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会点菜的人,其实不简单

看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就和他一起吃顿饭。

很多男女相亲,都选择第一次在餐厅见面。通过一顿饭的时间下来,多多少少也能决定是否要继续交往下去。

其实,点的不是菜,而是情商。

拒绝点菜=被动、没主见

选择不对=不知体恤

不点大菜=小气

按自己的喜好点=自私

不懂搭配=管理能力差

只会点中餐=落伍、不懂得浪漫

会点菜的人,当你好奇这道菜是怎么做出来的时候,他能说出个一二。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餐厅,针对不同年龄段、口感偏好的人,也会推荐适合他们的菜品,不动声色地照顾到所有人。

小编虽然是个吃货,但以前也是个不会点菜的人。每次饭局都是“我随意,你来点吧”。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习,在吃这一块也算是能给身边的朋友一些中肯的建议。

推荐餐厅,首先必须得知道对方的用餐场景,是闺蜜聚会还是情侣约会,女生大多数比较在意餐厅的环境,以及菜品的造型。人少的话,可以选择私密性强、比较安静的店。

另外,餐厅地址是否交通方便也很重要,距离太远就得面临着路途堵车、迟到的风险;人均消费要在对方的可控范围内,避免面对菜单时的尴尬,点多了贵,点少了委屈肚子;菜系是否符合双方喜好也很重要,川菜、湘菜虽美味,但适合彼此熟悉、又同是无辣不欢的熟友之间把酒言欢。若是彼此不熟的商务宴请,还是选择粤菜、江浙菜等安全牌;如果对方平时很少去日料、西餐厅这样的场所,最好事先知晓对方是否对餐桌礼仪有一定的认知。

知乎上有人问,初次见面女生点了一份八分熟的牛排,该怎么缓解尴尬?男生对服务员说,“我也要份一样的”。这样的男生,不仅温暖,情商也高,一句话化解了女生和服务员的尴尬。

有时候看到有人抱怨,牛排里面有骨头,肉里面有筋、口感硬,其实大多数原因是,点餐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对所点的菜负责。事先没有去做功课,不了解它的原材料、口感,自然期许和现实会有差异。所以小编今天总结了一篇西餐点餐实用贴,希望能帮到大家。

牛排的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以下四种以及一种特殊牛排品种(干式熟成牛排)。

菲·力·牛·排

菲力,英文名TENDERLOIN,又叫FILLET。是牛脊上最嫩的肉,几乎不含肥膘。由于肉质嫩,很受爱吃瘦肉朋友的青睐。

食用技巧;煎成3分熟、5分熟、7分熟皆宜。

眼·肉·牛·排

眼肉牛排:英文名RIB-EYE。是从近肋骨末端的一少部分切下来,该处肉质柔嫩且多汁(有雪花纹),滋味无穷。眼肉牛排一般指取自牛身中间的无骨部分,[眼] 是指肌肉的圆形横切面,由于这个部分的肌肉不会经常活动,所以肉质十分柔软、多汁,并且均匀地布满雪花纹脂肪。目前市场上多称其为肉眼牛排,是一种错误的称谓。牛肋上的肉,瘦肉和肥肉兼而有之,由于含一定肥膘,这种肉煎烤味道比较香。

食用技巧:不要煎得过熟,3成熟最好。

西·冷·牛·排

西冷牛排:英文名SIRLOIN。牛外脊上的肉,含一定肥油,在肉的外延带一圈呈白色的肉筋,总体口感韧度强,肉质硬,有嚼头,适合年轻人和牙口好的人吃。

食用技巧:切肉时连筋带肉一起切,另外不要煎得过熟。

T·骨·牛·排

T骨牛排:英文名T-BONE。亦作丁骨,呈 T 字型(或「丁」字型),是牛背上的脊骨肉。T型两侧一边量多一边量少,量多的是西冷,量稍小的便是菲力,中间被肋骨隔著。注释:此种牛排在美式餐厅更常见,由于法餐讲究制作精致,对于量较大而质较粗糙的T骨牛排较少采用。

