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錢教授說:“再對孩子讓步,教育走向絕路”,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YDYL168

說得好,君不見現在的孩子已經目無法紀了嗎?君不見很多孩子已無人能管嗎?君不見一樁樁由學生唱主角的事件正在上演嗎?



近半年來,涉及學生的引發廣泛關注的事很多。湖南優才生殺師案,女學生瘋狂捅死父親案,女學生追殺11歲親弟弟案,還有學生課堂上吃肉喝酒事件,老師被打流血無人問事件,寒假作業出走事件,校園凌霸事件。。。。每一起都令人揪心,更讓人憂心。



現在的孩子難管,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家庭的溺愛,家長的袒護,讓孩子覺得可以肆意妄為,等孩子大了,想管也管不了了。

2、學校強力手段的缺失,學生違紀後的不關痛癢的處理,讓學生膽量更大。

3、師生衝突中老師的弱勢,上面對老師的處理方式讓老師對於違紀學生不管不顧。

正因為學生家裡管不了,學校管不住,老師不願管,所以才導致現在的局面,大有不可收拾的態勢,這些陳年舊病估計還會發展下去,不知什麼時候拿出對策來。



目前知名人士呼籲還學校懲戒權,個別學校將戒尺請進了每間教室,這看起來都是好事,但僅靠個別人士,個別學校的突破遠不能達到效果。難道要繼續對孩子讓步,當教育真的要走到絕路的時候,某些大人們才能拿出措施來嗎?你怎麼看?


文軒閣

對於復旦大學錢教授的言論,暗香表示完全認同!



首先來看看熊孩子乾的熊事情:

課堂旁若無人,公然吃肉喝酒,死毫不顧忌老師及其他學生的感受;

推倒懷孕的婦女,只是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

將出了電梯的小孩子抱回電梯,導致其墜亡;

嫌牆外作業的工人太吵,隔斷繩索,致其墜亡;

因老師收了他的撲克牌就對老師拔刀相向,致其當場斃命;

因不滿老師侵佔課外休息時間,連刺26刀,殘忍將愛生如子的老師殺害;

從28樓扔下15個啤酒瓶……

還有,動不動離家出走、寫遺書威脅父母老師、對父母家人拳腳相加、對他人惡語相向……



所有這些惡行,都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對孩子太過讓步了。做錯了事情,我們總習慣性地寬容:他還只是個孩子!他還只是個孩子,成了縱容好孩子一步步走向熊孩子,甚至走向犯罪的最大藉口。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嚴師出高徒。

可自從快樂教育的春風吹遍祖國大地之後,我們把老祖先留下的育人觀拋棄得一乾二淨。將溺愛誤當成關愛,將縱容誤當成寬容,一步步將孩子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所以,暗香認為,教育和做人一樣應該有底線!有些不能做的事堅決不能做,做了就應讓其承擔該承擔的懲罰。家長們、老師們、全社會都應負起這個責任來!


暗香屋

最早知道教育是服務業是在我們身邊的中心小學設立的科室的牌子上,“學生服務中心”、“教師服務中心”,那時候當我看到這樣的字眼的時候,很是震撼,感覺到教育確實需要改變了意識和辦學思路了。後來,通過看書我知道,早在2001年的時候,中國被批准加入WTO的時候,其中的文件把教育視為服務業。


但是這多年的教育實踐,讓我對“服務”一詞有了很多的不解。

不解一:服務於孩子,讓孩子快樂!這種教育教學理念的引入,讓我們的教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中國人善於反思,我們總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更符合人性,在外國教育理念大潮澎湃湧入的時候,我們隨波逐流——相信教育可以是快樂的!

於是我們扔掉了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孩子的現狀,他們是獨生子女一代,這一代人的成長的歷程是我們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毫無經驗可以借鑑。以前的我們兄弟姊妹一大堆,那時的父母對我們要求嚴格,打罵是很平常的事情,而現在我們過度的給了他們以愛,我們提倡賞識,我們提倡表揚,我們將老師手中的懲戒權一併收回,雖然文件中依然有這樣的要求,但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早已經拋棄。

之所以拋棄,是因為我們不敢使用,現在的大社會狀況是,所有的人都在唱高調,都在提倡快樂教育,以至於我的一個學生都直接告訴我們的老師:我要快樂生活,不要總讓我學習,那樣我不快樂!

實際上,我們錯誤理解了外國的教育,外國教育是有快樂 教育的成分,但是他們沒有拋棄懲戒,在英國他們的議院通過了一條法規:允許教師在歷經勸告無效的情況下,採取包括身體接觸在內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紀律的學生遵守紀律。

我們的這種不完全接軌,導致我們多年的教育走上了一條歧途,形成了一種大的社會氛圍,學校、教師就要為我們服務,就要讓我們快樂,就要隨時保證我們的權益。

就在昨天,某一個學校的孩子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在老師的再三叮囑下還是一個不小心造成了另一個學生的受傷,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可以猜到了,因為這基本是學生在學校發生問題的規定動作,受傷的孩子家長在與另一個家長溝通後,得到2000元的賠償,可是他感覺太少,於是又將矛頭很自然的指向了學校,要學校賠償,家長說:我們送孩子來上學,不是來受傷的,你們有責然得賠償我們!

