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豆瓣上的高分垃圾书?

眼镜超人

你说的豆瓣上的高分书,我知道,很多都是出版公司的营销团队造出来的。我也理解他们,他们要业绩,要销量,不这样做也不行。

这两天,复旦大学教授严锋有一篇“不必读的书”的清单,影响很大。比如他里边说,除了四大名著、《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还有三言二拍之外,其他古典小说就不必读了。从“五四”到1949年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也就不必读了;绝大多数的当代人写的历史小说也不必读了。另外他对年轻人读胡塞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之类的厚厚的哲学书,更是觉得耽误事儿,有这时间不如去喝杯咖啡、谈个恋爱。

当然,他说的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点绝对。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读读这些书,也是自身阅历之外的体验,会增长人生的眼界。因为我们的人生毕竟很有限,很多方面接触不到,读这些书学一些东西,还是必要的。

但只看豆瓣打分来找书,确实不准确。豆瓣上就有很多书托儿,有的是只点某个人的书,或者是只点某类书,或者是刚刚注册的。这些人的做法、推荐的书就非常可疑。基本上可以认为:那些教你成长的书,心灵鸡汤,成功学、阴谋论的书,都是没用的。如果有用,他就会把这些独门秘笈深藏起来,留着自个儿发财了,不会传授给你。我记得有某个电影导演,看到豆瓣上对他的电影打分非常低,就给豆瓣发了封律师信,还要起诉豆瓣,说他们是诽谤。可见,豆瓣的打分,对读者和观众还是有导向意义的,但是我们要仔细分辨,不要让营销人牵着鼻子走。


迷楼

一是豆瓣逐渐从弱社交社区转变为强社交平台,因此涌入了大量新用户,它已经不再小众。不再小众意味着多元的价值取向和评分标准,以及越来越大众化的趣味。会给珍妮特·文特森《给樱桃以性别》打8分的,和给藤萍的《香初上舞·终上》打9分的,显然不是同一波人,无法说明前者没有后者好。

二是水军和营销大号的存在。图书可能还不是重灾区,影视才是,当然因为图书是长销品,人工干预过的评分可能会停留很久。

三是评分也存在通胀,以现在的标准来看,很多经典著作评分反而偏低了,如果只看评分,会认为这些书的价值没有那么大。

所以豆瓣评分只能参考,不可尽信。如何参考?

首先要自己心里有数,一本书书名很鸡汤,只有几百个人看过,却大多打了5星和4星,这种书当然要躲远一点。如果一本书有几万甚至十几万评价,评分最终稳定在一个不算太高的分数上,这种书反而值得留意。总而言之,一定要通盘考虑阅读人数,打分的周期和最终分数。

其次是一定要累积一些专业的友邻,比如跟自己口味近似的书评人,比如唐山,或者自己本学科的大牛,比如我选择人类学的书籍,一定会看一下辄馨等人的意见,再或者在有某些特长、在特定的阅读领域品味不速的达人,比如电影类的书籍我会看图宾根木匠等人的意见。他们的关键意见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再次是一定要学会看标签,标签往往能够告诉你这本书评分高或低,是哪个圈子的读者来评定的。因为某一类作品往往也存在细分,比如推理,常用标签里标明叙诡,评分不高,就会知道这部作品在推理圈子里,在会选择阅读叙述性诡计的读者群里评价并不高。相反的例子,比如科幻,除了少数经典作品,大部分都是核心向,不要被评分误导,拿来一看第一页都看不下去,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锻彰趣义

你好

首先,垃圾书这个概念你一定要明确。对你没用的书可以说是垃圾书。文章内容混乱,浅薄在很多人眼中也是垃圾书。还有就是东拼西凑连接不和谐的文章也可看做垃圾书。

豆瓣高分垃圾书。高分有可能是人家刷上去的。就如一些淘宝商家样刷自己商品的销量样。所以要看评论,看一些相关论坛对这本书的评价。评论的样本大点为好,这样更客观。


杨伊伊01

我想只有自己亲自读过,才能分辨出来是不是垃圾,光看别人给出的分数不行,只能作为一个借鉴。在读之前再到其他平台看看书评,或者有比如贴吧网友等都可以问问看,再做决定,每个人欣赏水平眼光都不一样,所以只有自己经过调查,或亲自过一遍,才能判定好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