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无湘不成军,为什么湖南人那么能打仗?

季我努学社

湖南以前在历史上影响其实很小,对天下大事无关轻重。不过近代以来,湖南人不光会打仗,更是产生了无数影响历史的人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湖湘文化,担负起天下的责任。近代以前中国历史名人3005人,而湖南仅占有23人,占全国的0.77%。但是从1840年到1919年,活跃中国历史的知名人物1238人中,湖南有116人,站到总数的10.9%。近代一百多年,湖南的人才一直是各省之冠。

近代湖南人才主要有五大人才群体。第一个是鸦片战争前后的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主要以陶澍、贺长龄、魏源等人为代表。不过上述人才其实影响相对较低,而且基本上没有很强的群体特点。

第二个就是太平天国时期,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人为代表,这也是最为有名的湘军人才群体。湖南人善战,也是这个时期打下来的名声。当时的曾国藩,效法戚继光组织团练,以书生治军,基本上多数都是以湖南人为主。湘军将领中做到总督有11人,巡抚13人,各种高级官员共计143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名人共有142人,其中湖南人占了40人,占比28.2%。清代中兴人物121人,其中湖南人占87人,占59.6%。

第三个就是维新变法时期,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在甲午战败以后,民族危机空前的情况下产生。这些人以救亡图存为目标,革新清朝为己任,开学会、立学校、办报社、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湖南维新运动。此时的湖南,成为了全国富有朝气的一省。

第四个就是辛亥革命时期,以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这些人基本上都有过留学经历,接受过较好的教育,以推翻清王朝为奋斗目标。黄兴等人在广州黄花岗起义; 蒋翊武、刘复基等在武汉秘密运动,首举义旗; 武昌首义后焦达峰与陈作新等又在长沙率先发难; 武昌首义之后,湘军最先援鄂。

第五个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期间诞生了人才更是数不胜数。



不过为什么能够产生如此多的人才,为什么无湘不成军,其实一方面是由于特定的地域环境,加上独特的历史机遇。比如湖南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相对较少,保持了了居民的淳朴性,使得民风比较倔强。当时太平军从广西进入湖南,使得湖南成为了斗争非常激烈的省份,这也为湘军的崛起创造了时机。由于湘军集团文人治军,改变了很多人“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职业观念。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湖湘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明末清初,很多士人反清失败以后,便逃亡湖南的山中隐居,开始著书立说。比如王夫之,“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一人私天下”。加上清代的发展,使得湖南能够产生大量人才。要知道唐代科举近三百年,湖南只有一个进士。


历史是什么

为什么无湘不成军,为什么湖南人能打仗?

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穷。

为什么没有无苏不成军?为什么没有无浙不成军?人家那地方富啊!随便在土里刨刨就够一家人吃饱穿暖,而大湖南全家老少在地头从早忙到晚,连糊口都不能保证。富裕的大苏浙顶尖人物都去考秀才、考举人、考进士。穷哈哈的大湖南顶尖人物好多考不上科举,只好等太平天国起事后组织老乡去打仗。

士农工商,兵就排不上号。人家富裕的苏浙即使不科举,不种地,也能做个小买卖,或是靠自己的手艺活的很滋润。

在晚清,上海县城里一个小姐姐仅凭自己的一双手刺绣,卖了绣品就能养活全家老小。湖南的小姐姐就算把自己卖了也养活不了自己。

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如果不是穷到山穷水尽,谁当兵去啊!

记得曾经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如果现代人穿越成咸丰,自然知道发迹于广西的太平天国是自己的大敌,于是举全国之力去金田剿匪,扼杀萌芽中的太平军自然轻而易举。然而,咸丰的敌人并不仅限于广西,广西邻居湖南,造反事业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即使掐死了太平宝宝,那也是按倒葫芦起了瓢。

湘军自然都是湖南人,而太平军里湖南人也不少啊!太平军在广西时规模其实并不大,是进入湖南之后才一飞冲天的。有人甚至认为,太平天国之役其实就是湖南人之间的内战。

太平军围攻长沙

英国人呤唎在《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中这样写道:“太平军来自湖南的很多,中国人说湖南人是中国最好看的。我完全相信这话,因为我曾打听我所碰见的超出一般相貌的太平军是那里的人,每次我都发现相貌最好的全是湖南人或者是由江西山地来的人。湖南位居中国中心,向来以产生最好的兵士驰名;尤其是湘勇,久已为人所称赞。清军用于内河的炮艇大多都配备了这些“勇”的。湖南人很易辨认,他们的肤色白,鼻子象欧洲人一样又高又直;眼大稍斜,身躯魁梧。我所碰见的好看的湖南人,并不逊于世上任何其他种族,他们的黑而密的头发结着红色丝带盘在头上,衬托出他们的富于表情的眼睛和生气勃勃的面容。比这还要生动的神采,那是无法想象的。这些太平军中的湖南青年,象安达露西人一样美。他们的黑眼睛,长睫毛、淡棕黄色的面庞没有胡须的容貌,使他们非常酷似安达露西人。”

