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襄子遇到赵襄子: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赢家

春秋战国初,晋国的六卿是赵氏、魏氏、韩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大家族。其中范氏、中行氏被消灭,掌控晋国大权的是赵氏、韩氏、智氏和魏氏四大家族。尤其以智氏家族最大。

智襄子,智氏,名瑶,当时人尊称智伯。谥号曰襄,故为智襄子。

赵襄子,赵氏,名无恤,卒于周威烈王元年,卒谥襄,史称赵襄子。

智襄子与赵襄子都是各自宗族的继承人,但两人的起点完全不同。


同为继承人,起点完全不同

择立嗣卿,这是家族的大事。

智氏家族也在考虑立嗣问题,智宣子想要立自己的嫡子智瑶为继承人。这时候智氏族人智果表示反对,认为智瑶不如智宵,智宵是智宣子的庶子。

智瑶,身材高大,一表人才;擅长弓箭,又能驾车;技能出众,才艺超群;能言善变,文辞流畅;坚强果敢这些都是他的优点。可智果看出智瑶什么都好,唯独没有仁德之心。

他预言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家族必然有灭门之祸。

智宣子仍坚持自己的想法,听不进去智果的劝谏,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便自立门户,别族为辅氏。

与此同时赵氏家族的立嗣过程就没有那么简单,赵简子有两个儿子,一个是世子伯鲁,一个是庶子无恤,究竟选谁做继承人呢?

赵简子在竹简上刻修身自勉的警句,把竹简分别交到伯鲁和无恤手上,叮嘱他们认真学习,仔细保管。三年之后,赵简子考校他们二人。世子伯鲁回答不上来,甚至连竹简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丢了。无恤对竹简上的训诫倒背如流,并始终将竹简随身携带,告诫自己。于时赵简子认为无恤更贤,便立为继承人。

一个是父亲喜爱的嫡子,一个是不受重视的庶子,两人的起点虽然不同,但都成为了继承人。

智襄子: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智瑶即位后,世称智伯。智伯主持国事,行事霸道。在一次与韩康子和魏桓子的宴会上,智伯戏弄韩康子,羞辱韩氏辅臣段规。智国听闻,提醒智伯多加提防。智伯不听,反倒说:

“我不找别人麻烦就好,哪有别人敢找我的麻烦。”

不久,智伯跟韩康子提出割地,韩康子不想给他。段规说:“智伯这个人贪婪好利,刚愎自用。如果不割地给他,他一定会出兵讨伐我们,不如答应他。他得到了土地,一定会更加变本加厉,向别人索地。别人不给,他一定会兴兵讨伐。我们答应他,既避开了灾祸,还可以伺机而动。”韩康子便同意割地。

智伯收到了使臣的回复,自然高兴,便将矛头对准了下一个家族魏氏。智伯向魏桓子提出割地要求,魏桓子也不想满足他无缘无故的要求。他的谋士任章建议割地给智伯,不能和智伯直接对上,最好结交盟友,共同对付智伯。魏桓子也明白了任章的意思,也就顺了智伯的意,将万户之邑给他。

韩康子和魏桓子都知道智伯的强大,没有和智伯正面交战,而是选择满足他的要求,助长他的骄横。骄兵必败的道理想必智伯也知道,只是连续的胜利只会冲昏头脑。

连续两次索地成功的智伯,已然是志得意满。他又跟赵襄子索蔡和皋狼之地。赵襄子可没有答应他的要求。智伯便带领韩魏军队攻打赵氏。

智伯军队围住晋阳城,攻打不下,便引水灌城。有一天智伯叫上魏桓子、韩康子去巡查水势。三人同车,智伯看着被水淹没大半的晋阳城,不禁发出感慨:“我现在才知道,河水也可以灭掉一个国啊!”

智伯这句话他自己觉得没多大问题,而韩康子和魏桓子听来就不是个滋味了。两人在旁边搞小动作,两人都明白赵氏灭亡,下一个就是自己的国家。

智伯手下有个叫絺疵的人,发现了魏桓子和韩康子跟智伯巡查水势回来就不对劲,便向智伯报告,韩魏必反。

第二天智伯把絺疵的原话又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说了遍,问你们要反吗?

魏桓子和韩康子赶紧开始表演,顺便给絺疵上点眼药,挑拨智伯与他的关系。智伯倒是信了他们的解释,料他们也不敢反。

絺疵再见智伯的时候,问智伯为何把他说的话告诉韩魏二人。智伯很惊讶他怎么知道。

絺疵咋知道的呢?魏桓子和韩康子出去的时候,死死盯着他,走得又急。絺疵就猜到了。

智伯觉得:说了就说了,没啥大不了,他们又不敢反。

絺疵觉得智伯没救了,便跑到齐国去了。

智伯看似马上成功了,他不知道是与魏桓子、赵康子的联盟已岌岌可危,韩、魏都各有各的小算盘。

赵襄子:逆风翻盘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晋阳,引水灌城。晋阳城里的状况有多糟糕呢?

城墙头露出水面的只有六尺,锅灶泡在水里,随处可以看到跳跃的青蛙。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都没有叛变之心。

三年守城,将士们每日想着是坚持一天是一天。赵襄子见状也是愁眉不展。他的谋士张孟谈这时候挺身而出了。

张孟谈偷偷出去和韩康子、魏桓子见面,跟两人说:“唇亡齿寒的道理二位听说过吗?,如今智伯带韩、魏军队攻打赵,赵亡之后就轮到韩魏了。韩康子和魏桓子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害怕事情还没有成功就泄露,从而招来灾祸。

张孟谈知道二人的担忧,便说:“计划出自两位家主之口,进我一人的耳,别人不会知道。”

三人秘密商议,约定好了起事的日子。

夜里赵襄子派人解决掉智军守堤的官兵,决堤让大水倒灌智伯军营。智伯军队因为突来大水忙做一团,韩、魏军队乘机从两翼杀来,赵襄子正面进攻,三方夹击,大败智伯军队。智伯身死,智氏宗族灭亡,三家分其田土。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作为饮器。

启示

一个深受喜爱的嫡子,一个不受重视的庶子,两个人虽然都是宗族的继承人,但都结局却截然不同。

读《资治通鉴》时我注意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晋国韩、赵、魏、智四大家族都有谋臣,韩、魏、赵都能够听取谋士的建议,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唯独智氏,在立嗣的时候,面对智果的建议,智宣子不听。在晋阳之战的时候,面对絺疵的建议,智襄子不听。父子二人都是不听不听,行事武断,落得个身死族灭的结局。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重要的是在过程,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赢家。