我們的教育一味的讓步,讓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如何從教?

不解二:服務於學生,讓孩子自信!社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成年人都很清楚,我們卻不斷地告訴他們快樂生活、快樂工作,不能讓他們受一點點的委屈,不要打擊他們的自信心,要讓他們自信的面對這個社會。

於是孩子犯了錯,得不到懲罰,全社會都在對犯錯的孩子讓步,還在不斷的鼓勵他們,告訴他們要自信,其實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的殘酷,我們應該讓孩子知道,這個社會也存在著不公平,也有很殘酷的事情,要準備接受委屈。

記得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懲罰我們我們都會感激老師,是他們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而現在,我們的老師不敢走任何事情,只能一味的哄,一味的捧,這不就是我們古代的人採用的一種殺人的手段“捧殺”嗎?

教育需要服務,教育需要愛,但同時教育也需要約束 ,沒有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同樣沒有約束的教育也不是真正的教育!


琴島教育

再對孩子讓步,教育走向絕路,這是復旦大學錢教授說的,這話說的經典,也正是現在少數孩子們的現狀。這說明孩子的教育己經引起了高層重視了。

有的家庭是,一個孩子幾個老人照顧,吃一頓飯幾個人追著喂,一不如意,摔碗砸東西,就有好幾個人哄,上學了,吃喝拉撒,一切都有長輩照顧好好的,自己什麼也不會幹,什麼也不讓幹,到了學校想學就學,不想學老師也不敢管,考試了考不到分,回來撒謊騙人是一套一套的。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學校小霸王對小霸王,

只有老師膽戰心驚的天天哄著這些小霸王們不要岀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但學生在校受點委屈,回家謊言一大堆,家長是不問青紅皂白來到學校向老師問罪。復旦大學錢教授說的最能引起共識的話就是:再對孩子讓步,教育將走向絕路。說的真好!如果再讓步,這些孩子們長大了還有何用。


司馬小絹

錢教授所說:“再對孩子讓步,教育走向絕路。”有沒有道理呢?

我們先看看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吃好的,穿好的,好吃懶做,不鍛鍊,在家裡很少幹活,愛發脾氣,不聽話,願意怎麼做就怎麼做。家長的話當成耳旁風。玩手機,玩遊戲。撒謊。不知道感恩,覺得家長所有的付出都是應該的。不懂禮儀。……

我們再看看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學習不努力,上課走神,拉幫結派,打群架,私自離開學校去上網。談戀愛。頂撞老師,對老師沒有禮貌。對同學缺少忍耐性,稍不隨意就動手。考試作弊。玩手機,看黃色小說或視頻。……

一個年輕的學生,惹出這麼大的事情,多麼讓人傷心啊,多麼讓人著急啊。這雖然只是一個個例,但是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確實是到了該管管的時候了,再不管理他們,就真的有可能讓教育走向絕路。

什麼是絕路呢?什麼是絕路呢?絕路就是教育僅僅成為一種提高學生成績的培訓,而缺少對學生人格的培養,缺少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樣下去的結果,會讓學生成為考試的高手,會讓學生的行為習慣非常差,讓教育失去真正的意義。因此我們說錢教授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你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讓我們能更全面的考慮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並且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當問題解決了之後,教育就會迴歸到它的本來面目。


春秋老師說教育

小時候讀書(我84年讀一年級),凡是家裡教不聽的,一般都是老師教,凡是在學校被老師打屁股的,多數回去都被父母再打一次屁股!那時候,雖然好動,但都是在課後,上課每個人都安靜的上課,老師的懲戒也都是打屁股,打手掌,扭耳朵,手指彈頭,反正沒見哪個同學因為被老師懲戒而自卑或者自殺的。反而大家成年之後,懂事之後都很尊重老師。

現在的教育,家長在家寵著,去到學校嚴重影響課堂紀律,嚴重影響其他孩子上課,老師若是批評了,學生若是反抗了,老師只能道歉。一個班裡,只要有一個學生壓倒了老師,就會有5個,10個,20個甚至更多學生不聽課。奇怪的是,每當老師因管學生出事(打巴掌的或要害部位除外),沒有任何一個家長來袒護。我不懂這個班級的家長是否會想到後果的嚴重性,是不是等到有十幾二十個學生上課聊天后,才一起要求換老師呢?

