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么穷,为什么印度理工比麻省理工还难考?

么vhfhnnjgvjn

因为不是印度学子,所以回答楼主的问题只是一个我认为合理的推测:

印度理工对于印度学子就好比清华北大对于我们一样,是国内的最高学府,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学校。所以很多人哪怕复读两年三年都愿意上这所学校。而考虑到印度的经济情况,平民百姓想要出头唯有努力学习进入好的学校,比如印度理工。而出国留学就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条件,比如我的学校和马来西亚的一所不错的学校签订协议可以申请交换生,一学期的学费要一万多rmb,不包括生活费,而留学美国只会更多。所以从经济条件来说很大一部人就没有去留学的资格。文化差异也让很多人留在国内,不少人也具备出国留学的经济条件,但考虑到生活方式语言交流朋友关系就放弃了留学。另外越难得到的越想得到,进入印度理工就意味着一种荣誉,值得为之奋斗。但我猜测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因为无论印度理工多么优秀,距离麻省理工还有不小的差距。如果这两个国家挨着,相信不少人会选择麻省理工。

印度理工的确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难考的学校,但说实话我查了一些信息表明他并不是排名很靠前的学校,因为印度理工这个学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合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前沿课题。一些网友人云亦云说印度理工秒杀清华北大,我表示很无奈。原因如下:

1、无论怎么评价一所大学的好坏,一份排名榜单是少不了的,而且这种排名都是有评价标准的。从网上的榜单可以看到,无论哪个纬度清华北大都是远远高于印度理工的,清华北大常年全球50左右,印度理工前一百我没找到名字。而这些榜单还都是欧美人搞得排名。而且美国的一份排名中还把清华提到了全球第一的宝座,我觉得是高看我们了,但也说明清华还是有些水平的。

2、至于大家常说的印度人占领硅谷,大家应该有个理性的认识。2000年初时,国内经济发展刚开始,李开复那一批大咖都在美国深造与就业,前几年国内创业环境好了,人才都回来了。而印度就像我们2000年的时候,经济刚开始发展,人才就在国外很正常,再过五到十年印度创业环境好了他们的人才就会留在国内了,这一点毋庸置疑。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印度曾是英国殖民地,英语对于他们的大学生来说不陌生,而且政治体制和美国类似,出国比只要经济达到标准就差不多了。

3、一个国家的教育科技国防军事水平跟经济都是密切联系的,全球大学排行榜前五十大部分都是欧美的,中间有东京大学,新加坡大学等排在其中。而印度gdp大概只有中国三分之一,他们的一些大学教育水平部分超过中国的大学很正常,但要说印度理工秒杀清华北大那教育部可以解散了。所以说一些网友真的是太随便了,人云亦云也就罢了,还说的自己很在理仿佛就是实际情况。

4、当前阶段我们的教育其实存在很大的问题,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但这又是跟国情密切相关的,我们搞得是普及教育,涉及到资源分配问题,别的国家搞的是精英教育,学生更具有开拓性与创新型。前几年我们大学扩招,人数上去了但质量下降了,这个情况未来需要大大改善。而且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动手能力相对差,创新思维薄弱。所以在研究生阶段国家在提高专硕比例,让很多的人参与到实践当中。

5、印度这两年经济发展迅速,他们的教育水平也必将快速提高,印度理工估计未来排名会进入前百。但超越清华北大称霸亚洲只要教育部不乱改革二十年内不可能。


千思

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的校址原本是英国的一所监狱,专门用来囚禁反对英国的印度政治异见分子。

之所以选址在此,就是希望学校时刻铭记“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

神一般存在的印度理工

印度裔在全球科技业中的成功已经毋庸置疑,单论谷歌新掌门皮查伊和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仅仅这两家公司,印度裔高管就已经掌管了8000亿美元的市值,印度正在成为一个“盛产”CEO的神奇国家。

