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为什么不和银行一样提供房贷?

尘土飞扬187380584

支付宝为什么不和银行一样提供房贷,最主要是因为利润太低。

我看有人说支付宝没有权限办理房贷,这个要严格单指支付宝那是没错,毕竟支付宝属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无吸收存款及发放贷款的权限;但一般来讲,我们说支付宝都是指马云的阿里巴巴体系,阿里巴巴体系中的蚂蚁金服目前持有七大金融牌照: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P2P及股权众筹。其中银行细分行类中有网商银行,网商银行系银行会批准设定的商业银行,其具有吸收存款及发放贷款的权限,故而如果马云要做房贷,分分钟钟的事情。


支付宝为什么不和银行一样提供房贷

不做房贷,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资金规模的限制

网上暂时找不到网商银行2017年的年报,但从2016年年报我们可以看出截止2016年年末网商银行总负债573亿元,其中存款仅232+180=412亿元。

我们暂且以1个楼盘1500套房子计算,以每套平均200万元计算,总价值为1500*200=30亿元,以70%的贷款计算,需要21亿元,网商银行2016年年末的全部存款如果只放房贷,大概可以做:412/21=19.6,不到20个楼盘,就一个城市都布局不了。

有人会说为什么不把余额宝的钱拿来放贷?因为这个是违规的,余额宝属于货币基金,其并无放贷的权利,如果把余额宝的资金用来放贷,这最少是个挪用资金罪了。

另外房贷很多面签及相关资料的提供都需要实地核查办理,但网商银行目前并无实体网点,总不能让客户全部跑到杭州去办理吧。

二是利润低

目前我国房贷的五年期及以上的基准利率为4.9%,商业银行当前普遍实行基准上浮10%,即5.39%的房贷利率。以网商银行目前的储蓄品种定活宝为例,利率为3.8%,两者之间的利率差为1.59%。放房贷,网商银行大致可以赚取1.59个利差的点。但是同业存款(2016年末同业存款占其负债31%),利率估计不止3.8%,因此其利润更低,再考虑运营成本,说不定发放房贷,网商银行还会亏损。

再来看看网商银行目前的主营贷款品种网商贷、旺农贷、信任付,日利率普遍在万分之3到万分之5,即年利率为10.95%-18.25%,这个利率远远高于房贷的利率,赚取的利润是房贷的几倍十几倍,因此为何要去做房贷呢?

有人或许会说那网商银行也可以把房贷利率提高到10%以上啊,那我想问你,这时候传统银行的房贷利率5.39%,网商银行10%以上,你会为了支持你马哥,而选择网商银行吗?如果会,那证明你很伟大。

至于说房贷的利率为何这么低?这是因为我国主要的大行均为央企、国企,肩负着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国家对这块也严格监管,所以房贷利率才会比较低。

三是网商的定位

马云说过:“我们希望能够做一家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故而网商银行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小微企业,目前网商银行主要做小微企业贷款、三农贷款及个人借贷三部分,等将来哪一天网商银行成为巨无霸时,或许可能开拓房贷业务吧。

总结

支付宝为什么不和银行一样提供房贷,最主要的就是利润太低,甚至无利可能!


鲤行者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房贷是什么。

房贷,就是购房人提供申请资料等规定的文件,通过审查以后银行发放贷款并签订抵押贷款合同的抵押贷款。通俗点来说,就是用房子做抵押的按揭贷款。一般买房子都是按揭贷款,二手房通常是抵押贷款。

房贷的形式目前有银行贷款、公积金贷款、或以上两种的组合形式的贷款。现在的贷款年限一般一手房是30年,二手房是20年,五年以上各项贷款基准利率为4.9%,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五年以上为3.25%。根据2018年最新消息,2018年4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

再来看支付宝,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产品服务推出也越来越多,例如余额宝、余利宝等理财产品,蚂蚁花呗、借呗等分期、小额借贷产品。小额借贷与房贷最大的区别就是小额借贷不需要担保,完全是凭自己的信用度取得贷款的。比如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蚂蚁花呗、借呗,当芝麻信用分到达一定数值时就有资格开通,数值高的可借贷金额也相应提高,一般开通金额在800~20000元左右,根据信用度来决定贷款金额,贷款的期限也在2年以内;招联好期贷,当芝麻信用分达到550以上,18-50岁之间,就可以申请开通。个人的最高贷款额度可以达到20万,最长借款期限有36月,还款当月按天数计算利息。

那么很明显地,我们可以发现,支付宝基本是以小额借贷为主

,与银行信用卡相比利息偏高、借贷时间短、和房贷相比短期内就能立即回本的。

那么如果支付宝推出了房贷呢?

