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闽南人、潮汕人、温州人,宁愿开个小店或摆个摊也不愿意打工?

华福飘香

2002年,我被温州佬忽悠了,长达十六年深陷其中。但我很感激他,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我!他就是我死党,同学,现在年收入3000万左右。

当年我毕业,被分配湖南某设计院,事业编制;确实很无聊、没事干跟等死一样,温州佬叫我回上海打拼,说搞个大项目,我去的话两兄弟一定会有发展,因为我们都很醒目。

第三天发工资,我都没等着,第二天就去了!

项目确实大,投入也不小:主要投入是体力!

摆地摊,妈的,进些假玩意手表啊什么特色工艺忽悠外国人,还没有稳定的地摊;在淮海路酒吧门口流串……那口才绝了,被外国人发现是假的撒腿就跑……

项目太大了。从那后,在温州佬身上学习很多拼劲、狠劲、思维方式……


花和尚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鸡头再小,吃进去的是米;牛后再大,屙出来的是屎。

这几个地方的人,老板意识非常强烈。他们宁愿在大街上支个小摊,做每月只有二三千元收入的老板,也不愿到公司去打工,做个每月固定有五六万收入的白领。

因为,摊子再小,店子再不起眼,那也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看着踏实。只要自己勤快肯干,头脑灵活,会经营,会管理,小小的店铺自然会从零开始,慢慢发展,一年上一个台阶,一年变一个样。今日毫不起眼的小店铺,也许就是将来的全球500强企业之一。

而为别人打干,即使自己再聪明能干,再刻苦努力,做出的成绩再大,自己为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再多,将钱揣进自己荷包里的人,永远是老板,没打工者什么份。

万一哪一天老板犯糊涂了,或者害怕自己驾驭不了太聪明能干的员工,老板一句话,就能将打工的人开革掉。

相传温州的一些处长、主任,白天衣冠楚楚,在单位里面呦五喝六,威风八面。下午一下班,就换上一身非常普通的行头,成为自己家所开店子的一名普通员工。某个夜屑摊上的一名负责上莱洗碗的员工,也许就是白天某个单位里头的大处长。


卿雨润


以前很常见的温州人经常开车到全国大家小巷,拉着“江南皮革厂”的鞋子到处卖,但是因为熟知的人不多,买了无法售后,基本上一周就坏,俗称“礼拜鞋”。

这也是温州人精明的地方,但是不正道。


老一辈经常告诉我们,要懂得吃亏,吃亏是福。。。这些年被同事、朋友坑过多次,也学到了很多他们身上的精明:“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也是讲湖北人的精明。


有时候总感觉自己傻,容易被骗,容易相信别人,有次记得是2013年初,一个大学朋友是温州的,说有个好项目要招人,他已经在那里做到经理,要我去深圳,当时也是刚辞职,想着大学里,这朋友人还不错,就相信了,结果。。。


当我去到的时候,他开着车来接我,车是小货车,后面拉着货,说说赶巧,带你一起去跑跑市场,见识见识。。。


到了目的地,发现是在龙华关外,富士康附近,人比较多,他选了一个地方停下来,然后架上桌板,打开车后门,当时我傻了。。。


满车的货,我问他是什么,他嘴里叼着烟,说道:“好东西,都是江南皮革厂的 皮鞋、钱包、挎包等”。。。


然后摆出一个大声公,放着一段让我顿时菊花一紧,虎躯一震,:“浙江温州!浙江温州最大皮革厂倒闭了!王八蛋老板黄X鹤,吃喝嫖赌欠下了3.5个亿,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我们没有办法,拿着钱包抵工资!原价都是一百多、两百多、三百多的钱包,统统二十块!统统二十块!!黄X鹤王八蛋!你不是人!我们辛辛苦苦给你干了大半年,你不发工资!你还我血汗钱!还我血汗钱!”

