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是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的?

义枫刀


阎锡山主政山西38年,称之为山西皇帝也没多大问题,这在人事变动频繁的民国时期,堪称不倒翁。他成功的秘诀,在本人看来就俩字:倒戈。在最恰当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倒戈。

最早是倒戈满清加入同盟会。阎锡山字百川,山西五台人,出生于一个家道殷实的商人家庭,17岁时家道中落,在太原一家五金店做学徒。不甘心命运安排的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并幸运的被官费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在北洋新军第四十三协一路升至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山西新军起义,阎锡山畏缩不前躲在大树后遥控指挥 待发现起义胜利在望时跳出来刷脸,被推为山西都督,成功窃取了山西革命党的胜利果实。

南北议和时,一直对袁大头暗送秋波的阎锡山关键时候支持袁世凯迁都北京,彻底获得袁世凯的信任,从而在袁世凯掌权时继续统治山西。

阎锡山就是这样,护法战争他就支持老段,直奉战争老段被打垮,他又投入直系怀抱,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战败,他投靠张作霖,北伐战争关键时候,他又瞅准时机投靠国民政府,从而能一直在山西高枕无忧。

但是过度的顺利也滋长了他的野心,1930年(民国十九年)9月9日9时,阎锡山在反蒋同盟支持下,被北京宣布就任“国民政府”主席,走上了人生巅峰。但随后就在中原大战中惨败,灰头土脸到大连吃海风去了。幸运的是随着对日关系的持续紧张,老蒋被迫再次起用阎锡山,抗日战争时老阎一度与日本眉来眼去,还好守住了底线没当汉奸,这样让他在抗战后地位继续固若金汤。

到解放战争时太原被攻破前,阎锡山做飞机逃跑投靠老蒋,做上了有名无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败退到台湾后辞去职务隐居,于1960年去世,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林屋公子


1883年10月8日,阎锡山出生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一个经商小地主家庭。那年月,做买卖的不是文化人,也不指望着寒窗功名,他们的学问都在市井里,因此早年的阎锡山只接受了几年简单的启蒙教育,14岁一到,他就一头扎进了自家钱铺,跟老爹阎书堂学抠算盘珠子去了。

17岁那年,耍钱的阎家父子栽了,一次投机买卖干下来,不仅血本无归,更欠下了两千吊的外债。

面对讨债鬼,父子两人只能远走他乡。

严格意义上讲,阎锡山的崛起之路是从逃债开始的。

在太原躲债的日子里,残酷的社会给正成年的阎锡山上了人生很重要的一课,其他年轻人从军前顶多是热血青年,阎锡山不同,他是个标准的社会人。

1902年,在太原当小伙计的阎锡山为自己选了一条人生之路——从军。

没想到,这一脚踏下去,未来之路竟如此的顺当。1902年,阎锡山先是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1904年又被直接保送去了日本。在日本,阎锡山先入东京振武学堂,毕业后又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乱世之下,有些人的命运就是如此,前一步你在哪里不重要,只要眼下一步刚好踩到点上就足够了!当然,这有个前提,你得有足够的后劲。

阎锡山正是这种好运和后劲兼备的人。

因为眼下这一步踩到了点上,两年前还是逃债落魄小青年的阎锡山转脸就成了时代的弄潮儿,1905年,他不仅加入了同盟会,而且加入了同盟会的军事核心组织“铁血丈夫团”。

然而对阎锡山而言,加入同盟会无关信仰,用现在的话说,他更像在混圈子,多混一个圈子,多个资历,多条路,多个可能。

1909年3月,26岁的阎锡山从日本毕业回国。

刚一踏上天朝的土地,阎锡山拿出的不是热血青年的理想,而是社会老油条的套路。回山西前,他特意把山西新军的情况摸了个门清,为的什么呢?走后门。

当得知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协统姚鸿法的老爹,正是陆军部左丞姚锡光的时候,阎锡山不假思索地就来了个绕道撒谎、拍马屁。

到北京见到姚锡光,阎锡山谎称自己是留日归国学生代表,之后就是使尽浑身解数地阿谀奉承。

姚大爷经这突然而至的马屁一拍,很是受用,于是就给儿子写了封信,一来告诉儿子阎锡山是个好小伙,二来告诉儿子阎锡山要多给关照。

瞧见没,这就是社会人会盘算的优势,人还到呢,开后门的条子已经先到领导手里了。

靠着这很社会的先人一步,阎锡山一回太原便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的教官,三个月后直升监督。

其后,整个太原几乎就成了阎锡山精打细算的社交场,他是频频晋见太原五大衙门的各级领导,领导待见不待见不说,先混个脸熟再算计其他才好。

那他之后又是怎么算计的呢?

