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帝國:皇帝是高危職業,軍隊可以任意殺戮皇帝,擁立新皇帝

導語:

翻開古羅馬帝國的歷史,禁不住會為它曾經的繁榮昌盛而震撼。高擋的城市建築,著名的羅馬大道。那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呀!

羅馬在著名領袖屋大維元首的帶領下,進入帝國時代。他是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帝國長達40年之久。

帝國時代,羅馬帝國在屋大維的統治下,政治制度穩定,經濟建設空前繁榮,是羅馬帝國輝煌的大時代。

然,如此輝煌的古羅馬帝國,它的皇帝居然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從奧古斯都起,短短的364年中,帝國曆史上先後59個皇帝,只有12個皇帝是壽終正寢,其餘的皆死於非命,平均6年更換一個皇帝。這是為什麼?

愷撒、屋大維倆個獨裁皇帝

一、愷撒獨裁

愷撒,古羅馬帝國的獨裁皇帝。他上臺之初,社會正處於鬥爭複雜,動盪不安的時代。這位獨裁皇帝因為降低了元老院的地位,而得罪了元老院,被元老院刺殺。

愷撒死後,羅馬內亂。在新的一輪權力鬥爭中,愷撒養子屋大維利用養父的聲望,站到了權力的巔峰,統治羅馬。

二、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制

1.、愷撒死後,他的養子屋大維崛起:元老院們為屋大維授予了“奧古斯都”的稱號,這個稱號在拉丁文裡是“至尊”、“神聖”的意思。

雖然屋大維表面上沒有稱帝,而是元首。但是,屋大維實行的是君主專制。

2、屋大維在位期間實行的五項措施:

改組軍隊,君權凌架於一切將領之上。採用麵包加竟技場的措施來收買羅馬平民。建設城市,美化市容。最負盛名的就是奧古斯都廣場。爭取到了意大利同盟者的支持,使羅馬安全得到保障。改變了行省的橫徵暴斂,減輕行省人民的痛苦。規定行省的居民可以控告羅馬官吏為非作歹的行為。

許多人認為屋大維是羅馬最偉大的皇帝,他開啟了羅馬的盛世即“羅馬和平”。屋大維死後,馬上被列入神的行列被神格化。“奧古斯都”成為羅馬四百年統治者的永久性稱號。

公元14年至公元180年間,羅馬帝國曾是一個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時期,在這一段時間裡,羅馬曾經歷過朱里亞.克勞狄、弗拉維兩個王朝和一個五賢統治時期。他們在這段和平時期裡,共有三大成就為帝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1、雖然說羅馬統轄的是一個由多民族組成的地域,但在羅馬的和平統治時期,沒有出現大的政治動盪。建立了一個世界大同體的帝國,這在古代是項了不起的成就,也是政治史上的奇蹟。

2、修建道路系統,羅馬大道。到今天還在傳處傳揚著“條條大路通羅馬”。

3、科學的城市建設和完善的供水系統。

然而,令歷史遺憾的是,這樣的一個羅馬帝國,卻隨著五賢帝統治的結束,而隨之衰亡。

羅馬帝國皇位繼承製

東方的君主制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皇權又是“君權神授”與生俱來的。

羅馬不是這樣的,羅馬的帝位不是繼承製。羅馬在元首制下,皇帝擁有高統治權,但由於受共和傳統的影響,元首的產生則是由元老院選舉的。這種選舉理論在集權下,又顯得非常脆弱。所以羅馬帝國最終還是崩潰了。

一、羅馬帝國共和時期的元首制

1、選舉原則

羅馬王朝時代,王權雖然是最高統治者並終身制,但不世襲。新王是需要通過民眾大會選舉產生的。這種形式體現了早期羅馬公社的原始遺風,也是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大舉前型。

公元前510年,伊達拉里亞木王高傲者塔克文被驅逐後,羅馬廢除了國王,開始了共和時代。共和初期形成執政官、元老院、人民大會三者之間相互制衡的政治體制。執政官擁有最高統治權。

執政官一經當選則不得廢止,除非是在產生了獨裁官的情況下,由獨裁官予以廢止。倘若兩個執政官中一人死亡或辭職,其同僚必須組織選舉,選出另一位執政官的選舉。

在官制方面,國家最高長官的選舉制、短期任職制和同僚協議制(為了防止執政官獨裁,執政官有兩位)。從而奠定了共和國官制的三大原則基礎。

2、元首

羅馬共和時期的選舉原則影響了帝國元首的產生。元首的理論的產生,也阻礙了世襲理論的建立。

在東方皇帝是“君權神授”,皇權是上天賜給的,是私有的。所以皇位的繼承權,在老皇帝手上,由老皇帝選擇繼承人。而羅馬的皇權是受委託,被羅馬公民選舉或認可的個人使命。這種皇權隨著皇帝的生命終止而終止。

羅馬皇帝就是一個國家代表接著一個國家代表,皇帝之間不存在繼承問題。因此,皇帝並不意味著是某種特權,而是一個極具風險的職位:

他們登上皇位並非屬於他們個人所有,而只是作為公民社團的被委任者,也就是說,公民社團交給了他們治理共和國的任務。

擔任元首就意味著擔負起管理龐大羅馬帝國的責任,所以元首之職是一種責任而不是特權。在小普林尼致歡迎新元首詞時指出:

