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是个怎样的人?

笑看人生172872934


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一本书的篇幅,要在一个短短的问答里面说清楚不容易。笔者斗胆用2000多字试一试,让不够了解阎锡山的人对他留下更深刻印象。

先来看阎锡山在当时的资历和地位——排第一,后面几位依次是冯倒戈、何应钦、唐生智、李宗仁。

估计有不少朋友会问了:这是什么排名,靠谱不?

民国时期对军人颁发军人证,相当于军人的身份证,上面的编号不仅仅是一种象征,更是一种资历和地位的体现。根据这个编号,前五位依次就是阎、冯、何、唐、李(蒋不便排在里边儿就没参加排名:排前面资历不够,排后面又不好看)冯是蒋的结拜大哥,何是总参谋长,李宗仁是桂系首领,但这几位的军人证编号统统在阎锡山后边儿。

朋友估计还会追问:阎锡山何德何能,怎么能排在第一位?

原因其实很简单。

阎锡山是辛亥革命第一批都督之一,和他同辈的是蔡锷、陈其美、黎元洪等人。当时的李宗仁在干嘛呢?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连排级军官。冯倒戈好点儿,也只是一个营长。连老蒋也不过还在上海混世面。论资历,论威望,哪个也及不上28岁就当上山西都督的阎锡山。

1883年,阎锡山出生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一个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在自家的钱铺里学习经商。这段经历对老阎来说非常珍贵,以后他执政打仗,都被人诟病过于精打细算,可能与这段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老蒋炒股失败,经济上失败但后来政治上非常成功。阎锡山也一样,他的发迹也是源于一次失败。1900年,一次失败的经济投机打断了阎锡山的经商之路。为了躲债,他不得不前往太原。百无聊赖之下,才19岁的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一年后居然被保送到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这一段学习经历,可能是阎锡山一生的转折点。在这里,他受到革命思想感染,于1905年加入同盟会,还曾面见过孙先生,得到赞许和勉励。同时,他也参与了同盟会的“南响北应”计划,即同盟会在南方起义,老阎在山西起兵响应。

1901年,阎锡山学成回国,在山西陆军小学堂任教。当老师当然不是阎锡山的理想,他的理想是带兵,只有带兵,才能在关键时刻响应革命。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高学历”,凭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不到一年时间,阎锡山已经完成了从军校教官到新军军官的逆袭,成功当上了山西新军第43协(相当于旅)第86标(相当于团)标统(团长),终于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他收揽了大批进步青年和革命党人,麾下部队成为山西革命的大本营。

辛亥革命爆发后,山西新军第85、86标响应革命,在阎锡山和姚以价的指挥下,杀入巡抚衙门,击毙山西巡抚陆钟琦和协统谭振德,组成山西军政府,一致推选只有28岁的新军标统阎锡山为山西都督。至此,阎锡山登上了人生德顶峰,山西进入了长达30多年的阎锡山时代。

不过,老袁不久遇到厉害的对手——袁大头。老袁主政后,当然信不过这个同盟会员出身的山西都督,何况山西离北京又近,老袁自然选择派兵消灭阎锡山。袁记北洋军实力强大,阎锡山无法招架,只能放弃省会太原,和袁大头展开游击战。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阎锡山一边抵抗老袁,一边通电拥护袁为大总统。此时,南北议和形势已成,袁见阎锡山服软,于是见好就收,放过了阎锡山,重新任命其为山西都督。终于,阎锡山渡过了主政山西以后的第一次巨大危机。

从这次事件可以看出,阎锡山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善于使用妥协的手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一点在他之后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一再使用。

袁大头坐稳江山以后,阎锡山对老袁巴结越来越厉害。他不仅自己主动脱离国民党,而且解散了山西几乎所有的国民党分设机关,,并肆意打击迫害国民党。这一点,令老袁非常满意。1915年,袁大头想称帝的想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又是阎锡山连续发电劝进,甚至主动提出中国的现状不宜沿用共和制度,鼓吹君主立宪救国论。他不仅是口头上说,而且还有实际行动,主动给袁称帝的筹备机关筹安会汇款大洋2万,以表忠心。袁称帝后,阎锡山又发电祝贺。老袁甚是满意,封阎锡山为一等侯,继续坐镇山西。