湖南人不但活跃在太平天国和湘军,而且绿营中也颇为不少。老将向荣去广西对付太平军,他的手下被朝野上下称之为劲旅。向荣是四川人,他带的兵可都是湖南兵。

太平军定都南京后,西征攻打江西南昌,因为太平军里有很多湖南人,防守的清军里也有很多湖南人。所以就彼此喊话,湖南太平军用家乡口音喊:“乡亲,你在清妖那里很可怜,你过来吧,我这里有好待遇啊!”湖南清军也用家乡口音喊:“乡亲,你要可怜我,就把人头送给我,让我立个功领赏吧!”喊着喊着,互相恼了,老乡看老乡两眼火星飞溅,于是从战壕里跳出来,砰砰啪啪一顿恶斗。

你说,这种情况在富裕的苏浙人身上能发生吗?

当然,太平天国平定后,湖南人都发了战争财,湖南的经济开始增长,但这种增长是湖南人拿命换来的。源头还是贫穷。


雁小驴

这个问题以前我也很不理解!

后来有一次坐飞机,正好是飞过湖南境内,当时晴空万里,我从飞机的窗口一看,我就明白了!高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几乎占据了大半个湖南,几百万湖南人在那样的地方生存真是个大问题啊!

穷---这就是主要的原因!

当兵吃饷养家糊口!这是近代湖南人的最好出路!

清朝末期,满清重用汉臣。其中曾国藩这位中兴之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创建“湖南团练”这个新型的地方制的军队武装,为朝廷效力。这就有了“湘军”的早期雏形。随着近代国内战事的连绵不绝,湘军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和加强,成为了清朝的主力军!军队的扩大和加强也就带来了军事人才的不断涌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这就完全说明了当时湘军将领的显赫地位!

湘兵吃苦耐劳,骁勇善战,鼎盛时兵力达五十多万人,以后军中战将骨干以三湘子弟为多,因而出现了“无湘不成军”的民谚。

能招募这么多的士兵,主要就是军饷能够让士兵们和他们的家人可以生活!清末湖南人十个百姓就有一个兵,更是有世代相传军人世家。

从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到维新运动;从兴中会、同盟会革命党的成立,到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太多的湖南志士竞相登上历史舞台,冲锋陷阵。尤其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南人的贡献最大!

......但是民国初年时期湖南错过了一个好时期,那时全国都相继建立的高等的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当时当政的从清末出来的高层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使得很多的湖南子弟还要去他乡报考军校!不然湖南会有更多的将军!后来的那些将军不是从外省进修成名就是从士兵干到将军!

我们的20位十大将帅中有9人从湖南走向世界!

“湖南人性质沉毅,守旧固然守得很凶,趋新也趋得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

我最爱的湘兵“不辣”!


杜陵闲人

湖南历来猛将如云。近代以来,作为毛主席的故乡,湖南的开国将帅也非常多,共有202位,其中有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元帅,粟裕、陈庚、许光达等6位大将,10大将湖南就独占了百分之六十,比例相当高,还有萧克、王震、杨得志等19位上将,廖汉生、张震、刘志坚等45位开国中将,另外还有129位开国少将。其中,湖南是出大将、上将、中将数量最多的省份,真的可以说是将帅入云。

国父孙中山在评论湖南人时这么说:革命军用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情,湖南人做的出来。蔡元培曾在论湖南的人才一文中提到:湖南人性质陈毅,守旧忽然守的很凶,但趋新也趋的很急。湖南人敢负责任。湖南人的这种性格,是湖南人能打仗的主要原因。在我军36位军事家中,湖南就有15位,几乎占了一半,36位军事家包括毛主席、彭老总、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萧劲光、许光达、黄公略、左权等。其中湖南排第一,四川和湖北分列第二、三名,分别有7人和4人,三省囊括了所有军事家。
最后用一句诗来解释,湖南人为什么能打仗。杀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湖南烈士夏明翰的这首就义诗,最能代表湖南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性格。


