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质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求生之路在哪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中国实现了弯道超车,将制造业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工厂,但是中国制造的未来在哪里?在转型升级的阵痛当中,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又在何方呢?

一、我国制造业升级的方向有哪些?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但是在这个成绩的背后是中国制造高消耗、高污染、高劳动密集、低技术、低工业附加值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制造出现了一连串的转型阵痛,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原因,中国速度变成中国质量,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中国未来制造业转型的根本方向。那么,制造业转型有哪些方向可以做呢?

一是精密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这是在工业制造领域少有的高附加值制造产业,更是以德国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的基础,所以精密仪器制造无疑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是高科技制造业产业。美国经历了世界经济转移之后,只有高科技制造业留在了美国,这些以互联网、生物制药为代表的产业门类对于中国转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是高精尖电子研发制造。这个产业门类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电子元器件组装,而是从组装向微笑曲线的上下游延伸,从而实现真正的电子元器件中国创造。

四是装备制造。所谓装备制造业,就是以飞机、高铁、汽车等为代表的大型机械设备制造领域,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质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求生之路在哪里?

二、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先说挑战吧,中国制造业的挑战现阶段是有目共睹的:

一是人口红利的消退。对于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原先都高度依赖于对于廉价劳动力的供给,由于便宜的劳动力让中国有了极低的制造业成本,这个成本才是很多中国中低端企业生存的根本,然而中国的劳动力红利正在减退,很多地方出现了用工荒的状态,人口红利的问题是现在的重要问题。

二是生产成本的上升。在中国,原先我们高消耗的模式存在基础就是廉价的生产成本,一方面中国的原材料成本极低,很多的环境成本都被作为外部成本被忽视了,然而随着整个对于产业管理的提升,原材料的成本将会有着较为明显的上升,这必然成为了中国制造的重大挑战。另一方面,中国之前给企业的土地成本极低,然而随着土地成本的上升,企业除了向中西部转移之外,就必须要忍受成本的压力。

三是世界产业转移的挑战。之前中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凭借的是政策红利、人口红利、成本红利,而如今世界产业转移的趋势正在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南亚、非洲等成本更低的地方,给中国的订单正在减少。

四是产能过剩的挑战。中国具有非常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这个体系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优势,然而中国的产能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过剩的,这对中国企业带来了去产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

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质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求生之路在哪里?

挑战与机遇也是并存的,中国的机遇也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中国进入了一个消费品质升级的阶段。原先中国人的消费集中于中低端消费,消费的需求点都是满足根本的生存需求,然而随着中国人经济水平的提升,中国人的消费需求正在向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需求转移,消费的升级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带来了一个明显的发展基于。

二是一带一路的倡议提出。中国很多对外导向性企业之所以面临困境,很大程度上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传统进口国的订单大量减少,为此一带一路所带来的新兴市场无疑是制造业企业的重要机遇。

三是中国企业自身积累的机遇。中国很多企业通过前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积累,这些积累为企业开启转型升级的道路提供了可能。

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质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求生之路在哪里?

三、高端制造呈高速发展趋势,传统制造业强压下如何求变?

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有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这就是路径依赖,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东部沿海的外向型制造业企业长期依赖于“三来一补”的传统制造业模式,虽然赚到了不少的收益,但是也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的路径依赖却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对于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求变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向服务型制造业转移。全世界主要工业企业都曾经经历过一个自身服务化的过程,要将制造业的收入来源从原先单纯的产品向服务收入转变,通过多元化的服务,与消费者的根本性沟通,推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服务,通过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替代原先的单纯制造。

二是向共享经济转型。这里的共享经济是共享制造,通过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不同区域的制造力资源进行整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供给,减少重复的资源投入和浪费,将整个制造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中国制造如何变成中国质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求生之路在哪里?

三是向工业互联网转型。这是共享经济的一个进化阶段,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较大面积和范围内的生产资源互联网化,从而调动广泛的生产资源,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产能优化和统筹,形成全区域甚至多区域的大生产网络制造体系。

四是物联网化。这可以说是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升级,通过物联网体系构建起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从而进一步统筹生产与分配,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

这些是传统制造业的自我革新的过程,一方面向高技术转型,另一方面向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