标准普尔曾经对美国标准普尔 500 强企业的做了一次权威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的 CEO 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

如果我们再往下分析这批“CEO”们,便会发现一个现象:

不同于一些族裔高管都是移民二代,这一波登上硅谷权力顶端的印度裔高管,都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他们在印度顶尖的高校完成本科教育,再蜂拥至美国,进入美国名牌大学如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然后加入美国的高科技企业,

再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些来自印度高等院校的学霸精英,在世界上形成一个庞大的“CEO兵团”。

而他们所毕业的这所印度顶尖高校就是印度理工学院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 IIT),是印度高等教育的神话。

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

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以它不到3% 的录取率来看,确实可以睥睨美国名校。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51年,在全国共设有 7 所校区,分别是 :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 (Kanpur) 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 (Kharagpur) 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 (Mumbai)理工学院、瓜哈提 (Guwahati) 理工学院和卢克里 (Roorkee) 理工学院。

在 2000 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印度理工学院(IIT) 以 7 所分校中的 5 所占据了前十强的“半壁江山”。

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

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美国“60分钟”节目评论: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没有尼赫鲁,就没有印度理工

如果没有第一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的深谋远虑,就不会有今天名扬国际的 IIT。

1947 年印度独立后,尼赫鲁预见到印度的现代化,科技将扮演重要角色,委派实业家萨卡尔(N.R.Sarkar)率领 22 人的委员会,研究成立一所以国际标准设置、按照 MIT( 麻省理工)为蓝本的高科技学院,在印度东西南北各设分校,才得以形成今天的布局。

而 IIT 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成为印度的国家骄傲。

55 年前第一所 IIT校园选址在卡拉普尔这个英国殖民者关印度政治犯的监狱,就是希望学校永远要记得“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

上至总理的儿子,下至校长、教授的小孩,不论是谁,要进 IIT,考试成绩一定要在前2%。

连其巴隆迪院长的女儿卡梅娅 ,考 IIT 的研究生也历经了四次失败。

“印度理工学院神话”是许多印度人从十来岁起就被灌输的信念——考上了这所大学,他们的阶层、背景、社会关系都不再重要,仅凭一张毕业证就能立足社会。

为了考进这所学校,孩子们起早贪黑,早上4点半就起床去上补习班,上完补习班之后上正课,正课结束之后,晚上还要补习。

《三傻大闹宝莱坞》里的”皇家理工学院“其原型就是印度理工学院

这一切都是因为国家把大部分的高教资源,都集中在这所衔着国家使命出生的学校身上。

它的基础设施和条件,都比其他大学好。

以国际优秀大学的普遍水准衡量,印度理工学院的资源谈不上丰富,分校 15 所、学生 3 万多名。

可是,在印度,它是个让羡慕嫉妒恨的“大户人家”,每年印度政府给其它几千所理工学院的补助,总和也不过区区438万美元,只是 IIT 的 3%。

1956 年,印度国会通过《理工学院法案》,它使学院在很大程度上躲过了官僚体系的干涉,学生课程也由各个校区自行决定。

政府只是把它建了起来,然后就撒手不管了。而那些政府撒手的领域,基本上都做得很出色。

印度理工被赋予独立招生权,自行组织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举行四十年来,没有任何考题是重复的。

进入印度理工有多难

每一名想要进入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联合入学考试(JEE),它是专为印度理工学院设置的考试,只考理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

三科分别设置淘汰线,仅仅总分合格是不够的,必须每科都同时高于各自的淘汰线。

笔试通过了,还要参加长达五天的面试,并在此期间按笔试的排名顺序选择自己的专业。

以前,印度有许多人会连续多年报考印度理工学院,在已经入学的学生里,有60% 的人都考了两到三次。

2007 年起,联合入学考试出台了新规定,每人最多只能考两次。

那些从印度理工毕业的学生,如果随后取得事业成功,这种优越感可能会持续一生;