請問:不允許老師管理課堂,管理教育學生,哪個能正常上課????最後害的還不是你們的孩子嗎?

曾經2014年我中途接過一個年級數學最差的班,我教數學,英語老師擔任班主任,接手原因是因為上一任數學老師被家長聯合投訴,說不管理課堂。我一上課就下馬威,直到有學生被我收拾了,全班才知道這個數學老師真的不一樣,後來中考成績排在同類班級(5個班)第一名。

我不怕丟飯碗,課後從不擺老師架子,所以很多學生喜歡我的課。


賓哥數學

我完全贊同!

現在看看,到處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且不要說老師無法管教,就是那些做家長的他們能管教嗎?

空 怕也是說不得,管不得!

更不要說懲罰性的措施了!

如今是老師想管爸媽不讓管,爸媽想管爺爺奶奶不讓管。等到大家發現不管不行了,這才發現,你們想管孩子自己已經不讓管了!!!

有句老話,我一直記得:“人是苦蟲,不打不成!”聽常香玉,陳素真這些大師講她們的成長經歷,聽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學藝時怎樣在老師的棍棒下咬牙堅持吊嗓子,練身段……常香玉的啟蒙老師是她的父親,那可是如假包換的親生父親!可是即使是這樣,常香玉也沒少捱打——據說有一次在外地演出因為不小心犯了一個錯, 她父親就下了狠手,打得她幾乎昏死過去,結果惹惱了那些看戲的觀眾,大家以為常香玉是被她父親拐賣的孩子,要拉他去見官評理………

如今誰還敢這樣教育學生?

常香玉自己就說過,她的藝術可以說是父親“打”出來的!

如今有多少人在望子成龍,又有多少感慨在盼女成鳳,可是在一味的嬌生慣養下,又有多少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我們不反對鼓勵教育,但是也不能沒有底線放縱這些涉世不深的孩子!過分的溺愛也是一種扼殺!

再對孩子讓步,教育走向絕路!

真是一針見血,該醒醒了, 那些以“愛”的名義貽害自己孩子的家長!!!


荷聲茹夢

害人不淺!

〔原文使用“”標識。〕

至少我一點都不快樂,回憶一般都是虛幻的……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

您童年不快樂,為什麼就一定說“不快樂”才應該是童年?這個邏輯好奇怪。

“回憶是虛幻的”,這是個很恐怖的用詞,虛幻的意思是,說明您那一段沒有“活著”,心靈是在一種假死狀態。

如果一個心靈一直假死會怎麼樣?等到他臨終時會發現他自己從未活著,他的生命是虛空的。

任何一段時間虛空,原則上都是對生命不負責任。



“憑什麼教育是快樂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教育當然是快樂的,只有被強迫教育才是不快樂,痛苦的。

A強迫B,強迫這件事分明只會讓A快樂,教授已經成了教授,可以強迫別人了。所以可以拿出“強迫”的武器。

如果有人強迫教授,我相信教授是不會同意。

被強迫的人上了位,又拿起強迫的武器對待別人這才叫好了傷疤忘了疼。



“一個人如果能在學習中感到快樂,他一定是大師級人物,絕大多數人是不會(成為大師)的”——這話是對的。

大師都是為自己成長而不是被強迫前進,必然快樂。

但因為“絕大多數人是不會(成為大師)”,就強迫所有孩子,讓有可能成為大師的也倒掉,是智還是愚呢?

你怎麼知道你是不是正在用“強迫”毀掉一個未來的大師呢?



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這個話也是對的。

但孩子除了付出代價,還要有人引導他如何迴歸正確。

懲罰是很容易,如何在心靈層面減少犯錯的傾向才是教育者應該做的事。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抓住個小偷,判了幾年懲罰他,幾年過後他就變好了嗎?

未必吧。你不教他謀生的技能,不改造他的思想,讓他洗心革面,他還是會犯的。

現在的教育者最缺的就是讓孩子主動學習的方法,只會懲戒和強迫。

懲戒和強迫是對待敵人的方式啊,在坐的每個學生,每個孩子,哪個應該是“敵對分子”?

他們是我們的未來啊!

我們用敵對的方式對待我們的未來,這就是“害人不淺”!



我們 現在儘量讓孩子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健康不是說說就能做到的,教授如果整天被強迫,還能說自己身心健康嗎?

惡性新聞一個接一個,以前說暴力遊戲引發的這種結果,現在連小學生都加入了,什麼情況下會小學生都有“殺人的心”?

還不是從幼兒園起就強迫學習壓抑的麼?



