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舉行

5月21日晚,第12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巔峰之夜頒獎典禮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隆重舉行。這是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內極具權威性的評選,已持續了12年,始終保持以學術為基礎聚焦中國當代藝術的“初心”。

第12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举行

第12屆AAC藝術中國年度影響力評選·巔峰之夜頒獎典禮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舉行。

本屆評選主題是“面對變動中的世界”,評選基礎是來自於對全年當代藝術按照月度報告的形式的記錄和跟蹤,形成圖文資料並以月度觀察報告的形式對外公佈,為評選提供更精準、客觀的文獻材料。“獲獎藝術家們很優秀,他們的工作給我們這個變動中的時代留下了一個最好的記錄。”本屆評選評委會輪值主席鄭勝天這樣說。

現場還兌現了去年雅昌文化集團幫助AAC藝術中國獲獎及入圍藝術家建立個人文獻庫的承諾。在今年特設的“AAC文獻捐贈儀式”環節,兩位曾獲得AAC藝術中國獎項的藝術家展望和李津獲“AAC文獻捐贈”,兩本“大書”將通過開發智能雲端的文獻管理平臺,幫助藝術家把握藝術市場動態,整理記錄藝術文獻,傳播推廣藝術價值。兩位藝術家見證了“大書”的發佈,並各自捐贈給了母校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和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

“年度出版物”獎項旨在表彰2017年度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有推動作用的藝術出版物,以及在全球範圍內關於中國當代藝術出版物,側重評價其在學術研究和理論梳理上的價值。獲提名獎(按首字母排序)的“年度出版物”為:《觀察者的技術:論十九世紀的視覺與現代性》、《什麼是藝術?——博伊斯和學生的對話》、《世界3:開放的圖像學》、《圖像與意義:英美現代藝術史論》、《中國當代藝術年鑑2015卷及2016卷》。

朱青生主編的《中國當代藝術年鑑》(2015卷及2016卷)勝出。評委會認為,兩本年鑑提供了翔實、豐富的文獻資料,對當年度的藝術批評、藝術展覽、藝術事件、創作傾向等進行了專題性的梳理與研究。

朱青生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在過去的2017年,我們調查了3776個展覽,紀錄了12800多名藝術家,做了很多統計工作,最終找出的一些藝術家不僅顯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而且顯示了中國在當代的發展,這個發展一方面是社會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心理和心態建立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其他檔案所不能取代的。6月會有一個展覽,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展現出來,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工作,更是我和我的團隊17個人一起記錄的中國當代藝術的痕跡和光輝。”

備受關注的“年度青年藝術家”獎項旨在表彰在探索及實驗性方面有前瞻性突破的35歲及以下藝術家,獲得提名獎的有曹雨、李然、陸揚、王恩來、袁可如。最終獲獎的是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的曹雨。評委會認為,曹雨創作的作品涉及到多種媒介,包括攝影、影像、繪畫、雕塑、裝置和行為藝術。曹雨獨特的藝術實踐勇敢地探討了身體、性別、身份等問題。曹雨用自己的身體推翻邊界,清晰而有力地為她自身以及新一代藝術家大膽發聲。

曹雨說這個獎項是自己而立之年得到的最好禮物,她說,“在我做了‘I have’這個作品之後,大家可能覺得我很招人煩,感謝AAC藝術中國這個大獎給了我繼續招人煩的資本。”

新增的“年度策展人”獎項彰顯出優秀策展人在當代藝術中做出的貢獻。獲得提名獎的有馮博一、第七屆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總策展團隊(侯瀚如、孟巖、劉曉都)、邱志傑、巫鴻、王春辰。馮博一榮獲該獎項。評委會認為馮博一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對中國當代藝術作出了傑出貢獻。從他策劃的武漢《第四屆美術文獻展/應力場》到徐冰在澳門美術館和武漢合美術館的大型回顧展,馮博一在2017年充分證明了自己對中國前衛藝術以及當下中國的藝術家、藝術機構及藝術觀眾的的奉獻。

最受關注的獎項當屬“年度藝術家大獎”,該獎項面對的是所有在世的華人藝術家,不論是入圍者還是最終獲獎者可以說都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具有引領性啟示和卓越推動作用的人,他們的作品在當代藝術實踐中也都具有突出成就。獲得第12屆AAC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提名獎的有:陳界仁、隋建國、邢丹文、張培力、莊輝,最終陳界仁獲得該獎項。

評委會的評論認為,“陳界仁的作品創作通過聚焦於看似微不足道的個體經歷,以折射出更宏大的全球性社會現實,並體現了二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在創作的方法層面上,陳界仁常與臨時組成的群體,非專業的藝術參與者,或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們共同協作,發展出極為獨特的創作語言。其晦暗、緩慢、僵滯的影像基調以及多線交織的敘事構成,在揭示出當下複雜現實的多重面向和艱困的生存處境,更傳達出對人性深刻的關切與洞察。”

陳界仁在發佈獲獎感言時說,“在我以往的工作中,多數是和一些所謂的非專業藝術工作者,或者說是社會工作者們合作,真心的講,沒有他們的話,我的作品很難完成,今晚我也是代表他們一起來領獎,他們提供了未來性的方法,未來的工作中要一一的把他們的方法展現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