阳仔讲历史

清末重臣曾国藩,数次受命领清军绿营,想剿灭太平天国,却一再失利。后来他回湖南家乡组建地方团练,对抗数十万太平军,终于消灭太平天国,湘军也取代绿营成清军主力。因而出现“无湘不成军”的民谚。又有“中兴将相什九湖湘”的说法。



湖南人吃苦耐劳,骁勇善战,视死如归,良将众多。解放军中湘籍元帅三名: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大将六人:粟裕,陈赓,许光达,萧劲光,黄克诚,谭政。彭德怀和粟裕更是数百年一遇的名将。


民国时湖南人黄兴,蔡锷都是国家英雄。宋教仁,陈天华,程潜都是革命志士。国民党时期的廖耀湘,陈明仁更是勇冠三军,是抗日名将,又是解放军大敌。

清末谭嗣同是中国革命第一个烈士

同治时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声名显赫,影响巨大。

孙中山曾说:“革命军用一个人打一百个人,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只有湖南人才能做得出来。”蔡元培也说湖南人“性质沉毅,敢负责任”。


最重要的湖南人出了一个历史上最大的军事家。


沧海历史春秋

东北野战军不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各地地域吹嗨皮。解放战争是全国各地战力的一次透彻的较量,什么川军,桂军,湘军等等,四野表示:不是看不起在座的某一位,而是在座的都是垃圾。


隔壁老王A0A

看了大家的回答,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总觉得还有不得不补充的内容。

普通人认知当中湘军的定义主要源自曾国藩带领的湖南团练军,而后还有新中国成立时的湘藉子弟兵。

但事实是,湘军还能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楚昭王、楚惠王作为楚国中兴之主,为楚国打下了大大的一片疆域,而今天湖南就包括在内。在其后两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湖南汇聚、养育了无数人才。以至有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至曾国藩时期,湘人才再一次从幕后走上台前,并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不是因为穷,湖南历来就是鱼米之乡。也不是穷山恶水,相反湖南是个人杰地灵的福地。是因为敢拼,不怕死,有头脑。之前受困于时政,远离政治中心而得不到展示的机会,至清朝将亡之机,才有了湘人一展才能的机会。

曾国藩所代表的湘军崛起,让更多湘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看世界的变化和繁华。这之后的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再到解放战争。湘人不断抛头颅洒热血,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湘人骨子里的满腔热血,不甘于饱受欺凌。

穷不可能打造一支常胜军,单纯对钱财的贪婪也不可能形成战斗力(当时的八旗子弟还要多贪婪,打起战来有多无能!)。唯有英明指挥,不贪生怕死,敢闯敢拼才是军队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而这些要素正是湘军所具备的。

以上还只是我片面的认知,还希望更多湘人来指证!


宸哲

湖南人,其来源大致是:河南,山东,江西,福建。是历代远征军屯驻,有遗传的军事基因。其大年三十半夜吃饭过年都是明显的屯军习惯_防止被偷袭。凶悍,足智多谋是其特征。勤劳,耿直是其美德。


西北老狼8

太平天国时期,赋闲在家的曾国藩,受命组建团练,与太平军军队作战。



做为从未有过领兵作战的经验的曾国藩学习明朝优秀将领戚继光的治军办法。在曾国藩的将领里面主要为儒生,士兵多为本乡本土的人。同一营的士兵多为同乡,师生,亲戚,朋友,团队凝聚力很强。





太平天国初期也是为广西同乡,凝聚力很强,战斗力很强,遇到战争如果一人被困住,全营为拼死相救,后期太平天国转战各地,加入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反而下降。几万的太平军经常被几千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湘军打垮。


新鲜资讯集散地

地域吹和地域黑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原理上,善于打仗,从个体上说一般是因为自然条件艰苦,生存本身近似打仗,因此在战争中熬得住。从群体上说,边缘化,不得不抱团取暖的小团体,协作性更高。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极端性的少数其行动力大于泛泛的多数。这点看湖南在清末民初应该具有出好兵好将的基础。

哥萨克,廓尔喀,瑞士雇佣兵,当初成名都是如此。而一旦有了善战的标签,会更加促使其强化优势,以战谋生。

当然,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战争欲望和技能都会迅速下降。对比一下第三帝国的德军和现在的德军就知道了。

过去随便一个干干瘦瘦的码头工,扛个300斤不成问题。山区的老头上山下山一天都不算事。现在想招到这样的兵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