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积木炊电影

一句话:大获全胜,生活过得美滋滋。

首先,十年前是什么日子?是2008年次贷危机中,那时候的股市、楼市都跌到了谷底,即使是当年的一线城市深圳关内,大多新楼盘的房价也普遍腰斩,从2万左右跌到了一万以内的比比皆是,有的甚至六七千一平的水平。此后的这些年全国房价的升势有目共睹,过去三年更是犹如坐火箭,如今再以深圳关内为例,即使是二手房也普遍5万起步,所以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是大获全胜!其次,以十年的的房价和十年前的工资水平,再看看如今的房价和增长的工资水平来算,相信十年前咬牙买房的房奴们大多已经度过了最困难的时光,即使不卖房变现,如今也已经开始迈向经济相对宽松的日子,生活开始美滋滋的。


风生焱起

在北京,我认识的,十年前以及十几年前咬牙买房的,有的赚了,有的正在咬牙供后来换的更大更好的房子,有的则搬到了近郊的别墅。

与广大地方房地产市场可能还需要“去库存”不同,一线城市的房价这些年来就没有降过,房子虽然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的商品,但房子也有折旧,特别是北京这十年变化非常快,房子的涨幅也很大,所以,除了离开北京的,即使是那些在十年前因为种种因缘买了房子的,增值和收益也都会抵消在北京换房的过程中了。

且听我细细道来,这段血泪斑斑、啼笑皆非的历史里,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

早在2005年,我还在北京上硕士,同学里就有一个福建同学,一个浙江同学在海淀区买了房子。

诸位,那时候北京的房子还不怎么限购,只要有北京户口就能买,学校的集体户口也可以买。所以,我的同学就有买的。

我当时还特别纳闷,问过上面两位女同学:你们将来毕业,能留在北京吗?万一留不下,房子怎么办?

两位同学的回答出奇的一致:本来也没想留北京啊,生活质量这么差,到时候毕业回老家之前,把房子卖了,这是投资啊。

后来,我们毕业了,但我的同学并没有把房子卖掉,他们一直等到2012年左右,才陆续卖掉,都是几倍的投资收益。

故事二

2006年,我又去了北京的一家大报实习,在经济新闻中心,跑房地产新闻。我每天不是去房地产公司打听消息,就是去楼盘采访购房者,有时还会去政府机关调查官方口径。

熟悉那段时间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在奥运会前后,中国关于房地产出了很多政策,什么“房八条”、“房十条”、“房二十条”之类,出台的政策越多,房价涨得越快。

但是,在2006年,这一点谁也看不准。

诸位,这些都是在楼市里摸爬滚打十几年,并且掌握了一些所谓内幕信息的媒体老人,尚且有这种观点,就不必说普通老百姓了。谁也没法预测未来呀。

故事三

等我想要买房子的时候,已经2010年了。

我刚刚博士毕业,在博士期间专心读书,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到毕业后一看,哇,房子在2008-2009年大涨了一轮。五环外的房子都要2万了。

我想起了2006年,南三环外的新房才1万。

我打算买房,然后我身边的朋友说什么的都有:

有的说,房子涨得太离谱了,以后不大可能会涨了,可能要跌, 要不你再等等?

有的说,赶紧买,再不买,连末班车都搭不上了;

有的说,房子是什么?人类为什么要被房子压死!

……

我无所适从,只好“听从内心”,我的内心告诉我,不是为了买房,而是人生到了该买的时候,就买嘛。

我就在东五环外买了。

当房奴的滋味不好受,好不容易熬了好几年,房子涨了七成的价格。

而我恰恰因为要换房,于是就卖了,结果,这些涨幅全部都搭进新房去了。

还是房奴。

所以啊,我觉得,谁也没有前后眼,早买的也未必就轻松。


danyboy

这题特别适合我,因为我家是个反例。

十多年前,家父攒了第一笔钱。当时他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议程是决定我家第一次大额投资应该如何选择。

