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長溝古道

山陽長溝古道

古代交通不像現在這樣便捷,以水運、陸運為主,最大的特點是靠人力畜力完成,耗時費力。從湖北進入陝西的交通要塞是漫川關,這裡有三條路線可以通向山陽縣城,其中的中線是由漫川向西北沿箭河行走,到蓮花池往北,經松樹坪,越七里峽,經三槐,過三里峽到油坊街、長溝口,繼續往北走,下長溝、三官殿,向中溝翻土地嶺,經過薛家溝到十里鋪官道,往西便到山陽縣城。

山陽縣境內203省道和山漫路未開通之前,位於山陽縣中心位置的長溝是從縣城到漫川的必經之地,古道雖為人行小道,但比其他路線距離短,能夠節省時間和精力。人們從縣城過十里鋪進薛家溝,翻越土地嶺,到三官殿、下長溝、長溝口,涉箭河,穿三里峽,過三槐,越七里峽,抵達蓮花池,向東南繼續前行到達漫川關。

漫川關位於秦頭楚尾,自古以來就是溝通湖陝兩省的交通樞紐,水旱交通比較發達,有水陸兩路運抵漫川的客商、貨物,水路由金錢河逆流而上到縣城,陸路走的是箭河。行至松樹坪,經過七里峽西峰到三槐吉家臺,有騾馬店,供往來客商住店補充給養,為騾馬添加草料和飲水。吉家臺南靠高山峻嶺,俯瞰整個三槐、東西二坡,住戶以徐姓為主,為孩子取名很有趣,依次為“牛、鼓、誇、豬、毛”,當地有諺曰“東南一條槽,牛鼓剮豬毛”,說的正是徐家幾兄弟。

三槐街道是古道上第一座小集市,成立年代無從考證。國民政府時期設有“三槐保”,和松樹坪、板倉、長溝4個鄉合稱山陽縣的“南四保”,解放初為三槐鄉政府所在地。街道東西走向,長300米左右,街面青石板鋪就,最重要的集體所有制形式的公共設施是一家商店。小飯館屬於個體經營戶,以出售饅頭、包子為主,人稱“饃鋪”,由一陳姓老人經營。一家鐵匠鋪,其餘還有零碎小商戶,賣點針頭線腦之類的小百貨。

山陽長溝古道

七里峽棧道修建於晚清時期,是由當地富戶名流及村民共同集資建成,雖說是羊腸小道,崎嶇難行,但比起險峻的西峰山道,大大方便了商旅通行。七里峽便道的通行漸漸代替了走西峰山頂,吉家臺騾馬店不再興盛,直到廢棄不用,客商們出了七里峽直接到三槐街住店歇息。趕時間的,徑直前行能到下灣油坊街,或者到長溝口下店老阮家騾馬店。

長溝口集市形成於民國二十三年三月,貿易流通輻射到板岩、十里鋪、過風樓、蓮花池、漫川等地,每月的一、四、七日為集市,以農副產品和雞鴨豬仔交易為主,有成衣店、裁縫鋪、理髮店、飯館、五金家用、雜貨鋪等。一段時期,小街集市交易額稅收創高壩區之冠,有人戲稱之“小香港”。

古道的形成,帶動了長溝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三槐,改革開放前村集體副業搞得紅紅火火。利用箭河和長溝河豐富的水力資源發電,先於其他村用上水電,享受著現代文明的便利。以天竺山為中心,形成商洛道教的重要活動區域。七里峽祖師洞除大頂雲蓋觀外影響最大,供奉的是真武大帝,傳說真武修行成仙飛身而來此洞府棲身,吸引遠近善男信女前來朝拜,香火十分鼎盛。其他如東坡觀音洞,三槐楊四廟、龍王洞,西坡的娘娘廟,長溝口關帝廟,三官殿三官廟,柳三坡螺螄廟、仙佛洞,灣坪村的藥王廟等,大大小小竟達幾十座之多,可見當時道教活動之盛。

山陽長溝古道

三槐小學所在地也叫塔坪,據說從下陽坡三槐小學校園第一座石塔算起,到天竺山鐵瓦殿共有72尊石塔,為雲遊到此的印度僧人組織修建,第一尊共11層,一丈多高,全以青石雕琢成磨盤狀大圓盤堆疊而成,造型古樸,蔚為大觀,可以看作是長溝古道上佛教活動的有力見證。可惜,這些石塔在農業學大寨時多數被毀,砌成了梯田石坎,唯獨在鐵瓦殿還有二尊。

七里峽古道修建得十分簡陋,多數路段是在河灘通行,通過巖壁時全憑人工藉助簡陋的石匠工具,高處鑿平,低處填高,在陡峭的崖壁上鑿有凹槽,供行人把手,以防腳下踩滑墜落河裡。有匪患來犯,就有松樹坪、三槐的壯漢插上厚重的門板,被擋住的河水漸漸上漲,儼然水庫,形成阻隔。七里峽處叫“下水門”,三里峽處叫“上水門”,都是為了防範戰亂和匪患。民主革命時期,徐海東大軍某部經過七里峽,一路北上,把革命的星火播撒在莽莽古道之上。以上水門為界,以南三槐為解放區,以北長溝口為蔣佔區。1947年12月底的一天,山陽縣臨時縣委、縣政府遷移至三槐吳家大院,不久,臨時縣政府遭到國民黨六十五師一部三路包抄,情況十分緊急,縣委書記何文俊為掩護群眾轉移,突圍撤退至西坡口斑竹園處,飲彈自盡,壯烈犧牲。據當地人說,一隻老公雞守著遺體過了幾天幾夜。

長溝口戲樓正對關帝廟,建於清光緒七年(公元1884年)冬,四角形,雕樑畫棟,飛簷斗拱,氣勢恢宏,造型優美,堪稱長溝的重量級文物,在山陽縣同期修造的4座戲樓中最為出眾,上有清末翰林吳懷清先生題寫的對聯匾額。不幸的是,戲樓毀於1966年10月的一場火災。之後,限於經濟狀況,當地政府沒再修復。

當年從長溝口到下長溝、三官殿、薛家溝,山高林茂,荒草叢生,常有野獸出沒,也有攔路強徒的身影,一路上都開有騾馬店,供客商行人住店歇息之需。三官殿北接薛家溝南連長溝口,特殊的地理位置為開店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時間店鋪林立,蔚為大觀。

“往事越千年”,走在時光深處的長溝,歷經滄桑,風華依舊,現在的交通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鉅變,實乃“換了人間”。不過,古道上的七里峽仍是天險,每至夏季洪水到來,這裡就成了一片汪洋,渾濁的洪水猶如咆哮的蛟龍,兩地交通完全中斷。從鎮政府所在地的三官殿村到十里鋪薛家溝依然靠步行,據說,“十天”(十里鋪到天竺山鎮)公路建設項目已進入山陽縣政府辦公會,通車是遲早的事。(文/圖 舒添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