搞笑的是,全国一片反对之声,老袁仓皇下台,帝制被废除。阎锡山居然辩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孙先生的意思,目的是保存山西的革命火种。老阎“变色龙”的外号,还真不是盖的。

老袁死后,阎锡山重新选了主子,这一次是总理段祺瑞。段祺瑞对老阎这种识大体的行为也很欣慰,仍把山西的军政大权继续交在阎锡山的手上。从此之后,山西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期。老阎暂时停止了对外发展,在直皖大战和直奉大战中,基本都保持中立,一心发展山西。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稳定,生产发展迅速的局面。周边连年战乱,导致大量灾民逃入山西避难,使得山西发展急需的人口问题得以解决。山西经济突飞猛进,赢得了“模范省”的美称。

经济上去了,阎锡山再次加入争夺天下的游戏中。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他都忙得不亦乐乎。日本鬼子打过来,他还是秉承一贯的思路,边抵抗边妥协,总算熬到了抗战胜利。到了解放战争末期,太原战役打响。这次,阎锡山再也没有办法左右逢源了,只能坐飞机逃离太原。至此,也结束了对山西30多年的统治。

总体来说,阎锡山治理山西的30多年里有好有坏。一方面,他开垦荒地,劝课农桑,发展工业,使山西的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尚能安居乐业,这一点是有功的。另一方面,他穷兵黩武,给山西人民造成巨大的灾害,这是有罪的。老阎就是这样一个毁誉参半的军阀。

李茂盛:《阎锡山大传》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脑洞大开的历史


对自己,阎锡山抠门,早饭基本就是一碗寻常稀饭,有时候请客时也不过醋溜豆芽和一盘花生米,然后再加上一坛山西老酒。

阎锡山不好色。民国军阀很多都是妻妾成群,但他只有一个妻子徐竹青,后来也是因为徐竹青多年不育,为了传宗接代才娶了一个妾室徐兰森,

对山西百姓,阎锡山是对得起的,短短十多年就将山西从一个内陆落后省份,发展成两个民国模范省之一。他建设实业,创办工厂,如西北实业公司和太原兵工厂等;发展银行金融业,推行“物产证券”,筹集资金高达7000万元;建设同蒲铁路。

在山西,他还提出“三事”(种棉、造林、牧畜)、“六政”(禁烟、天足、剪发、水利、种树、蚕桑),最重要的是严厉推行义务教育,据1933年《教育部督学视察山西省教育报告》,1932年的教育经费占当年各县行政总开支的比例:忻县122021元,占61%;定襄县64543元,占50%;大同县91789元, 占57%。

到1929年时,山西全省共有学校26489所,山西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70%,位于全国第一,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

但对外,他又水泼不进,修的铁路都跟外省的不一样宽,让外地军阀运兵进山西都很困难。

抗战时,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虽然屡战屡败,但他也屡败屡战,和中央军、八路军一起把日军挡在了山西,没让山西全线沦陷,对民族和国家是绝对有功的。

内战,那是亲兄弟打架,咱就不说了。有人说:“民国诸多大军阀中,阎锡山是得位最正,掌权最久,下场最好的。”这句话是对的。


渔樵侃史


在民国政坛上,阎锡山绝对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没有哪个军阀像他一样,在山西屹立38年不倒,而有的省,比如像四川,走马观花式的出现了数十位领导人。阎锡山是从辛亥革命就开始起家的,参加过讨袁护国战争,参加过护法运动,参加过北伐战争,参与过中原大战,参与过长城抗战,在全面抗战中,阎锡山也是坚持抵抗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而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能泛泛而论,或者坚持已有定论,而应该从人物的生平和他的经历以及言行中去发现他的人生轨迹。

清末新政时期(1904年),阎锡山考取官费留学生,留学日本,在日本期间,经人介绍,阎锡山加入同盟会,同时还是留日学生中最为铁杆的“铁血丈夫团”的一员,1909年,阎锡山学成回国后,任山西新军副标统,后来在光复山西的过程中,阎锡山居功至伟。