当时有三个选项,按揭咬牙买几套房子慢慢还,买点黄金,买点股票。

最后我爸选择了一半买点黄金,一半去炒股。

最后他辛苦攒的这些钱,只剩下买黄金的那点还保值了。当然也只是保值了。

炒股的那些钱,经历了两次大股灾,都交了智商税。

我也错失了成为一个富二代的机会,现在还在加班。

嗯,故事就是这样。


景明子

这个问题算是问到我的心坎里了。2007年大学毕业后,回中山找到第一份正式工作,月薪才两千出头。扣掉社保费和杂费,拿到手的工资只有一千八左右。现在想想,泪流满面~

工资虽然不高,每天下班了都要跟哥们一起花天酒地,工资花光了就刷信用卡,还不上钱就找家里要,一点生活压力都没有,而且当时没有谈女朋友。

家里人可能是觉得我这么活着太屌丝,在没跟我商量的前提下,我妈就去看了一套新开的小楼盘。跟楼盘销售谈的差不多了,才回来跟我摊牌。首付归他出,每个月的按揭让我付。


当时我们这里的房价非常便宜,每平方三千块不到。我觉得可以接受,但是我是没想到爹妈付首付就给了四万五,替我借了十七万多的贷款。按揭十五年,每个月还1550块。

说实话,当时在置业计划书上签字时,我是欲哭无泪的。每个月就1800块钱,其中1500多要还贷款。抽烟、喝酒、宵夜、打牌、打游戏这些活动,算是跟我没关系了。


那时候觉得日子非常难熬,暗无天日。自己又拉不下脸找家里要钱,这么死扛了一年多,工资涨到三千多了,手头才稍微宽裕了一点。

五年前准备结婚,要买一套大一点三居室做新房。看了一套房子,要五十多万。(当时我们这里的房价是五千出头,自己的工资五千左右。)

父母替我付了28万首付(五成),买家具花了12万。装修费我自己掏的,大概花了15万多。房贷借了23万,按揭10年,每个月还2400左右。

过了一年,跟老婆商量后,提前还了十几万。现在每个月要还1038块。



现在两套房一起,还要还五年,每个月加起来2351块。

若是放在十年前,两千多的按揭我自己负担不了。不过放在现在,都是小钱了。

所以,问当了十年的房奴,现在怎么样?

客观的说,早买早脱身。

现在再买房,就是三个字:买不起。

十年以来,工资涨了三倍多。但是房价涨了四倍多,优质房源比十年前贵六倍。新开的楼盘我看了一下,普遍在一万五以上。现在真的是买不起了。

说十年前买房的人是房奴(除了北上广深这些房价变态的地区外),我觉得是不合适的。很多人片面的认为“房奴”是贬义词,但实际上在通胀、贬值、物价上涨的今天,把有限的人民币换成固定资产,不是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而每个月交房租,并且是交不断上涨的房租,才是一种消费。


虽然现在仍然要还月供,但是凭心而论,跟现在的生活开销比,那点钱真心不算什么。家里小孩每个月上幼儿园,要交两千块生活费,跟两套房的按揭差不多了。

但是,买房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买房子要花钱,装修家具也要花钱。像我们家里,买了车以后,手头上能拿出来的现金,也就只有几万块。如果碰上生病什么的,就拿不出钱来了。

以上为个人的小看法,不喜勿喷。


Mer86

分享下我一同事买房的经历,同事三个孩子,没错,81年的,现在最小的五岁了。10年间买了2套房子。

第一套在郊区,房子130平米,当时2009年价格才3000的时候买的,现在价格在6000左右,原来的贷款一个月1500多吧,住房公积金抵扣每月才还几百块而已,在现在来说比较轻松。郊区房子没有好学校,所以一直没有装修,在市区租房,孩子上学方便。

2016年,为了孩子念书,在城中村买个小产权房,不大,但是也花了30多万,首付5万,以后每年6万,5年内付清。当时在我们这群人中他的压力是最大的,一是孩子多,二是工资也不高(我工资是他2倍也没胆量向他那样)。

但是他就是敢去拼,这个劲头我们都没有。现在他买的2套房子都升值了,比他上班几年都多,郊区房子随时可以卖,转手可以赚30多万,城中村的房子现在转手可以赚5-6万,当然他不会卖,但是明显的是他置业的房子都有附加值,虽然短期内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当时犹豫的话,他郊区的房子不买,那么现在的代价是根本买不起,城中村的房子不买,小孩的入学也麻烦。

