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趙汗青

一千多年來,木蘭從軍的故事在華夏大地心口相傳,在河南省虞城縣木蘭鎮,木蘭文化的印記更是如風撲面,無處不在。

走近木蘭鎮,在木蘭祠門前廣場上,塑有一座木蘭跨馬從軍的石雕像,木蘭戎裝跨馬,英姿颯爽,戰馬昂首嘶鳴,箭步疾飛。在這裡,木蘭跨馬從軍的傳說家喻戶曉。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相傳木蘭從軍臨行前,老父親把心愛的白馬送給木蘭。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從軍十二年,白馬和木蘭朝夕相伴,立下汗馬功勞。戰爭結束,木蘭女扮男裝從軍一事被皇帝知曉,要納木蘭為妃子,木蘭不從自殺身亡,白馬自此不吃不喝,一蹶不振,不幾天就隨木蘭而去了。

到了唐朝,為了紀念這匹戰馬的功勞,當地人民在木蘭祠塑建了白馬雕塑。後來,十年動亂期間,白馬雕塑同其他文化經典的命運一樣,慘遭破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人們為了紀念木蘭跟戰馬的深厚感情,又重新雕塑了木蘭跨馬從軍的塑像。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距離木蘭祠東兩公里,小孟樓村西頭,有一棵皂角樹。據村裡老輩人說,這棵皂角樹已有千年歷史。相傳這是當年木蘭從軍父母相送分手道別的地方。這棵參天古樹見證了木蘭替父從軍淚別故土跨馬建功的悲壯與傳奇。2007年,這棵皂角樹被命名為國家一級古樹。

千年滄桑,漫漫雲煙。千年皂角樹在老百姓心中早已化奇為神。今天,當地百姓無論誰家子女升學、參軍、外出創業,父母都要帶孩子到古樹下祭拜。祈願孩子能像木蘭那樣在外平安,功成還鄉。

木蘭祠西北一公里,木蘭鎮趙石槽村,有一片神奇的土地,面積約四五畝,這片地上長出的樹木,具有木質堅韌,耐病抗蟲,挺拔矗直,不易變形等特點。傳說當年木蘭的父親魏應漢就是在這裡伐木做棍,教授木蘭練就一身武藝。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多年來,趙石槽村這裡栽植的楊樹不生蟲、不生病,不空心,不紅心,蔓枝少,樹葉蓊鬱,樹幹挺拔。但把這兒的樹移栽到其他地方,就會生蟲染病,甚至枯死。這片讓人拍案稱奇的土地,讓這個千年古鎮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據史料記載,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是木蘭的生日。從唐朝開始,當地老百姓每年這天都會到木蘭祠祭拜這位忠孝節義的巾幗英雄。逐漸形成木蘭生日廟會的古老民俗。

關於木蘭生日廟會,當地有很多傳說。比如當地有俗語說,“四月八,霧啦啦”,這是說每年的廟會期間這裡都會下雨,老百姓認為這是木蘭感動了上天。所以這一天方圓百里的百姓都會到木蘭祠拜祭。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相傳每年廟會都會“發一家”,意思是總有一家生意特別火爆。據當地人講,“發一家”的生意人,有經營服裝的,有經營工藝品的,也有經營吃喝雜耍的。所以每年四月初八,周邊各類商人們都爭先恐後來趕木蘭生日廟會。

今天,木蘭生日廟會已經演變成當地每年一次的物資貿易盛會,會期也從過去四月初八當天延長至四月初八前後十幾天。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除了木蘭生日廟會,木蘭祠每年的春節廟會,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唱大戲、演歌舞,踩高蹺、跑旱船,猜燈謎、辦鵲橋,各類娛樂活動豐富多彩,各地前來趕廟會拜木蘭的人不計其數。

周莊村自古就有自家釀酒的傳統,傳說木蘭從軍後,一次正當前線危難之時,木蘭率將士趕到,奮力拼殺,反敗為勝,天子念其忠勇,封木蘭為將軍。慶賀之時,木蘭拿出家鄉自釀的美酒,將士飲後齊呼“神酒”。從此木蘭家鄉美酒被譽為花將軍酒,同花木蘭美名一樣,名揚天下,代代相傳。今天,木蘭府酒業有限公司已經發展成為虞城縣暢銷不衰的白酒企業。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相傳木蘭從軍出征前,父母為她帶了不少鋼化蛋和變蛋。從軍征戰中木蘭用這些家鄉特產幫助不少受傷士兵補養療傷。由於鋼化蛋和變蛋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一時在軍中聲名大振,甚至被將士們視為靈丹妙藥。

鋼化蛋是用雞蛋由癆窩草雞定期孵化而成。變蛋也叫變雞蛋,是拿雞蛋用生石灰、鋸末等多種材料利用獨特工藝加工製成,不但味道鮮美,而且有一定藥用價值。

木蘭從軍孝烈故事為何傳承千年不衰

今日虞城,木蘭已成為人們心中化解不開的濃郁情結,傳承木蘭文化、弘揚木蘭精神已成為木蘭故里的一種潮流、一種責任、一種追求。

在這裡,木蘭傳說已經走進虞城人的家國情懷,成為割捨不掉的現實存在,化為虞城精彩厚重的歷史傳承;在這裡,木蘭形象已經烙在虞城人的靈魂深處,化為虞城人的家鄉認知和文化驕傲,成為虞城人心中塗抹不掉的底色;在這裡,開啟木蘭文化,守護木蘭文化,傳承木蘭精神,弘揚木蘭精神。開拓未來從而擁有美好的未來,創造明天必定擁有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特別感謝木蘭祠講解員、館長瑾年花開提供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