阎锡山有一套巧妙的人际迂回术。

为了获得咨局议长梁善济的青睐,他去跟梁的门生结金兰之交。

为了获得山西巡抚丁宝铨的重视,他去跟丁的亲信使劲套近乎。

不仅如此,他还牢牢抓住了自我镀金的机会。这年10月,清政府陆军部举行留日归国学生会试,阎锡山考得陆军兵科举人,加之前面有用尽心思的人际铺垫,举人的文凭一到手,阎锡山随即就被任命为陆军第86标教练官,相当于副标统。

这就叫试要考,人要搞。

当时,清廷在山西驻军为1个混成协,下辖两个步兵标,即第85标和第86标。

1910年,由于山西巡抚丁宝铨和标统夏学津被参倒而离晋,阎锡山随即又上层楼,成了标统。

占据这一对自己日后很关键的位置后,阎锡山开始展现他在鸡蛋上跳舞的高超艺术。一方面,他和太原官场各种人物维系着良好关系,另一方面,他又以同盟会会员以及铁血丈夫团成员身份,暗地成立了一个控制新军领导权的核心组织。

总之,面子、里子都在自己手心里握着。

武昌起义爆发后,在太原的同盟会会员密谋响应,但因新军有枪无弹,一时未能发难。

但很快,机会出现了。

10月28日,第85标奉命南下平叛,如此一来,清廷不得到发放实弹。

29日晨,拿到实弹的起义军攻入城内,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攻占巡抚衙门,起义大获全胜。

在这关键一仗中,阎锡山的表现如何呢?

把墙骑的很阎锡山。

当晚,阎锡山率领亲信躲在树丛中观望,他的算盘是这么打的,如果起义成功,那就跟进抢功;如果起义失败,那就把罪责推给出头鸟。

可以这么说,关键时刻站队,阎锡山绝对是只求赢不求对的江湖老手,站左站右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赢的中间。对此,1937年阎锡山在自己的日记中曾高度浓缩过他的这种为人处世之道——

“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站在左边反对右,站在右边反对左,不是消敌是树敌 。”

乱世下,阎锡山之所以能执掌山西38年,始终屹立不倒,这种很狡猾的“中”的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素。

太原起义成功后,阎锡山以退为进,先提议原第43协协统姚鸿志为大都督,在姚鸿志坚辞不允的情况下,阎锡山没有再客气。

选举前,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呼声较高。但在现场,阎锡山却授意手下来了个逼大家就范。

怎么个逼法呢?

选举一开始,阎锡山手下就持枪跳到主席台上,将梁善济挤到一边后,即高声号召:“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

喊话的同时,手里的枪则在暗示,谁不举手,接下来有你好看。

就这样,28岁的阎锡山成了山西大都督,土皇帝的历史就此开始。

然而历史上,一朝的土皇帝太多了,能坐上38年的土皇帝却绝无仅有。

阎锡山任山西大都督之后,立即组织起山西执政府,委派各部负责人,发布安民告示。他将部队整编成四个标,设东、南、北三路总司令,另建一个前敌委员会。

在排兵布阵的同时,阎锡山仍然没忘左右逢源,一方面他派人前往北京和清廷谈,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到武昌联络义军,争取拿到军事援助。

但因为山西的位置太敏感,太重要,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终阎锡山决定和第6镇统制吴禄贞玩把大的,两人组成“燕晋革命联军”,并想以此攻进北京,推翻满清朝廷。

中原逐鹿,格局未定时,土皇帝还是很有野心的。

不幸地是,乱世枭雄袁世凯无法容忍有人坏自己的大棋局,结果吴禄贞就让人给干掉了。

干掉了吴禄贞,袁世凯紧接着就要收拾阎锡山。

危局之下,阎锡山随即又拿出了他善钻营的本事。他先是找到袁世凯昔日拜过把子的兄弟,接着又让这兄弟领他入京拜见袁世凯,表忠心。

这么干的同时,他还派人到上海向孙中山求援,让孙中山证明他属于革命党阵营。

经这两方面的努力,袁世凯这才放手让他回到了山西都督的大位上。

阎锡山这人似乎有这么一个特质,一旦他发现对方是自己赢不了的强敌,他几乎就不会再想挑战的事,这一点在他对袁世凯上能看出来,对蒋介石上也能看出来。

对袁世凯,阎锡山是真效忠。

为了向袁世凯表忠心,他甚至将老爹阎书堂送到北京常住,做袁世凯的人质。

1913年,国民党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几乎把原同盟会会员任都督的全撸了,独留了山西的阎锡山和云南的唐继尧未动。