辛亥革命后,面对日益严峻的蒙古形势,阎锡山一度致电袁世凯,请求援助,以利于他能够出兵蒙古,防止蒙古成为俄国人的势力范围。为了巩固边防,阎锡山曾经提出《晋边屯田办法》,想要师法古人屯田的办法,在晋边、内蒙进行屯田,以巩固边防。

北伐战争期间,阎锡山和冯玉祥在北方起到了策应南方革命军的作用。

中原大战,阎锡山与蒋介石闹翻,一度把国民政府迁到太原,如果不是因为张学良入关协助老蒋,最终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1935年前后,日本人策划的华北自治运动达到高潮,日本人也曾经找过阎锡山,希望与蒋不睦的阎锡山能够参与华北自治运动。但是日本人低估了阎锡山的民族主义情怀,阎锡山没有中日本人的圈套。

抗战爆发后,阎锡山任二战区司令长官,组织了太原会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实事求是讲,阎锡山还是尽力的。不过在抗战陷入低潮的1940年前后,阎锡山也跟日本人接触过,这或许是他的一个污点吧。

解放战争时期,阎锡山丢了山西后,到了南京,后来又到了广州,一度成为行政院院长,后来随蒋介石到了台湾,在台湾终老。

阎锡山的一生有革命元勋、军阀、爱国者、反动派等多个标签,他的一生是复杂多面的一生。


青年史学家


阎锡山是一个军阀。早年,阎锡山是一个军校优等生,乱世从军,当然是一个好的出路,阎锡山很有军事天分,很快脱颖而出,步步高升。后来,阎锡山被袁世凯看重,主宰山西一方军政,也算是少年得志。阎锡山回忆,他曾经进京去觐见袁世凯袁大总统,说袁世凯个子不高,但坐姿很挺拔,即使是坐在沙发上,也是腰杆子挺直,从来不会背贴着靠背。有人问,袁世凯大总统长什么样子?阎锡山回答,我只敢看袁大总统的脚尖,不敢抬头看。可见,阎锡山还是很怕袁世凯的。阎锡山是一个政客。阎锡山坐镇山西多年,之后还短暂出任过几天国家元首,很有权利瘾。阎锡山和光头是一辈子的政敌,因为不服气,和冯玉祥联合起来,与光头打了一仗,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原大战”。后来,光头在中国大陆混不下去,跑到台湾岛去了,阎锡山也跟着去了。光头知道都是之前治军不严,才有今日的被羞辱,所以光头提拔了陈诚,又把军政界好好整顿了一番,昔日的军政界大佬,几乎全部靠边站。阎锡山自然也是一落千丈,仅仅获得了一个总统府咨政这种有名无实的虚衔。阎锡山知道如今虎落平阳,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搬到郊区建了一个窑洞,天天在里面写书。后来,阎锡山到处配合光头的“返功”宣传,到处到大学演讲,希望重新获得光头的重用。可惜,光头一心栽培建丰同志,怎么可能让元老出来抢儿子的风头呢?阎锡山还是一个爱国者,他没有投降日本人。不过,他虽然抗日有功,对中国社会发展还是主要起了负面作用。比如,为了阻止光头对山西的直接控制,阎锡山的山西继续使用铁路窄轨,这样不利于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