皇帝並非國家主人,而是第一號公僕,皇帝原是元老院代替人民選出的行政代表。

也就是說,指揮眾人之人,須由眾人選出。

每一個新皇帝上位時,都得要在元老院面前致詞,許諾不會專橫地置他們於死地,不會聽信讒言告密。

總之,元首是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的,所以不能世襲。

二、元老院

共和後期羅馬在不斷地對外征伐過程中,元老院的威望和地位在不斷地上升,而人民大會則逐漸衰落,帝國時代官員的選舉權也跟著逐漸地轉移到了元老院手中。

由於共和末期的朋黨之爭,龐大的元老院,也因此大權削弱,在行政上已經處於癱瘓狀態。奧古斯都對元老院進行了重建,確定元老院的人數,規定其財產數額,重構元老院的政治職能。

奧古斯都在加強集權的同時,不僅僅保留了共和時期的元老院制度,而且在形式上也維持了元老院在羅馬政治中心的最高權威。

屋大維是經歷了共和後期,長時間的內戰終於戰勝安東尼,才集政治、軍事、宗教大權於一身,成為了羅馬真正的獨裁者。

1、選舉

羅馬元首的誕生程序:

推薦候選人。元老院批准。新元首頒發賞賜。軍隊和居民宣誓效忠。

通過了這些程序,權力轉移才算完成。新元首的地位才算名正言順。

雖然奧古斯都恢復了元老院的地位,重申了選舉原則,但對於元首的產生,元老院的選舉權已經很有限了。

2、皇位繼承

當權力集中在一個人的手中時,隨之而來的就是私慾的膨脹。每個皇帝都希望將皇位傳給自己認為滿意的人。

奧古斯都急切地提拔他年輕的繼承人,他們是阿格里帕的兩個兒子,奧古斯都在10年前收為養子。

這種做法的本身就含有專制的意味,當然與民主自由是相牴觸。所以皇位世襲與共和選舉從本質上講,是矛盾和相互衝突的。

共和時代的選舉原則沒有形成皇權傳承的主要方式,這便使得皇位繼承製度沒有明確建立起來。

如此,皇位的繼承變得混亂複雜。

軍隊干預

從奧古斯都到君士坦丁的數百年的歷史中,軍隊對帝位的干預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程度和表現形式,參與的主體也不盡一致。

這個時期的軍隊不是保衛皇帝性命的,許多時候是桀驁不馴的軍團造反奪取王位,擁立軍隊的將領為王。3世紀危機時期的“30暴君”則屬於自立為王的割據勢力。

總的來說,軍隊干預帝位的態勢在不斷地增強,皇帝的地位在弱化。由於軍隊的參與,本來帝位的正常交替變成了人為的行為。使得帝位充滿了隨機性、突發性和偶然性。

一、帝國與軍隊的關係

1.、當士兵感到厭倦時,就會殺戮皇帝,擁立新皇帝。

2、帝位的傳遞在軍隊的運作下進行,並沒有形成百年一系的朝廷。新皇帝的產生,由軍隊和士兵的好惡決定。這種皇帝和軍隊顛倒了的關係方式,特殊的帝制被稱為“羅馬式”帝制。

3、羅馬帝位的傳承“從未曾有過一種被人接受、或制定的制度”,在客觀上為軍隊干預帝位嬗遞創造了條件。

4、雖然說羅馬歷史上沒有皇帝與軍隊之間的鬥爭,但軍隊掌握著皇帝的命運。

5、由於軍隊“主持”著帝位的更迭,所以帝位在傳遞過程中,經常伴隨著謀殺、流血衝突和社會動盪。

羅馬帝國軍隊一方面主持著帝位更迭,阻礙了皇帝專制。另一方面又在執行軍事職能,軍隊組織、戰略戰術等方面堪稱出類拔萃。恩格斯說:

羅馬軍隊戰勝了同他們作戰的一切軍隊。……

然,到了奧古斯都時期確立元首政府開始,侵略擴張遠不及和共和國時期。軍隊的主要功能從開疆拓土的侵略,轉變成了防守疆土。於是,也增加了軍隊參與國政的機會。

二,“軍營皇帝時代”

在著名的“軍營皇帝時代”,絕大多數皇帝出自軍營。在這種特定的君主制度下,羅馬皇帝的產生的因素比較多:

皇帝的嫡傳和領養,元老院和公民的友善,有影響力的近衛軍長官統帥下的近衛軍的支持,行省總督和行省軍隊是默認等等。於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近衛軍和軍團的支持可以是決定性的。某種意義上講,士兵能夠非正式地“製造”一個皇帝。

如此軍隊殺戮皇帝也就不足為奇了。究其主要原因與軍隊的墮落和失控有關。

總結

羅馬帝國,一個轟轟烈烈的大帝國,滅亡了!引來後世者們的困惑和好奇。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

一、共和國瓦解,喪失民心

隨著羅馬共和國的瓦解,其政治體制也由共和制轉為君主專制。權力的集中專制帶來了政府的腐敗,公民意識淡化。

共和時期,羅馬人民把國家利益置於至高無上的位置。他們參政議政,對政府官員有監督權。他們是國家的主人。但隨著君主專制的產生,權力的絕對的集中,使得統治者們肆意墮落,絞盡腦汁地搜刮民脂民膏,社會兩級分化,貧富懸殊。

因而,統治階級與人民存在著嚴重的敵對情緒。統治階級不顧人民生死,人民對國家存亡無動於衷。

這樣的一個喪失民心的帝國焉有不亡之理?

二、軍事集團之間的戰爭

羅馬的專制制度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沒有完善的繼承法。

因為沒有明確的繼承帝位法,當老皇帝死後,各軍事集團之間便會發生戰爭。皇帝是由軍隊產生的,所以軍隊可以任意廢黜、殺戮皇帝。甚至公然拍賣皇位。

羅馬帝國共和國末期,皇帝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因為羅馬的軍隊不是保衛皇帝性命的機器,而是製造新皇帝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