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长沟古道

山阳长沟古道

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样便捷,以水运、陆运为主,最大的特点是靠人力畜力完成,耗时费力。从湖北进入陕西的交通要塞是漫川关,这里有三条路线可以通向山阳县城,其中的中线是由漫川向西北沿箭河行走,到莲花池往北,经松树坪,越七里峡,经三槐,过三里峡到油坊街、长沟口,继续往北走,下长沟、三官殿,向中沟翻土地岭,经过薛家沟到十里铺官道,往西便到山阳县城。

山阳县境内203省道和山漫路未开通之前,位于山阳县中心位置的长沟是从县城到漫川的必经之地,古道虽为人行小道,但比其他路线距离短,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人们从县城过十里铺进薛家沟,翻越土地岭,到三官殿、下长沟、长沟口,涉箭河,穿三里峡,过三槐,越七里峡,抵达莲花池,向东南继续前行到达漫川关。

漫川关位于秦头楚尾,自古以来就是沟通湖陕两省的交通枢纽,水旱交通比较发达,有水陆两路运抵漫川的客商、货物,水路由金钱河逆流而上到县城,陆路走的是箭河。行至松树坪,经过七里峡西峰到三槐吉家台,有骡马店,供往来客商住店补充给养,为骡马添加草料和饮水。吉家台南靠高山峻岭,俯瞰整个三槐、东西二坡,住户以徐姓为主,为孩子取名很有趣,依次为“牛、鼓、夸、猪、毛”,当地有谚曰“东南一条槽,牛鼓剐猪毛”,说的正是徐家几兄弟。

三槐街道是古道上第一座小集市,成立年代无从考证。国民政府时期设有“三槐保”,和松树坪、板仓、长沟4个乡合称山阳县的“南四保”,解放初为三槐乡政府所在地。街道东西走向,长300米左右,街面青石板铺就,最重要的集体所有制形式的公共设施是一家商店。小饭馆属于个体经营户,以出售馒头、包子为主,人称“馍铺”,由一陈姓老人经营。一家铁匠铺,其余还有零碎小商户,卖点针头线脑之类的小百货。

山阳长沟古道

七里峡栈道修建于晚清时期,是由当地富户名流及村民共同集资建成,虽说是羊肠小道,崎岖难行,但比起险峻的西峰山道,大大方便了商旅通行。七里峡便道的通行渐渐代替了走西峰山顶,吉家台骡马店不再兴盛,直到废弃不用,客商们出了七里峡直接到三槐街住店歇息。赶时间的,径直前行能到下湾油坊街,或者到长沟口下店老阮家骡马店。

长沟口集市形成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贸易流通辐射到板岩、十里铺、过风楼、莲花池、漫川等地,每月的一、四、七日为集市,以农副产品和鸡鸭猪仔交易为主,有成衣店、裁缝铺、理发店、饭馆、五金家用、杂货铺等。一段时期,小街集市交易额税收创高坝区之冠,有人戏称之“小香港”。

古道的形成,带动了长沟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三槐,改革开放前村集体副业搞得红红火火。利用箭河和长沟河丰富的水力资源发电,先于其他村用上水电,享受着现代文明的便利。以天竺山为中心,形成商洛道教的重要活动区域。七里峡祖师洞除大顶云盖观外影响最大,供奉的是真武大帝,传说真武修行成仙飞身而来此洞府栖身,吸引远近善男信女前来朝拜,香火十分鼎盛。其他如东坡观音洞,三槐杨四庙、龙王洞,西坡的娘娘庙,长沟口关帝庙,三官殿三官庙,柳三坡螺蛳庙、仙佛洞,湾坪村的药王庙等,大大小小竟达几十座之多,可见当时道教活动之盛。

山阳长沟古道

三槐小学所在地也叫塔坪,据说从下阳坡三槐小学校园第一座石塔算起,到天竺山铁瓦殿共有72尊石塔,为云游到此的印度僧人组织修建,第一尊共11层,一丈多高,全以青石雕琢成磨盘状大圆盘堆叠而成,造型古朴,蔚为大观,可以看作是长沟古道上佛教活动的有力见证。可惜,这些石塔在农业学大寨时多数被毁,砌成了梯田石坎,唯独在铁瓦殿还有二尊。

七里峡古道修建得十分简陋,多数路段是在河滩通行,通过岩壁时全凭人工借助简陋的石匠工具,高处凿平,低处填高,在陡峭的崖壁上凿有凹槽,供行人把手,以防脚下踩滑坠落河里。有匪患来犯,就有松树坪、三槐的壮汉插上厚重的门板,被挡住的河水渐渐上涨,俨然水库,形成阻隔。七里峡处叫“下水门”,三里峡处叫“上水门”,都是为了防范战乱和匪患。民主革命时期,徐海东大军某部经过七里峡,一路北上,把革命的星火播撒在莽莽古道之上。以上水门为界,以南三槐为解放区,以北长沟口为蒋占区。1947年12月底的一天,山阳县临时县委、县政府迁移至三槐吴家大院,不久,临时县政府遭到国民党六十五师一部三路包抄,情况十分紧急,县委书记何文俊为掩护群众转移,突围撤退至西坡口斑竹园处,饮弹自尽,壮烈牺牲。据当地人说,一只老公鸡守着遗体过了几天几夜。

长沟口戏楼正对关帝庙,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4年)冬,四角形,雕梁画栋,飞檐斗拱,气势恢宏,造型优美,堪称长沟的重量级文物,在山阳县同期修造的4座戏楼中最为出众,上有清末翰林吴怀清先生题写的对联匾额。不幸的是,戏楼毁于1966年10月的一场火灾。之后,限于经济状况,当地政府没再修复。

当年从长沟口到下长沟、三官殿、薛家沟,山高林茂,荒草丛生,常有野兽出没,也有拦路强徒的身影,一路上都开有骡马店,供客商行人住店歇息之需。三官殿北接薛家沟南连长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开店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时间店铺林立,蔚为大观。

“往事越千年”,走在时光深处的长沟,历经沧桑,风华依旧,现在的交通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实乃“换了人间”。不过,古道上的七里峡仍是天险,每至夏季洪水到来,这里就成了一片汪洋,浑浊的洪水犹如咆哮的蛟龙,两地交通完全中断。从镇政府所在地的三官殿村到十里铺薛家沟依然靠步行,据说,“十天”(十里铺到天竺山镇)公路建设项目已进入山阳县政府办公会,通车是迟早的事。(文/图 舒添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