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站在產業互聯網的時代風口

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史蒂夫·喬布斯

不敢說我是雲南首個研究產業互聯網的人,但我旗下的雲茶產業投資集團可以算得上是雲南首家佈局並正在踐行產業互聯網的企業。去年我們在做板塊戰略規劃時,就已經大膽而清晰地把雲茶網定位為雲茶產業互聯網第一平臺

去年初在北京,曾在中關村與我的恩師有過一次討論:什麼最能代表未來經濟發展的特徵?

從美國工業互聯網到德國工業4.0,最後統一聚焦在產業互聯網,只有產業互聯網可以代表未來一段時期內經濟發展的根本特徵。就在上個月,又有幸與省政府一位領導就雲茶產業的未來發展進行深度交流,我們再次在產業互聯網上達成共識。

如果通過萬物互聯的網絡,把農業、工業、服務業,企業、政府、社會機構,乃至每一個人,鏈接為一個渾然天成的整體,那麼這個高度鏈接的生態,就是我所理解和想描繪的產業互聯網,其蘊含的效能和價值一定是巨大的。

過去的20年,經過波瀾壯闊的發展,中國的互聯網已經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以單一語言、單一文化為主體的網絡空間,網民數量和數據規模居全球之冠。消費互聯網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到今天已日趨穩定和飽和。

消費互聯網在充分發展的同時,為產業互聯網的到來做了觀念、思維、邏輯、技術、實踐上的準備。那些對實體資源有充分把控能力的企業試圖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以期藉助互聯網的“革命性力量”創造全新的經濟價值。

我們來看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問題:當作為消費的C端充分互聯網之後,作為供應鏈的B端如果不互聯網化,將很難對C端進一步互聯網化提供足夠的支持。

所以,To B 的互聯網化已是大勢所趨,並將由此開啟“產業互聯網時代”

依託大數據,把生產性服務體系注入產業生態之中,催生新的價值空間和經濟增長。具體表現為:我們將從“人人互聯”向“物物互聯”邁進,也就意味著在未來20年,從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教育、醫療、金融、服務等各行各業,乃至政府和社會形態都必將被互聯網化。

產業互聯網應該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即產業生態、大數據、生產性服務體系。

通過互聯網搭建出生態的“網絡神經”,通過大數據彙集成生態的“大腦”,通過生產性服務體系嚴密嵌入到生態的各個環節,成為生態高效運轉的“血液”。我們只要認真研究就會發現,產業互聯網的頂層設計,其實潛藏著一套嚴密而科學的邏輯:根基是產業生態,核心資產是大數據,盈利來源是生產性服務體系。

從經濟學層面看,經濟發展有兩個要素,那就是效率和成本。而產業互聯網恰恰在提升整個經濟系統運行效率的同時,大範圍地降低了產業生態的交易成本。在這裡一定要強調兩個關鍵詞:融合,跨界。

融合,即是產業互聯網的三大核心要素各自融合發展。這個融合的背後,實質是數據的融合,通過數據鏈接、開放、共享和交易,對各類數據進行解構、重組、整合,從而打破數據孤島,形成數據在區域空間和產業領域的聚集,發掘出更多更大的價值。

跨界,即是產業互聯網的三大核心要素之間跨界發展。通過大數據把產業生產性服務體系注入到產業生態之中,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服務流,從而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價值空間和經濟增長點。

產業互聯網時代的競爭一定是艦隊式競爭,不再單純是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而會是生態系統與生態系統的競爭。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全產業鏈,特別是對第一、第二產業進行全面充分的改造和升級,將成為很多企業未來最大的機會。

產業互聯網也必將成為很多企業的頂層戰略,乃至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終極藍圖。

未來的20年,將是產業互聯網的黃金20年。未來已來,將至已至,站在產業互聯網的時代風口,除了迎接和擁抱,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