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的別稱很多,“山陽”就是其中之一,漢獻帝曾被貶此處

山南水北謂之陽,因而,雲臺山的南面就稱為山陽,築城即名“山陽城”,在此主事為官者就尊稱“山陽公”。

山陽城最早建於戰國時期,鑑於此地為太行山東西南北交通要道和戰爭咽喉之地,魏國就在此築城設邑,西可拒秦、韓,北可達燕、趙,真可謂“七雄爭疆之道”。魏國封江尹為山陽君;秦統一六國後,仍在山陽設邑;漢改邑設縣,漢景帝時封張當居為山陽侯;東漢時封劉荊為山陽公;曹丕稱帝后封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其孫曾孫借世襲此位;直至西晉,皆有之。

焦作的別稱很多,“山陽”就是其中之一,漢獻帝曾被貶此處

山陽城遺址

山陽城為何廢除,原因不明,但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

兩千多年前,山陽城建成後,朝廷就派來官員。然而,所有來此當官的時間都不長,多則八個月,少則半年,要麼死掉,要麼身患重病做不成官,因此,誰也不敢來山陽為官。後來,有位會看風水的官來到山陽,上任伊始,他走出北門,登上北山,察看地形地脈。結果發現,山的形狀酷似一隻虎,而山陽城正位於“虎口”,他對隨從說:山陽者,山羊也,虎豈有不吃之理。隨從忙問怎麼辦?此官狡黠一笑,便命人在城的北門中間埋沒一塊石頭,並取名為“墊牙石”,說是這樣就可以把“虎牙”撐住,“虎”就吃不得“山羊”了。從此還真的未出現短命官。許多年以後,又來了個縣官,首次坐轎出北門,那塊“墊牙石”蹭到了他的轎底,他十分不快,一聲令下,將“墊牙石”挖走。三個月後,這位縣官莫名其妙地死去了,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又找到那塊石頭重新在原地埋上,但已經不靈了。有人建議,乾脆將北門堵死,可照樣死縣官,從此再也沒人來這裡當官了,於是,朝廷乾脆將山陽縣併入修武,山陽城遂廢。

在諸多“山陽公”中,劉協因其皇帝身份和為民治病的德行,在焦作一帶留下了許多故事和傳說……。

焦作的別稱很多,“山陽”就是其中之一,漢獻帝曾被貶此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