即便是后来袁世凯称帝,阎锡山也是不遗余力地拥戴。

只是当袁世凯称帝不成,暴毙而亡后,他很快又耍出了不认账的手段,他竟然能说,他的所作所为乃是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为的是保存北方革命力量。

对阎锡山而言,袁世凯之死就像去掉了脑袋上的紧箍咒。袁世凯在的时候,他在山西还不敢一手遮天,袁世凯一死,他立刻就展开了大清洗,可以这么说,山西成为铁桶一个,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了。

这意味着阎锡山把土皇帝的位子坐稳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坐好,坐久的问题了。

篇幅所限,咱们长话短说。打个通俗的比喻,阎锡山是赔本的买卖只做一次,一次赔本后他会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保本战略。

1917年9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战争爆发,阎锡山站队段祺瑞,派商震旅赴湖南参战,结果落了个全军覆没。

一次覆没,阎锡山就彻底醒了,于是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号。

在当时,提保境安民不稀奇,值得称道的是阎锡山在这口号下标榜的“三不两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下,阎锡山治下的山西才有了“六政三事”——六政者,水利、种树、蚕桑、禁烟、天足、剪发;三事者,种棉、造林、畜牧。

必须承认,阎锡山的保境安民让山西在乱世中成了一方安居乐业之所,这是他38年不倒的根本。

1930年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也许最能说明阎锡山为何会成为山西的土皇帝——“作为山西省的‘模范督军’,阎实际上耸立在一个独立王国之中——处于各军阀的包围之中。尽管目前晋西南地区还存在粮食短缺,但阎为1100万人带来了繁荣,在中国,他们最富裕,因而使他显得出类拔萃。阎的嗜好不是女人、酒、鸦片,甚至不是金钱,而是优质的道路、纺织、防御部队、维持秩序的警察,发展良好的牛、马、耕具、家禽、肥料——所有能为他的乡亲直接带来好处的事物。”

现如今,有几个封疆大吏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又有几个在当土皇帝的同时,不是那撞钟的和尚?


黑句本


在民国的风云人物中,年仅28岁就成为山西省大都督的阎锡山,绝对算得上的年少有为。但是,阎锡山出道即巅峰,整个民国期间,阎锡山始终也未能再进一步,地盘儿也一直仅限于山西、绥远两省。不过即便如此,阎锡山也一直是国内举足轻重的一支军阀力量,更凭借高超的手段,成为民国期间唯一一个贯穿整个民国的军阀。


阎锡山是怎么当上山西土皇帝的呢?

明清时期,山西由于临近蒙古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山多地少、人烟稠密的环境,一批又一批山西人,主动或被动的离开家乡,开始以经商为生。而随着山西人的脚步,汇通天下的晋商也开始名满天下。1883年10月8日,清光绪九年农历九月初八,阎锡山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普通的晋商家庭。

不过,阎锡山的家庭其实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商人家庭,而是亦农亦商。由于家境殷实,自幼聪慧的阎锡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传承数百年的晋商,有一个优良的传统:晋商的子女一般不会死读书,而是在完成学习之后,就会进入商铺工作,接触社会。


在这个社会上,大概聪明人都是喜欢走捷径的,自幼聪慧、又历练的人情练达的阎锡山也不例外。在自家商铺学习几年后,阎锡山开始迷恋于来钱快,又极易暴富的投机生意。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阎锡山在一次投机中遭遇惨败,不但输光老本,甚至负债累累,父子二人也被迫逃往省城躲债。

虽然一把输光了家底,但年轻的阎锡山并不甘心失败,颇有心计的他在太原当店员的时候,将自己的目标放在了军事上,他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在校读书期间,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阎锡山成为清末时期庞大日本留学生中的一员。而日本留学的经历,也真正奠定了阎锡山日后飞黄腾达的基础。


公元1909年,26岁的阎锡山在日本学成归国,而在日本期间,阎锡山已经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学成归国后,没有任何根基,也没有家族可资利用的阎锡山再次展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才华”:阎锡山先后讨好结交了山西新军第43混成协协统姚鸿法、咨议局议长梁善济、山西巡抚等多位对他前途有密切关系的上级上司,并受到了这些人的一致的好评和赏识。也因此,阎锡山在短短三年间职位直线上升,先后被任命为山西陆军小学教官、监督、山西新军第43协第86标教练官、标统等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成功光复武汉三镇,辛亥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山西邻近的陕西省也爆发起义,并成功光复省城西安。这给了山西革命党人极大的鼓舞。当时的山西新军中,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人员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

