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智慧的名將,功高震主,卻能得以善終

在戰國時代,白起、廉頗、李牧、王剪並稱為四大名將。論軍事才華,這四人的本事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但如果是從這四個人的結局來看,王剪最懂得謀身。白起被逼自刎,廉頗不受重用,李牧被君王猜忌而死,只有王剪立下了平定天下的功勞後,依然可以善終。

中國最有智慧的名將,功高震主,卻能得以善終

王剪很早就在秦始皇的身邊效力。當年秦始皇還沒有親政,朝政有呂不韋把持的時候,王剪就在秦始皇身邊。秦始皇得以親政,也是王剪的功勞。秦始皇甚至還把王剪當作自己的老師對待。這是一個極大的榮耀。但也不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陷阱。不過,親政後的秦始皇,把對外平定天下的軍權交給了王剪。

在秦國吞併六國的戰爭中,除了最先被消滅的韓國外,王剪幾乎參與了每一場戰爭。即便沒有親自指揮,也是由王剪的兒子王賁統兵。等到秦國吞併當在自己面前的韓、趙、燕、魏後,開始把矛頭指向了楚國。楚國的南方大國,盤踞在長江流域,是一個不容小覷的對象。

中國最有智慧的名將,功高震主,卻能得以善終

在出徵楚國之前,秦國召開了一個會議,商討如何出戰。當時王剪認為,如果是自己統兵,就需要六十萬大軍,這幾乎就是秦國全部的兵力。

而秦國另一位將軍李信認為,王剪歲數大了,膽子小,自己只需要二十萬大軍就夠了。李信是秦國剛剛嶄露頭角的新人,在吞併燕國時,表現優異,立下功勞。李信的這個提議,得到了秦始皇的贊同。

中國最有智慧的名將,功高震主,卻能得以善終

為了保險起見,他還讓蒙恬一同領兵出征。王剪看到這一結果,立刻選擇告老還鄉。李信的這次出征,一開始還是挺順利的,連續攻下了楚國的平輿、寢丘兩座城池,大敗楚軍。

中國最有智慧的名將,功高震主,卻能得以善終

但楚國並非沒有能人,楚國名將項燕在楚軍戰敗後積蓄實力,尾隨襲擊了李信大軍,秦軍大敗。這個消息傳到秦國後,秦始皇立刻騎著快車跑到王剪的家鄉,向他承認錯誤,同意讓王剪統領六十萬大軍出征。

不過,王剪在秦始皇同意後,卻不著急出征。而是一直向秦王索要財物。房子、金子,直到出關前,又連續向秦始皇索要了大批財物。王剪的這個舉動,讓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了。可王剪卻說,你們不懂,秦王是一個容易猜忌的人,現在他把國內所有的軍隊都交給我,我如果不貪財,就會讓秦王有其他想法。他或許會認為我擁兵自重,還想要點別的。這也是為什麼,當秦王問王剪想要什麼的時候,王剪會拼命索取財物。這是一種謀身自保的手段。

中國最有智慧的名將,功高震主,卻能得以善終

王剪在跟楚國交戰的時候,並不是選擇猛衝猛打。楚國在得知秦國增兵以後,早就嚴陣以待。這個時候交戰,就是硬碰硬。王剪選擇堅守不戰,一方面是養精蓄銳,另一方面也是消耗楚國的精力。等到楚國軍隊變動的時候,王剪立刻發兵進攻。高手過招,往往是電光火石之間。楚軍打敗,項燕戰死。(多年後,他的後代項羽將會推翻秦國)

當秦國擊敗楚國後,他沒有繼續留在秦王身邊,享受功臣的權勢榮耀。他選擇退隱。從此遠離朝局,任憑誰來勸說,也不願再踏入紛爭當中,最後得以善終。

後來這在翻閱史書時,看到王剪的經歷,總會以功成身退的謀身之道來勸慰自己。這逐漸成了一個不可明說的潛規則:共患難易,同富貴難。不過,對於那些立下功勞的名將來說,想要得到善終,真的只有退隱這一條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