而对那些没有成就大业的毕业生而言,曾经考取印度理工的经历,这经历也够吹嘘一辈子的了。

更重要的是,和美国工程学院通常也提供艺术和人文课程不同;

印度理工学院专攻理工教育和工程学基础。

并且印度理工学习非常难。

课程极具分析性,高度依赖数学。

即便如此,当国外大学为了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争取到好名次,鞭策教师写论文时,IIT 却在评估教师绩效,并不侧重论文发表量。

因此,在以论文数量为评比重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大学排名,IIT 只勉强挤进前 500名 ;

但是,在以同业评分学术声望为根据的伦敦《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 却名列前 50 ;

其工科领域排名甚至是全球第三,仅次于 MIT(麻省理工学院)和柏克莱。

“我们不在乎排名,好就是好。”德里校区教授阿格拉瓦曾自豪地这么说过。

印度人占领硅谷

因为 IIT 学生有一流的专业实力和扎实的英语能力,每年 12 月,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 7 所校园征才,通常在两个星期之内,所有学生都会被“抢订一空”。

在离开校园之前,IIT人一定会知道自己将到哪里。

在这种“特权”环境中,IIT 学生特别有竞争力、自信心十足。

“只要能进 IIT,去哪里都会成功。”

一位来自北印度、在 IIT 孟买计算机系念大二的阿斯纳尼,在得知自己考上 IIT 之后,父母亲喜出望外,几乎倾家荡产,连续几天请邻居们吃饭。

因为他们知道念完 IIT,只要工作几个月,家里的投资,就能全部回本。

这是因为硅谷是 IIT 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据柏克莱教授萨克森统计,硅谷两千家新创公司中,有 40%由印度人创立,绝大部分都从IIT毕业。 不论是大学或企业,美国人疯狂着迷这些“咖哩脑袋”。

例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的 George Mason 大学,每年主动奉送 60 个全额奖学金给 IIT毕业生,另外还补贴住宿费,付钱让他们到美国企业去实习。

但这也突出反映了这所大学最大的苦恼 :

培养的人才不留在印度。

自 1953 年建校以来,大约有两万五千名印度理工校友定居在了美国。

印度令人窒息麻木的官僚政治,脏、乱、拥挤的城市环境,缺乏一流的工作机会,让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觉得无所发展。

为什么偏偏是印度人

硅谷一个传统族裔权力结构是:

大量担任技术研发任务的中国工程师,往上是一群印度中层,再往上则是美国本地白人高管。

然而这个结构由于印度人的涌入,正在改变。

据统计,2012年在美国硅谷的人口数量中,印度裔只占到了6%,但是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却占到了33.2%,与此同时,中国高管则寥寥无几。

为什么中国码农拼不过印度码农,哈佛大学张伯庚(Julian Chang)教授的观察是:

1、语言是印度人职业成功的基石

一个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通常会说三种语言:

一为官方语印地语,二为英语,三为他出生地(印度某个邦)的当地语。

印度的语言非常复杂,大约有几百种,反而使得英语这种前殖民地语言就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在印度大约讲英语的人口有三亿五千万,比美国人口多五千万。

印度人在听说方面基本畅通无阻,而中国留学生或许托福、GRE分数很高,但在听说方面没有一点优势。

“比如说你语言要不是母语,你要是过去(留学),一个礼拜要读一两本书,写两三个稿子,就很吃力。”

2、印度学生能言善辩 而中国学生沉默谨慎

虽然印度人口音带有浓重咖喱味,但他们从不惮于发声;

而中国学生说英文没问题,但是要走到高层,用英文辩论,阐述观点的时候就会显出弱势。

“在美国,很多美国的企业、跨国企业都有很多印度人在当CEO或者是CTO、CFO。甚至哈佛大学商学院很多教授都是印度血统的,所以也可以说他们在语言方面没有障碍。另外他们强调表达和辩论能力。他们从小就培训,就可以在现场说得很好,想得很快,然后说服力很强。”