教育離不開愛的名義,更離不開抑制與約束。”——這話是對的,但正好與現實是相反的。

我們的孩子通常是“抑制與約束”過度,“愛”不足。

回到幼年,看看我們家長的口頭禪“別動”,“不許碰”,“慢點”,“說你都不聽”……孩子們從小就被過度“抑制與約束”。

他們被綁住了手腳,當時不會表達什麼,但就算是教授你如果整天身邊有人象盯賊一樣盯著你,時間久了,也會“殺人的心都有”。

給吃給喝是照顧身體,當一個人照顧你的身體,然後讓你拿回個高分報答他們,這怎麼是愛?這分明是交易!



教育是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不能輕易讓步。”——有“愛”的教育才是防線,“強迫”的教育,“交易”式的愛只會摧毀這條防線。

〔圖片來自網絡〕


心靈扶助者〔成雲社〕~初心√


成雲社初心

我想復旦大學錢教授這話說的意思是:教育孩子要堅持原則,不能毫無原則的退讓。嚴與慈相濟,不能失了“嚴”一味地講“慈”,那會害了孩子!

舉個例子吧,某父母自己是老師,只有一個獨生子。讀小學的時候,仗著自己是老師的孩子享受著“優待”,那份優越感越來越強。其他老師也因為他是教師子女,賣給面子,該嚴格管束卻用“講道理”替代,做了出格的事也僅看成是小事一樁,“好言”批評。如此遷就乃至於縱容,教育的原則和底線全無。如今,這孩子視老師、父母的“道理”為屁話,藐視學校的規矩,誰批評他誰就是他的“敵人”,甚至說父母存在的價值只是他的“取款機”!老師的孩子,這般“讓步”式教育尚且如此,其他的孩子也採取“讓步”式教育,結果能好到哪裡?

我想,這樣的一個例子,正說明了:

一、嚴格管教學生不能讓步。學習實際上是做人的呈現,學生嚴守課堂紀律,尊重老師團結同學,獨立完成作業等,如何能夠“讓步”?

二、良好品行的養成不能讓步。學生誠信、負責、真誠、善良的品質,需要“敲打”鞏固形成,讓步的話,“泥沙俱下”,這怎麼可以讓步?

三、失去師長的尊嚴不能讓步。學生在校在家目無尊長,出言不遜,如何讓步?課上課下家裡家外,橫行無忌,怎麼讓步?如果說以犧牲家長、老師的尊嚴來換取學生的所謂的快樂,這是讓步麼?

由此,錢教授的話既非空穴來風,也非危言聳聽。今天的學校、家庭教育,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丟了“嚴”,迷醉於柔聲細語,“春風化雨”,實在是走向另一個極端!盲目地崇尚快樂教育,寬鬆教育,毫不顧及社會、學校、家庭、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步”將使孩子走向教育的“絕路”絕對是警鐘敲響!


極品教育看點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根據自己針對大學生創新思維公益培訓,以及工程師職業素養培訓,以及自己孩子的成長陪伴。

基本認同教授的看法。

原因如下:

1.對未成年人的懲戒失序失倫

在強調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情況下如何在日常生活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理的懲戒!

目前,整個教育系統和國家法律體系制定了若干保護未成年人——學生是主體之一,的法律法規。

但對教育主體中,學校和老師對違規孩子的懲戒手段以及對老師過錯的無底線怒懟,使得對未成年人的懲戒失序!

3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以及畸形教育使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失倫,四個甚至六個大人供奉一個孩子。對失獨的恐懼,影響著家庭教育。

2.互聯網時代教育教學內容的甄選

互聯網時代,不缺的就是知識資訊,但碎片化,非系統化知識充斥網絡。

嚴重衝擊系統化的普適教育(我們國家本科大學以下的學生,基本以接受普適教育為主)。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現實適宜性與普適性的統一是擺在教育教學教材編撰者面前的一道硬菜!

從中學階段就應該加大方法論和工具應用的教育教學內容。提高孩子自我學習的積極性。

如,我在某大學為大學生做“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協調”創新思維培訓,課後徵集學生意見。

學生的答覆——我們老師從來不講這些,這是我們十多年學習遇到的第一次,通過學習至少使我們瞭解還有這一種思考問題的方法。

高興的是孩子們有很好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興趣,憂的是我們的教育在方法論上著力不夠,普適教育誤人子弟。

(由於經費原因和教育系統刻板的管理,這個項目已經停止,改為網絡宣傳和企業輔導)

3.社會倫理體系系統化教育的缺失應引起全社會的警惕。

3.1如何構建平等自由環境下的血親關係值得社會學家思考,也希望有血性的社會學家行動起來重新構建新的血緣倫理體系——重塑國人的精神家園。

3.2科技科學倫理

在中學教育,大學本專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階段目前沒有系統的科技科學倫理教育(如反人類設計,反倫理設計等)。希望引起教育界,科技界的重視!

3.3組織倫理體系

如何構建組織中公平競爭,積極向上的組織倫理體系/文化而不是鬥爭/人身依附,拉幫結派的組織倫理體系值得社會學家,組織行為學家,管理界學者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