的殲-20並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火力全開”進入大批量產階段,裝備數量始終沒有顯著提升,據悉,殲-20目前主要裝備了兩支部隊,分別是空軍試訓和飛訊基地的兩個中隊,現役數量最多不超過24架,絕大部分都是配備了俄製AL-31FM2型發動機,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要擔負測試和培訓五代機飛行員的重要任務,真正部署在作戰部隊的殲-20可能只有不到10架。

殲20為何消失在公眾視線?量產速度放慢 出了什麼事?

雖然殲-20換裝了國產渦扇-10B型發動機,但是這並不是簡單的替代就能立刻滿足需要的,必須要經過詳細的測試和試飛才能磨合新發動機和殲-20,使得國產發動機版的殲-20戰機性能不落後於俄發版殲-20,此外隨著中國矢量發動機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未來殲-20肯定要採用這款先進發動機技術,因此現階段殲-20的裝備數量並沒有隨著換裝國發而大幅增加,反而量產速度大幅度放緩,主要就是要調校國產發動機和矢量噴口技術。

殲20為何消失在公眾視線?量產速度放慢 出了什麼事?

雖然量產暫時放緩,但是對於殲-20走向完全國產化的終極目標而言還是非常有意義的,在國產發動機和矢量發動機技術整合成功後,殲-20的量產也將掃除了所有的障礙因素,即將迎來大規模的服役列裝,但這也並非殲-20未來型號發展的終點,殲-20真正等待的還是渦扇-15“峨眉”矢量發動機,該發動機研製成功之後,殲-20才能成為一款火力全開的正牌第五代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