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一条7公里通村路 群众盼了八年还没修通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脱贫攻坚通村路是解决农村交通出行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只有交通问题解决了,贫困村里的贫困户才能走出来,脱贫致富的脚步才能跟上来。

然而,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高坝店镇,有一条7公里通村公路,在2010年被洪灾冲毁之后,8年过去了,仍然没有修通。

山阳:一条7公里通村路 群众盼了八年还没修通

一封签了206个红手印的来信

近日,山阳县高坝店镇桥耳沟村宽坪组(原宽坪村)村民联名反映,2010年山阳县7.23洪灾毁灭了高坝店镇宽坪村民的家园,26位村民在这次灾难中丧失生命,唯一的通村公路被冲毁。

在这封朴实而又充斥着无奈的“请愿信”上,写满了全体村名的姓名,并盖有206个鲜红的手印。村民反映,因为没有路;大部分村民不得不带妻携子背井离乡,过着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因为没有路,留守村民的土特产,养殖,种植,商人不愿进来收。日常用品,化肥,种子也不方便进来,仿佛到退到了八十年代肩扛背驼的时代。也严重的制约了全村人的经济发展,更阻挡了全村的脱贫致富路……

这条“水毁路”,崎岖不平、杂草丛生、满目苍痍,让过往群众伤心欲绝,7.23惨景犹在眼前。比起失去亲人的痛苦,8年间,等待修路的期盼一次次落空,重建家园的信心也一点一点被吞噬殆尽。

山阳:一条7公里通村路 群众盼了八年还没修通

媒体报道后相关部门仍未重视

“留守的都是老弱妇孺,山里的土特产和余粮运不出去,收购商也不愿上门,道路成了全村人的心病。”一组组长徐大春说,村上曾多次给镇上申请,但迟迟没有结果。

在2017年腊月,陕西当地一份主打民生新闻的都市报曾报道,高坝店镇董镇长称,镇政府分别于2015年、2017年向财政和交通部门申请修复水毁路段,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未批复。

“七八年过去了,做为重要的、唯一的生产生活公路,仍然没有修复的迹象”。村民姜启勇无奈的说,这条路现在为砂石路,坑洼不平,有些路段路基已经悬空,在道路一侧河道不时能看到被冲毁的水泥块,沟里边有3个村民小组,通村水泥路是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2010年洪灾发生后道路损坏,政府将二、三组群众搬出了深沟,但一组的村民并未搬迁,约有50户200多名群众(其中包括20户84名贫困户)交通出行生产造成很大不便。

山阳:一条7公里通村路 群众盼了八年还没修通

建设“四好农村路”,是中央所令,脱贫所需,百姓所盼,提升农村公路建设更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但是一条7公里的水毁公路,8年没有修好,背后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

我们不知道当地交通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口中的“局长不在”,是一时不在,还是长期不在。不管局长在不在,作为部门工作人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初心不应该缺失,耐心记录群众来电反映问题也应该是交通扶贫职责所在,而不是一句简单的“局长不在”来敷衍了事。

山阳:一条7公里通村路 群众盼了八年还没修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