因为在富士康附近,当时是下班时间,很多工人出来吃东西,所以过来看的人非常多,不能说产品质量怎么样,但是好过得去,私底下问过他,这些产品哪来的,成本多少,答案令人震惊。。。一会的功夫就卖出去十几双皮鞋、钱包还有其他的小玩意。。。


有时候要躲避城管,所以在摆摊的板桌上要铺一块很大的布,四角套环,一发现来城管,只要扯一根绳子,四个角就收起来,产品不掉,拿了就丢车上,马上跑(当时一起摆摊的,都是轮流派一个人去防风,人来了打电话)


后面还是感觉这样的日子不长久,就离开,换了其他地方!这之后又经历过多次坑,总结发现,这些人身上都有一股狠劲,拼劲,还有就是想赚钱就得不要脸,要脸的都穷死了。。。


不管是思维上,还是方法上,温州人、潮汕人、闽南人、从小家里就培养了这些做生意的思维,从中学到的方法和锻炼技巧,是很多地方家庭不具备的,所以我感觉他们的骨子里就透着,我是老板,做生意能成功,宁可开个小店或者摆摊,都不去打工。


抱走小提莫1

讲一个我认识的闽南人的故事。

这位闽南人,叫他F君好了,上世纪90年代初去日本留学。人非常聪明优秀,拿到了文部省国费奖学金。在日本留过学的就知道这个奖学金的分量,除了每月18万日元(现在大约为1万1千人民币多一点,当时大概是1万5千人民币,而且是20几年前)零花钱之外,它甚至包括了回国度假往返机票!

学校的功课对F君不成问题,不上课也能拿到高分,F君就不太去学校,早出晚归打几份苦工,到最后拿到硕士(日本人叫修士)学位时,已经有了700万日元的存款,当时相当于几乎60万人民币。这笔钱在现在也不是一笔小数字,在当时就是巨款了。

F君毕业的学校很不错,专业也不错,只要F君愿意,在日本的一流公司找到一个很好的职位没有任何问题,手里的钱正好去付一个首付。

但是F君没有这样,说闽南人不给人打工。当时正好是Windows/95换98的时候,他就想把日本的旧电脑倒腾到中国来,那个时候中国人还穷,没几个人买得起新电脑。

但是在异国他乡做生意哪有那么容易?不是在日本钱给了人家但是说好了的机器拿不到,就是在中国给了人机器拿不到钱,其他的困难都无法一一提,说起来全是泪,700多万没几个月就赔得一干二净。

F君当时不是一个人,当时还是女朋友的太太和他在一起干,钱赔完了,两人也不去找工作,继续打苦工挣点小钱继续圆老板梦。

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被他找到了路子。日本大企业因为设备折旧计算的原因,办公用计算机都是向专门的企业租,自己不买的。计算机升级换代之后,这些旧计算机就由租赁企业处理,在日本扔这种产业垃圾要花钱的,所以F君就得到了这些旧计算机,还有处理费用。

F君挣了钱,在胡建买了好多地,买地不是盖房子,而是用来堆垃圾,他说:“人家给你东西,你不能跳,有用没用都要收下来,这样人家才会继续给你东西,你才能在人家给你的东西里面找到好东西”。

反正就这样,F君一步一步地走了过来,现在F君手里有了好多公司,前年还有一个公司在日本的店头市场JASDAQ上市。

这是不是一个很典型的“闽南人绝不帮人打工”的故事?

中国从温州开始经过福建一直到广东潮汕的沿海都是穷山恶水,自然条件极差。那块土地从老时候开始就一直养不活人,就只能去外面走行商,甚至往海外觅生,养成了一种能吃苦,不叫苦,乡亲抱团的民风。

前些时候回答过江西为什么发展不起来的问题,这一带的民风和江西正好完全相反。

这些年老听到荷兰人在说他们考分高什么的,1979年之后的几年全国高考统一试卷,那时我在高校当老师,从来没有荷兰学生考分高的印象,我教过的学生里考分高的都是浙江胡建人。一次我和潮汕人说起此事,潮汕人说:“从温州到潮汕,这一带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发牢骚,而是自己努力”。

所以大荷兰和大胡建就成了明显的对比。

确实,从原来的计划经济时代到改开之后,国家从来就没对这一带有过大规模投资,都是他们自己在干,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国家给政策,不给政策都能干。温州人做皮鞋可不是现在才开始的,1974年要批判资产阶级法权,到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候,温州人就已经把14块钱一双的漂亮皮鞋卖到了全国,你说他质量不好,但人家不要票,而且一般人都不知道上哪儿去弄皮鞋票。

温州也好,被称为“闽三角”的漳州、厦门、泉州也好,潮汕也好,去这一带看一看就能知道这一带的民风。

再加一句,似乎潮汕人并不认为自己是广东人,而是对大胡建似乎更有归属感。


冰冷雨天

我在温州十几年,结识了不少温州朋友。他们从骨子里就是生意人的想法,比如一个女孩子,不是去找个公务员这类混吃等死的工作,而是开服装店、饭店、面店等等等等!究其原因如下:

1.环境 "七山二水一分田"说的就是温州,而且在上个世纪,去温州需要过几条江河,交通非常不便,所以闭塞、贫穷就是温州的标签。种田种地压根没法养活家人,所以,穷则思变

2.教育 这里说的教育不是学校教育,是言传身教。举个例子,现在的小孩的玩具都很多,绝大多数都是玩腻了父母再去买,孩子也是看到就要,这是基本状况。温州呢?有专门的带孩子在星期天参加集市,就是把自己的玩具带过去参加交易,如果一个小朋友看中了我的小孩的东西,那我的小孩就会看看他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可以交换的玩具或者产品,这当中换什么?换多少?都让他们自己去沟通,这就是商业最原始的形态

3.家长的影响 很多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到自己公司去,让孩子接触生意,比如会议,比如接待客户,比如和客户沟通等等等等,这是最好的教育

4. 网络 这个网络不是互联网,是生意伙伴的关系。简单说,如果安徽人或者江苏人或者北京人做一个产品,你卖一个地方,需要开拓一个地方的市场,但是温州人如果做一样产品,可以很快速的卖到全国,甚至欧洲,美洲,非洲……因为他的亲戚朋友,他亲戚朋友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是生意人,三竿子捞一下,可能就可以卖遍世界,这是几辈子积累下来的,非一日之功

5.互助 温州人互助是出了名的,他们很少嫉妒自己的亲朋发达了,相反,他们愿意为某一个人发达出钱出力,付出所有。有一个我认识的叫做聪聪的女孩,20来岁,不到1米6,很瘦弱,帮他阿姨家的表哥管理仓库,50-60斤的面料,扛起就走,每天要搬几十个这样的面料,重要的是没有怨言,项目清楚明了。什么物品仓库还有多少,基本不用看记录本,就可以报出来,这可不容易,是在“用心”做事!相反,比如安徽或者江西或者其他绝大部分地方的很多人,最看不得的就是谁谁谁发财了,心理嫉妒的不行,恨不得他早点倒霉。这是最大的区别!

6说了这么多的优点,那么有没有缺点呢?有的。比如留在温州本土的企业或者温州人,格局不够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温州本土的品牌不够多,基本以代工为主。但是出了温州,到了外省或者外市,又不一样了,有很多品牌都是温州人创立的。本土的企业主是上半年我投资100万,下半年必须能回头,第一年不赚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保本能回本。至于品牌需要三年、五年的持续投入,这是他们不接受的!这一点也是我期望温州人可以有所改进的地方,期待!

说了这么多,大致可以解释他们为何骨子里就是生意为先了吧。我想,闽南、潮汕人容易成就商业,原因应该是相近或者相同吧!


和尚不吃素5

这个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误区了,这三个地方以前都是偏远的地方,教育本身都不发达,孩子本身就没有接受什么教育的机会,孩子想读书也没法读书,潮汕地区还是韩愈过来看到这里蛮荒不可教化,才在当地有点读书的风气在。

这三个地方的商人,特别是温州和潮汕人,能赚到钱差不多是在上世纪的事情了,当时是因为八九十年代,各地的商品物流不通畅,这些地方的人充当二道贩子,占了信息不对称的便利,获得资本积累。但是到了新世纪需要真正的知识经济,温州和潮汕就没有什么知名的企业家了。温州商人已经首先没落,从做来料加工,积累财富后,炒房炒矿,这些其实没有为实体经济还有整个社会带来什么良性的东西,只是推高了物价。

潮汕籍贯的商人,也是以二道贩子为主,新世纪后开始了房地产开发,也是钢筋混凝土,没什么科技含量。潮汕商人里面唯一一个进入高新科技企业的马化腾,是真正读完大学,深圳大学的高材生,知识和读大学还是有用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打时间差和区域差的生意其实没法再做下去了,都被高知识的人创造的互联网新模式取代,去掉中间环节,从源头到终端消费者了。

读书在任何时代都是有用的。


新鲜资讯集散地

他们都有一句话,宁愿做一块钱的老板,也不做一百块钱的打工仔!潮汕的李嘉诚就做出了表率



有人会说难道不用生活不用养家糊口吗?正是因为他们想让生活过得好,让他们的家人生活有保障,所以选择了创业这条路!

打工的心酸,背井离乡,告别父母,离开娇妻,远离孩子,独一人到外地打工谋生活,一个月工资三四千,还得被人指手画脚,忍气吞声,到最后赚来的这点钱竟然养不活一家人,还得处处节约,内心迷茫,不懂出路在哪里!