一些买房更早的人当初的还贷压力在当时都比较大,但是房价的涨幅大于cpi,也大于工资涨幅的情况下,贷款当房奴在当时面临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在后期随着工资涨幅来看,当时的房贷压力趋于越来越轻,所以个人认为买房应该当机立断,越早越好,当年那些开玩笑想等房子降价的人,时间狠狠的抽了他们的耳光。

对房奴来说,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直白的说通胀的情况下,按揭还房贷的压力越来越小,当初分析中国经济走向是先通胀,再通缩,后崩溃的人没有再蹦跶了,房价涨幅虽被抑制,但是稳步上涨没有悬念,房奴不应该是贬义词了,而无产阶级应该尽快把身上那种所谓的虚荣拿掉,买房是硬指标,说租房的见鬼去吧。


傻58101466

看了很多回答,很有感慨,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故事。我家有点特殊性,但从中也许可以反映一点历史的变化。


早在1988年,我(准确说是我家)就在广州的一个住宅小区买了一套商品房。这可不是十年前,是三十年前了。当年广州改革开放,引入外资(主要是港资)开发建设住宅小区,开了房地产的先河。我那个小区,若不算全国第一个,排第二、第三名没问题。


重点是房价。大概是700元,房子90多个平方,总价约7万之内。这个数字要这样看,当年我的工资约100元出头,夫妻两个加起来不到200元。相当于现在家庭收入2万元以内,买7万的房子。


我当然买不起,父母也是普通干部,也没钱。但是我外婆在香港,就是所谓有港澳关系的家庭。外婆年纪大了,单身一人。那时候我们不可能去香港照顾她,她就半常住地回来广州。她想买个房子,帮我们改善一下居住条件,同时我们负责她的日常起居。因为她经营过云吞面小店,有些积蓄。一问价钱,毫不犹豫就要掏钱。回想起来很有趣,一个香港老太婆,用自己的积蓄,看那个时候的内地的房价,就是白菜价。而且那时人民币汇率也低,7万人民币大约就是3-4万港币吧,相当于香港一个白领2-3个月的工资,可不是真正的白菜价么。


那个时候什么都是现金交易,而人民币的最大面额是10元。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拉上妹夫,两个男人用旅行袋在银行里取钱,然后提溜着去找售楼部交钱。漫长的程序完成之后,人都有点抖。


从现在的角度看,外婆用钱袋子早早帮我解决了住房问题,是多大的幸运呢?不过那个时候的人却未必这么看。住上新房不久,我太太有一天回家不高兴。原来是她的闺蜜们说,你老公为什么就不能在单位分到一套房呢?言下之意就是我很无能,弄个房子还要自己掏钱,这是多傻的一件事。


其实真正傻的地方在于,我长期没有去搞懂金融杠杆的意义。大概是1991年,有朋友举家移民,自己一套几乎全新的、百来平方的房子,15万问我要不要。我心想你真以为我钱啊,没有要。其实那个价格就是大约一千多元。2000年前后,又有一个朋友问我,100万看江景的房子要不要,那个价格还不到1万元。我心想上哪搞100万,又没有要。


终于在二十多年之后,外婆早已作古,我将房子卖了,全部用于买新房子。价格固然翻了20-30倍,但是后来一比较并不是卖的特别好。一来房子旧了,没有电梯,二来时点不太对,三来也是自己不会讨价还价。看到我国人均住房达到60多平方的数字,还有点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感叹。


回头看,如果就是满足基本住房需求,经济上又不吃太大苦头来说,我承认我是幸运的。但按照吴晓波说的,必须大胆跳跃才能实现财产增值,那么我又是失败的。但真要大胆跳跃了,可能一生的轨迹都不同。说来说去,人好不好,无非就是个人努力加运气两个因素。我从朋友身上看到的经验是,10年前为了解决刚需,咬牙背房贷,咬牙努力的人,现在都很好,不仅能弥补运气不足的因素,可能还胜过仅靠运气的人。


