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为什么与河南“擦肩而过”?

仰望星空V—51L18

曾经与河南擦肩而过的那些名校

2015年9月1日,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会商后,批准了河南大学与迈阿密大学合作办学的申请。“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跟什么样的人一起行走;一个人能走多快,看他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河南大学与成功者一路同行。”、“这对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河南来说,是一个很及时的弥补,是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突破!”、“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才能看到希望。”,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用这几句话概括和迈阿密大学的合作。

河南没有一流大学,这并不是她的宿命。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国内外局势紧张。根据形势需要,中央决定进行“战备疏散”。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等院校下放问题的通知》 ,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机械学院等十三所农林地矿油水电等工科院校迁出北京,称之“京校外迁”。 改革开放后,这13所高校,一部分在北京复校;一部分两地办学。这一时期前后,曾有多所名校对河南伸出了橄榄枝,和河南却一步步与之失之交臂,加之后期的高校合、散、拆、并,出现了如今的局面“河南 985=0、211=1”。


国立河南大学

1912年林伯襄等先贤创办了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与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鼎足而立。学校历经国立中山大学、中州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大师云集,成就斐然。抗日战争爆发后,河大师生开始了八年流亡岁月,薪火相传,弦歌不辍。1942年,河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1944年河大在教育部高校评估中,获全国国立大学第六名。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河大南迁苏州。1949年,河大返回开封。

1952年起院系调整,河大“折枝成林”。河大农学院设为河南农学院,后迁到郑州,成为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大医学院设为河南医学院,后迁往郑州,成为河南医科大学前身;河大行政学院设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后与河南财经学院合并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大理学院设为新乡师范学院,即河南师范大学前身;河大水利系并入武汉大学水利系;河大财经系迁往武汉的中原大学财经学院,后并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大畜牧兽医并入江西农业大学的前身江西农学院;河大植物病虫害并入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武汉华中农学院;河大土木系和数理系数学专业并入湖南大学。

曾与清华大学比肩的河南大学只剩下几个文科专业,变成了开封师范学院,后虽复名河南大学,但已元气大伤,经久难愈。

山东大学

上世纪50年代,教育部看到河南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同时出于备战考虑,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往郑州。山东大学为此还派出了基建队伍来郑州建设校园。当时的郑州规模小、经济落后,难以承载现代化大学。山东省政府也意识到丧失一所大学的巨大损失,千方百计要将山大迁回济南。河南尚未有所争取,教育部已批准山东的请求,将山大迁回。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前身是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作为一所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多科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对我国煤炭能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学院西迁陕西。1938年7月,教育部决定将焦作工学院与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组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暂行复校。1947年,迁往河南郑州。1948年,迁往江苏。中国矿业大学的官网上还铭记这这段历史。


中国地质大学

曾有传闻,中国地质大学曾要落户河南平顶山,也被河南错失。现在所谓的高教大省湖北,唯一的中字头大学,就是当年河南错过的中国地质大学,现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作为是世界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领域重要的科研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国地大在国际地质学界日益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满足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对资源环境的需求上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中国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她的创办被称为“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中国科技大学校史记载,学校南迁原定在河南南阳,后改为安徽安庆。从国务院科教组组长刘西尧给河南省专函也可以看出,中国科技大学是想建在河南的。河南之所以拒绝中科大最权威的说法是怕大学师生挤占河南的副食口粮。


湖北教师考试网

与其说三所大学与河南“擦肩而过”,不如说是他们热脸贴了冷屁股,“作为一个陌生人,你想来我这儿扎根,还得要地要粮,这事儿我不相干”,估计可能当时河南的话事人心理就是这么想的,然而,时至今日,整个河南近90万高考考生,省内却只有一所双一流大学:郑州大学,还有一所拥有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的大学:河南大学。倘若当年留下科大、矿大和地大,自是另外一番风景了。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哪个想当科学家的少年,脑海中没有闪现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名号?科大在出生的时候,算得上是国家倾力打造的天之骄子,成立两年后就已经成为并肩清北、人大的存在了。

1969年,科大提出了《创办“五七教育试验基地”的请示报告》,准备到二、三线城市去立足,最早想到的就是河南的南阳,可是呢,等到实地考察的时候,却备受当地的冷遇,最终导致没有达成落地意向,南阳的官员是这样说的:“土地有的是,三千亩五千亩没问题,但我们南阳没有接受一所大学的能力。”。

合肥最终成为了科大的第二故乡,不仅仅答应给地给粮,还保证水电供应,总之要啥有啥。两相比较,两地的话事人,谁更有远见,可以说是不言自明了吧?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历史是个很会开玩笑的段子手,当年做出关键决定,接受科大的安徽省领导李德生是河南人,而当年总体规划中科大的杨廷宝大师,他也是南阳人,不知道面对着自己亲手规划好的校园,他的心里作何感想。)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矿业大学)

同样遭受冷遇的还有矿大和地大,两所大学本来打算迁往焦作和平顶山,结果呢。。。跟科大同样没有成功,要知道矿大的前身可是焦作路矿学院,上面那张图是我在矿大徐州校园里面拍摄的,矿大从未忘记自己在焦作的历史,但是,似乎焦作却错过了把离家已久的孩子揽入怀抱的机会。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中国地质大学)

回头看看目前河南省内郑大和河大的优势专业,无论是郑大的临床医学(自定)、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定)、化学(自定)和河大的生物学都入选了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倒也算说得过去,但如果留下了三所国字头。。。能想象是怎样的情况吗?

再回头看看河南全省高校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的表现,仅有河南理工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排到了A-,其他所有高校的所有学科全部在B+及以下,怎不令人感叹?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分分合合总是难免,有时候话事人的一句话足以改变几十年后的格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挖的坑,作为河南考生,你感受到了多少点暴击呢?


你可以不关注我,但你要关注孩子或者自己的高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