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嫁赤峰地区的清朝公主


在清王朝时,皇帝奉行“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政策。而“北不断亲”就是康乾盛世时,通过联姻,利用“姑舅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联合蒙古各部,维持北方稳定与长治久安。除了康熙六女固伦恪靖公主下嫁呼和浩特外,而赤峰是清朝皇室下嫁公主最多的地区,这些公主的下嫁为当时的北方稳定与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敖汉部蒙古部落是最早于清朝建立联姻关系的部落,所以联姻人次较多,双方通婚达54次。联姻当中莽古济与固伦端敏公主、凤莲三公主最有名气,其中清太宗皇太极长女固伦端敏公主与额附班第之后裔成为这个部落联姻人次较多,关系紧密的时期。

莽古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女,也是清太宗皇太极胞妹。这皇太极为了表彰敖汉部首领率先降附后金,虽将其胞妹莽古济下嫁给索诺木杜陵,赐格格号,因其骄暴被削去格格称号。然而莽古济的婚姻是悲剧的婚姻,这是因为家奴告发其与兄莽古尔泰等谋反,并获罪后被处死。再来看固伦端敏公主其为皇太极亲生长女,在13岁时被父亲皇太极下嫁给塞臣卓礼克图之子班第。

其与班弟共同生活二十多年,育有四子一女,其中,这位公主长子温布、次子鄂齐尔双双娶清皇家郡主。三十四岁时死,死后葬于今敖汉旗双庙乡喀喇勿苏村河西二十家子。凤莲三公主为康熙皇帝的三女儿,雍正皇帝的三妹,汉名叫凤莲。下嫁于敖汉固山贝子府始祖罗卜藏。相传三公主为人贤淑仁厚,多才多艺,教子有方。逝世后安葬在贝子府内,传说后来乾隆皇帝曾来敖汉旗祭奠过公主。下嫁于巴林部蒙古部落公主有固伦长公主、和硕和婉公主,以及最有名气的,下嫁赤峰地区最为成功的固伦荣宪公主,

说起固伦长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女,孝庄文皇后所生固伦长公主俗称大公主,下嫁给巴林右旗札萨克色布腾郡王。封固伦长公主和和硕长公主,复改淑慧长公主。并在赤峰修建公主桥,而固伦长公主作为、康熙之姑母,所以在其晚年,康熙皇帝将其接到北京,以乐暮年。而俗称三公主的和硕和婉公主,为乾隆弟弟和亲王弘昼之女,下嫁给巴林右度第七代多罗王璨沁之子德勒克。因在京都有有皇帝赐给的宅邸和花园,所以长期住在北京,后来死在北京,葬于京都八间房。

俗称二公主的固伦荣宪公主为康熙皇帝之次女,荣妃马佳氏生。她下嫁给淑慧长公主之孙巴林右旗札萨克乌尔衮郡王,公主下嫁聘礼甚为丰厚,金银绸缎自不必说,随嫁陪房人员就有240户,与固伦淑慧公主的陪嫁奴一样,也是各种匠人具全。他们来到巴林以后,在王府附近定居。初封和硕荣宪公主,后晋封固伦荣宪公主。

她于康熙四十五年在今大板镇内兴建“荟福寺”,俗称东大庙。公主处事公平,疾恶如仇,死后葬于仿巴林右旗巴彦尔登苏木阿日班格月嘎查,巴彦套南麓。固伦荣宪公主墓在文革期间被人破坏,公主遗体保存极好,文物最为珍贵的是荣宪公主所穿的一件黄缎珍珠团龙女袍,其由十万颗珍珠串绣成八团祥龙图案,四周间以祥云和海水江牙。而荣宪公主水晶印章保存于巴林博物馆,在赤峰博物馆还收藏有固伦荣宪公主墓中出土的康熙给公主的一件珍宝——猫眼石。

据记载,清康熙年间皇宫里一共有三颗猫眼石,康熙把其中一颗给了从小聪明伶俐,对父母体贴入微,知书达理的固伦荣宪公主而聊以安慰。 再来说说和硕温恪公主与和硕端静公主。其中和硕温恪公主是康熙第十三女,又称八公主,皇妃章佳氏所生,她奉旨下嫁给翁牛特右旗札萨克苍津多罗杜棱郡王。这次联姻是康熙帝借东巡之机亲自送女出嫁,而康熙帝回巡到翁牛特部落还去看了八公主,并住在公主府。不幸的是,公主出嫁不到三年即死去。和硕温恪公主深受康熙宠爱,死后康熙亲自为其篆刻碑文。葬于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现已遭到破坏。王府驻地现为赤峰市松山区王府乡。其也是清代唯一一个帝王万圣至尊亲自陪送下嫁的公主,也是官方记载的清朝唯一的死于难产的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为康熙皇帝第五女,贵人兆佳氏所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下嫁给喀喇沁右旗第五代札萨克噶勒藏郡王。据传她的婚后生活是不如意的,特别是康熙四十三年噶勒藏承袭王爵后,常以王务繁忙为由,抛公主于深宫而长驻王府。这位公主墓陵墓占地10余亩,四周是约3米高的石围墙。陵墓分前后两院,前院有门房3间,正殿3间,东西配房各7间,两侧有通往后院的小门;后院有大厅7间,原系供奉公主衣冠饰物之所在。墓体圆形,高约2米,砖石垒筑,建于大厅后面的方台之上,石雕勾栏围绕,墓前石阶下置有一个长方形石供桌。可惜这座清代公主陵墓在1949年遭到人为破坏,建筑被拆除,围墙被扒掉,整个墓地被辟为耕地。现仅存石牌坊、一对华表和那块石碑。


作者天地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