怀疑探索者


1949年底,在解放军隆隆的炮声中,时任国民党行政院长的阎锡山带着几名亲随,急急忙忙冲至机场,准备乘机逃往台湾。阎锡山知道,这次败走永远也别想回来了,身为落魄的军阀,到了台湾,也不知将会是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
刚到台湾的阎锡山还曾向蒋介石提出了新的“反攻大陆”及“培训革命干部”的计划,试图继续重温行政院长的美梦。1950年3月,下野一年有余的蒋介石复行“总统”职权,并一手策划了成立了“国民党改造案研究小组”,也就是对党政军各机构进行重组的核心人员。作为蒋介石与李宗仁代“总统”矛盾时期的行政院长阎锡山自然就被排出在核心圈外。识时务的阎锡山只好率全体行政院的阁员们集体辞职。不久,行政院长由陈诚接任。阎锡山——这位曾经的山西王、国民党军一级上将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老谋深算的阎锡山在1949年就让其家人带着大量的钱财,分别在日本、美国、台湾三地购置高级别墅,可谓狡兔三窟,以备不时之需。阎锡山在退出政治舞台后,曾以出国治病为由,试图移居美国或日本,但没有得到蒋介石的批准,只好在台湾住下。
阎锡山原来在台湾繁华地区有豪华公馆,但他为了避免见到那些上台的新贵,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便搬到市郊阳明山的菁山居住。虽然此处交通不便,缺少现代化设施,但环境幽静,空气清新。
阎锡山在菁山一住就是十年,这期间,他每天七点左右起床,早饭后便开始写作;午饭后,休息两小时,然后会客、看书;晚饭后,再野外小路散散步,回来后,便进行阅读,长此一往,几乎不变。十年间,阎锡山写了不少反共文章,有时也应邀进行讲演,内容无外就是继续反共。
1960年,阎锡山的身体已每况愈下。5月底的一天,阎锡山突然手脚麻木,口不能言,且头低垂不能抬起。因其居所居市区较远且道路不便,家人只好第二天将阎锡山送到医院。虽经医生抢救,但因耽误时间太长,到医院后不久,阎西山就死在台大医院,终年77岁。
阎西山死后,就埋在阳明山南面的一片坡地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了却他叶落归根的梦想。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阎锡山是个复杂人物。总体来讲,一生节俭清正,为民造福,同时又是反共抗日的坚定人物。

阎锡山平时严于律已,吃蔬菜,穿补丁内衣,喝白开水,反对铺张浪费。阎锡山在山西经营三十余年,办教育,兴农商工业,修路筑桥,又严征地方贪官污吏。

阎锡山正因作风正直,最终被蒋任命为行政院长,成为政府二号人物。

在大陆人的眼里,大多人不太了解史实,丑化阎锡山,称之为阎老西,甚至是阎王,但像阎锡山之人,国民党内怕是难有几个。试想,阎锡山要真是个大恶之人,岂能当上行政院长?



用户创维


有人曾说过:“要了解那时的中国,就得明白山西;要明白山西人,必须搞懂阎锡山。”

1883年,阎锡山生在山西五台县的河边村。阎锡山小时候很顽劣,而且顽劣中还带着股“大丈夫”气概。12岁时,他敢到狼窝中抓狼崽子,抓来之后还要吊在村里的老槐树上,弄得老狼乱跑乱叫,把整个村子折腾得不得安宁。

在私塾里,阎锡山好打抱不平。有一回,私塾里的小霸主让一个同学从胯下爬过去,见到这事,阎锡山找把刀就过去了,不是虚张声势,而是真刺,结果因对方家族来闹事,阎锡山被开除了。

阎锡山家是开钱庄的,他爹的算盘珠子打得很精明,但有回贪大,算盘珠子打坏了,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了两千高利贷。没有办法,阎老爹只好带着儿子出去躲债,这事对阎锡山影响挺大,让他意识到了一个大道理,任何时候算盘珠子都要打牢靠。

坏事有时候也是好事,因老爹生意失败,小商人人生之路对阎锡山而言就算被堵死了。就这样,阎锡山另寻出路,20岁时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随后东渡日本学习军事,其间加入了同盟会。

那阶段的阎锡山很铁血、很有理想,是条好汉。同盟会在东京搞的铁血丈夫团,28人个个是好汉,名号无不如雷贯耳,蔡锷、唐继尧、李烈钧什么的,当然还有阎锡山。

1909年阎锡山回国后,靠着善钻营、会算计,很快当上了标统。

未过多久,时势造英雄的大机会来了。

为响应武昌起义,阎锡山所在的新军于1911年10月29日在太原发动兵变。兵变时的阎锡山异常狡猾,很懂得骑墙观风向的重要。他躲在大校场的树林里先不露头,谁赢他就算哪头的。没想到兵变出奇地顺利,输赢确定下,阎锡山这才不慌不忙地从树林中冒出来,然后毫不客气地把起义胜利的桃子摘了去。

29岁当上山西都督后,阎锡山理应是孙中山这边的人,但事实上,阎锡山却是慢慢地靠向了袁世凯。对孙中山,阎锡山固然欣赏,但对袁世凯,他则是天然地害怕,要说阎锡山一辈子最怕的人,非袁世凯莫属。