在印度,他们受到英国传统的或者是英国习惯影响更多。

所以你要在口头上的辩论,而据我所知,国内的教育系统并不是太支持这种。

我不是说中国的学生没有不同的想法或者是习惯,是指他们的习惯、培训教育,一直不强调这方面的东西。

可是英国和美国的传统就是辩论、说服对方。

印度人在一起,经常为了讨论而讨论,不惜时间和精力。

在学校里,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而当他们把这些习惯带入跨国企业的工作中时无疑又增加了一个优势砝码,中国人的沉默谨慎,唯恐“祸从口出”的习惯,也意味着容易导致错失良机。

除此,印度人在“抱团”方面也明显强于中国人。

据很多在硅谷工作的中国童鞋反映,印度领导在招聘、提拔时会非常明显、刻意地偏袒印度人。他们有时甚至会在考试中“放水”,或者专门打压排挤其他国家的人。

因此,常常是先来了一个印度经理,接着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印度手下,然后被提携的人也如此炮制,这样藤藤蔓蔓,形成各种团队。

的印度人就聚集在一起,筹办印度企业家协会,致力于培养下一代硅谷印度裔创业者,牵线搭桥,给钱给资源。

目前这个协会拥有超过13,000多名会员,已经成为印度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最重要的交流平台。

虽然在美的华人组织不少,但是组织联系松散,而且老移民和新移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代沟。

在社交方面,印度人也占有优势。

许多中国工程师在吐槽完印度同事“爱拍马屁”后,许多也都会哀怨地再自叹一句:“中国工程师就算想拍句马屁也都说不太溜。”

在美国的企业里很多是outside office,你要是不去看球,不跟大家一起去吃饭、看球、玩儿,那就很难加入领导圈。

而中国人对融入这种社交圈、朋友圈缺乏兴趣。

这也许是印度裔为什么能取得重大成绩的原因吧。


aisweets

印度理工学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IIT)是由印度政府所建设和组成的七间自治工程与技术学院。印度理工学院在学术界具有世界声誉,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是印度最顶尖的工程教育与研究机构。印度理工学院培养的IT人才遍及世界各地,美国硅谷更是这些IT人才的聚集地。印度理工学院为印度软件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印度理工学院创建于1951年,在全国共设有7所校区,分别是:德里(Delhi)理工学院、坎普尔(Kanpur)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Kharagpur)理工学院、马德拉斯(Madras)理工学院、孟买(Mumbai)理工学院、瓜哈提(Guwahati)理工学院和卢克里(Roorkee)理工学院。在2000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印度理工学院(IIT)以7所分校中的5所占据了前十强的“半壁江山”。

印度二流的学生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人考这所学校比美国人考麻省理工学院要难很多,2010年报考印度理工的学生超过了45万,招收名额只有不到一万名,录取率为2%。相比之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秋季的录取率是10%,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率是7%。有媒体曾比喻称,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

以至于美国的媒体甚至说,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是“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

印度理工学院恐怖的招考体系

每一名想要进入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联合入学考试(JEE),它是专为印度理工学院设置的考试,只考理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三科分别设置淘汰线,仅仅总分合格是不够的,必须每科都同时高于各自的淘汰线。笔试通过了,还要参加长达五天的面试,并在此期间按笔试的排名顺序选择自己的专业。 招考的过程极为严格,就连印孚瑟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墨希都说自己无法把儿子弄进印度理工,印孚瑟斯是印度第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墨希被称为“印度比尔·盖茨”,他说:“印度理工没有腐败,这里完全凭本事吃饭。”他的儿子没考上印度理工,不得不遗憾地去念了美国加州理工。

