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让我们了解到盛唐饮食竟如此丰富

唐朝,是我国古代最富强的朝代,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唐朝都十分强大,特别是文化,至今都还对中国周边各国存在影响。

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这部剧给我们展现了大唐的空前盛大,各方面都诚意满满,特别是雷佳音吃水盆羊肉和火晶柿子的时候,更让观众直流口水,那盛唐的饮食文化究竟是怎样的呢?

唐朝,在当时是十分开放的,特别是长安,就像现在的纽约一样,吸引了全球无数人来此,因此给唐朝的饮食也带来了许多创新,使得唐朝饮食品种丰富,风味多样,大有一番"百家争鸣"的气象。但受气候的影响,唐朝人的主食和现在大抵相同,北方以粟麦、马羊肉等为主食,如张小敬食用的水盆羊肉就是代表性的食物,而牛在古代用来耕地,政府基本上是禁止宰杀的,所以很少人食用牛肉。在唐代笔记小说《因话录》里提到"世重饼啖"。各类史书、小说、诗歌里也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饼,比如蒸饼、煎饼、胡饼、汤饼等等;南方则以大米为主食。唐代人食用的蔬菜没有现代社会丰富,西红柿、土豆、青椒、红薯、洋葱、辣椒、玉米等蔬菜在唐代都还没传入,他们最常食用的蔬菜则是秋葵,这种蔬菜现代人依然在食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常见的,秋葵在唐代被称为"冬苋菜"。唐代在拥有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还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也给大唐帝国带来了许多香料,现在炒菜做饭常用的花椒、胡椒、豆蔻、、桂皮、陈皮在唐代都已出现。当然唐代的烹饪方法只有煮、蒸、烤这三种,而"炒"则是宋代才开始出现,所以想要在唐代吃到炒菜是不可能的。

唐朝人的饮食有等级之分,分别为高、中、低三档。高档菜肴是帝王之家和朝廷高官享用的,如"甘露羹";中档则是一般官吏食用的,如"羊殁忽";低档则是普通百姓食用的,当然也属于大众食品,毕竟无论哪个朝代,普通百姓都是占总人口绝大部分,而这些大众食品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就出现过多次,观众最关注的肯定就是火晶柿子和水盆羊肉了。

吃的方面是如此的丰富多样,喝的也肯定少不了。唐朝的酿酒技术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但那时的酒没有现在的酒的度数高,不然诗仙李白也不会嗜酒如命了,更不可能给我们留下"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此豪壮的诗歌了。唐朝的酒多为粮食酒,但也有水果酒,如葡萄酒,从西域传到唐朝,深受朝廷官员的喜爱,除了葡萄酒还有比较出名的岭南椰花酒、沧州的桃花酒等等。这些酒跟随着唐王朝商业的发展传播开来,全国各地酒肆无数,各类型的酒被广大群众接受。

除了酒,唐朝最出名的饮料当属"茶"。唐代陆羽写下了《茶经》这一茶叶的百科全书,让我们全面的了解到当时盛行的茶文化。茶不仅仅用于饮用,更是一种经济作物,他被唐王朝用来和周边地区换马匹等稀缺物资。丝绸之路带来了提炼蔗糖的技术,更为茶增添了些许甜蜜。

唐朝总的饮食文化特征为艺术化、胡华(即吸收了众多其他少数民族的饮食风格,当然在一段时间中,唐朝也出现了一股胡华风潮,王公贵族争先学习胡语、穿胡服、吃胡食等)、养生化(唐朝由于三教并流的影响,即儒释道三教,这些宗教又十分注重长生、修仙,所以饮食十分具有养生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