郭巍青

说说一个屌丝励志的买房故事吧。

十年前,他们住一套70多平米的小户型,是在2000年左右贷款买的,房价不高,1100元/平米,总价8万多。十年前,还清贷款,又借钱首付17万,买了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当时房价4000元/平米,总价40多万,贷款30万,每月还款2500左右,当时既要还借款,还要还按揭,压力还是有点大。咬牙坚持下来,后来工资渐渐涨了,房贷也还起来轻松多了。3年前,商量又在房价比较低的邻省省城买了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房子,房价8000元/平米。贷款70多万,月供4000左右,还算可以承受,毕竟是在西部生活,收入不算高。

如今,所在城市房价每平米1万左右,两套房价值170--180万左右,涨了不至3倍,邻省省城的房价最近2年直接翻倍,涨价到了1.7万左右。

目前,总贷款100多万,月供九千元左右。还房贷不算太吃力。但是,从投资角度来说,还是挺成功的,作为工薪阶层,买房算最省心省力的投资了,只要首付够了,月供占收入不超50%,可以放心投。目前三套房价值接近400万,当初的投资不到60万,资产直接增值接近7倍,作为一名工薪上班族,如果做点小生意,要租铺面,要进货,还要有人看店面,赚赔还说不上,银行也不贷款给你,因此,买房是最省心的投资,杠杆率也高,过去,投资房子是包赚不赔,最轻松的生意。


菩提树下假行僧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我和我朋友的一些经历,总的来说现在日子肯定是越过越好了,资产也在正常的增值。

真实故事一

先说说我的一个朋友,他的父母属于比较会“折腾”的人,早早就把公积金全部压在了买房上,换了很多次住房。虽然他父母的收入挺高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也算中产了吧,不过由于大量的贷款压力,据他回忆在上学的时候家里的生活特别拮据,属于去菜场买菜都要精打细算记账的那种。

不过正因为多年的咬牙坚持,现在他家在河西(南京)已经拥有三套面积大于150平的住房了,由于这里二手房房价倒挂严重,前两年我帮他算过一次如果卖二手,三套房至少值2200万!(贷款基本还完)

现在更是夸张,这里的新房被限价在了4万多一平,然而几乎只有很少的人能买到,买到的一瞬间资产就增值几百万!

不过他家去年又有换房的打算,原本的房子卖掉又不打算全拿出来抵房款,准备投资一部分,这下等于又背上不少贷款了,据说一个月的贷款要还3万多,我觉得这就有点累了,其实如果不进行这次换房,不过分想着资产增值,他们的生活质量绝对是可以相当高的。

真实故事二

好了,再来说说我,我家就属于对换房不敏感的,现在也一直住着市区老破小的房子,虽然单价也不低,但由于面积太小,所以总价还是很低。所以也就一直没有贷款,家里的日子也算过得舒心,也一直期望房价会下降。

但直到前两年,终于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然后再加上当时江北新区刚刚成立,几乎有完全的把握未来可以增值,所以就在一个较偏的地方贷款买了一套商品房,过起了还贷的日子。

好在算是抓住了时机吧,目前那套房子总价已经翻了一倍,如果现在再买肯定就交不起首付了,再加上城里两套老破小,虽不能跟其他有投资意识的土著比,但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

总结

所以最后我想说的是,能有咬牙成为“房奴”的人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虽然现在苦,但十年后首先因为物价的提高和收入的增加,房贷占你收入的比例会越来越少,之前我有个朋友是05年咬牙买房的,当时工资才1、2千,房贷就要8000,但现在再看这个房贷,几乎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只要熬过了10年一切都会很轻松(前提是你没有其他贷款),其次你买了房意味着你可以获得很多,包括孩子上学、资产增值等等,只要不是大富大贵,基本不可能等到“富余买房”的时候,都会有所牺牲的!


鲸车评

一晃买房将近十年了!

十年之前,我对买房根本没有概念,那时的房子还是用来住的,并没有资产的属性,而且那时谁也不知道后来的房价会一路飞涨,加之参加工作不久,囊中羞涩,买房并没有提上日程!

2008年下半年,工作后的第三年,那时女儿出生了,因为不想每年都要经历搬家的痛苦过程,同时想给女儿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于是用自己的积蓄、父母的支持和亲戚的借款,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二手房,总价22.5万元。

这是县城的房子,虽然小区较旧,不过是学区房,县中就在小区对面,当时县城最好的初中和小学也在周边,不远处就是菜场,生活非常方便。此房我们住了不到一年,因为妻子跟随我到外地工作,就原价卖给了亲戚。目前,此房已经升值三倍!