以前,印度有许多人会连续多年报考印度理工学院,在已经入学的学生里,有60%的人都考了两到三次。2007年起,联合入学考试出台了新规定,每人最多只能考两次。每一个考上印度理工学院的年轻人都是赛跑中的赢家,他们由此坚信“无论何时、何地、任何事,你都可以做得到”。那些从印度理工毕业的学生,如果随后取得事业成功,这种优越感可能会持续一生;而对那些没有成就大业的毕业生而言,曾经考取印度理工的经历,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人生巅峰了。

“只要能够进IIT,去哪里都会成功。”一位来自北印度、在IIT孟买计算机系念大二的阿斯纳尼说,在得知他考上IIT之后,父母亲喜出望外,几乎是倾家荡产,连续几天请全村邻居吃饭。因为他们知道,念完IIT,只要工作几个月,家里的一切投资,就能全部回收。

一毕业就被全球跨国名企抢购一空

当国外大学为了在全球大学排行榜争取到好名次,竭力鞭策教师写论文时,IIT却在强调评估教师绩效,并不侧重论文发表量。因此,在以论文数量为评比重心的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大学排名,IIT只勉强挤进前500名。但是,在以同业评分学术声望为根据的伦敦《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IIT却名列第226-250名。工科领域在亚洲排名第54名。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老师会教给学生很多方法,但是他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问题。考试题目不多,但是要求独立思考。也许一个题目学生并不能解答出来,但是只要思考过程条理清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评价。在这里数学和化学是国家重点培养的,老师会给你很多复杂的问题,让你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当然要求也是特别高,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答案精准到小数点后第四位。然而IIT的学生却很少抱怨功课太重,他们已经练就一身“解决最刁钻问题的能力”。

正是因为IIT学生有一流的专业实力,每年的12月,各跨国公司会纷纷进驻7所分校征招人才。

通常在两个星期之内,所有学生都会被“抢购一空”。


Rockets

印度人都是这货?你out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印度以IT外包而闻名,而大多数人对于印度IT男的印象,或许更多的是下面这货↓↓↓

印度人正在占领美国

现实中的美国,特别是在硅谷,印度人已经大量占领了各大知名公司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标准普尔曾经对美国标准普尔500强企业的做了一次权威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的CEO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人,甚至连标准普尔自己都曾选了一位印度后裔当总裁,看看下面这些科技界的大佬们,他们都是印度人!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拉吉夫·苏里(Rajeev Suri)、尼科什·阿罗拉(Nikesh Arora)、桑杰·梅赫罗特拉(Sanjay Mehrotra)、桑杰·贾(Sanjay Jha)和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等等,他们虽然不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但是他们却都是全球顶尖科技企业的高管,这帮印度人担任着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谷歌新任首席执行官、诺基亚首席执行官、软银集团副董事长兼软银网路与媒体事业公司首席执行官、SanDisk公司首席执行官、Global foundries公司首席执行官和Adobe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

而这些牛逼的印度人中,

Google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上图),麦肯锡前董事总经理拉雅·古普塔,沃达丰空中通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阿伦·萨林,花旗集团高级副董事长维克特·梅内塞斯,风险资本家兼ExcelanInc的创始人坎瓦尔·雷克,UALCorp子公司联合航空公司的前总裁罗诺·杜塔,USAirways的前首席执行官拉凯什·甘瓦尔等大佬均毕业于印度理工学院这所神话般的高校,然后这些成功的校友给印度理工学院带来了极高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咖喱腊肉

恰恰是因为印度很穷,中下层只有通过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加上印度在政策上对高等教育的过度倾斜,造就了印度理工的辉煌。

印度在教育上花费的资金占政府总开支的比例高过中国,但不重视基础教育,而是将大量经费投入高等教育。印度每年约有30万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理工学院(IIT)和印度管理学院(IIM),这两所学校的录取率不到3%,而哈佛的录取率在10%以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曾评论说,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很多印度学生如果同时接到IIT和哈佛的录取通知书,他们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印度的理工的毕业生很多在硅谷大放光彩。