驻太原的山西新军两个标、六个管带中,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人有四个。在山西巡抚决定将85标移驻蒲州时,感到军情紧迫的同盟会员及革命党人当机立断,提前发动武装起义。85标和阎锡山的86标起义后,杀死山西巡抚,攻占巡抚衙,获得胜利。


起义胜利后,虽然大家提着脑袋干革命是为革命和理想,但是,论功行赏也必不可少。山西成立了军政府,那么,起义胜利的最大果实:山西军政府的一把手——山西都督,由谁来担任呢?阎锡山率先提出了由姚鸿法担任大都督的建议。

但是,由于姚鸿法的父亲仍在清廷陆军部担任侍郎一职,他不愿意初任。最有资格和威信担任都督的姚鸿法坚辞不就,那么,空出来的山西都督之位,则将在三方势力:即起义领导人、咨议局和军界、学界、警界代表中诞生。


就当大家议论纷纷、投鼠忌器又莫衷一是时,张树帜突然掏出手枪跳上主席台,指着大家大声喊道:“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在众人的惊愕中,阎锡山被一致通过,成为了山西大都督,而此时的阎锡山,年仅28岁。

而在关键时刻为阎锡山当上山西都督立下汗马功劳的张树帜,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被阎锡山委任为晋北镇守使,成为一方封疆大吏。

成为山西一把手后,阎锡山迅速展现了自己卓越的才能,他快速组织了山西执政政府,发布安民告示。稳定民心的同时,阎锡山也没有忘记军阀的根本——军队,他并将部队重新整编,设置东、南、北三路总司令,很快稳定了山西,从此,阎锡山也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


鸢飞九天2018


阎锡山是山西人,一生都在经营山西,从1911年辛亥革命山西独立被推举为都督开始,知道1949年山西解放,阎锡山始终把持着军政大权(期间有短暂遥控指挥时期),做了三十多年山西的土皇帝。

成长经历

阎锡山出身于商人家庭,1903年被清政府报送入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在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成为革命党人。

回国后,阎锡山在山西新军任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等人在山西发动起义,成立山西军政府,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拉开了他主政山西的序幕。

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

阎锡山能在山西屹立不倒,是因为其能长期游走于各方政治势力之间。


袁世凯得势后,阎锡山立刻脱离国民党,大力用户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死后,阎锡山又说支持袁世凯是为了获取他的信任,为革命党保持有生力量。

段祺瑞担任国务总理后,阎锡山又站在段祺瑞一方,从这时起,阎锡山的“墙头草”性格就已经暴露无遗。

奉行政策皆为生存

阎锡山奉行“保境安民”政策,对外则“反蒋联蒋、反共联共”还曾一度谋求日本人的支持。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哪个鸡蛋也不能踩破”这种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这么说吧,论战斗力,阎锡山的晋绥军一般,论军事能力,阎锡山和名将相比也少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的实力在各路军阀中从来都不是出类拔萃的。

但是正是凭借投机,狡诈的作风,阎锡山才能屹立不倒并撑到了最后。


一点点历史


阎锡山这个小商人小地主家庭出身的青年,能在29岁成为山西督军,进而统治山西长达38年,不得不说,阎锡山很有才干!

阎锡山小时候,也不是什么学霸,9岁才上了私塾,学了一些三字经百家姓以及一少部分四书五经,比起同龄的汪精卫,陈独秀等人,那是彻彻底底是学渣,他们可都是中了秀才的!

阎锡山读完小学就辍学了,那时候才15岁,山西偏远小山村的青年能做什么,也就是给人小店铺里面当伙计罢了。阎锡山在自己家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方面的投机。这样的工作,和蒋介石在大上海做的事情很相似,所以这两个把兄弟直接还是很有共同语言的。

但是,阎锡山的五台县和蒋介石的大上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好不好。

阎锡山和父亲,加了杠杆,借贷经商,在商业投机中输得精光,债主营门,父子俩只能逃亡太原躲债。当初蒋介石要不是认了黄金荣当老头子,早就被黑社会打死了。

逃到太原的阎锡山,居然因祸得福,考入了山西武备学堂,正赶上了庚子国变后的陆军改革,成为了失去山西新军的一份子。那一年是1902年,阎锡山19岁。同时期的比阎锡山大一岁的蔡锷,已经是云南讲武堂的老师了!