2010年初,购买了现在居住的房子。购买此房颇具戏剧性,办公室一同事认识房地产公司的副总,准备为儿子买套房,我跟妻子商量后,决定和同事一起去看房。我们把房选在一起,打算做邻居,只是第二天交定金时他犹疑了。最终我买了此房,首付20%,贷款利率打了7折。

当时没有拿公积金贷款,是考虑到商业贷款打了7折后,利率与公积金贷款基本相当,另外当时市里准备建设公务员小区,打算用公积金再买一套。不过后来因为领导发生变动,此事黄了。

2011年上半年,打算在老家县城买套房给父母居住,不过因为手头资金紧张,预算很少,最终在网上看到一低价房源,是开发商抵充工程款房,因为开发商之间的矛盾,一些税费没交,当时办不到房产证,所以价格较低。即便这样,我们也是与房东协商,在半年内分期付款才将房款支付完毕。

买了此房后,既要还房贷,还得筹钱支付房款,手头真的一分钱都没有,那时真是勒着裤腰带生活,靠着信用卡周转,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2016年,这套房终于办到了产权证,现在房子也升值了三倍左右!

买第四套房跟第二套房一样,也是陪同事看房,最终他没买,我买了。要知道,那时的我,手头只有不到一半的首付款,为了筹够首付,办了好几张信用卡。就当时的情形来看,买此房有些冒险,不过就在我买房后不久,市里的房价开始上涨,现在已到了我难以承受的地步,所以非常庆幸,也很懊悔,假如胆子再大点,再多买一套多好!

人生没有假设,也无法重来,就笔者买了几套房子的经验来看,如果是刚需,手头有钱的话,赶紧买吧!虽然有人提到房产税,但是你要知道,即使开征房产税,成本也会转嫁给租房者和后来买房的人!


打虎拍蝇

我第一套房子就是十年前买的。那时候房地产还是真正的市场经济,那个小区07年10月开盘,1.5万一平,到了08年10月,搞促销,9300一平,那时候我还没有太多的想法,就是不想租房了,觉得在北京南三环这个价位也可以了,就买了一套两居(那时候在政府部门,收入低),不到90平,有60万是按揭。第二年,因为公务员收入低、工作量大,老婆又迟迟不能调进北京,就辞职到了老婆生活的城市(也就是我现在生活的城市)跑业务。一开始是住在老婆单位提供的宿舍(那时候我们真的没什么钱,买北京那套房都是节衣缩食的),不过跑业务挣的还是比较多的,不久就又在这边买了一套三居,当然也是大部分贷款,不过总价不高,当时一平只有四千多一点。不幸的是后来自己当老板创业了,过了几年苦日子,基本上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交了税,给工人发完工资,自己所剩无几。不过幸亏D的政策好,我在北京的房子涨价了,后来找个合适的时机把它卖了,平均下来卖到了3.9万一平,于是又在这边买了一套四居,198平,虽然这个时候房价已经涨到六千多了,但我这次付的全款,然后手里还有一笔不算太少的积蓄。一下子感觉不缺钱了,也不想再受罪了,就不当老板了,在一家制造汽车零部件的公司当了质量总监(能有这个职位主要得益于以前我帮过这家公司老板的大忙),本来打算就这样了。但是到了2014年下半年,发现各地都开始陆续出台救市政策了,我就意识到房价肯定又要涨,于是果断出手,一个是在老家(北方某地级市)买了一套房子,当时是5600一平,现在涨到1万,不想让房子经常空着,就让我爸妈过去住;一个是在省会买了一套,买的时候是8900一平,现在同小区二手房均价2万左右,周末、节假日的时候一家人去住一住。不过房价涨得再高,对我来说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没有打算出售的(省会的打算退休后去住,老家的是作为事先留的退路,现在的两套一套自己住,一套准备给儿子),也不过就是买的便宜而已。我觉得我敢买四套房,并且基本都买在低位,主要还是我对D有信心,绝不会坐视房地产价格下跌。每次空调,都是“防止过快上涨”而不是要下跌,只是让它涨的慢一点而已;而只要跌了,就一定会救市,鼓励各路资金涌入。所以我坚信还能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