干·式·熟·成·牛·排

干式熟成牛排:英文名Dry aged steak干式熟成牛排一般常用顶级眼肉牛排存放至少7~24天风干,这个过程使牛肉颜色变深,牛肉的结蒂组织软化,同时又由于部分水分的蒸发而令牛肉的肉味更醇厚。恒温室采用斜面设计,在风干时将油分多的部分放在上方,油脂融化后就顺着斜面流到牛肉中,保证将所有宝贵的肉汁都封在牛肉之中。制作牛排时都挑选的牛肉为120-140天左右的谷饲牛肉,只挑选肉眼、西冷、菲力这几个部位,这些部分的分量通常不到一头牛的十分之一。常常是各国政客喜爱的饕餮美食,例如巴菲特钟爱纽约一家餐馆的干式熟成牛排。他曾经在用餐时,玩笑的说了一句:“如果周五吃不到它,也许我就无法预测未来经济的方向。”

牛排熟度

牛排有别于其他大部分熟食,牛排通常不会煮至全熟,而是可以以个人喜好选择其生熟程度。在中国,生熟程度以奇数区分,点餐的时候可不要脱口而出六分熟、八分熟这样的词哦。

先生,请问您的牛排要几分熟呢?

稍等,容老夫掐指一算!

Excuse me ? what can i do for you?

waiter,七分熟的牛排有点硬,但是五分熟的又有血水......”

先生,牛排里流出来的不是血水,它们是肌红蛋白。不仅可以使牛肉鲜嫩多汁,而且含有丰富的铁元素,是补血佳品。

肌红蛋白是什么鬼?......好吃吗?

我们都知道:血液一旦离开血管,都会凝固。如果血液离开血管不能凝固,则会流血不止。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从牛排上流出的红色液体,不管时间过去多久,都不会凝固。

这是不是说明,那根本就不是血呢?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是血,会是什么呢?

肌红蛋白:又称肌红素,Myoglobin, 是一种存在于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和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专职负责氧气的运输。只不过血红蛋白负责的是血管,肌红蛋白负责的是肌肉。

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都含有血红素,血红素遇氧呈现红色,缺氧呈现暗红色,过多的接触氧气会慢慢变成褐色,这就是可以通过肉的颜色,判断肉质新鲜程度的原因。

温度也会改变肌红蛋白的颜色 。常温下肌红蛋白是鲜红,随着温度慢慢升高,红色会越来越浅,变成粉红色直到深褐色,这也是不同熟度牛排呈现的颜色。

那么,猪肉也是红色,切开之后为什么不会有红色的血水呢?那是因为猪太懒了。

肌红蛋白的含量和运动量正相关。因为运动量越多需要的氧气越多,肌肉中含有的肌红蛋白越多。

那为什么其他肉没有呢?比如鸡肉就是白色的?

猪血

这其实牵扯到红肉和白肉的区别。

我们把猪牛羊分为红肉,鸡鸭鹅分为白肉。红肉、白肉的分类依据是取决于肌红素(肌红蛋白,Myoglobin)的含量高低,肌红素含量较高的就是红肉,外观呈红色。

小编顺便百度了一下人肉的肌红素含量为2%,是牛肉含量的2.5倍。咦,难道“人肉是牛肉味”说法是真的?嗯,应该蛮好吃的吧。

牛吃什么

正如我们知道的这样,所有肉牛的成长都是从母亲的乳汁喂养下开始的,然后它们将被断奶填喂收割的牧草,直到它们体重长到约400-500磅。

小牛出了哺乳期一直到青年牛的这段时间内,全程吃草。这个时候如果屠宰了,那就是草饲牛。这种牛由于营养不均衡,牛比较瘦,牛身上的肉偏硬,吃起来肉质比较柴,口感差所以价格低。其实牛年龄并不大,但是吃着就口感很老,嚼起来费劲。

牛草饲期结束后,添加玉米、大豆、稻谷等混合料,为牛增加营养,相对于草料来讲成本比较高。谷饲期的最低标准是100天,超过100天喂养的牛才会被称为谷饲牛。于是就有谷饲150天、200天、450天的说法。谷饲时间越长,成本越高,牛肉也越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