这里有桩轶事是阎锡山亲口说的。1913年,阎锡山进京见袁世凯,吓得色变汗流,回来还心有余悸了很久。他说,有个算命的说他的八字极贵,还有帝王相,只有袁世凯能压住他。

因为这个,在袁世凯当政、称帝的那段时间,阎锡山一点不敢造次,跟袁世凯跟得很紧,就跟遇到了天敌是的。当然,紧跟之后他还是很会耍里外逢源的手段,袁世凯失败后,他竟能说他所作的一切都是孙中山授意的。

总之,要把场面圆回来。

不管跟谁,不跟谁,阎锡山有一条是坚持到底的,他可以走出山西,但别人休想走进来,这是他捍卫的底线,也是他在民国的特色。

虽说是搞独立小王国,但必须承认,阎锡山治理山西还是很有一套的,甚至可以说在乱世中显得很难得。

在山西,他提倡新式作风,男人不再留长辫子,女人不再裹脚;兴办了大量的新式学校,而且还有义务教育;推行村本政治;发行债券建设窄轨火车;实行身份证制度——好人证用正方形,次好人证用圆形,中人证用椭圆形,坏人证用三角形。

除了这些,阎锡山会打经济算盘的特长发挥得也很显著,不仅把山西搞的很好,自家也赚了不少钱。举个例子,阎锡山特别喜欢发行纸币,他认为:“钱赚钱,是不用管饭的孝子。300块钱一年的利息,比一个孝子下地干一年活赚的还要多,何乐不为。”

山西在阎锡山手中只所以被攥的如此之紧,还有一点很重要,阎锡山是个外松内狠的人。当年山西的官场就流行着这样的说法:“跟阎会长共事,一不要动他的权,二不要动他的钱,让你干甚就干甚,不让你干甚就不要干甚。”

否则,莫怪阎会长向你动刀子。

那时的山西,要尊阎锡山为领袖,并且还以青红帮的名义,在山西各地建了很多堂口;军中,每个师长军长身边都安插着两个以上的“服务生”,定期向阎锡山汇报。

地方土皇帝的色彩很浓。

说到乱世对外周旋,保实力,求发展,阎锡山就更厉害,更圆滑了。新旧军阀、新新军阀混战期间,阎锡山跟蒋介石、直系、奉系等人是分了合,合了分,总之,相互利用之后他总能保住自己的地盘。

抗战前后更是如此,那阵子是阎锡山各方周旋最忙碌的时候。家中老宅接待八方来客,家里准备了很多画像,哪一方来挂上哪一方的伟人肖像,谁也不得罪,但谁也别想占便宜。

这就是阎锡山著名的“三颗鸡蛋上跳舞,踩破了哪颗也不行。”

值得肯定的是,在多颗鸡蛋上跳舞的阎锡山在面对日本人的压力和拉拢时,没有失掉民族大节。作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他指挥的太原会战,还是值得铭记和尊重的。

抗战胜利后,大势所趋,阎锡山的那一套不再管用了。被赶出山西后,失去枪杆子的阎锡山总想利用蒋介石和李宗仁之间的矛盾,来找回他昔日的地位,但终究不如意。

1949年,他当上了行政院院长,干的却是运送达官贵人去台湾的苦差事。

到了台湾后,小天地更不是他的了,所以他只能干几个闲职,最后干脆彻底隐退,安心写书去了。

大潮退去时往往更能看出一个人的人生智慧,昔日他和老蒋虽说也是纷争不断,但阎锡山争斗的总是很有分寸,后路余地始终都在,因为这个,他的晚景并不像其他失势高官那样凄凉,甚至不明不白地死掉。

1960年5月23日,77岁的阎锡山病逝。

整体而言,他是个具有中国传统智慧的人,他留下的处世智慧很多,在此举一句收尾——

看清楚对面,才可向前行;了解了周围,始能站在中间。


黑句本


阎锡山,字百川,山西五台人。辛亥革命后担任山西督军,开始了对山西长达38年之久的统治。阎锡山在民国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白手起家却成为了中国实力最强的地方军阀之一。可惜的是,解放战争打响之后,阎锡山和人民作对,最终在解放前夕,飞向了孤岛台湾。



