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第一面 biangbiang 面

裤袋宽的扯面,一根足有二尺长,调上红亮红亮的油泼辣子,嚼在嘴里汤浓肉香,不知不觉的就能吃上一大海碗,这就是biangbiang面的特殊魅力。biangbiang面绝对是陕西第一面,这biang字据说也是中文最复杂的字!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祖籍四川,生在江西,在西安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早已入乡随俗,秦地口味取代了家乡口味。一大海碗biangbiang面是他眼里最具代表性的西安风味。秦人的质朴厚道、热情豪迈、坚韧、粗狂。泼辣爽快。都融在了 这一海碗调这辣子的 裤带面里了 。

一方水土的独特饮食 自然养育出来了这一方水土独特的人。在他看来,秦地的饮食及民俗风情,自然反应这秦人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打上了深刻的秦文化烙印。

biangbiang面入口的味道与秦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是完全精美匹配的。还他告诉大家“我们在花费巨大精力打造海量文化品牌的时刻,应当分出精力来关注一些文化中的切片、亮点和细节”。越抓住细微的地方,越容易走进民间,关键在于怎么去打造。

biangbiang面作为陕西第一面,无理从味道、形态、名字以及背后传承的极富地域特色和陕西和陕西人性格特征的民俗文化,能迅速抓住眼球和人们的胃口,这就是西安独特的饮食文化名片。

biangbiang面如此好吃、如此有名,我们今后对biangbiang面的推广和挖掘应更加深入,更加集中,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美食,并通过这种美食来了解西安、记住西安。

曾经多次登上央视春晚及中秋晚会舞台的著名非遗专家王智告诉大家,灌云biang的字音,民间有种说法:面在制作和擀制和拉扯过程中在案板上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在面下锅时会在锅沿上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在面捞出搅拌入味的时候也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面在入口时会在嘴边发出biangbaing的声音,面扔在空中落在锅里滚烫的水中也会发出biangbiang的声音。下面就是biangbiang面的制作工艺 仅限参考:制作方法

做法一

材料:手擀面二斤(因人而异)(面粉最好是关中冬小麦所磨之面)、辣椒面(最好是陕西乾县线线辣子)、biangbiang面。

花生油、胡萝卜、青蒜、葱、姜、蒜、花椒(若干)。

做法:

1.胡萝卜切丝,开水焯熟,备用。

2.青蒜、姜、蒜、葱白切碎,备用。

3.面条煮熟、箜干、可过水。

4.花生油加热,倒入花椒,中火,油滚热。

5.面捞出置碗,在面条上撒匀葱姜蒜、青蒜、辣椒面。

6.热油趁热迅速泼在面上。

做法二

主料:500g面粉、1个西红柿、1个胡萝卜、1块豆腐、1块后腿肉、1个土豆、200g水。

配料:油泼辣子、适量酱油、适量盐、1小勺五香粉、 1勺细砂糖、3g酵母 适量豆芽菜、适量青菜。

制作步骤:1 准备好所有食材。

2 土豆,胡萝卜,豆腐,后腿肉全部切成7毫米左右的小丁,西红柿切块备用。

3 锅里到一点底油,放细砂糖,炒糖色。

4 放入切好的肉丁翻炒上色,盐,酱油,肉哨子炒好备用。

5 锅里倒一点底油,放入切好的土豆,胡萝卜丁翻炒。

6 放入盐,五香粉。

7 倒入豆腐。

8 翻炒出锅备用。

9 到入切好的西红柿。

10 加点水,炒制成西红柿酱。

11 倒入炒好的土豆,胡萝卜,豆腐丁。

12 收汤(不能收干),倒入酱油调味。

13 面粉,酵母倒入盆里,加水。

14 边揉边加水,揉到三光(盆光,手光,面光),这个面要偏硬。

15 醒发1小时,不要完全发,松弛下面团就好。把面团分成大约70-80克一个的小剂子。

16 面团搓成条。

17 放入盘里,刷层油(可以稍微多刷点)。

18 盖上干净的袋子或者保鲜膜,松弛15分钟。

19 松弛好的面条擀成牛舌状。

20 用擀面杖在中间用力按压一下。

21 把牛舌状的面片拿起来,从中间开始向两边均匀的扯,此时很好扯,因为面软硬适中,表面有油。可以扯到半米多长。

22 然后从中间扯开(就是刚才擀面杖按压的地方)。

23 扯的时候注意,一头扯断,一头不要扯断,这样,一根面足有一米多长。

24 锅里水烧开下面,面快好时下入豆芽菜和青菜。这个面很好熟,3分钟左右,捞出浇上菜和肉臊子,油泼辣子拌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