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三岁之前有什么表现和症状,能诊断出来吗?

haizi237

一般而言,自闭症的确诊都是在36个月之后,

但是很多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在3岁之前就已经有相关的症状表现了,在言行举止、互动交流等方面明显落后于普通的孩子,前几天我回答的那个问题,有个家长在孩子一岁八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孩子的症状了。

如果是在一岁之前,孩子的症状表现并不是特别明显,正常的婴儿对于视觉、动作、触觉等感统方面表现出相应的兴趣和爱好,喜欢参与和人的互动,而且是双向的,会用情绪、表情以及声音等方式来传达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而孤独症谱系的宝宝对于试听等信息缺乏持续的注意力,也缺乏和别人的互动和参与意识,很多孩子没有互动或者只有极少的双向互动行为。

在孩子两岁之前,很多的宝宝都会出现一连串的双向情绪示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孩子可以正确的使用相关字词和短语,也喜欢模仿家长和同龄孩子的行为;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无法表达或者只能使用机械性的重复的词语,喜欢用不同的形式来重复听到和看到的内容。很多没有语言交流。

到了孩子两岁半以后,普通的孩子都有了逻辑思考的能力,并且可以将富有逻辑性的两个想法联系在一起,比如他们会说“我想出去玩,因为可以去坐滑滑梯”!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小朋友不会有逻辑的运用各种的想法,也会出现很多非理性的行为,有的孩子到了三岁,语言反而慢慢消失。

所以,很多细心的家长都可以在三岁之前就发现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也不能马虎大意,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和分享的能力,就可以很快的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治愈!

温馨提示:我们旨在为全球的自闭症儿童提供最准确、专业、智能的康复训练游戏和素材。针对孩子的刻板行为进行干预提高,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自闭症儿童,让世界充满爱!


你好children

首先孤独症(自闭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在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发布的诊断标准DSM-5中,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被列为神经发育障碍。其中有这么几个诊断标准,比如在多种环境中持续性的显示出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的缺陷,社交中非语言的交流行为缺陷,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还有重要的一个诊断标准是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比如坚持同样的模式、僵化地遵守同样的做事顺序等。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症状不能用发育迟缓或智力缺陷更好的解释。自闭症通常在孩子2岁左右被识别出来,症状经常在儿童早期和学龄期早期最为明显,但是通常会有一些改善,出现在儿童期晚期。



青音约

大体看了一下几个回答,都在强调早发现早干预,这句现在自闭症康复界很流行的话,有点儿被奉为铁则的味道。

我发现居然有个特教老师的回答说有五六个月龄的孩子还不会走路就去康复,我差点儿没惊掉下巴!他的回答里虽然没有肯定,但也没否定,总之给人一种好像认同的感觉,这会误导一大片普通家长及谱系家长的!

我必须为这来说些什么,必须为这个早发现早干预中的“早”来正名!

凡事都有个度,所谓物极必反,这个“早”也一样,美国的诊断标准之所以定在三周岁才能诊断确诊,那是有其基本的研究理论和对自闭症的认知方面以及对“人”的认识方面的慎重考量的。

所以,早干预必须不能离谱!不能离谱夸张到草木皆兵,到根本不尊重孩子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完全用统一的我们认知的模式去套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状况,武断地认为不符合或者落后他所在年龄的发展标准,其实就和现在已经臭了门子的“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的本质一样!

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发展道路上不可能雷同,在细微的行为上更不可能雷同,如果雷同那叫克隆!更何况克隆也不会如此!

所以,我认为在两岁以前所有认为孩子是疑似自闭症的判断都是耍流氓,即便这个孩子将来真的是自闭症!

而在两岁以后,普通孩子基本可以有很好的语言发展,这时才能逐渐发现孩子与其他普通孩子的差距,当差距不是十分之大时,根本也不能判断为疑似!除非各个方面都全方位明显落后于同龄普通孩子!

而越接近三周岁,越有疑似或确诊的可能,特别需要提出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退化”,如果孩子在三岁前任何一个时期出现了“退化”状况,“退化”并不等同于“退步”,退步很平常,但大幅度明显的退步就是退化,即便他只有两岁甚至更小一些,也可以基本确诊是自闭症了,因为发育迟缓是没有退化状况发生的。

在两岁到三岁之间,如果表现出一系列发育迟缓或自闭症的症状,就可以判断为疑似。

这里我说几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比如严重的刻板偏执行为,执着于某个物体,外出走固定路线,极度不适应环境的改变,有明显的自我刺激行为,兴趣极端狭隘或者让我们匪夷所思,比如喜欢些我们通常认为的不该是孩子喜欢的东西,我闺女就喜欢一些破纸片与破袋子之类的。几乎完全不理人,脾气很难控制,很容易被激发,表现为抗拒很多东西,有明显不被人接受的行为问题……

我先说这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吧,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表现,这些行为必须多种出现才会有更大可能去确诊。

但无论自闭症还是发育迟缓,都需要用相同的方法和路数去改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如ABA行为分析法之类的方法来干预训练,甚至单纯的玩也是很好的干预。

就说这些吧,望回答有帮助!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头条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


孤独行者Noodle

美国儿科医生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推荐所有孩子在1岁半和两岁的时候都筛查自闭症。早期筛查的意义在于孩子有生长发育的时间窗。比如语言,如果及时干预康复,孩子还可能有比较好的语言,如果错过发育时间窗,就基本上不可能再发育出语言了。


健康资讯分享

你好,诚邀。我是一名特教老师,希望能帮助到你。

但是在2岁之前,孩子就会出现一些自闭症的相关症状,今天和一个特教老师聊天,她就说在他们机构,最小的可能是五六个月就来做干预了,可想而知,孩子还要被父母抱着去机构,所以,很多细心的父母都会在2岁以前就开始做干预了。

在孩子一岁之前,孩子的症状表现也不是特别明显,这时候只要注意孩子对听觉、听觉、触觉等各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和爱好,并且会和人双向沟通,也能学会用情绪、表情等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爱好。自闭症孩子在一岁之前,对于试听等方面缺乏持续的注意力,缺乏和别人的互动意识和参与意识,这也是大多数孩子的社交障碍。

等到过了一岁,很多的普通孩子就会出现很多的情绪示意,少数的孩子可以正确的使用相关的词语,而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则缺乏足够的短语交流,只有个别的词汇,很多的孩子没有语言交流,这一阶段,要注意孩子的语言障碍。

如果孩子有以上的症状,家长要提高警惕,积极带孩子去干预,有的孩子可能发育迟缓,但是也需要人工干预和引导。

有自闭症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咨询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