那么阎锡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放翁认为首先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其次他是一个喜欢中庸之道的人。放翁觉得这两点是阎锡山身上最鲜明的特点了,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不信,请听放翁一一道来。

先说阎锡山的精明,山西人大概都是比较会做生意的,阎锡山继承了山西人的优良品质,会做生意,会到精明的程度。纵观阎锡山的一生,他很少做赔本的生意。袁世凯上台,他立马支持,袁世凯要称帝,马上劝进,袁世凯不行,马上倒袁,北伐军北伐,他支持三民主义。这些种种可以看出来阎锡山虽然的确是一个比较精明的人。

虽然有时候他精明过头了,放翁也举几个例子。中原大战的时候联合冯玉祥,李宗仁搞老蒋,却不舍得在张学良身上下大本钱,最终张支持了蒋介石,阎锡山也被弄下台。

再说阎锡山的中庸之道,阎锡山在山西做了38年的土皇帝,直到解放军解放山西。能够在民国时期坐稳土皇帝,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但是阎锡山做到了。凭借着自己的中庸之道,他成了民国时期政坛的不倒翁 。

我们来看看阎锡山的中庸之道,民国初年的时候,中国军阀混战,打成一锅粥,阎锡山始终坚持“保境安民”,不跟别人掺和,使山西的老百姓人人都有饭吃,甚至还比较富裕。抗日战争的时候,阎锡山也抗战,但他也和日本人眉来眼去,要在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三个鸡蛋上跳舞,谁都不得罪。


不过晚年的阎锡山也因为这吃了苦头,他太过中庸,以至于别人都不帮助他。蒋介石搞倒他之后,他的门前也是门可罗雀,不知道这是不是他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

阎锡山这个人不管放在历史中,还是跳出历史来看他,都不好评价他。他在山西38年让山西成为民国时最稳定的地方,没有受战乱的侵扰,这一点他功德无量。抗战的时候,虽然他和日本人暧昧却没有投降,大节无愧。国共内战的时候,因为阵营不同,我不发表评论。这或许就是他的精明和他的中庸之道吧,让后世人都不好说他是功大还是过大。


各位看官对阎锡山持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码字不易,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我谢谢各位啦。


历史十二郎


一个很不错的男人,山西人最认可的省长,贡献颇多

1 具有学识 学贯中西,还是在日本留学回来的。

2 喜欢作诗 写过很多的诗,但是都是比较顺口的那种,应该不怎么印象深刻,可以说是爱好吧。

3 尤其精明 他的为人处世:“反对左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右边。反对右可以,自己不当站在左边。”

4 通军事 虽然打过败仗,但他的用兵之道还是值得借鉴的。有时候,一场战争,还是需要一个好的领导。

5 善于总结 总结的时候一二三四的点,简洁明了,适合当领导


小白我不爱




阎锡山是民国军阀的典型代表,更是最成功的军阀。

1911年10月,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阎锡山在山西响应革命号召,遂组织发动太原起义,攻占太原城后成立军政府,阎锡山被推为军政府都督,自此开始掌控山西。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太原,阎锡山兵败逃至广州,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方告终结。

阎锡山是仅有的拥有实权的辛亥革命功臣,又从辛亥革命功臣蜕变成民国军阀,且掌权最久最牢固,堪称民国“政坛不倒翁”的绝对传奇人物。



阎锡山“政治投机”的开始,效忠袁世凯,拥护段祺瑞。

阎锡山是从辛亥革命时期便成长起来的将领,与发起辛亥革命的武昌首义的蒋翊武、孙武在起义成功后很快落幕不同,阎锡山自太原起义成功后便始终掌控着山西的军权。

在袁世凯投入革命阵营并主导辛亥革命后,阎锡山积极向袁世凯靠拢,甚至为讨好袁世凯而退出国民党。在袁世凯试图恢复帝制称帝的时候,阎锡山亦是坚定的拥护者,在蔡锷、唐继尧发起护国运动后,阎老西则痛骂蔡锷、唐继尧“不忠不义不仁不智”。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后,阎锡山仍然极力援护袁世凯。原因很简单,阎锡山认为无论袁世凯是否称帝,袁世凯都拥有南方难以匹敌的兵权,因此袁世凯的政治地位很稳固,他自然要向袁世凯投诚。