可是阎锡山用山西人的精明后来居上,成为了山西的土皇帝,这就是阎锡山的过人之处。

阎锡山1907年12月-1908年12月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国留日士官生第六期步科学习,同学有孙传芳、程潜、李烈钧等人。

阎锡山在陆军士官学校的经历,让他在军阀混战中有了一席之地,原因在于

1,阎锡山在陆士的同学,后来大都成为北洋系的重要角色,阎锡山与这些人都有袍泽之谊,打起架来也会留手。

2,阎锡山在陆士读书期间加入了同盟会,1909年回国,后来作为晋军军官响应武昌起义,这是阎锡山发迹的开始。

3,阎锡山在陆士学到的军事才能,日本留学的经历,让他在山西新军中升职很快。辛亥革命前夕,阎锡山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这个职位相当于团长,是同盟会在山西新军中军职最高的。

4,阎锡山早期陆士期间,认识了赵戴文,赵戴文留学前就是山西大学的教师,在山西各地桃李满天下。日本留学期间,年长14岁的赵戴文和阎锡山结为莫逆之交,两人又都是五台乡党。

于是,武昌起义后,山西发动了新军起义,巡抚陆仲琪被击毙,军职最高的阎锡山自然而然就成了山西督军,这一点和黎元洪很相似。那一年,阎锡山才29岁。

但是,山西的新军起义是清廷和袁世凯的眼中钉肉中刺,随即清廷派吴禄贞率部镇压,吴禄贞是老牌的革命党,当年还参加过自立军起义(谭嗣同老朋友唐才常组织,蔡锷参与,因康有为贪污军饷而失败)。吴禄贞一离开驻地,就和阎锡山成了燕晋联军了。

袁世凯又派曹琨来打阎锡山,年轻的阎锡山北上占领包头,南下占领运城,给袁世凯造成巨大压力。

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后,阎锡山在袁世凯和孙中山中间,两面三刀,谁势力大就跟谁。保住山西全境安宁的同时,阎锡山在山西的统治越来越稳固。

阎锡山一开始是北洋政府镇压国民党革命派的急先锋,吃了几次亏后,开始提出了“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阎锡山的保境安民政策,一方面有利于加强阎锡山的统治,另一方面也让山西成了少受战乱的世外桃源和模范省。

1927年,北洋军阀日薄西山,阎锡山在山西升起青天白日旗,又成了国民革命军的北方总司令,主动像张作霖发动攻击,虽然战果不多,但牵制了奉军主力南下。

蒋介石主持的二次北伐中,冯玉祥受压制,阎锡山受重用,自此,阎锡山成为国民党在山西的代言人。

一直到抗日战争,中央军才进入山西,阎锡山才不再是山西说一不二的土皇帝。

从某种程度上说,阎锡山在陆军士官学校的经历,和早期经商投机的经历,对阎锡山一生影响最为深刻。陆士的学习让他成为手握军权的军阀,经商投机的经历让他成为狡兔三窟长袖善舞的政客。这一点,超过了其他各省的军阀头子们。


历史知事


1883年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山一个亦农亦商的小康家庭,阎锡山是独立,小时候接受传统的旧学教育,后来退学跟着父亲来到太原,1901年考中了山西武备学堂,学习军事,读了三年,成绩较优秀,1904年选为赴日本公费留学生,入读日本东京振武学校,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909年阎锡山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回到山西在新军任职。

年轻时的阎锡山。

阎锡山在清政府举办的武举会试上夺得名次,赏为步兵武举人,第二年阎锡山晋升到新军第86标标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阎锡山率领队伍在太原起义,并被推举为山西都督,于是阎锡山立即组织成立山西军政府,开始了他执掌山西近40年大权的历史。

登上1930年5月19日《时代》封面人物的阎锡山。

在袁世凯时期,阎锡山韬光养晦,不公开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使得阎锡山在袁世凯执政时期唯一没有被换掉都督的地区,1917年袁世凯败亡后,阎锡山以督军身份自兼任省长,于是集山西军政大权一身,成为名副其实的“山西王”,阎锡山治理下的山西发展农业畜牧业,兴修水利,鼓励发展实业,同时积极扩充军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山西省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图为1949年阎锡山与蒋介石在奉化溪口合影。

1927年,拥有10多万晋军的阎锡山参加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一路高歌猛进,占领西北军势力范围归娞,接收绥远地区,改山西督军为晋绥军总司令,自己部队称晋绥军。同年阎锡山接受蒋介石委任参与北伐讨奉失败,1928年蒋介石继续北伐,这次大获成功,阎锡山一路攻占石家庄、北平,势力范围由晋绥扩大到平、津、冀、察等地。