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别在本该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这会让你后悔终生,很多人选择打工因为没有风险,不用承担很大的责任,有事领导盯着,老板扛着,自己在那里舒舒服服多好,可是几年过去了!要能力没能力,要技术没技术,创业?自己又能做些什么!

别人之所以成功,别人穷怕了,不想再穷,再也不想过那种生活,所以别人选择创业,哪怕失败也要闯一闯,毕竟经验是用金钱买不来的!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这样的想法,存钱就可以发财,可是到了最后呢!还是穷!


像这个问题所说的,他们为什么摆地摊都不去打工,因为他们想法观念不一样,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肯冒险,敢于承担风险,肯行动,而打工的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天上掉馅饼!


夏沫东至

为什么闽南人、潮汕人、温州人,宁愿开个小店或摆个摊也不愿意打工?


首先呢,咱们普及两个概念:被动收入、主动收入。

简单的说,被动收入,就是你只要把基本功做了,金钱追着你跑,你不需要再做其他的事情,金钱会向水一样流过来;比如投资小门店,你只需要进货、选址后,人坐在那里,基本都会有客人过来“送钱”(当然也有不挣钱的情况,另外讨论)

而主动收入呢,就是你必须主动去付出了,才能拿到钱,比如工资就是主动收入,你不去卖劳力,就没有资金流入。

其次,在前面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咱们讨论下为什么他们宁愿摆小地摊,也不去打工————因为,他们更喜欢被动收入。工资是死的,如果不去工作还会被扣钱;做生意是活的,今天少点,明天多点,没关系,但是总是有希望上涨的。

再次,为什么他们宁愿承担可能一分收入都没有得风险去经营小店呢?一方面是因为这边改革开放早,他们最早认清了工厂的本质,了解打工的出路;另一方面,他们身边成功的乡里乡亲多了去了,给他们树立了榜样;再一方面呢,他们门路广,总能拿到货源,也有成本去经营,万一亏了,也还有办法活下去。

最后,每个地方的人的择业观不一样,和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西南地区的人主要务农,后来能进工厂,他们会觉得进工厂比务农好,所以就多数都进工厂打工了;东北地区的呢,以前是干国企的,后来又机会进入政府机构,他们就认为哪怕竞争上一个辅警、小公务员,都比在国企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呢,以前是种地、打渔为主,后来这边引进了工厂,一开始也是进工厂的,后来有了资本,能当小老板了,就觉得当老板比进工厂强。

综合来讲,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这种局面,要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


芝麻读书会

这主要是和环境有极大的关系。为什么他们宁愿去搬个摊也不会去打工。



一、他们从小都是听人怎么做生意,谁谁今年做什么生意挣了多少钱。从来没有人说,谁在什么地方打工工资高的很。感觉打工工资不管多少,都没有做生意当老板好。



二、还有一点不管闽南人、潮州人、温州人。说实话他们在外面打拼。基本文化程度都不高,想打工找的工作也只有做基层工作。还不如自己做点小生意虽然苦点,但挣钱肯定比打工多。



三、还有虚荣心,你如果在外面给人打工回去都不好意思和人说自己在干嘛,自己在外面做小生意。怎么说也是当老板。



但这也是好的传统,好多老板都是从小生意做大的,如果都去打工估计闽南人、潮州人、温州人。就没那么多老板了。


李卫国

汗干钱没

乡下很多人没什么知识,打工主要靠做苦力,都不是高技术、高知识含量的打工。以前用工需求比较少,很多人想打工都要争个机会,工钱也被压得比较低。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汗干钱没”。意思就是汗水干了,钱也用光了。况且打工会受到很多限制。如果去工厂打工,会受到考勤制度的约束;如果去室外干体力活,风霜雨雪就很辛苦甚至要停工。

小小生意会发家的情况改变了

我自小的时候从朋友、乡邻的口中就知道,很多人都不喜欢打工。都喜欢做点小生意,他们的理由是:“小小生意会发家。”况且自己做生意,自己的想法会付诸实现。摆地摊的时间、地点都比较灵活,自己能支配。以前社会物资比较紧缺,随便摆个摊都能赚得比较多钱,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物资有点过剩,摆摊摆得不好会亏本。有赚的也比以前少了。

打工皇帝的出现

时代已经不同了,一些需要知识、技术的“打工皇帝”早就出现。白领甚至成为令人羡慕的对象。因为“用工荒”不时出现,做工保障逐步提高,即使普通打工的待遇也好了些。所以貌似已经改变了情况。打工或与人合作的情况已经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