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書法知識:古人這樣說書法的“肥”和“瘦”

書法"肥"和"瘦"的問題,早在魏晉時期就有論述,著名的書法家衛瓘這樣說:"和得伯英(張芝)之筋,恆得其骨。"而衛恆又說:"杜氏(杜度)殺字甚安,而書體微瘦。"那麼衛恆又是誰呢?他正是衛瓘的兒子,衛恆是書法世家,其父、其妹衛鑠都是當時的書法家。

不可不知的書法知識:古人這樣說書法的“肥”和“瘦”

書法的肥瘦問題,說到底就是筋、骨、肉的問題。書法的筋、骨、肉代表著書法的形質和精神,自東漢以來,這樣的討論一直沒有停止過,表明了古人在研究書法審美的一種取向,"瘦"和"筋"是精神,顯得有力。梁朝蕭衍說:"元常(鍾繇)謂之古肥,子敬(王獻之)謂之今瘦。"可以這樣說,古人一直強調書法應當"今瘦"。

不可不知的書法知識:古人這樣說書法的“肥”和“瘦”

而"骨"的說法也是與"筋"同時出現的,評價書法的精神問題,首先要觀其骨力,唐代大詩人杜甫說:"書貴瘦硬方通神",沒有骨力的書法作品就缺乏一種精神。

古人為什麼要在書法中提說"骨"的概念呢?其實這與人和自然是有關聯的。司馬遷說:"貴賤在於骨法,憂喜在於容色,成敗在於決斷。"另外,人們還將"骨"的觀念提升到了生命、健康、道德、智慧、才能、個性等方面,認為人的健康、壽命與骨相關,而智慧、才能等也離不開健康與壽命。

不可不知的書法知識:古人這樣說書法的“肥”和“瘦”

在書法創作中,提升骨力的作品,才能顯得精神自在,否則,其生命力也不會長久,而骨力的提升,除了加強必要的訓練外,更為主要的還是要在修養、學習上下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