图为晚年的阎锡山身着长衫,坐在挂着老式蚊帐的床上。

势力膨胀的阎锡山有了和蒋介石分庭抗礼的实力,1930年阎锡山参与了联合反蒋的中原大战,1931年战败被迫下野回到五台山老家;而918事实爆发后,阎锡山立马被启用,任太原、绥靖公署,掌管两省的军政务,在抗战时期阎锡山发出“守土抗战”的口号抗战;抗战胜利后阎锡山坚持 反 共 立场,但在各个战役都留下失败的记录,损兵折将的阎锡山于1949年3月29日秘密离开太原,1949年跟着败退到台湾的阎锡山卸任职位,归隐山林,1960年因病逝世,终年77岁。


图文绘历史




阎锡山在民国是个有趣的军阀,曾经被人亦损亦誉地称为“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从1911年成为山西都督,直到1949年解放,阎锡山稳稳当当地掌控了山西38年。蒋介石年逾38方得登高位,李宗仁年34始称桂系人杰,冯玉祥年过39方入西北,张学良以27岁掌控东北,只因他爹是张作霖。但是,阎锡山28岁割地称阀,实实在在是个人物,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却能在回国后短短两年时间成为山西“煤老板”,确实让人佩服。



1883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的阎锡山,1900年仍在躲债的阎锡山,我们且看他如何在1911年坐上山西土皇帝的宝座。

1900年阎锡山跟着父亲躲债逃到了太原,在大城市里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出路,在1902年考入了太原武备学堂,1904年得公费留学日本,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后,阎锡山即参加了同盟会。

但是对于像阎锡山这种学习军事的同盟会成员,孙中山有别的要求,孙不允许他们参加公开的活动,让他们的同盟会成员身份不被清政府获知,从而使他们回国后可以顺利投入清政府的军队体系里掌控军权。所以孙中山在同盟会内部又组建了纯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只有28人,包括阎锡山在内有4个是山西人。

1909年阎锡山学成回国后先是被任命为山西陆军学校教官,随后又升为监督。从教练官到标统,阎锡山只用了1年时间,因为他刻意交好山西巡抚丁宝铨、新军协统姚鸿法以及咨议局局长梁善济,所以他的路走的很顺。阎锡山任标统后即开始扩招新军,到了第二年新军人数便远远超过了旧军。姚鸿法在升任山西督练公所总办后,甚至出面帮助阎锡山打点关系,只要阎拿出5000两便可以“买到”协统的官职,但是阎为了能够直接掌控新军所以没同意。从这件事里也可以看出,阎锡山在经营关系方面确实很有手段。

后来,阎锡山为了加强对新军的掌控以及更好地组织革命力量,成立了“山西军人俱乐部”,借此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



阎锡山在日本时便已经与孙中山制定了“南响北应”的战略,山西负责的是在南方革命军到达河南的时候,晋军到石家庄接应革命军。但是,为什么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事发后的10月29日山西便发动了太原起义呢?

当时山西巡抚陆钟琦知道阎锡山会响应武昌起义,所以特意让他的儿子陆亮臣去试探阎锡山。陆亮臣见到阎锡山后即开门见山地说,伯川兄,你准备怎么应对武昌事件?如果你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让我爸离开山西,配合你。

阎锡山当时没有意识到陆亮臣的真实目的,所以想了想说,武昌那边的事我现在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你现在问我怎么应对是不是早了点?

陆亮臣听了阎锡山的话马上表示,那我们再好好观察几天,要是需要我爸离开的话你和我说。

当时陆亮臣准备走的时候,又撂了句,我们过两天是不是可以和姚鸿法谈谈?

阎锡山想了想,对于武昌事件,看看姚鸿法是什么态度还是有必要的,虽然姚不是革命党人,但是与他私交甚好,所以便答应了。但是很快阎锡山便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山西当时有5000支德造新枪,清政府要将3000支借调给河南,并且已经开始运输了。同时,还要将85标和86标新军分别调往临汾和代州,然后由巡防部队接替太原的军事防务。这两件事让阎锡山终于意识到了陆亮臣来找自己的真正目的,陆氏父子正是想麻痹和拖延阎锡山以顺利将部队和武器运出太原,如此便可以架空阎锡山等人,然后观望局势。

但是,新军和武器是阎锡山响应革命的根本所在,所以他紧急召开了秘密会议,经商议决定在军队与武器被调走前抢先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29日,新军冲入巡抚衙门,因为当时革命军情绪过于紧张,所以在陆钟琦的随从开了枪后,革命军也随即开枪,陆钟琦与陆亮臣死于乱枪下。