就目前来看,按照当前的政策,银行商业贷款总额为房价的70%。如果是公积金贷款的话,一个人贷款最高额度是50万元,两人最高是80万元。按目前房市行情来看,大多数人会贷款50~200万左右,第一点就明显

不符合支付宝小额借贷的条件。

第二点,支付宝如果实行房贷,利息会非常高。而根据2018年最新消息,2018年4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

我们就以蚂蚁借呗最高额度30万和银行商业贷款30万相比较为例。如果要向蚂蚁借呗贷款30万,那么首先,你的芝麻信用分必须很高,才符合申请条件,具体是多少目前支付宝也未给出相应的标准。假设符合标准,我们来看一下蚂蚁借呗的利率,每个人的利率会有所不同,目前大部分用户日息0.0004。利息=贷款总额×日利率×贷款天数。

那么,30万元蚂蚁借呗贷款1天的利息=300000*0.0004*1═120元,

蚂蚁借呗还款的方式是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本金还款法是每月还的本金是一样的,但是利息是慢慢减少的;

1.每月月供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归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供额;2.每月应归还本金=贷款本金÷还款月数;3.月利率=日利率×52;

由于近期监管严格,蚂蚁借呗取消了12/24期还贷,目前只有6个月。

那么下面分成6个月和12个月的例子。

(1)贷款30万,日利率为0.04%,还款期限为12个月。那么,

月利率=0.04%×30=1.2% 本息=本金+利息

每月应归还本金=300000÷12═25000

第一个月月供额=25000+300000x0.012═28600

第二个月月供额=25000+(300000-25000)x0.012═28300

最终还款总额为343200元,总利息为43200元,年利率为14.4%。

(2)贷款30万,日利率为0.04%,还款期限为6个月,那么,

每月应归还本金=300000÷6=50000

第一个月供额=50000+300000x0.012═53600

第二个月月共额=50000+250000x0.012=53000

最终还款总额为312600元,总利息为12600元,年利率为14.4%。

接下来再

以银行商业贷款为例,以下仅用于作比较而举的例子,勿较真。

假设贷款总额30万元,按揭期数为1年(12期),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上限5.66%,等额本金还款方式。

那么,第一个月还款金额为26415(元)

第二个月还款金额为26297.08(元)

··························

那么贷款30万元一年,已经按照基准利率上限来算了,总还款金额为309197.5元,总利息为9197.5元。

与支付宝相比,同样贷款一年,

在支付宝贷款总利息为43200元,在银行贷款总利息9197.5元,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相信只要不是傻子都会选择银行贷款或者公积金贷款。除此以外,由于以上是举例子所假设的金额,假设如果房贷数额较大,以芝麻信用分为担保的支付宝所承担的风险不是一般的大,从支付宝的角度来看,

利息与银行比没优势,风险承担也比银行大,那就根本没有理由提供房贷的产品了。


镁客网

  如支付宝一年定期利息为2%,你会把钱放进支付宝吗?如不会,那么答案就在这里了。

  房贷基准4.9%,可以上浮10%也就不到5.4%,而支付宝提供的贷款有借呗或网商贷,其日利息一般在0.03%-0.05%之间,那么年利息则在10.95%-18.25%,是要远远高于上浮后的5.4%房贷利率的。

  而房贷一贷就是几十万几百万,支付宝那么高的利息一般工薪族是连利息都还不上的,所以用信用贷款利率作房贷利率是不可能的。



  那么支付宝也可以提供房屋抵押贷款啊!像银行一样,把利息拉低下来,毕竟房屋抵押风险较低。但问题是支付宝有那么多钱吗?没钱那则需要集资,先不说支付宝满不满足房贷集资条件,要你把钱放进支付宝然后给你2%的利息你愿意吗?那么你可能会说,我放在余额宝里还比较安全,赚的还要多。

  那问题就解决了,支付宝根本弄不出那么多钱来。

  金融机构按照IMF的统计分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存款类金融机构,另外一种则为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支付宝属于后者,不能吸收存款,那么他只能通过金融资产管理拿到投资者的钱,那么其所付利率是要高出存款类金融机构许多的。

  银行属于存款类金融机构,活期基准利率0.35%,一年定期基准利率1.5%,其房贷贷款出去4.9%还是有一定的盈利空间的。

  所以,银行可以提供房贷,而支付宝不能提供房贷,即使提供了也没人贷,利息太高了。


三人聚众

原因有二:

(1)支付宝不具备投放房贷资质

(2)支付宝做房贷稳亏

资金就像商品,有进价、售价。

论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工农中建交五大行+邮储最低,他们吸收着社会上大量低成本资金,比如活期储蓄存款,利差产生利润,这些银行投放出去的贷款利率就可以足够低、足够有竞争力,我们假设支付宝可以客户吸收资金再投放,他的资金成本一定很高,至少要有余额宝4%那么高,这种利率再加上拨备、各种其他成本之后、投放的房贷利率可能接近10%,这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如果按照银行利率放房贷、支付宝会亏钱。

总而言之,支付宝不能做房贷源于两点原因:

(1)不具备房贷发放资质;

(2)资金成本高导致无法投放低息贷款。


关注『放牛王二娃』,掌握更多财经知识~


放牛王二娃

随着网络支付的发展,各种网络信贷如雨后春笋出现。

但是,无论是小的信贷还是支付宝,都没有房贷这一选项,而原因,还是无利可图。

第一:房贷周期长

通常会用到贷款,是因为超出了支付能力。而网络信贷的分期,最多也就是24,36期。也就是两到三年,而房贷动辄二三十年,支付宝无法承受这么长周期的资金积压。

第二: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支付宝毕竟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讲一个小故事吧。

1989年一个人当时以天价1500一平在上海买了一套房,一个月工资才80元。但是每个月要还60元的“巨款”。贷款30年。到2019年还清。现在还在还着每个月60元的“巨款。”说明了什么???