但是,印度理工成功是有代价的,那就是其他大学的暗淡无光和基础教育的一塌糊涂。印度理工每年从国家那里获得的补贴是1.5亿美元,而其他几千所理工学院获得的补助总会只有450万美元左右,不到印度理工的3%。印度一个教育研究机构2015年1月发布的调查显示,在其访问的57万名接受了六年基本教育的学生当中,半数无法阅读简单句子或解答简单的数学题。目前,印度的文盲率在30%以上,而中国的文盲率只有4%。可以说,印度理工的成功是以制造更多文盲为代价的。

而且,印度理工在硅谷的成功,和印度已没有多少关系了。因此,和中国的北大、清华一样,印度理工很大程度上是在花印度纳税人的钱为美国培养人才。对于还处在工业化初期的印度来说,它最需要的是优质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量的普通工程师,而不是极少数最顶尖、主要待在国外的人才。


世界灵敏度

在印度流行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印度理工学院是印度最好的大学,印度人考这所学校比美国人考麻省理工学院要难很多,2010年报考印度理工的学生超过了45万,录取率为2%。

相比之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10年秋季的录取率是10%,美国哈佛大学的录取率是7%。有媒体曾比喻称,把哈佛、麻省理工、普利斯顿大学加在一起,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地位。以至于美国的媒体甚至说,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生是“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

网友二:

第一,学校是不是难考,跟穷没什么直接关系。但事实上,可能有点潜在联系。试问,如果,中国人都能上得起,上的了麻省理工,哈佛,牛津,哥伦比亚,那清华,北大还会像现在一样难考吗?对印度人来说,可能更是如此吧,正是因为贫穷,所以就只能上印度理工了。

第二,学校难考的原因,不外乎想去读书的人多,但录取的人少。印度人口基数比中国还大,贫困人口也多,通过读名校改变命运想必也是很多寒门子弟唯一的出路,纵观世界范围,一般都是越落后的地区,理工类专业,院校越热门。富家子弟一般很少会选择理工类院校。所以,穷跟理工大热门,又多了一个关联

网友三:

多的不说,印度理工大学还不错,但你要说它比清华还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印度整体不发达,学校参差不齐,好的就那么几所。多数人还是需要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所以就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做个类比以及一个极端的假设,河南省一亿人,假如就只有河南大学或者郑州大学两所比较好的学校,省外都不让你报。或者说山东省一亿人,就山东大学最好,你也不能出省报考。就算这个学校再怎么一般分数也是惊人的高,高的可怕。但你说它比清华好吗?当然不是。但是比清华难考吗?在这种极端的假设情况下是的。

网友四:

印度理工难考说明印度的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太稀缺,就跟中国人考清华北大一样,但经济对教育的贡献作用是相当大的,经济形势如果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也会持续加大,反过来,教育发展好了,对经济也有一定的反哺作用。美国的发达也在于它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相当丰厚,它可不止一所麻省理工,而且优秀移民的流入又会更加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网友五:

这明显是夸张了,印度优秀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印度理工完成本科学习,然后去美国留学,完成研究生学习,然后留在美国工作。说白了,印度理工就是美国高校的生源地,为美国培养本科人才,印度理工多数毕业生都去美国读研了。印度理工对印度人来说确实难考,因为印度人口多,而名校相对又少。所以都去挤印度理工这座庙。

中国就不同,好的学校还是有一些。复旦、交大、人大、浙大、等等还有其他一些名校的某些专业比清华北大还牛逼,还有香港大学不比清华北大弱,中国学生选择的余地比较多,许多人还不去清华北大,去学其他学校的优势专业。所以竞争比印度小的多

网友六:

中国的高考比考麻省理工难多了,全国每年约有1000万人高考,算清华北大一共招生1万人,录取率才是0.1%,连银行的存款利息都比这高,要是清华和美国加州理工一样,一共在校学生数才2000多的话,那清华绝对可以排世界前十。

结语:


历史趣闻百万于

先看下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17亚洲大学排名:

 本次排名由去年的200所扩展到300所。新加坡国立大学成功卫冕。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获得第二和第三。

  整体来看,日本是登榜大学数量最多的国家,共有69所大学入榜。但其排名位置则逐渐让位与中国大陆和香港以及印度的学校。本次排名,中国有54所学校登榜。除清华北大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15,复旦大学位列16,上海交通大学位列18,浙大学位列19。

印度排名最高的是印度科学院,位居第27,排名第二高的才轮到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第42位,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落后几位。

以这个排名作为基础来横向比较,印度最好的大学,其质量也就是和中国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相当。那么,印度理工为什么这么难考?

这是印度高校和美国高校、中国高校很大的差别。印度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金字塔顶尖的几所学校攫取了最好的师资、更充裕的资金,导致绝大部分考生挤破头了想进这几所学校。

美国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大概是300多万,80%的学生都可以上大学。而且,美国顶尖高校的差异,其实并不大。而在印度,每年的高中毕业生差不多一千多万,最好的学校就是那十来所学校。所以,竞争如此激烈,每年都有落榜的学生因此自杀。


胡剑龙

世界最难考的大学是哪座哈佛吗耶鲁吗普林斯顿吗都不是,而是一座位于印度、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没听说过的大学。

据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在开学时看到一位来自印度的新生,好奇的问:“你怎么会这里,你为什么不去印度理工学院呢”“我就是因为考不上印度理工学院,才来MIT的。”这是在IIT校友中广为流传的一个段子。IIT的录取率不到2%,比哈佛大学录取率还低的多。在印度流行着这么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

印度理工学院IIT一直被认为是缔造了印度乃至世界信息科技的神话,在学术界享有世界声誉。新谷歌CEO皮扎伊曾是IIT的高材生,在Kharagpur分校学习冶金学和材料学,强大的学术背景助推其就任新谷歌总裁一职。这所被称为印度“科学皇冠上的瑰宝”的顶尖学院培养的IT人才遍及全球。但没人会想到,第一所印度理工学院的校址原是英国的一所监狱,专门用来囚禁反对英国的印度政治异见分子。之所以选址在此,就是希望学校时刻铭记“人才是印度富强之本。”而IIT教授也曾向媒体表示:“我们的毕业生是印度最宝贵的财富。”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改编自印度畅销书作家《五点人:在印度理工学院不要做的事情》,影片中虚构的“皇家理工学院”有着很浓烈的IIT的影子。在印度乃至全世界,IIT就好比一个神的存在。许多印度人从小被灌输的观念便是,考上了这所学院,从此背景、社会关系以及阶层都是浮云,人生从此也就走向了巅峰。

为此,孩子们从10岁甚至更年少便开始为考学做准备,他们需要参加为期两至三年的补习班,从早晨4点半开始上课,每天至少需要学习10个小时,这是他们的梦想,也似乎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在孩子们眼里,除了学习备考,不需要考虑其他任何事情。而印度家长对孩子备考也可谓是倾其所有,一名印度学生曾经在镜头前说过:“我每天都要熬夜,我的妈妈就陪着我一起熬夜,为我准备宵夜。考试的时候,我父母和哥哥都陪着我,等我踏出考场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他们还在,六个小时了,他们一直在考场外等着我。”