造反成功了,自然要推选领头人。

于是召开了“选举大会”,但是当时阎锡山年轻,资历实在太浅了,所以很多人选了咨议局局长梁善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后领头人肯定是梁善济。这咨议局是清政府为进行所谓的预备立宪设立的,属于立宪派,难道要让立宪派上位?好在阎锡山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眼见倒向梁善济的人越来越多,阎锡山的得力助手张树帜推开梁善济,然后掏出手枪,盯着会议上的所有人,终于不再掩饰地说,我推选阎锡山当都督,同意的举手!看着张树帜手里的枪,又想到山西军权全在这场从日本回来的人手里,会上所有人惊恐之下,只好捏着鼻子将票投给了阎锡山。

阎锡山说了番客套话,然后开开心心地当上了山西军政府的都督,这年是1911年,这年阎锡山只有28岁,却已经成为执掌山西的土皇帝。



从1911年到1949年,在这38年的时间里,阎锡山又是如何稳坐山西土皇帝的宝座的呢?

骑墙是门艺术。

在民国或者说在任何时代,骑墙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冯玉祥骑墙,最后墙塌了,人也栽了,和女儿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黑海上。石友三也学冯玉祥骑墙,最后墙也塌了,人也栽了,被昔日好友高树勋给活埋了。这说明冯派骑墙的套路是错误的,那么阎派骑墙比冯派骑墙如何呢?

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阎锡山知道袁手里掌控着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队,所以立刻向袁表示了拥护。

阎锡山对袁世凯的拥护虽说不是死忠,但是也算是出于真心了。为了向袁世凯表忠心,阎锡山退出了国民党,在袁世凯即将称帝时又向筹安会捐了2万的所谓活动经费。即使在袁世凯这道墙即将倒塌的时候,阎锡山仍然在援护袁世凯,甚至痛斥蔡锷、唐继尧等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这事换成冯派的话,估计早在背后架枪扫射袁世凯了。

在段祺瑞上台后,阎锡山倒向了段祺瑞,毕竟段祺瑞继承了袁世凯大部分的权力,实力很强大。所以即使在南方革命军发起了护法运动的时候,阎锡山仍然坚定地站在段祺瑞这边,甚至出兵相助,结果派出的军队全军覆没,阎锡山实力大受折损。所以,阎锡山只好龟缩在山西老巢,埋头发展自己的实力。

经过几年的埋头苦干,山西的实力上涨了,阎锡山又恢复了信心和雄心,所以出来抢肉吃了。但是,很快便遇到了蒋介石组织的北伐。阎锡山先是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然而在蒋介石试图借助编遣会议剥夺他的军权的时候,他又竖起了反蒋旗帜,最后打了场中原大战。在中原战败后,阎锡山跑到了大连,不过很快他给蒋介石抛了个媚眼,顺利回归,此后几乎没有再公开反对过蒋介石。

冯玉祥傍谁则倒谁,骑谁家的墙,最后便推倒谁家的墙。但是,阎锡山则不同,在墙快要塌的时候,他不仅没在背后捅刀子,甚至还想着自己出把力稳住这堵墙,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到最后,冯玉祥也被自己的手下给倒了,阎锡山的手下却在等待他的回归。



经营也是门艺术。

在中原战败之后,为什么冯玉祥从此一蹶不振,但是阎锡山仍然当着自己的山西土皇帝?这是“经营”这两个字里所蕴含着的能量。

阎锡山在山西算是很得民心的,否则的话在中原战败之后山西就已经脱离他的手掌心了。他会玩军事,会玩政治,也会玩经济,所以才成为了民国为数不多的成功军阀。在经济方面,他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花费了无数的努力将山西这个“贫困户”发展成为了让人瞩目的“模范省”,这本事几人能有?在教育方面,阎锡山更是不遗余力,在那个到处都是文盲的年代里,又有几个军阀舍得将钱投在教育上?恐怕都是想着怎么从老百姓身上捞钱,然后招兵买马,买枪买炮!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对阎锡山给予了极大的赞誉,称“山西是中国义务教育的策源地”。正是因为阎锡山舍得花钱花功夫去经营山西,所以才让他在山西的威望无人可以取代。

反观冯玉祥,手里的实力曾经强过阎锡山,可就是因为不舍得花钱花功夫经营地盘,或者说他从来没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总想着通过不停的倒戈去吸收别人的势力,最终遭到了反噬。



