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收购福迪拿资质,新势力自主生产要成趋势?

在由海马汽车代工一年多之后,如今小鹏汽车选择以“收购”这一最为快捷的方式获得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资质。

工商信息显示,3月19日,福迪汽车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新引入股东为小鹏汽车旗下公司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并由小鹏汽车总裁夏珩担任福迪汽车执行董事,小鹏汽车副总裁何涛担任监事。

据悉,小鹏汽车已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迪汽车”)100%股权。小鹏汽车向媒体表示:“该交易是小鹏汽车长远战略部署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公司正在依法办理相关的政府审批、备案等手续,因此暂不作更多评论。”

通过收购,获得整车生产资质

福迪汽车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家工信部定点的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拥有年生产50万台车身、10万辆整车的产能,福迪汽车在市场端主要以硬派SUV和皮卡为主,还拥有车身、零部件等业务。但由于品牌影响力和设计问题,导致福迪汽车销量不断下滑。

福迪汽车董事长叶青在庆祝公司成立18周年的员工信中表示,福迪公司的整车业务及冲压业务均面临着很大的考验,特别是整车业务,2019年上半年以来出现了大幅下滑,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业内普遍认为,小鹏汽车此次收购福迪汽车是为了解决生产资质的问题。早在2017年5月,小鹏汽车自建了年产能10万辆的肇庆工厂,总投资超过20亿元,并于2019年竣工。小鹏汽车肇庆工厂计划生产第二款量产车型小鹏P7,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只待生产资质到手。

补足生产资质,建立完整汽车产业链

生产资质是造车新势力能否自建工厂、自主生产的一道门槛。此前,受制于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问题,小鹏汽车选择了代工模式先行。在3月8日,工信部网站上的第32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小鹏P7在列。但当前车型名称前缀仍然是“海马汽车有限公司 小鹏牌”。未来在肇庆工厂投产后,“海马汽车”的前缀将消失。

此次收购,小鹏汽车不但能获取生产资质,获得稳定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能力,而且在有了重资产的引入之后才能为后期获得大额的来自政府方面的人民币融资提供更好的保证。在收购广东福迪汽车后,小鹏汽车也为小鹏P7的自主生产上市扫清了障碍。

自产or代工?整合自有生产资质成为趋势

“我国汽车行业总体产能过剩,遇到新势力造车企业蓬勃发展,代工成为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但对于新势力造车来讲,代工仅仅是其目前短期应急过渡方案,并非长久之计。原来的代工模式在生产标准、品质、质量和成本等多方面是难以控制的,因为汽车制造生产需要从产品的采供、集成、装配、试车、质量检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生产产业链条和大规模的零部件采购等,导致其生产成本也难控制。”中国市场学会营销专家委员会秘书长薛旭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根据《新能源汽车准入规定》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车企要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必须符合这两项准入要求,才能获得由工信部和发改委颁发的销售、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资格。据统计,目前已经获得发改委生产资质的企业只有18家,获得工信部销售资质的企业只有13家。特别是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发放陆续收紧,工信部最新的政策也是支持代工的,把现有产能用足。致使很多新势力造车企业选择富裕产能的工厂开展代工生产。

随着产品逐步进入量产阶段,新品牌出于自己的考量和战略部署,更多造车新势力开始倾向于“自造”。拜腾、威马、理想等多家造车新势力,同样通过收购传统整车企业的资产而获得资质,但大部分都是相对边缘化和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

新势力造车中,威马汽车以11.8亿收购了大连黄海;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拜腾以1元的象征性价格收购一汽华利100%股权,但同时承担了一汽华利8.55亿元的债务及职工薪酬;电咖汽车收购西虎汽车获得了 SUV 生产资质。

对此现象,业内人士认为,前期新势力造车企业没有生产资质和产品准入资质,代工不失为一条资源整合“捷径”。然而,一方面近年来部分造车新势力陆续出现排产靠后、消费者提车慢等现象;另一方面车辆发生自燃、系统死机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品牌产生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为此,车企最好还是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因为建厂意味着效率管控、成本管控、质量管控,这是除了技术和产品外的第二重要竞争要素。

薛旭也向记者提到,新势力造车抓住了核心的环节,值得肯定。未来,新势力造车要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实现突围,需要实现其高效率的管理水平,掌握和突破核心技术,尤其是对电池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