袁世凯于1916年病亡后,段祺瑞成为北洋体系的魁首,北洋体系在当时无疑仍然是中国最强大的政治派系,因此阎锡山又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段祺瑞。1917年7月,孙中山发起了讨伐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政府的“护法运动”,阎锡山认为孙中山没有希望,于是派兵支持段祺瑞,谁料阎老西所派出的部队竟全军覆没,对阎老西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经过拥护袁世凯和段祺瑞这两件事可以知道,是阎锡山不成熟的政治眼光,造成了他政治投机的屡屡告败。阎锡山在总结经验教训后,制定了让山西“中立”的策略,即所谓的“三不二要主义”,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山西不参与各系军阀之间的争斗,埋头发展山西。



阎锡山投蒋,反蒋,又媚蒋。

1926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坐拥山西的阎锡山成了蒋介石和张作霖竞相拉拢的香饽饽,但是在战局走势没有清晰的时候,阎锡山选择作壁上观。在北伐战争逐渐显露胜利曙光的时候,阎锡山立马投入国民党阵营,1927年6月6日自封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脸皮够厚吧?当然蒋介石为了拉拢阎锡山,仍然承认了阎老西自封的职位。阎锡山自此进入了国民政府的中央舞台。

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图的是对中国完整的统治权,自然不想让军阀继续存在,因此在北伐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开始想法设法剥夺阎锡山的军权。1929年,蒋介石召开编遣会议,试图架空阎锡山,但是蒋介石的伎俩被阎锡山看破。1930年,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李宗仁自己张学良反蒋,张学良采取观望的态度,2月阎锡山通电逼迫蒋介石辞职,3月即与原国民革命军第二、三、四集团军将领联合宣布讨蒋,阎锡山任陆海空军总司令,5月即爆发“中原大战”,又称“蒋冯阎战争”。战争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阎锡山被迫通电辞职。

阎锡山辞职后寓居大连,由阎系将领徐永昌主政山西,因此山西仍处在阎锡山的控制中。“9•18事变”后,阎锡山与蒋介石的矛盾得到缓和,1932年2月20日蒋介石任命阎锡山为太原绥靖主任,阎锡山正式复出。阎锡山复出后为稳固政治地位,采取媚蒋策略,声称“山向来追随钧座,受国家之优遇,亦当追随钧座,赴国家之危难”。



阎锡山在“三个鸡蛋是跳舞”。

阎锡山原本是蒋介石“剿共”政策的忠实拥护者,在抗战爆发后,阎锡山采取与共产党合作的政策,国共合作初期在山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看到共产党势力在山西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阎锡山害怕共产党会威胁到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地位,又恢复曾经的反共政策。同时,为防止蒋介石向山西继续渗透,阎锡山开始与他眼中强大到中国没办法战胜的日本接触与合作,先后与日本签订《军事协定》、《日本军与晋绥军基本协定》和《停战协定》等等诸多协议条款,试图借助日本势力继续维护自己在山西的地位。

因此,常有人评价说阎锡山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说明阎锡山处境尴尬的同时,也说明阎锡山此人颇会钻营投机。

从支持全面抗战,到与日本合作,阎锡山的人生转变可谓惊险,与“汉奸”只有0.5个转身的距离。



1949年3月,阎锡山乘坐飞机逃离山西,6月于广州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并继续指挥作战,12月退到台湾。

阎锡山主政山西时期,注重经济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山西成为民国的“模范省”,不得不说阎锡山在治政方面颇有建树。阎锡山对教育的重视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1925年山西孩子的入学率便已经高达70%,陶行知先生都不得不称赞说真正实行义务教育的唯有山西。

政治投机充斥了阎锡山的一生,正是因为投机,让他稳坐山西“霸主”位置将近四十年,成为绝无仅有的掌权最久甚至最治理有方的民国军阀。谁都恨他,可是不仅拿他没有办法,反而还要想法设法地拉拢他。

1960年5月,阎锡山于台北病逝,作为蒋介石的政敌,到台后仍能获得善终,阎锡山可谓是将投机学作用到了极致。

阎锡山狡诈如狐,又阴狠如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