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保唐僧取经的,不是虎、狮、狼,而是不起眼的猴子?

为什么保唐僧取经的,不是虎、狮、狼,而是不起眼的猴子?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有人格魅力的成功人士。他敢想敢做,知恩图报,为人仗义,聪明智慧,又善于自我反思。同时,他也是心灵文化的象征。他是心猿(源),是心智,是心性,是灵石,是灵根。

他先学道,再学儒,再学佛,是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合一的典范。他还是智勇双全的创业者,一诺千金的修行者,他的人生一波三折,留给我们太多的启示。

他当猴子时就有王者风范,勇闯水帘洞一举成了美猴王。当学生时就有智者风范,听了菩提老祖的指点就有了七十二变的本领。当马官时就有创业者的风范,日夜劳作,把天马养得膘肥体壮。

当齐天大圣时就有圣人风范,看破放下,一不贪财,二不好色。当徒弟时有行者风范,实践六度万行,战胜百妖乐在其中。

他一生中上天入地又闹海,靠的是什么?一个石头里蹦出来的人,无父无母又无社会关系,靠什么成王?他的一生也是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本我的过程。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是说心灵是培育人生成功之地,心性是修炼大道的根本。这里的猴王就是人的心王,石猴就是心猿(源)。

天生石猴是心猿,也是心源。石猴成王,是讲闯者为王之道。美猴王是心王,是以美求真之人,是指心为王的隐语。从石猴到美猴王,是勇闯水帘洞,敢为天下先的结果,是刚柔相济完善心灵的过程。

为什么保唐僧取经的,不是虎,不是狮,不是狼,而是一种不起眼的动物—猴子?因为猴子代表心猿(源),代表了芸芸众生的心。取经靠心,降魔也靠心。还因为取经不是抢经,也不是夺经,所以用不着虎狼之师。

天生仙石,是指人先天的灵识,也是芸芸众生的心。天产石猴,说的是天地之心。海外求师,是学子之心。勇闯水帘洞,是王者之心。西天取经,是求真之心。“自运两道金光”,就是“智慧”二字,是人的先天智慧。正因为是天地之子,再加上有一颗强大的心,孙悟空第一次探险就成王,第一次工作就登天,第一次升迁就成圣,第一次探海就得宝,第一次拜师就成才,第一次取经就成佛。

摘自陈铁桥著《心解西游》(善恶由心,祸福由心,一切皆由心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