IIT校友曾说过:“这是世界上最难进的名校。但IIT的毕业生为美国乃至世界的科技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可忽视的是,IIT的学生都十分适应这种在外人看来近乎疯狂的教育模式,学校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而在面对复杂难题的时候,学校会穷尽一切方式锻炼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每一个IIT的学生都被早已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尽管印度设立了众多助学项目以及保留人才的措施,而IIT毕业生仍选择离开本土,据媒体统计,每年至少有2/3的毕业生会选择离开印度,其中绝大多数都选择赴美求职。当然,IIT的毕业生也总能迅速被各大跨国企业“抢购一空”。对于“天之骄子”来说,IIT让他们具有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权利。他们厌倦令人生厌的官僚政治,厌烦杂乱拥挤的城市街道,他们需要一流的工作环境来支撑他们的抱负。也许,对于印度来说,如何挽留住辛苦培育出的尖端人才,才是一项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考不上麻省理工的小伙伴们,请不要悲伤,咱们试试印度理工学院吧。要是考上了,你就可以在麻省理工大学的印度籍学生面前NB地来一句:瞧,你费那么大劲儿都没考上的学校,让我考上了!


岳诗疯吟

印度理工得到的经费比其它所有理工院校得到的经费还多!

大家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吗,这个学校其实就是印度理工学院,大名鼎鼎的IIT!


硕博天地

在印度,有句戏言只有考不上IIT的学生,才会去MIT的,所以你大概知道IIT在印度什么江湖地位了。可以说IIT在印度的地位比清华北大的地位都要高,国内能与IIT比肩的也只有港大、港科大这种世界级的名校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IIT这种印度顶级院校?


1、举国之力发展IIT

印度经济实力较差,人口众多,甚至连基础设施都发展不好,但是印度人还是非常重视教育,可以说几乎是倾其所有来发展IIT这所学校,亚洲高校排名里面,IIT的各大分校都是排名很靠前的,可以说在印度IIT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所有的软硬件资源走向IIT倾斜。

2、语言选择优势以及数学优势


虽然名字是叫阿拉伯数字,但是确实是印度人发明的,可以说,在现代数学的贡献上,没有任何一个贡献能跟这个相比了,阿拉伯数字的出现大大地简化了数学运算,不管是数论、几何、分析等等,任何时候数字都是核心要素。并且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不管是计算机、物理等等都离不开数学这一个基础学科。


语言选择为什么说很重要?不掩饰的说,不管是美国还是印度,工程师文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便是IT工程师文化,美国有近三分之一的IT工程师都是印度裔的,这一点做了很好的佐证。不管是互联网、还是编程语言、还是开发者工具、还是操作系统等等,几乎都是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人发明的,那么英语的语言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而印度虽然对英语做了很多本地化的工作,但是本质上还是英语语系,在教材使用上和平时理论的理解上,都具有一定有优势。

3、极度严苛的工程师文化

在美国,虽然工程师文化和产品文化也很重要,但是在美国学商、学律师、学金融、学工程等等众多选择,但在印度不一样,在印度工程占据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每一个学生都以成为一位优秀的工程师为荣,每一位父母都致力于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工程师。

印度电影就深刻的反映了这一点,对工程师的迷信甚至比中国的应试教育还要恐怖。

印度培养工程师,尤其是IT工程师非常严苛,一定程度上也毁了很多人的天性,但也确实成就了不少优秀的工程师和企业家,硅谷除了美国人基本上就是印度人了,而且这些人很多都成为了美国科技公司的高管。

最著名的就有Google的CEO皮采,Microsoft的CEO纳德拉,Adobe的CEO等等,而且这些优秀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也会经常回到印度,这种切身的影响是很有作用的,说服力也是最强的。

所以,IIT能成为印度教育的明珠,必然是有众多原因的,但是这绝不是仅有的几个原因,其实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可以吸收一些印度IIT成功的经验。并且香港回归以后,港大、港科大都成为了世界级的顶尖名校,尤其是港科大短短二十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就达到了如此高的地位,更值得我们学习。在建国之前,清华、北大、南开等等高校都是具有极高的世界学术地位的,培养了众多大师级的人物,可是建国之后就几无学术大师出现了。同为人口大国,教育大国,怎样变成人才强国、教育强国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这一代再解决不好教育问题,那我们这代人都将成为名族的罪人。真心希望有一天也能有比肩Stanford、MIT、Harvard、Princeton这样的世界级的顶尖名校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