第三:资金储备

这其实也和房贷周期长有关,支付宝等信贷资金流,玩的是把“别人”的钱借给“贷款人”。基于支付宝的用户基数,支持需要贷款的人三到五年不成,但是一旦真的开放了房贷,只需要一少部分支付宝用户选择,支付宝的贮备资金就不够用,就会造成资金链断流,引发不可估计的后果。

其实说到底,支付宝不提供房贷,主要原因是无利可图。


扒电竞

首先政治上,国家对房产和房贷是严格控制,民间借贷资本是不允许进入楼市,否则房地产市场将更加失控;其次经济上,银行的房贷基准利率才4.9%,而支付宝借呗的利率是万3(折合成年利率是10%以上),已经是银行房贷的2倍,假设房贷50万若使用支付宝借贷会比银行高出20万的利息,没人能够承受如此高的利息。

支付宝的余额宝确实在普及全民理财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有一说一,支付宝毕竟是私人商业公司,它的本质是追逐利益的;而国有银行则肩负着保障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国家对这块也严格监管,所以才会有比市面上借贷利率较低的房贷业务,在楼市低迷期银行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才3%,比余额宝的利率还低。

当然,银行也并非没有盈利,目前银行一年的存款的基准利率才1.75%,房贷是4.9%(不少城市已经提出将上浮10%,大概5.4%),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利率差;关键一点,房贷都是优质贷款,坏账率非常低,即便坏账了也还有房子抵押。但同时,房贷一般周期较长,20-30年,银行有国家兜底可以等,而支付宝是不敢承担这么长的时间风险。

所以,支付宝如今不可能以后也不会有房贷这一功能。


榕城三少

一、权限

房贷不是任何机构都可以提供的。支付宝目前并没有提供房屋贷款的权限。想要买房只能通过银行贷款。



二、实际利益

支付宝目前只提供短期的贷款。而房贷大多都是二十年到三十年的长期贷款,还贷时间长,未来可能存在各种风险,不太可控。而且现在房贷利率多在5%左右。

还贷周期长,利润低,风险多变。在商言商,不如短期贷款利润高。



所以无论是外部客观条件,还是内部实际利益 ,支付宝都不适合提供房贷。


千语乐活

感谢题主的问题。我也一直再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支付宝也开放房贷,就省去了中间一些繁杂的手续,直接像借呗一样多好,但是我认为是实现不了的,我的分析原因是

  1. 资产数量,你一个支付宝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才多少市值,也就5000个亿加上蚂蚁金服没有上市去估算,这点钱别说的搬动整个市场,连一个新一线城市楼盘都不够,怎么玩,换句话说,你失败了,连赔人家的都不够。
  2. 权限等级,说破大天阿里巴巴也只不过是一个民营企业,凭什么去和银行比,如果国家的什么条件都放开国家不就失去了平衡,钱都在你一个公司国家会放心了,是根本都不给你机会。
  3. 程序结构,
    这么大的市场,银行摸索了多少年,付出了多少代价才换来了,有哪些流程,利弊,合理性,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阿里巴巴经得起折腾吗,再换句话说银行种的树,为什么让别人来摘果呢?

贴片JJ

支付宝已经让银行够难受了。

支付宝在方便老百姓的同时也逐步蚕食了银行以前坐享其成的受益。迫使银行逐步做出方便老百姓的一些改变。

支付宝的去现金化目标,是要逼银行的节奏。央行妈妈果断出手了。一步步限制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 一旦支付宝与房产挂钩,支持房贷,银行很容易被排挤出去。这样又吞噬了一块银行蛋糕。银行岂能坐视不理让支付宝一家坐大。

现今的支付宝能否介入房地产两说了。央行妈妈的各项举措让支付宝很难受了。 支付宝能否提供房贷还需政策支持。我们吃瓜群众先走一步看一步。万一这一步实现了呢?

真如以上所说,央行妈妈势必把支付宝毙了。也未可知。


赵先华1

房贷的利润并不高,但是蚂蚁金服如果也要搞房贷,肯定利息要比银行更低一些,不然压根没市场,还有银行房贷可以分30年的,你让蚂蚁金服直接贷出去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出去,三十年后来还清?你要搞清楚要承担多大风险,现在蚂蚁借呗额度不高,都还有很多人不还钱呢?一下子贷出去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请问风险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