1949年山西解放,阎锡山的土皇帝生涯到此宣告结束。

阎锡山到台湾后,知道自己肯定不见容于蒋介石,所以干脆辞职隐退,只领着蒋介石碍于情面送给他的两个虚衔。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民国“不倒翁”成为历史云烟。


吾与吾国


谈到阎老西儿,他的发迹史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军官生到一省的都督,他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几乎与拿破仑相似,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宣统元年,阎锡山刚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担任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此时全国正在大练新军,像阎锡山这样的有留日背景的青年军官自然很受重视。很快他就被赏予陆军科举人、少尉军衔。不久又被提拔为标统(团长),可谓平步青云。

而早在1905年就加入同盟会并且深受孙中山器重的阎锡山,已经在暗自筹备山西驻军的同盟会化工作。很快,一批同盟会员进入了山西境内的新军。

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部被派去平叛。阎锡山接到命令后拒绝奉命,率部起义,打响了山西起义的第一枪并攻克了太原。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并且击退了清军的几次进攻。

但是随着袁世凯重新归位,阎锡山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这个军事强人的对手,在南北对峙的时候,他暗自找到袁世凯,提出和他媾和。而袁世凯也乐于见到山西中立甚至是倒向自己,自然也就很痛快的同意了他的条件。

就这样,从中华民国建立到覆亡,整个山西一直就被控制在老阎家手里。阎锡山,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西王。



青言论史


阎锡山由一个钱铺的小伙计上升到控制一个省的高位,由一个省的统治者最后攀援到国民党行政院长的位子。在近现代中国政坛风云迭变中,他总倒不了台。在各大军阀争斗的炮火硝烟中,他总能站住脚跟。在国民党高层的人事斗争中,他又能常常游刃有余。

阎锡山无疑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加入中华革命同盟会,成为军事骨干“铁血丈夫团”一员。辛亥革命前官至第43混成协(相当于旅)第86标标统(相当于团长)。太原起义成功后,阎锡山被选为都督。从此奠定了山西土皇帝的位置。

南北议和,阎锡山为了取得袁世凯信任,他把自己亲爹送至北京常住。孙中山访问太原,充分肯定阎锡山:“你原与我约革命军到河南后,山西出兵接应,你提早在太原起义,对革命之影响很大。”要求阎锡山想方设法保住山西这一北方革命省份。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把各省同盟会员任都督的大部撤换,只留山西阎锡山和云南唐继尧。可见其人圆滑程度。

1926年6月,阎锡山改旗易帜,加入北伐,不仅又一次稳稳保住了山西,保住了山西土皇帝的地位,晋绥军地盘还一度扩大至河北省和北平、天津特别市。1930年中原大战,阎锡山、冯玉祥反蒋取军失败,阎、冯通电下野。九一八事变发生,南京国民政府为求团结一致,重新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八年全面抗战,阎锡山是负责山西方面的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晋军顶不住日军进攻,地盘只剩下晋西几个县,局面十分困难。最艰苦的时候,阎锡山甚至抗战立场动摇,和日军谈判议和,几乎要学汪精卫公然判国。多亏蒋介石苦劝、拉拢,太平洋战争爆发,国际形势突变,阎锡山总算回到抗战阵营。
1949年3月,阎锡山离开己被解放军团团包围的太原,结束了长达38年的山西土皇帝生涯。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去找一些书来看,比如山西省政协文史委编辑出版的《阎锡山统治山西史实》,台湾商务出版社《阎锡山先生年谱长编》。


冯杰


阎锡山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一九O五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

一九O九年,阎锡山提升为清军86标教练官,为培养起义军事力量,一九一一年武昌起义暴发,各地纷纷响应,山西革命党人加快步伐,积极策划太原起义,同年十月起义成功,太原光复。

谁出任山西都督,主持山西工作,起义领导人阎锡山,温寿泉,乔煦,李成林,张树帜,姚以价,张瑜,杨沛霖。学界,警界,咨议员,会议由咨议长梁善济主持,有的主张投票,有的说旧官厅不能倒,有的推举在旧政权有影响的人,会场血腥味浓重,起义人怕权落在别人手上,起父白干一场。主持会议者当仁不让,起义领导人张树帜怕一把手落在梁善济手中,一个箭步跳上主席台,将梁挤到身后,大声疾呼,我们要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要举手表决,张在台上髙举手,要参加会议人员也举手,有的人迟疑张望之中,周玳掏出手枪拍案而起,大声说,赞成的举手。于是与会者在枪头下一个个举起手来,张树帜宣布,一致通过。

三十八年的山西王从他二十八岁开始了。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